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从俄乌对垒的正面战场到俄军无差别攻击的非对称战场……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1-04
柏林会战:计算与实力,泽洛高地攻防战惨烈往事如是说……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0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火力决胜战场:越南战争的真诚镇伏击与反伏击战

新四军往事:在皖南事变之前的叶挺军长和项英副军长

(图1-1)2022年10月26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军事基地和重要军事目标。乌克兰境内的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乌军防空;红色爆炸圈为有效袭击(在俄军控制区亦然)。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本篇上继《俄乌战争观察:冬季战事与乌克兰、俄国及北约的三方战略论》
《俄乌战争观察:详解俄军的无差别远程攻击的战略目的》

2022年10月26日,俄乌战争持续245天。

就在乌军实施战略反攻之际,忽然之间,俄乌战争出现了两个极端、并重的战场。

其一,为俄乌双方军队对峙的正面战场。

在正面战场,乌军自哈尔科夫反击战、红利曼反击战之后,基本处于战略反攻态势。

9月、10月间,俄军转入战略防御作战,实施了“部分动员”和“部分战时状态”战略,扩充了一定兵力继续维持“特别军事行动”规模的俄乌战争。

但是,俄军长期作战未及完全补充和休整,兵力紧张、士气低迷情况没有得到缓解,随着冬季临近,俄军处在高科技作战和后勤保障洼地,应付乌军战略反攻,显得相当被动。

于是,克里姆林宫便想起在正面战场之外,再开辟新的战场牵制乌克兰战略反攻。

其二,为俄军新开辟的以无差别攻击为主的非对称战场。

在俄军新开辟的非对称战场,俄军已经背离“特别军事行动”之名,践行全面战争之实,凭借己方战略武器及“五个合法拥核国家”的核政治资源的绝对优势,对乌克兰全域予以较长时间的非对称、无差别的战略远程打击。

俄军战略武器及核政治资源优势太过明显,因而俄军这款无差别非对称的远程打击战略虽说并没有对乌克兰形成致命性打击,却也确实重创了乌克兰诸多非军用市政基础设施,将乌克兰全域陷入战火。

远离战场的后院起火,使得乌克兰面临着战争爆发以来的空前严峻的经济危机、人道主义危机,后勤保障危机。

就此,为夺得冬季作战主动,俄乌双方就在这两个战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对抗。

战至10月25日,综合美、英及乌克兰的开源资料,目前俄军受限远程攻击缺乏精确问题,几乎完全将攻击目标转向乌克兰城镇的非军用目标。


同时,俄军以机械化战争的“狂轰滥炸”模式展开远程攻击,极大消耗了巡航导弹,使得伊斯坎德尔导弹仅存战前存量的13%,口径导弹仅存战前存量的43%,新型Kh-555导弹仅存战前存量的45%。就此,俄国为缓解巡航导弹的库存消耗问题,就不得不撕下“世界顶尖军工大国标签”,在桌面下从伊朗进口价格低廉,精度更差的“见证者-136”神风无人机。


“见证者-136”神风无人机确为低成本的“狂轰滥炸”武器,因此对乌克兰城镇造成了更大面积的破坏和威胁。

从战果来看,俄军对乌克兰全域的非对称、无差别的远程打击战略,确为俄军处在被动态势下牵制、反制乌克兰战略反攻的有效战略。

为此,克里姆林宫不惜背负政治、外交和舆论压力,不惜炮制更多的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动作,以保障持续实施这个核心战略。

于是,在前几天炮制“伪旗袭击”卡霍夫卡水库舆论,牵动西方国家政治、外交节奏,激起西方舆论沸沸扬扬,刚刚趋向消停之后,克里姆林宫和俄军再次挑起乌克兰准备使用脏弹进行“假旗袭击”的话题,炮制了俄乌战争的最近新闻与战略的热点。

10月23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与美国、英国、法国和土耳其的国防部长进行同题通话,指责乌克兰准备使用脏弹进行“伪旗袭击”;10月24日,俄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分别与美军、英军总参谋长继续同题通话,再次强调乌克兰准备使用脏弹进行“伪旗袭击”问题……

一时间,俄国方面将“脏弹袭击”话题说得有根有据,事实真假难辨,媒体再度随之沸沸扬扬,也就使得北约及英美各方必须就此展开程序性调查。

于是,俄军也就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得以继续对乌克兰全域实施非对称、无差别的战略远程打击。

俄军“空袭”每延长一天,都会为乌克兰带来更大的经济、人道及后勤保障的负担。

可见,俄军的非对称无差别的远程打击战略下手之狠,影响之大,性质之激进,完全不逊一次战术核弹袭击效果。

确然,俄军在常规作战方面表现较差,在混合战争方面,确实为权诈、宣传、舆论和八卦的高手。

然而,在现代社会、现代战争的视角,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俄国将火力对准乌克兰非军事目标予以非对称、无差别攻击,将数以百万计的乌克兰平民直接卷入战火,确属突破了现代战争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底线。

