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机动退后,继续胶着,巴赫摩特战事最新综述……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11-22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4月1日)

从筹码与代价视角,回望李梅火攻到原子弹爆炸……

抗战往事:川军的长沙会战

抗战往事:徐州会战,滇军血战禹王山

俄乌战争观察:四月,详说巴赫摩特战事走向……

抗战往事:湖阳镇大捷,枣宜会战的一幕抗战神剧


顿巴斯战场简况图,黑色箭头为俄军现阶段主攻方向,蓝色剪头为推测乌军反攻方向。红色炮弹圆圈为俄军炮火进攻。

2023年4月6日,俄乌战争持续第407天。

鏖战数月,俄军占据兵力火力优势轮番强攻,但是巴赫摩特居然还在乌克兰人手里。这对克里姆林宫的战略全局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吹灯拔蜡的坏消息。

全球媒体乐得起哄。

于是,4月刚过,俄军在战场的坏消息在网络媒体持续发酵,极大伤害了克里姆林宫和俄军的“体面”与满腔豪情。

受舆论影响,甚至国内网络的一些“浓眉大眼”坚持“俄军必胜”的媒体自媒体们,最近也在微调风口,尝试向乌克兰方向换气,纷纷掐指一算都在声称乌克兰将在最近一周发起反攻……

世界媒体集体娱乐起哄也就罢了,最让俄军头皮发麻的还是俄国内部的诸多军事博主,他们最近关于战局系列发文,纷纷借用北约相关资讯,言辞确凿声称美国将在未来一二周之内,推动乌克兰军队发起反攻。

我看过几篇这些俄国军事博主推文,基本就是倒腾数据,嫁接资讯,然后渲染点缀若干西方媒体的充满悬念的小道消息。这类推文说是俄国军事专家们所撰写,但是缺乏清晰与体系化的战略分析,不比国内自媒体更高明。

这些俄国军事博主推文与西方媒体疑似“新闻战”的新闻类似,每每论及最新战局,都是频繁阔论乌军准备充分,如是具体分析乌军反攻,都是多端寡要,不得要领。

或赫尔松、或梅利托波尔、或顿涅茨克、或鲁比日涅、莱西昌斯克、北顿涅茨克,甚至还有人分析乌克兰军队将向俄国本土发起反攻……

似乎一夜之间,乌克兰已经有了全面反攻的战力。

推测不尽不实。

然而,传闻俄国军事博主们大多与克里姆林宫、俄国防部及俄军、瓦格纳佣军等有着千丝万缕关系,因而他们博文漫飞,多多少少都会影响俄军战略运营。

于是,4月以后,疑似克里姆林宫对巴赫摩特格外增兵、严厉督战,使得俄军在巴赫摩特方向攻势骤然猛烈起来。国际政治及外交迷雾缭绕,战场更是硝烟弥漫,也就使得巴赫摩特战场态势和进展显得更是模糊不清。

这里,综合最新俄乌双方战报及占领地区标示图、实战视频和图片、新闻等等,观察和综述巴赫摩特战场态势及战事发展如下:

TOS-1A作战图。4月,俄军启用温压弹系统TOS-1A用作广泛性打击乌军巴赫穆特目标。

其一、俄国防部及俄军还在加强巴赫摩特兵力及攻势。

(巴赫摩特战场简况请参考后文图2系列)

4月7日,综合最新资讯可以认为,第76空降师、第106近卫空降师等约1.5万余俄正规军精锐部队已经进入巴赫摩特战场,已经部分接替瓦格纳佣军阵地,既在外围保障瓦格纳佣军作战,同时也在南北两翼参与攻击作战。

俄军在巴赫摩特战场继续加强火力投入,俄媒近日更是公开确认俄军在巴赫摩特将实施火力推进战略,即毁灭城市、占领废墟的战略。

观察4月5日、6日多个作战视频,可以确认俄军启用了温压弹系统TOS-1A,用作广泛性打击乌军巴赫穆特目标。

不过,TOS-1A火力极为猛烈,但始终属于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夕阳武器”,缺乏精度。

现在,巴赫摩特核心战场面具约15-20公里,久战以后全面成为废墟,乌军防御阵地多为地下或半地下布置,散布废墟之间。因而参考俄军在1月份用TOS-1A温压弹密集打击索莱达尔镇乌军防线,以火力覆盖、推进仅1-2公里战场的战例,TOS-1A火力在短期内,不能对乌军方向形成决定性影响。

