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俄乌战争观察:论刻赤海峡大桥的垮掉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10-21
柏林会战:计算与实力,泽洛高地攻防战惨烈往事如是说……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3月1日-10月2日)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宋蒙战争:忽必烈灭大理国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俄国的“核威慑”和乌军的战略大反攻
俄乌战争观察:“核列车”的段子和赫尔松反击战
俄乌战争观察:火药枪与狙击枪,漫说远程精确打击


爆炸中的刻赤大桥。


刻赤桥爆炸位置。

2022年10月8日,俄乌战争持续第226天。

确实是打人打脸。

这一次,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乌克兰重重的一巴掌,落在了一个非常敏感的地方——连接克里米亚至俄国本土的刻赤海峡大桥。

综合媒体消息,当地时间10月8日清晨,一辆来自塔曼半岛方向的卡车在刻赤海峡大桥的公路桥上发生爆炸。

很快,公路桥爆炸波及铁路桥,使得7节前往克里米亚半岛方向的油罐列车爆炸起火。

爆炸发生后,克里姆林宫指示即刻在刻赤海峡大桥上成立一个“与紧急情况有关的”政府委员会,负责调查爆炸原因和善后。同时,俄国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负责人、“克里米亚负责人”及俄国安全部门、全俄保险公司联盟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赶往现场,开启事故救援调查工作

目前,爆炸已经使得刻赤海峡大桥出现两处坍塌,铁路公路运输随之中断,好在大桥可供通航的拱门结构部分没有损坏,俄国方面开通了克里米亚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之间的渡轮服务。

据初步估计,刻赤海峡大桥这次爆炸或造成2亿至5亿卢布损失。

至于爆炸原因,俄方既有爆炸为普通安全事故说法,也有俄方“克里米亚负责人”谢尔盖·阿克西奥诺夫指认这次爆炸为乌克兰方面作为。

此外,来自俄统一俄罗斯党的国家杜马代表奥列格·莫罗佐夫则认为,这次爆炸事件是一次“乌克兰不懂规矩的宣战”行为,是“一场毫不掩饰的恐怖主义战争”。

比较戏剧性的是,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在10月8日谈起刻赤海峡大桥发生爆炸,犹如8月9日谈起克里米亚俄军新费多罗夫卡机场发生系列爆炸,10月1日谈起克里米亚俄军贝尔贝克空天军基地一样,一边总结当天在其他战场对俄军的打击战果,一边又暗示“爆炸行动”是对俄国的一种清算,最后还不忘语重心长地提醒俄方,秋风正高,一定要注意“烟头”、“棉花”等易燃物。

下午,乌克兰真理报援引匿名人士发声,披露炸毁刻赤海峡大桥是乌国家安全局的一次特别行动。不过,乌国家安全局则对此消息保持缄默,尚未发表任何声明。

无声胜有声。

此刻,俄方没有证据,只能恨视乌克兰,捂脸猜想……

爆炸之前的刻赤海峡大桥。

铁路桥7节前往克里米亚半岛方向的油罐列车起火。

刻赤海峡大桥为一座横跨刻赤海峡公路铁路两用桥梁,全长19公里,跨海部分7.5公里。大桥于2018年通车,造价2279亿卢布,俄国克里姆林宫头脑为其通车剪彩。

显然,在俄乌关系上,刻赤海峡大桥既是俄国夺得2014年的第一次俄乌战争全胜及占领克里米亚地区的纪念碑,又是2022年的第二次俄乌战争的俄军南方战场的重要后勤枢纽。

然而,这个俄国头脑“钦批”的金光闪闪的项目,在乌克兰人眼里,实为俄国掳走领土的“国耻纪念碑”。

早先,泽连斯基办公室主任顾问阿列斯托维奇多次谈起刻赤海峡大桥,声称“乌克兰向西方伙伴承诺不使用援助武器打击俄国境内目标,但是,克里米亚大桥是‘俄在乌克兰领海内的非法建筑’,因此这个声明对克里米亚大桥并不适用”。

在7月、8月期间,乌克兰军政方面发言人也在多个场合声称,乌军如是出现“技术可能”,将会将克里米亚大桥列为目标。

也就在这段时间,多方媒体披露,乌军极大可能已经拟定了袭击大桥方案。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在多次抗议俄方试图公投吞并乌克兰领土时候声称,乌方为报复俄方“公投入俄”行动,将会采取包括袭击刻赤海峡大桥在内的更多强硬措施。

