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从机动防御作战,谈索莱达尔镇突击战得失……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4-03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月6日)
贝利,我们的足球的“暗号”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周末谈兵:远望班公湖,闲谈中印边境问题 
军事解读:从抗战到内战的五次会战——山海关会战
日俄战争往事:从日俄谈判到济物浦港的炮声……

俄乌战争观察:顿巴斯战场,将出现轮式战车与履带坦克的“革命性”较量……

俄乌战争观察:格拉西莫夫的上任和苏罗维金的退幕……

(图1-2)2023年1月14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
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的红色圆圈,为俄军地面进攻、一线炮火轰炸。俄军占领区红色爆炸圆圈为乌军导弹袭击,海马斯及火炮攻击。
综合观察最近俄乌战争态势图,俄军正在缩小和终止对乌克兰全域的无差别战略轰炸。

2023年1月14日,俄乌战争进行第324日。

专门向多数朋友、读友报告:

近两天,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在写两篇《俄乌战争观察》,又在“爱俄国”与“爱祖国”混为一谈的口沫乱飞间,莫名其妙被人辱骂,心情确实欠佳。

一声叹息。

我是仅做战争态势分析的作者,对留言里将“爱俄国”与“爱祖国”概念混为一谈的过渡表现和“入戏”者,再度表示遗憾。

这里,我对俄乌战争态势有如下观感:

一、俄军对一个主权国家不宣而战,凭借前苏联沉淀至今的AK47突击步枪、坦克、火箭炮等数量极大的“夕阳武器”,老旧战略武器,以及数量庞大、心事重重的“动员兵”,以古代“彼得大帝”的陈腐战略和“机械化”时代落后战法,要对抗北约、欧盟及英美等4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联盟援助下,装备、战术、战法已经日趋北约化,政治、外交、战略渐成一体化的乌克兰,确实难以找到一丝胜望。

二、俄乌战争之前,顿巴斯地区确实存在深沉俄乌民族矛盾问题,但是,这是乌克兰内政。无论美国、俄国,都没有违背《联合国宪章》,用战争干涉他国内政的特权。

三、相信中国的实力,相信中国应变国际局势的能力,相信现在和未来,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中国必将的趋好、进步。

四、认真学习2023年1月9日我国外长秦刚在与俄外长拉夫罗夫通话中,强调的“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等内容,切实、认真将爱国热情转向自己祖国,而不是想当然的其他。

最后重复:

这几年,世事变幻风云跌宕,发生在2022年的俄乌战争、疫情等等重大事件,正在观念和意识上,将国人分类为传统与觉悟两大阵营。与文化、道德、感情无关,我们都将接受一次基础智商测验。

祝愿各位与我,都能顺利通过这场测验。

本文从联合国最近发布的俄乌战争声明数据说起:

拒联合国在年初发布数据,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已经至少有18096名平民伤亡,其中6952人死亡,11144人受伤。其中,还发生了90多起与俄军相关的性暴力案件。

这些数字看似枯燥,可是对受害家庭而言,这些数字都是无边的灾难和痛苦。

和平,弥足珍贵!

接下来,继续介绍巴赫摩特-索莱达尔战场最新战况和态势。

(图2-1)2023年1月13日下午的巴赫摩特-索莱达尔战场态势简况图。

(图2-2)2023年1月14日下午索莱达尔镇战场态势简况图。

索莱达尔战场成为俄乌战争的中外新闻热点。

最近两天,就俄军在巴赫摩特-索莱达尔战场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一些习惯将“爱俄国”与“爱祖国”概念混为一谈的朋友纷纷载歌载舞,也有频繁留言,以俄军夺得“索莱达尔大捷”,挖苦我前两天推演《俄乌战争观察:顿巴斯战场,将出现轮式战车与履带坦克的“革命性”较量》

然而,等到我耗时耐心看完这类留言,无非为来源模糊的碎片信息叠加一些情绪的结果。

战争,最可靠的信息,不是情绪,而是基础军事理论和地图。

我们没有更详细的战场地图,但是现在为信息时代,如果专注综合分析网络多种开源交互式地图,即可较最专业的、权威的新闻媒体,更靠前真实的战场。

因此,在综述巴赫摩特-索莱达尔战场态势之前,还请诸君参考(图2)系列的2张最新战况图。

1月14日,综合分析俄国防部最新战场通报和战场简况图,可以确认,俄军以导弹、重炮及空降兵部队与瓦格纳佣兵部队编组的突击队联合作战,较此前进攻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实际控制了索莱达尔镇中心及东部地区。