这样,观察巴赫摩特战场态势及进程,还得观察瓦格纳佣兵的攻击方向。

其二、到目前为止,瓦格纳佣兵依然是巴赫摩特的主攻力量。

瓦格纳佣兵为俄军巴赫摩特战场主攻部队并非因为实战卓越,而是因为在军事上有着“动员兵”、“罪犯兵”等劳动力资源;有着严酷的战场“潜纪律”督战等等优势。

现在,巴赫摩特战事已经进入外围阵地攻坚和城区巷战结合阶段,俄军拥有相对兵力优势、压倒性火力优势,却始终不具有高科技精确打击能力。

因而面临巴赫摩特外围更强大的乌军战线、城区更多更散乱的乌军战术目标,唯有依靠瓦格纳佣兵实施小型战术小组突击的战术,冒死、分路、分批实施战术侦察突击。

其三、从瓦格纳佣兵侦察突击+俄军猛烈火力,详说瓦格纳佣军的侦察突击战术。

(巴赫摩特战场简况参考后文图2系列

俄军在俄乌战争表现出来的高科技作战能力及战场感知能力极为有限,因而在俄军及瓦格纳佣兵在巴赫摩特战场常用战术,实则基于传统机械化战争框架,显得简单、无奈。

瓦格纳佣兵无论装备、兵员素质都并非传闻的“俄军精锐”,他们成为战场主力,仅是因为“动员兵”、“罪犯兵”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在实战中,瓦格纳佣兵沿袭俄军特种部队反恐战术、俄军营战术群侦察突击、苏军机步营迂回与钳击等等战术,叠加机械化战争火力突击、弹幕推进,以人力和火力发起波浪式冲击,轮番进攻直至最终击破乌军防线。

在冬季攻势中被击毁的俄军坦克。

战至4月,瓦格纳佣兵推进缓慢,屡遭重创,伤亡极大。


但是,瓦格纳佣兵似乎受到某种重视,在3-4月期间,多次得到兵力、火力加强,因而得以在巴赫摩特战场继续保持至少1.8-2万人的地面突击兵力。


这样,瓦格纳佣军约分为12-18个战术性突击群,分属北集群、南集群和东集群等三个集群,对巴赫摩特实施向心攻击。


俄乌战争的两军对垒的阵堑战与一战、二战时期阵堑战有极大区别。


一战、二战时期的阵堑战不分攻守,基本都是要将主力及大兵团部署到位一线、二线,继而才实施大兵团的攻防作战,同时以突破对方防线,歼灭或者重创对方主力作为作战胜利。


俄乌战争的阵堑战并非网传那种绝对的一战、二战模式的阵堑战。


受到军事科技高度发展、武器更具大规模杀伤力等等影响,故而攻守作战之时,无论俄乌双方,都是非常强调分散作战,使得阵堑战发生着全新的变化。


俄军作为攻击方,装备落后,信息不畅,因而沿袭二战、朝战、越战常用的侦察突击战术,更强调远火压制与近距离侦察突击配合作战;乌军作为防御方,守土作战,有着绝对的信息、机动、地形等优势,因而从战略战术等各层面,都是强调高科技条件下的机动防御、退后作战。


故而,乌军为在兵力、火力弱势下依靠空间夺得战场主动,大致沿斯拉维扬斯克-巴赫摩特轴线部署主要兵力,形成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及阿夫迪夫卡的大纵深防区战略防线,实施机动防御、退后作战,不断滞缓、消耗俄军进攻力量。


其中,部署在巴赫摩特战场的若干旅级部队,仅以营、连等小部分兵力部署巴赫摩特城区一线阵地,以主力配置城西及二防区域,以火力支援、机动作战策应一线。


这样,双方在一线兵力较少,频繁交火抢夺咫尺阵地,激战因此更为惨烈、血腥。


于是,我们从视频里看到的俄乌双方攻防作战,往往都是三种场面:


