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从战略层面,观察以哈战争和俄乌战争、美国和北约等关系……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4-03-21
往期索引: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以哈战争)(11月28日)
塔山系列文集(1、2、3、4)
中国驻印军反攻密支那79年纪:从天而降的“威尼斯商人”…… 
俄乌战争观察外篇:漫说乌克兰人的“纳粹”往事
加沙的“人盾”、医院和舆论战:为活捉辛瓦尔而战……
俄乌战争观察:从哈以战争到缅甸“反电诈”内战,推演俄军战略逻辑
以哈“暂停”战争,平静背后,暗流涌动
以哈战争的舆论撕裂和以色列12月战略调整
别了,基辛格老人
以哈战争战略要点汗尤尼斯,灾难一触即发
戎马书生,江声澎湃:详说民族英雄徐树铮之死
梨花又开放

俄乌战争观察:阿夫迪夫卡,俄军“碰瓷”攻势和“战略佯动”

以哈战争综述:难民问题,以色列赢得战争的重要战略前提
以哈战争综述:汗尤尼斯之战复杂化,或者再次“暂停”……

鸟瞰拉法难民营。

轰炸汗尤尼斯。

轰炸汗尤尼斯。

预备突击的以色列地面部队。

被俘虏的哈马斯人员。

加沙外围的以色列炮兵。

2023年12月11日,俄乌战争持续第666日

以哈战争持续第66天。

参考此前《以哈战争综述:难民问题,以色列赢得战争的重要战略前提》《以哈战争综述:汗尤尼斯之战复杂化,或者再次“暂停”》,目前,以哈战争的核心战场依然在加沙南部重要城市汗尤尼斯及其周边地区。

截止12月11日,以色列已经控制了汗尤尼斯中心,并且迫降和俘虏了大量哈马斯人员,同时,还以重炮和战机向加沙地区更广泛的目标进行轰炸。

鉴于网络很多文章播报战争资讯,本文仅从国际政治和战略视角,再度分析俄乌战争与以哈战争、美国和北约等等关系。

一,关于历史上十字军东征的三个事实

从1096年至1291年,罗马天主教之政治、文化及武装力量与阿拉伯穆斯林势力在地中海东岸地区及小亚细亚、中东地区进行了200年战争。

最终,天主教势力失败,只得退回欧洲。

阿拉伯穆斯林势力从此雄霸地中海东岸地区及小亚细亚、中东地区至今……

千年以来,从最初随军的欧洲传教士、教会和世俗史学家、拜占庭、亚美尼亚、突厥人、阿拉伯人等各派史家,至现在全球汗牛充栋之繁杂研究,人们站位不同,对十字军东征战史也就有了各种自圆其说的结论。

但是,这些学说无论如何花俏,都无法掩饰三个冰冷的事实:

其一、战争对双方人口造成空前惨烈的伤害,继而彻底和长期地撕裂了双方。

其二、十字军东征虽然失败,但是最大程度遏制了阿拉伯穆斯林势力的扩张,为欧洲争取了200年战略时间。

最终,欧洲踉跄步入了“人的发现及文艺复兴”时代,走向了现代文明,并且推动了全球现代文明进程。

其三、至今,丑陋不堪的幼女婚俗,依然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主流文化。

就此三点,再看历史,感想如何,个人随便。

或者,也会有人因此想起,以色列就是欧美钉在地中海东岸地区及小亚细亚、中东地区的一颗“钉子”。

最近20年,人们反思“9·11”事件,文化界有了颇为流行的“文明冲突”论。

那么,以哈战争实质性根源又在那里?

仁智各见。

二、在俄乌战争和以哈战争背景下,美国正在进行政治和战略“微调”,将会再2024年春夏,对欧洲形成较大影响。

从哈马斯发起“10·7”突袭事件引爆以哈战争,战争双方就不能简单视作是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中东地区为全球最重要能源产地,欧洲与亚洲的交通枢纽,历来都是全球政治及战略最为重要的单元之一。

此前,我在《以色列危机对中国中东战略影响及关系》详细分析中东局势,将中东喻为全球大国的主要政治“舞台”。

美国是这个“舞台”的第一主角。

从一战、二战至今,美国的国内政治和全球态势形成了密切关联,二者相互干扰和影响的程度,远超全球任意国家,这是美国的重要国家特性。

故而,“10·7突袭事件除却对中东地区国家、全球能源进口国家等等形成重要影响,同样也会对美国国内政治、外交、全球战略等等,都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使之事实上成为了深受事件影响的主要国家之一。

就此,美国必须在俄乌战争关键时刻,转身关注中东地区。

这种为应变突发事件的陡然转身,使得美国内部政治结构、全球战略方向等等“身不由己发生异动”,都是遭到911事件以来的最大挑战。

(相关资讯太多,逐一展开复杂,本文只好简略,抱歉)

现在,美国虽然声称要同时支持乌克兰和以色列取得胜利,但是,美国面临全球性诸多战略挑战,因而实际上只能尽量回避次要问题,首先需要厘清俄乌战争-以哈战争、俄国-伊朗-哈马斯、欧洲与亚洲等等或明或隐的复杂关系,从而制定相应策略。

