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大战前的空挡,帷幕徐徐拉开……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1-04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1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火力决胜战场:越南战争的真诚镇伏击与反伏击战
舟山群岛战事:血战登步岛
舟山群岛战事:从夺岛大榭岛、桃花岛到登步岛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磨盘战争”和俄乌和谈的门缝
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解说俄乌在“非对称战场”的对抗
(图1)2022年11月24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乌军防空;红色闪电圈为电力危机,红色爆炸圈为有效袭击(在俄军控制区亦然)。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俄军占领区的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上篇精彩】

《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军江左防御战场,推演、解读乌军南方战场的“冬季攻势”……》

《俄乌战争观察:乌军的战略反攻,正在进行……》

《俄乌战争观察:从“泽氏十条”和苏纳克讲话,谈战争可能结束时间》

《日俄战争的隐痛:弱小的日本,何以胆敢发起日俄战争?》


2022年11月24日,俄乌战争持续第274天。

我的俄乌战争系列仅是个人对俄乌战争态势、走势的分析,权作战史和军事爱好朋友们交流。因此,如果留言单纯为情绪激动的口号、鸡血等,我将不会精选。

写与读,本该在相互尊重的底线上,促进相隔网络的友情,以及更好的娱乐、包容、思考、独立的体验。

多谢,言归正传。

天很阴沉,也更冷了,俄乌双方的战事也就显得更为艰难了。

当然,很多媒体、自媒体站位明确,他们都不会认为自己力挺的一方此刻面临的艰难。

有的,在嗨吹俄军集结伊斯坎德尔导弹、动员兵,正准备在冬季战争中大举反攻,一举踏破乌克兰。

有的,则在照抄乌克兰发布战报,称乌军将在年内夺回克里米亚……

总之,这些天来每天总有让人惊奇、惊叹、惊讶的故事。

然而,真实的战争却并非如此。

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之间,乌克兰开始了第一波降温,雨雪纷飞却并没有形成冰冻,从而使得顿巴斯、赫尔松及扎波罗热战场都是多雾、阴雨、潮湿、泥泞状态。

这样的天气、路况,使得俄乌双方都是难以实施大规模军事行动而有突破性建树。

这段时间,高度类似5-6月,确为俄乌战争一个非常沉闷、无聊的阶段。

(参考《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的6月份的文章)

那么,俄乌双方在冬季作战的较大规模作战大致会在何时展开?

我想,大致会在12月中旬、下旬,乌克兰迎来二次寒流,俄乌战场完全封冻之后,才有可能全面展开。

2022年-2023年的冬季战争对俄乌双方至关重要。

因此,最近约3周时间,实为俄乌双方难得的备战“冬季攻势”的空挡阶段。

俄乌双方及北约、欧美多方而应对全面展开的俄乌战争冬季作战,势必紧锣密鼓进行相应的政略、战略、外交、舆论等方面的调整、准备。

整体来看,乌克兰在9月、10月期间,相继夺得顿巴斯战场的哈尔科夫、红利曼大反攻、赫尔松战场及第聂伯河右岸反攻胜利,背靠北约、英美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援助,形成了高科技作战和体系化后勤保障的双重优势,处于战略反攻状态。

于是,克里姆林宫及俄军急欲扳回战局,从赫尔松撤退开始,就在力求利用这个空档期,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压逼乌克兰和谈和寻求反制乌克兰可能发起的冬季攻势。

然而,在北约、欧盟、G7、G20等国际组织及英美等西方国家基本上对俄国形成外交“围攻”的态势下,俄军在第一次俄乌战争、叙利亚战争频繁运用且屡试不爽的“混合战争”,陡然失去实战价值,这也就使得克里姆林宫极难借助政治、外交、舆论等非战力量,去影响俄乌战争状态和进程。

在纯粹军事角度,俄国以有限高科技的机械化军队,对抗西方国家援助下初步具备高科技总体战能力的乌克兰军队,要想在这个短暂的空档期反转战事,同样也是非常艰难。

为此,综合最近这段时间的多方战场简报资讯,可知俄军在军事上主要采用了两大策略:

11月24日,俄乌战争南方战场及俄军预制掩体防线示意图

11月24日,顿巴斯战场及北线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南线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顿涅茨克战场态势图。

其一、正面常规战场:

俄军继续将数万动员兵部署俄乌战场,想方设法搜集坦克、战车、火炮,生产预制掩体,欲求继续形成机械化军队的数量、体量上的优势,借以反制乌军的“烟头攻势”和“磨盘战争”。