但是,这个战略作为俄军目前阶段能够有效反制乌军高科技总体战的唯一有效战法,克里姆林宫为了翻盘战局,明知有“递刀西方加大拱火”的风险,也绝不会轻言放弃。

政治、战争无情,确实让人唏嘘。

10月25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抵达基辅。这是他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首次访问乌克兰。此前,施泰因迈尔曾在今年4月访问乌克兰,但乌方指责施泰因迈尔在任德国外长期间“亲俄”态度,拒绝成行。这次施泰因迈尔访问乌克兰,既表明了德国会跟进英美,继续加大援乌行动的态度,同时也发出了德国脱钩俄国能源供应的信号。


半月过去,随着战事延续至今,北约及英美、乌克兰等方面可能已经拂开乱花,对俄国非对称无差别的远程打击战略有了清楚的判读。


于是,近日,北约及英美等国方面即开始调整援乌抗俄战略,针锋相对,反制俄军。


其一、近期,欧盟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先后表明将在2023年度,加大力度,经济援助乌克兰抗战。目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和美国等多方议定,为弥补乌克兰国家预算赤字,可能会在2023年度,联合向乌克兰提供180亿欧元援助。


近日,在柏林举行的乌克兰复兴国际会议开幕式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发表讲话,声称欧盟另外将每月援助乌克兰财政15亿欧元,直到战争结束。


显然,国际社会及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援助,将奠定乌克兰长期抗战的根本。


其二、英、美、法三国防长发表联合声明,否认俄方说法,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同时,乌克兰认为俄国存在“伪旗行动”恶化俄乌战争核危机的可能,多次主动向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及代表团开放核设施,提请调查。


受此倒逼,俄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只得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再次解释表明俄方不会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


其三、通过英、美、德、法、荷兰、西班牙等国相继为乌克兰提供IRIS-T防空系统、AMRAAM中程空空导弹系统等防空系统,以及美国承诺尽快援助HAWK防空系统等等行动,乌克兰可能会在盟友支持下,在进入冬季作战的短期内,形成北约体系的防空系统。


其四,美军快速向北约东欧总部所在的波兰、北约东南欧总部所在的罗马尼亚派驻、部署战役级地面作战力量,在监视、控制战争不至于出现升级、外溢等极端现象同时,更要确保波兰、罗马尼亚往乌克兰的战略后勤线的安全。

波兰、罗马尼亚往乌克兰的战略后勤线就是乌克兰抗战的生命线。

现在,俄军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其五,乌克兰军队选择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赫尔松战场发起更积极的进攻,继续加剧俄军前线压力。

鉴于北约及美英等国与俄军的实力差距,可以确认,如此数管齐下,俄军的非对称无差别的远程打击战略,既可能在10月底或11月初期,得到有效遏制。

于是,俄乌双方为争取冬季战争主动,创造战机布局2023年战略,就还得将作战中心重新调整回到俄乌战争的正面战场。

鉴于顿巴斯南线及顿涅茨克战场、扎波罗热战场态势变化不大,本文侧重分析乌军主要发起攻势作战的赫尔松战场、顿巴斯北线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

赫尔松战场被击毁的俄军自行火炮。

首先解说赫尔松战场。

赫尔松战场为俄国军政顶层人物战略分歧最大的战场,同时也是俄军在2022年冬季作战最为险象环生的战场。

10月16日、17日,俄军开始撤退赫尔松非军事单位和平民,放出“伪旗袭击”卡霍夫卡水库舆论,作出准备放弃赫尔松战场姿态。

然而,在确认俄军以“非对称无差别的远程打击战略”为现阶段的中心战略的前提下,观察俄军在撤退行动中不断沿线撤退路线埋设地雷、修筑后备阵地,在整个赫尔松市-新卡霍夫卡防线形成防御体系,在第聂伯河左岸梯次配置多管火箭系统及榴弹炮群,不断在因胡莱茨河东岸地区向乌克兰实施反击等等战况,可以认为,俄军在赫尔松战场的战略,依然是政治高于军事。

赫尔松战场承载的克里姆林宫的政治价值理解,现在的赫尔松战场既是俄军“特别军事行动”斩获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同时也因为俄军在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均处被动态势,使得赫尔松战场隐然成为了克里米亚的战略门户。

可以想象,乌军一旦夺回赫尔松,得陇望蜀,必然会将“烟头攻势”更频繁指向克里米亚腹地。

克里姆林宫为此背心发凉,坚守赫尔松决心坚定,也就可想而知。

可以肯定,如果俄军高层无法影响、改变克里姆林宫决策,那么,俄军赫尔松集群除非后勤崩溃而导致全线崩溃,否则,将不会放弃赫尔松战场。

然而,俄军要想守住赫尔松地区,又谈何容易。

乌军最早以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发起远程精确打击及“烟头攻势”,重创俄军指挥部、路桥、仓储等重要目标,使得俄军在两军对峙态势下被动挨打、束手无策的战场,即为赫尔松战场。