然而,鉴于袭击刻赤海峡大桥容易刺激俄乌战争升级,触动关联“核衡势”及国际政治与关系,以及乌军袭击刻赤海峡大桥需要高度依赖北约及美英等方面提供相应情报,甚至可能是提供ATACMS陆军战术导弹或者其他增程炮弹等等原因,乌军长期缺乏“政治战机”,并没有将此计划付诸行动。

10月以后,乌克兰继续迎来转机。

随着俄国惨败哈尔科夫,手忙脚乱匆忙实施了“部分动员”、“公投入俄”、“核威慑”新战略,并且在9月30日无视联合国秘书长及世界多国抗议、反对,克里姆林宫签署关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临时占领领土“进入”俄罗斯联邦的“协议”。

之后,进入10月,北约、乌克兰、英美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受此刺激,对俄战略即刻全面调整,转向进入了对俄国予以不妥协、不回旋、不留余地的战略反制轨道。

就此,乌克兰得到了打击包括克里米亚的俄军防御纵深的“政治战机”。

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的炸点图1。

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的炸点图2。

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全景图。

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全景图。

从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的炸点图可见,10月8日在刻赤海峡大桥的克里米亚桥身有多个爆炸点,明显属于非常规事故、非小规模游击战的规模化军事行动的结果。

换言之,在俄国人及克里姆林宫对俄乌关系最为敏感的地方,遭到了来自乌克兰的远程火力的精确打击。

那么,俄国会像梅德韦杰夫曾经放言“如果打击克里米亚大桥,那么乌克兰将会遭到审判日式”那样,对乌克兰的打击作出极端回应吗?

我的分析为:不敢!

此前,当别人尚未意识到俄国“核威慑”之时,我在3月-9月间多篇文章强调核威慑。甚至曾被多家自媒体嘘指为“俄粉”,为俄国壮大声势”。

但是,从9月21日-9月30日,在判读俄国错误实施“新战略”之后,面对现在很多媒体、自媒体开始热议夸谈俄国“核威慑”的时候,我却认为俄乌战争最具压力的“核威慑”时间段已经过去。

基于核武器的最大战略力量为“核威慑”而非“核战争”的原则,以及克里姆林宫草率启动“核威慑”战略,严重影响“核衡势”及国际政治结构,正在遭到空前严厉的战略反制等情况,基于俄国虽然有着相当的核武器、常规武器体量,但是相比北约、英美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一方,实为绝对的弱者等现实。可以认为,俄国不能,也无法因为10月8日的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向乌克兰予以对等反制。

当然,更谈不上俄国会在“核威慑”失效以后,为一次明明可以隐忍的“打脸”式袭击,而真正发起一场没有“胜望”的核战争。

此前,我在4月、5月间,谈及俄国在俄乌战争的三条重要后勤线。

第一条为俄国别尔哥罗德经哈尔科夫往顿巴斯北线战场的后勤线;第二条为俄国罗斯托夫往顿巴斯地区、扎波罗热地区、赫尔松地区的后勤线;第三条即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经刻赤海峡大桥至克里米亚、赫尔松地区的后勤线。

到了10月,战局变化,俄军随着哈尔科夫及顿巴斯北线战场崩溃,现在则以剩余的第二、第三条后勤线,支撑顿巴斯战场、扎波罗热战场、赫尔松战场。

刻赤海峡大桥作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至克里米亚、赫尔松地区的后勤线的咽喉通道,可谓现阶段俄乌战争的战略级目标。

如今,乌克兰方面打掉这个目标,既在军事上炫耀了己方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破坏了俄军后勤线短期内的通畅,为俄军本就不利的赫尔松战局蒙上阴影;也在政治上否决了俄国对克里米亚地区的控制权,并且对俄国“公投入俄”战略进行了有效反制。

同时,乌克兰这次精选特殊日子,直接打击俄国非常敏感的刻赤海峡大桥,还向世界舆论高调证明,俄国的“核威慑”战略,已经彻底失败。

刻赤海峡大桥爆炸、坍塌事件对俄方而言,可以说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最具羞辱感的一次打击。

如何回应?

被逼到悬崖的俄国非要发起一场核大战?

又或者只能继续捂脸,假装这次又是一次“莫斯科号”沉船事故?

唯有搓手,左右为难。

写作深感疲倦,望诸君阅后三点一转,支持鼓励后续。

时代复杂,私人微信,请一定简单说明,然后添加交流。

2022年10月8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