目前,俄军将较为落后和废旧的坦克、战车、预制掩体部署在金本沙嘴-第聂伯河左岸防线、新卡霍夫卡-梅利托波尔运输线、以及死卡霍夫卡水库堤坝、扎波罗热核电厂外围等区域。

俄军显然希望能够抢在乌克兰冬季反攻之前,稳定南方及扎波罗热防线。

同时,俄军将赫尔松撤退的军队、动员兵、新补充坦克、战车、火炮用在顿巴斯战场,既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加强了连接两地的R-66高速公路防御,同时也以较强火力、兵力,向乌军发起了有限规模的反攻。

不过,数日以来,俄军反攻虽然猛烈,但是基于机械化作战的粗放、低效特性,以及俄军每次攻击距离通常都在5公里左右(这是传统的机械化战争的常规战术作战距离),以及乌军继续有效打击俄军战线浅纵深多个集结地、弹药库及其他后勤目标等等情况。综合分析,可以确认俄军在北线战场攻势没有更大战略目标,唯求抢在冬季攻势之前,加强、稳定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

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为卢甘斯克门户,俄军如果守住这个门户,即可最大程度保有卢甘斯克“领土”,为克里姆林宫敷衍国内民族情绪而重启俄乌谈判提供条件。

这样一来,俄军在赫尔松战场、扎波罗热战场及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全面转入战略防御,处处遭到乌军“烟头攻势”、“磨盘战争”攻击的进退两难的尴尬态势,顿巴斯南线战场作为俄军唯一的攻势战场,也就成为俄军维系最后的维“特别军事行动”的体面的战场。

最近一周,在顿巴斯南线的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顿涅茨克战场,俄军集结主要机动兵力约20个营战术群,向乌军约60公里防线持续发起较大规模攻势。

可能意识到仅仅约3周的短暂的空档期,实为俄军抢在乌军发起冬季攻势之前的最后战机,俄军、顿涅茨克新俄军与瓦格纳佣军一反此前分歧不断的常态,联手合作,对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等乌军阵地发起较大规模攻势。

其中,为突破巴赫摩特外围斯皮尔内乌军阵地,瓦格纳佣军不惜违规《日内瓦公约》,数次发射燃烧弹。

然而,乌军火力水平今非昔比,数周激战,俄军凭借炮火优势实施狂轰滥炸,已经无法压制乌军远程炮火,同时俄军的地面突击也频繁为乌军炮火反制、瓦解。

11月,俄乌双方在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顿涅茨克战场激战,主要以炮战进行。

几番鏖战,战区缺水缺电缺粮食,困在多雾、阴雨、潮湿、泥泞的乌东战场,俄乌双方困难重重。

这时,相比乌军处在防御一方,尚有北约及英美等国保障后勤,俄军进行攻势作战,又缺乏后勤保障,因而战斗伤亡和非战斗减员数字飙升,处境确实艰难。

战至11月23日、24日,从最新开源战况及俄军推进地理坐标去看,近周激战,俄军完全靠着不惜血本的“炮火洗地”攻势和伤亡较大的“地面突击”,在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顿涅茨克战场多个方向猛冲猛打,结果仅仅取得“十余公里、数公里、1公里”的进展。

曾有朋友留言问及,为何不看好俄军在战场取得进展?

综上所述,答案如下:

战争持续至今,乌军得到北约及英美等支持,事实上成为“贴牌的轻装美军”,夺得了信息战、智能战、导航战、电磁战和网络战的优势。

然而,俄军面对这个战场现实,似乎并没有痛定思痛即刻予以应变、改革,反而继续自信国力,继续痴迷机械化作战,继续幻想以机械化军队在数量、体量上的优势,靠着不惜血本消耗动员兵、原料、产能、库存等资源,最终反制乌军基于高科技总体战的“烟头攻势”和“磨盘战争”。

这种战争思路,确实难以理喻。

当然,克里姆林宫及俄军选择这样的战争思路,也有受俄国本身国力、军力、科技力限制的原因。为此,俄军也就冒险开辟了非对称战场,以求策应正面战场,牵制乌军“冬季攻势”。

派往前线的俄军动员兵。置身以高科技作战及远程精确打击为主的现代战争,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手持突击步枪的士兵,战斗价值几乎为零。