一是俄乌双方以数人或者十余人的近距离惨烈搏杀。


二是无人机投掷手榴弹攻击对方单兵。


三是小分队或者无人机引导己方炮火覆盖战场。


瓦格纳佣兵战术突击群大约800人左右,编有坦克、无人机、炮兵及迫击炮、步兵等等分队,其中,“动员兵”、“罪犯兵”作为地面突击主力,根据战场情况不同,分为多个3人-12人的战术小组。


这样,瓦格纳佣兵出击完全不是网传那样简单、愚蠢的“人海攻坚”,而是绕开乌军防线正面,选择乌军防线薄弱环节,以无人机侦察引导,派出第一个战术小组发起第一波侦察和试探性攻击,顺便沿途排雷。


这时,乌军必然阻敌,暴露兵力部署及主要火力点。


而后,瓦格纳佣兵战术小组及时引导俄军炮火,覆盖攻击已经暴露的乌军数人防御的战术目标。


可是,受到攻击节奏、攻击精度限制,俄军以“夕阳武器”+“动员兵”、“罪犯兵”组合粗放进攻,显然没有一波即打掉乌军阵地的可能。


这样,战场就进入对峙、消耗战态势。


于是,如是俄军炮火未能快速成功打掉乌军目标,又或者乌军快速发起战术反击打掉了俄军前敌战术小组,那么,瓦格纳佣兵就会相继派出第二组、第三组等等继续攻击,直至战力消耗殆尽、或者夺得战术目标。


通常,俄军发起这样的攻势不是以瓦格纳佣兵攻势去力求全歼乌军,而是以瓦格纳佣兵突击威胁、攻击乌军侧翼、衔接阵地和战术补给线,步步蚕食、压缩乌军防御作战空间和机动,最终逼迫乌军在缺乏反击力量之下,只能主动撤离。


旋即,俄军远程火力即可对撤退乌军进行急袭、压制,掩护和支持瓦格纳佣兵快速跟进,夺得乌军防御阵地。


何以网传俄乌双方在巴赫摩特激战的伤亡交换比如此悬殊?


以瓦格纳一个突击群为例,为打掉乌军一个连的百余人防御的兵力10-20个战术目标,瓦格纳突击群以约300-500人左右地面突击兵力分为20-40个战术小组,轮番向乌军目标发起侦察突击。


如果运气顺利,瓦格纳以付出极大物资消耗和兵员伤亡的代价,可在一二周内,逼退乌军;如是运气不顺,俄军可能会为此消耗殆尽全部兵力,与乌军两败俱伤,旷日持久一月或者数月都无法夺得乌军阵地。


如此推测战况、比较双方战损,可以确认:


虽然俄乌双方现在公开的战报数据都不足以全信,但是参考朝鲜战争、1983年12月以后的中越边境冲突、阿富汗战争等等类似侦察突击作战战例,俄军作为攻击方不占有信息及精确打击优势,伤亡3-5倍乌军纯属战场正常情况。


(图2-1)2023年4月7日,巴赫摩特战场及外围战场简况图。红色圈为俄军北集群向南转向,进攻乌军城西防线。红色椭圆圈为俄军突破巴赫摩特西南防线。



(图2-2)2023年4月7日,巴赫摩特战场简况图。由图可见,俄军北集群正在向南转向进攻乌军城西防线,突破巴赫摩特西南防线。


其四,俄乌双方在巴赫摩特战场胶着,但是俄军持续数月强势进攻,目前已经对乌军巴赫摩特城区防御形成空前和极强压力


(巴赫摩特战场简况请参考上面图2系列)


战至4月7日,巴赫摩特战场分为两个单元,即巴赫摩特城区攻防战、巴赫摩特西郊及外围的攻防战。


我在《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多篇文章强调,乌克兰坚持抗战的两个基础分别为乌克兰军民的抗战决心、北约、欧盟、G7、英美及56个拉姆施泰因援乌联盟国阵营对乌克兰高效有力的援助。


现在,尽管乌克兰决战意志依然坚决,然而受国际政治、外加态势模糊等影响,乌克兰始终无法得到足够外援保障,以在防御战框架内作战。


一,在巴赫摩特城区巷战方面:


乌军在巴赫摩特战场进行防御作战,虽然有着战略防御和地理优势,因为极度匮缺远程火炮、弹药、坦克、装甲车等等武器,以至于不能与俄军正面炮战、以机械化兵力反制俄军及瓦格纳佣兵两翼突击、向衔接阵地突击,以至于屡屡占据战场地形优势却被俄军逼退。