由此可见,此前俄军最早在1月11日、12日、13日多次重复公布完全占领索莱达尔镇,消息极不靠谱,疑似俄军为提振士气的吹牛。

战至1月14日傍晚,乌军占据索莱达尔镇以西地区,同时在铁路线以西形成第二道防线和部署有榴弹炮阵地、大量预备队。

同时,乌军还在索莱达尔镇西侧及铁路线以东地区,连续夜袭俄军,并且能够组织营、连规模突击队,与俄军展开地面互攻和炮战。

就此可见,俄军并没有完全夺得索莱达尔镇。

那么,俄军何以非要攻占索莱达尔镇?

如是站在2023年的视角回望1945年的机械化战争,俄军意图单纯、粗糙,作战目的也是非常清晰:

其一,夺得索莱达尔镇,勉强对巴赫摩特形成钳击态势。

其二,截断希维尔斯克往巴赫摩特铁路的乌军后勤线。

其三,利用索莱达尔镇地形,对巴赫摩特形成火力压制。

这是典型的“机械化风格”战略。

可惜,“机械化风格”战略严重落伍和不合现代军事理念。

(图3)2023年1月14日,乌军顿巴斯战略核心及三道防线、巴赫摩特位置图。

俄乌战争中的俄军沿袭传统的机械化突击作战。
索莱达尔战场近景。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了解巴赫摩特在顿巴斯战场对抗的三个重点战场概况:

其一、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乌军即在顿巴斯地区以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为战略核心,向东形成了三道防线。

其中,在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的第一道防线,巴赫摩特在地理上扼制M-03公路,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克拉马托尔斯克的铁路线,H-32公路,实为乌军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防线的核心地区。

乌军控制巴赫摩特,即可凭此屏障斯拉维扬斯克城市群等顿巴斯战略核心地区,向西进攻俄军占据的顿巴斯地区。

反之,俄军夺得巴赫摩特,即可作为继续西进攻击乌军顿巴斯腹地的跳板,也可转向战略防御,巩固乌东防线,为“新吞并顿巴斯地区”战略屏障。

可见,在俄军完成赫尔松战略撤退,继续将兵力投向顿巴斯战场之后,巴赫摩特即成为俄乌在冬季战争进行战略角力的一个要点。

其二、巴赫摩特之战,为俄军机械化突击与乌军机动防御作战的较量。

就军队性质而言,俄军为一支有限高科技的机械化军队。

苏军在机械化战争时期登顶世界军事大国、强国,拥有着全球第二的飞机、坦克、装甲车、火炮及火箭炮等等陆战兵器和打击力量。

但是,进入智能与信息化战争时期,随着武器装备、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时,机械化时代的所有陆战主要兵器再无各自发挥威力的可能,唯有从科技、战法、理念等方面进化为信息与智能化的高科技武器,在己方高科技指挥与控制体系下投入战场发挥威力。

——这也是俄军自诩BM30龙卷风火箭炮在射程、弹药、射速等多方面超过HIMARS,最终实战效果缺远逊HIMARS的主要原因。

然而,俄国、俄军自负有着大量苏联军队遗产,似乎并没有正视到现代战争已经转向高科技战争的现实。

因此,从俄军发起基辅攻势到失败,俄军置身信息、智能、导航、电磁、网络全面高科技洼地,明知北约、英美等国在乌军背后指指点点,在实战中反应颟顸,应对乏力,确实让人对俄军有了无法言喻的悲哀。

就这样,俄军受战争资源、机械化装备及战争理念限制,缺乏高科技战争资源,因而只能按照传统战法实施机械化突击……

俄军基本上只能以瓦格纳佣兵、俄军空降部队组成战术性突击分队,分路频繁出击乌军防线,引导己方导弹、炮火打击目标,以时间、重大伤亡和物资消耗为代价,逐点夺取乌军阵地,最终夺得“胜利”。

从9月以来,乌军在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防线,则以机动防御应对俄军的机械化突击。

所谓机动防御战略,实则是从冷兵器时代出现,至二战、朝战期间,经由德国、苏联、美国、中国等军事大国在战争实践而逐步成熟的防御战略。

机动防御战略为现代军事常用防御战略,详细介绍颇耗篇章,这里仅做简单介绍:

机动防御战略就像弹性的排球网,并非完全固定的木板、铁板,在排球大力冲击下,球网自然晃荡,可进可退。但是,只要球网不被撕裂及防御体系不被撕裂,那么,机动防御作战就没有失败。