其二、以无差别的战略轰炸开辟的非对称战场:

俄军眼见正面战场几乎无望扳回局面,也就转向对乌克兰全域诸多非军用后勤目标实施大规模非对称无差别的战略轰炸。

从10月9日、10日至今,俄军以巡航导弹、自杀性无人机为主实施的无差别战略轰炸,重创乌克兰全域诸多后勤目标,导致乌克兰包括首都基辅在内的大面积的停电停水停燃气,激发了乌克兰开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人道主义危机。

确然,俄军对乌克兰全域的无差别战略轰炸“战果辉煌”。

但是,俄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动用了大量包括伊斯坎德尔导弹在内的高造价、高精度武器,发动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非对称战略轰炸”,在政治和外交上,确实颇有“递刀西方”,授人口实之被动。

这为北约、欧美国家领先抢跑道德高地而继续“拱火”俄乌战争,提供了极佳理由。

就此,综前俄军两大策略实施与效果进行分析,可以确认,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之间的乌军“冬季攻势”的空档期,俄军既无法在正面常规战场取得突破性战果,也无法通过无差别战略轰炸摧毁北约及西方国家保障的后勤体系。因此,在军事上,俄军几乎没有实现压逼乌克兰和谈、反制乌克兰冬季攻势的可能。

同时,俄军在正面战场进展不利和盲动冒险开辟非对称战场,却为后续俄乌战争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被动。

北约、欧美国家加大“拱火”俄乌战争的两个主要路径:

其一、加大援助规模,升级援助武器。

11月1日,乌克兰常驻联合国代表在社交平台公示,在2022年的10个月及战争期间,乌克兰得到合作伙伴援助累计已达413亿欧元。

这个数字为乌克兰2021年度国防预算的7.6倍,仅比俄国2021年度国防预算少14%。

显然,北约、欧盟、英美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援助及乌克兰军民的抗战决心,奠定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誓言,要将俄国从全球“第2名”打到“第20名”、乃至“第200名”的信心。

(其他北约、欧盟、英美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援助,可以参考即时新闻数据,本文不做赘述)

其二、北约、欧盟、英美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对俄国进行旨在“贱民化”、“去欧化”的“非战争攻势”,严重挤兑俄国现在极端有限的国际政治和外交的空间。

2022年9月底,美国总统最早提出对俄国的“贱民化”主张。

看似美国总统漫不经心提出的一个旨在震慑俄国放弃“核威慑”战略的主张,却在克里姆林宫公开申明放弃核威慑战略之后,逐渐在联合国及北约、欧盟、G7、G20等国际组织峰会上清晰、具体起来。

11月18日,波兰明确拒绝俄国拉夫罗夫外长入境参加欧安组织会议,走出了北约及欧盟国家对俄国的“去欧化”的第一步。

11月23日,欧洲议会关于承认俄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的决议审议期间,正值俄军对乌克兰全域进行无差别轰炸,为此,这个决议得到494票的高票通过。

11月23日,作为欧盟三大机构之一,欧洲议会即以俄军对乌克兰全域的无差别战略轰炸,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医院、学校和避难所等民用目标实施军事打击违反国际法为由,高票通过了一项“关于承认俄国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使用恐怖主义手段”的决议。

同时,欧洲议会还呼吁欧盟实施对俄国的第九套制裁,寻求“进一步孤立俄国”,“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俄国”,以及质疑俄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组织、机构的成员资格等等。

相比俄乌战争初期,西方国家引爆“将俄国排除在国际资金清算(SWIFT)系统之外”这颗“金融核弹”,欧洲议会通过“承认俄国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的决议”,极大挤兑俄国有限国际政治和外交的空间,可谓一颗政治和外交的“战术核弹”。

如今,乌军“冬季攻势”尚未发起,西方国家引爆“战术核弹”爆炸,即迫使俄国走出了“去欧化”的第一步。

如是俄军“冬季攻势”继续失利,本来就对俄国积怨久远的北约、欧盟、英美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必将顺势抱团暖和,继续不怀好意地将俄国推向“贱民化”的第二步。

岁暮天寒,俄国踽踽独行俄乌战场,确实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乌军将如何发起“冬季攻势”?

俄军又将如何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应对?

请转发支持,与橡树同行,共同观察俄乌战争。

综合资料分析、推演的写作较辛苦,还望朋友阅后能够三点一转。

私人微信,仅加读友,简单说明,然后添加。


2022年11月21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