赫尔松战场位于第聂伯河下游地域,地势低洼,植被茂密,故事密布,极不利于机动作战,因而形成两军对峙态势。显然,如此两军对峙态势,当然利于乌军以高科技作战发起“烟头攻势”而降维打击俄军。

仅在最近几日,乌军即以“烟头攻势”向赫尔松市、新卡霍夫卡等俄军指挥部、集结地及战区多个弹药库等20个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

面对乌军“烟头攻势”,俄军缺乏高科技战争和后勤保障支撑,被动挨打,一如既往。

显然,俄军如此苦耗,赫尔松战场极大可能在2022年-2023年的冬季,受寒冷、后勤保障及乌克兰“烟头攻势”压逼,最终崩盘。

10月25日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态势图。

龙牙防线近景。俄军卢甘斯克州-俄国别尔哥罗德州边境线的防线。

俄军防线卫星图。近期,俄军在卢甘斯克-别尔哥罗德州边境线,赖西昌斯克地区等地,以反坦克龙牙、反坦克堑壕及防御阵地构建了防线。这种防线为早期二战货色,用在现代化战争,除却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实战几乎不会起作用。

再说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

就如俄军欲图以非对称无差别的远程打击战略遏制乌克兰战略反攻一样,乌军如果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的攻势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俄军负重政治、外交、舆论和经济的针对非军事目标的非对称无差别的远程打击战略,也就会随着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的崩溃,变得更为无趣、无聊、无价值。

因此,在俄军痛下杀手无差别非对称地远火打击乌克兰全域的同时,乌军也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向俄军发起了猛烈攻势。

从上图可见,乌军在7月-10月期间,在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战线挡住俄军攻势,如今,乌军在克雷明纳方向发起攻势,策应配合乌军从库皮扬斯克西进,对瓦托夫形成了三个方向的钳击态势。

乌军进攻一如早间我在《俄乌战争观察:解说顿巴斯战场的两条战线》等多篇文章的分析:

乌军逼近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在战场形成对峙态势下,即以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向卢甘斯克纵深及俄国罗斯托夫-卢甘斯克的后勤线发起“烟头攻势”。

至今,乌军“烟头攻势”依然是俄军无法应对的“必杀技”。

就此,俄军只得沿用机械化时代的近距离突击战术,或者希望突击侦察乌军HIMARS多管火箭系统等重要目标予以报复打击,或者希望通过突击作战,驱逐、干扰乌军HIMARS多管火箭系统作战。

于是,较多缺乏战斗经验的“动员兵”被列入突击队,向乌军防区展开冲锋。

这是俄军不得已展开的以消耗己方火力、兵员等作战资源,饮鸩止渴式的遏制乌军“烟头攻势”的作战。战事激烈,俄军突击任务强度极大,因而很多“动员兵”被分配到了战场的当日、次日,即投入近距离突击作战,部队伤亡较大,可想而知。

——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俄军“动员兵”伤亡较大,消息反馈回国,对俄国“部分动员”及新兵征召、训练均形成了负面影响。

在俄乌战争以来装备快速升级,经过北约制式整编的乌军第128独立山地突击旅的机械化突击群。

显然,机械化战争时代常用的近距离突击作战,在现代战争必然无用。

战至10月23日、24日、25日,乌军以机械化部队分路地面突击同时,更以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制导榴弹等武器“老调重弹”,频繁启动“烟头攻势”,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及卢甘斯克战略纵深地区诺沃伊达尔、佐伦斯克、鲁比日内、波帕斯纳、斯塔罗比尔斯克和斯瓦托夫等地的俄军目标进行了20余次精准点杀,重创、击毁了俄军一线阵地、浅纵深指挥所、集结地、后勤仓储等10多个主要目标。

如此在对峙态势下消耗作战,相比赫尔松战场俄乌双方呈战线对峙态势,俄军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处于乌军三面钳击,多方挨打态势,情况更为难堪。

因而,随着乌军步步推进,俄军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的态势继续趋向被动,无奈之下,俄军已经在俄国别尔哥罗德州边境线计划修筑3条防线。

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之间,俄军高效动作,即在这个区域已经抢修完成了2道防线。

可见,俄军对保守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确实没有了信心。

综上所述,俄军以无差别非对称的远程打击战略,背负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压力,难以长期维持进行,更难以在乌克兰广袤后方“狂轰滥炸”而在战略面上对俄乌战争形成影响。

因此,随着冬季来临,俄乌双方对战较量的主战场还得回到正面战场。

于是,从军力、战法、后勤保障等方面比较,乌军有着高科技作战和后勤保障优势,在赫尔松战场、顿巴斯北线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发起攻势作战,极有可能在2022年-2023年冬季,取得战略突破性进展。

问好各位朋友,与橡树同行,观察俄乌战争。

私人微信,请一定简单说明,然后添加。

2022年10月26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