具体在战术局部,瓦格纳佣兵如是突破乌军火力拦截进入城区街道,在大多数时候即可凭借建筑物躲避乌军袭击,观察、指挥和呼叫俄军各种火力覆盖乌军疑似目标。


这样,乌军即便占据信息化及精确打击等高科技作战优势,可以夺得战术主动,但是耐不住俄军凭借炮火、兵力优势发起的炮火洗地攻势,因而出现了极大伤亡和被俄军夺取若干重要目标。


毁灭城市,占领废墟。


正是靠着粗放、蛮横和霸道的狂轰滥炸,俄军及瓦格纳佣军这才将旗帜插在了巴赫摩特市政大楼原址的一片废墟之上。


二、在巴赫摩特西郊及外围战场:


在更早时间推演巴赫摩特战局的相关文章里面,我介绍过观察巴赫摩特战事的几个重要窗口:


即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恰西夫亚尔-巴赫摩特防线,巴赫摩特以西防线。


以及俄军南北集群主要攻击方向是否由自东向西,迂回转向巴赫摩特西郊防线。


现在,外援是否到位不得而知,但是战至4月7日午后,俄军似乎在巴赫摩特西南方向已经突破了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恰西夫亚尔-巴赫摩特防线;同时俄军攻占了巴赫摩特河以西部分城区。


此外,俄军北集群正在向南转向,进攻乌军城西防线。


可以肯定,随着俄军三面压逼、收紧巴赫摩特城区防御纵深,在军事上坚守巴赫摩特已经再无积极意义。


这样,在未来一周左右,最迟在4月20左右,乌军如无向巴赫摩特以南乌军凸出部发起战役反攻,扳回战局,那么,极有可能相机作战、交替掩护和陆续退出巴赫摩特城区。


其五、巴赫摩特之战不会因为乌军退出巴赫摩特城区而宣告结束。


我在综述、推演顿巴斯战事及巴赫摩特战事相关文章,反复介绍乌军沿斯拉维扬斯克-巴赫摩特轴线部署兵力,形成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及阿夫迪夫卡的大纵深防区战略防线。


就此,乌军依托这条防线实施机动防御、退后作战,滞缓、消耗俄军进攻力量。


既然是机动防御、退后作战,乌军为维持防御体系完整,当然就要相继进退,不断和重新调整兵力,机动作战,寻求滞缓、消耗俄军进攻的最佳效果。


现在俄军以狂轰滥炸、炮火推进,使得巴赫摩特几成废墟。这样,乌军失去地利和城区钢筋水泥工事优势,三面受压,再战无益。当然可以相机退防海拔较高的西郊-恰西夫亚尔防区,背靠乌东战略二防区域,进行第二阶段的巴赫摩特以西防御战。


这样,俄军即便占领已为废墟的巴赫摩特,还是处于与乌军的乌东战略防线全面胶着、对峙态势,绝无因为占领了这片瓦砾、废墟就夺得战争胜利的可能。


于是,战局很可能在我此前多篇文章推演框架进行:


即乌军可能会在4月下旬或者5月,选在库皮扬斯克-斯瓦托夫方向,或者选在巴赫摩特南翼俄军凸出部方向,发起一次风险不大、规模不大、收获可能也不会太大的战役反攻。


而后,如是北约、欧盟、G7、英美及56个拉姆施泰因援乌联盟国阵营继续彷徨外援,国际政治及外交态势继续趋向模糊,如是继续无法保障乌克兰发起至少一次真正的反攻,那么,俄乌战争随着时间推移、延迟,很可能会打成一锅“夹生饭”,进入真正的冷静期和对峙期。


这样,人们盼望的类似二战时期的大兵团大反攻场面将不会出现俄乌战场。


在2023年的下半年,俄乌双方可能会迫于国际政治、外交策动、影响,在对峙、胶着态势下,象征性地重启谈判,使得俄乌战争进入边战边谈的状态。


如上综述,实为我耗费时间、精力,综合诸多战报、战图、新闻等资讯的战场态势的分析、推演。


请读友们理性观察战争,无需情绪满腔上纲上线。


鸣谢各位好友转发、支持!祝好周末。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4月7日

橡树·广都·铭贤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