再说机动防御战略之作战精髓。

防御方实施机动防御战略,会首先形成防御体系,以机动作战夺取空间、时间,不以局部阵地得失论胜败,侧重保护己军力量,集中火力、兵力,背靠防御体系,以尽量低的伤亡和损耗,重创对方机动力量。

——其中,2023年元旦,乌军以HIMARS远程袭击马基夫卡俄军基地,致使俄军重大伤亡,即为乌军以机动防御战略,凭借信息及高科技远程精确打击优势重创俄军的一次特殊、典型战例。

这样,围绕顿巴斯南线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防线,俄军实施机械化突击,乌军实施机动防御作战,实为俄乌双方彼此心照不宣。

2023年1月14日,索莱达尔镇战场。

在自然环境极为严苛的冬季战场,俄军要以机械化突击击破乌军防御体系,确实难度太大。

然而,在2022年12月赫尔松战略撤退之后,俄军在多个战场连续受挫,国内舆论哗然,前线士气萎靡,就此,克里姆林宫为夺得顿巴斯南线攻势的“战略胜利”,当然也就顾不上瓦格纳佣兵和“动员兵”伤亡。

那么,何以认为乌军是在实施机动防御作战?

首先,从2022年9月、10月至今,俄乌双方总参谋部发布战报,就屡屡提及乌军“机动防御战略”。

其次,我们观察战场乌军排兵布阵即可发现,乌军为守备巴赫摩特这个交通枢纽,即凭借巴赫摩特外围复杂地形、尤其铁路线以西多丘陵、多路口、隘口等有利地形,在大约5公里左右浅纵深及前线区域,密集部署防御工事、机械化作战部队及预备队。

显然,在顿巴斯南线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防线,乌军确是以机动防御应对俄军机械化突击。

如此态势,俄乌较量,俄军虽然占据兵力、火力优势,却难以在战场上站到便宜。

从2022年9月战至现在,乌军凭借有利地形,冬季战争防御作战、占据高科技战争高点及信息、远程精确打击等等优势,在主力部队发起哈尔科夫反击战、赫尔松反击战期间,仅凭次要兵力,即在较长时间,重创了俄军有生力量,守住了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的第一道防线。

综上所述,有的网友如果仅凭一腔烫呼呼的“爱俄国”热血,靠着热情背诵俄媒体辗转传来的二手新闻报道,出现眼眶发热、头皮发麻等状况,也就真的绝难知道俄乌战场的这些细节了。

肺腑之言。

2023年1月,俄军向索莱达尔镇发起猛烈攻势,双方消耗对战,乌军也有较大伤亡。

第三、目前,俄军以机械化突击夺得索莱达尔镇大部,虽然在战术上给乌军制造麻烦,但是对乌军沿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防线实施机动防御作战,并没有形成更大的战役面上的影响。

在2023年1月,从现代军事与战争的视角,观察俄军实施机械化突击战夺得索莱达尔镇的战事,确实让人为俄军快速没落而感到可怜。

作为继承世界排名第二强大的苏联军队的衣钵的军队,俄军在索莱达尔镇突击战中,不仅攻势被乌军防御体系迟滞多日,对乌军浅纵深防区,俄军更是全然没有精确火力压制;没有信息、电磁等高科技压制;没有对乌军要点及结合部实施空降、机降、机械快速突击穿插……

任何与现代化战争相关的“全纵深”攻击的战术动作,俄军非常奇葩,全部没有。

有的,就是凭借瓦格纳佣兵、“动员兵”和“炮火洗地”,不惜官兵伤亡和物资消耗,在正面逐点进攻,硬拼和平推乌军战线。

如此激战之后,乌军虽然退出索莱达尔镇大部。

但是,从(图2-2)观察可见,乌军一线部队相隔铁路线,与凭借有利地形早早部署的预备队及二线防区互为依托,既可逆袭索莱达尔镇,也可退后汇入二线防区,重塑防御体系继续“机动防御作战”。

从索莱达尔镇突击战表现来看,不是我小看俄军,就其战术和科技含量而言,似乎相比当年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的表现,都是逊色三分。

瞬间,我非常纳闷,每年红场挽起袖子那个膀大腰圆的俄军到哪去了?

显然,靠着这点本事,如不见好退兵,偏要执念拳打北约、欧盟及英美等4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联盟援助下乌克兰,似乎显得有些胆量超过体重了。

预祝诸君与我能够携手网络,顺过智商测验。
遥拜早年。
鸣谢转发。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1月14日21时30分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