这个过程,需要观察国际政治和外交形态的变化,也需要顺应俄乌战争、以哈战争的态势和方向,必然无法短期完成。

乌克兰在俄乌战争或会继续出现困顿态势。

这样,至少延续明年春夏之交,美国都需要不断通过外交、政治等手段,去初步微调、处理这些复杂关系,并且在未来一年、甚至数年,都会继续这样的努力,直至完全微调和实现国内政治结构和战略方向的调整。

明年春夏之交,将会是俄乌战争及欧美国际关系最为动荡和巨变的窗口。

同时,美国的新构建的政治和战略的状态,也将成为欧美秩序和状态的基础。

这样,纵算媒体披露此前美国与欧洲国家出现诸多分歧,但是,在俄乌战争和以哈战争背景下,战争危机和其他多重危机让利害关系变得清晰起来。

为了维持和守护欧美秩序和状态,美国和欧美国家就需要尽量、尽快形成一个“共识”性策略。

于是,受美国的“政治和战略”状态与欧美秩序和状态存在的特殊关系决定,美国与欧美其他国家或者表面上依然分歧重重,实则二者受俄乌战争和以哈战争推动快速走近,并且在俄国-伊朗-哈马斯关系的完全对面,将会形成了20年来的欧美最“紧密”的抱团关系。

欧美抱团关系及其影响,将会成为21世纪20年代最为重要的时代标签之一。

我们等平民,都将是这个时代的见证人。

对平民而言,无意宏大叙事,不过,如果对这些情况进行全面、深度思考,想必或者可能有助我们去感悟相关生活与工作吧。

汗尤尼斯外围推进的以色列军。

三、北约也是中东舞台的重要角色,但是北约的犹豫与分歧正在加大以哈战争和俄乌战争的变数

以色列不是北约盟国,却是北约地中海对话倡议体系国家之一,为北约在中东的重要战略伙伴。

“10·7”突袭事件及以哈战争对北约应变也是一次重大挑战。

虽然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第一时间发声谴责哈马斯,北约也是表态支持以色列,反对哈马斯“10·7”突袭事件;同时,北约多个核心国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也随之迅速行动,向以色列提供了军事援助和武器、装备、经济等援助……

截止上周五,作为安理会五常之一,美国否决、英国弃权,成功阻止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最新加沙停火案,为以色列继续“铲除哈马斯”提供了条件。

但是,这些国家的努力没有事实上改善北约诸多盟国分歧,更无从促成北约就应变以哈战争达成战略性共识。

北约至今犹豫观望,分歧重重,没有对以哈战争做出实质性反应。

显然,受历史和现实交织一体的政治、文化影响,北约盟国诸国之间、国内政治势力之间、甚至于民间舆论,对应以哈战争的种种声音和论点,都遇到了远比俄乌战争更为复杂、深度、隐晦的“撕裂”。

诸如诸多国际组织和土耳其等国一直频繁发声谴责以色列,以及欧美街头无数哈粉摇旗呐喊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撕裂”表象。

北约顾虑重重,至今没有对以哈战争做出实质性反应。

这样,就在美国“短暂”转向以色列期间,北约诸多盟国如此继续纠结是否军援以色列、是否支持以色列“报复性军事行”,不仅延迟了以色列清剿加沙地区,事实上延长了“加沙人民的痛苦”;同时,北约更能够通过俄乌战争、以哈战争,深切感受到来自俄国、伊朗等传统地缘大国的战略挤压。

尤其俄国,在以哈战争战略策应下,近乎完成了咸鱼翻身。

俄乌战争持续二年,很多分析家认为战争已经严重削弱俄国国力。

但是,随着以哈战争突发,美国被迫战略南下,俄国顺应战机强化“核衡势”政治影响,继续扩军和不惜代价在乌克兰战场发起规模化攻势,凸显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常态。

甚至,近期俄国一改此前“冻结战争”战略,高调喊话乌克兰,强硬要求乌克兰从“俄国领土”及俄军占领的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等“四州”撤军,并且以此作为解决战争的必要先决条件。

显然,俄国在原子时代形成的传统和顽固的“核衡势”政治框架内,依然可以凭借国内优厚的自然资源、“堡垒经济”、苏联庞大的“工业和军事遗产”、顺从人口及民族情绪等等战争资源,继续战争和维持“攻势作战”。

这样,不仅是乌克兰,整个欧洲也会在未来较长时间,继续承受俄国咄咄逼人的战略压力。

相比网络流行的俄国短期必败的轻松推文,这个事实显得压抑,却又是大概率会成为事实。

总之,咸鱼翻身,虽然难以搅动江湖,还是给了伊朗等地区大国“意外之喜”。

如今,伊朗正在变更“坐山观望”姿态,既将俄国视作了北约头号挑战者,也就一改彷徨,逐渐加大驱动“抵抗轴心”介入以哈战争力度,有了以俄国作为首选战略“靠山”的诸多迹象。

就此,伊朗及“抵抗轴心”正在逐渐介入和扩大以哈战争,这也将在战略上继续策应俄乌战争。

反之,俄国得到以哈战争保障,在“核衡势政治”框架上能够继续推进俄乌战争,势必又可以反手助推伊朗及“抵抗轴心”。

这是北约犹豫、彷徨和分歧重重的结果。或者,这个现象至少将截止在2024年春夏之交

但愿不会成为北约的战略苦果。

感谢挚友三点一转,支持橡树原创。

添加微信,简单说明,便于交流。

2023年12月11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