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新年战争的新的走向……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4-03-21


往期索引: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包括以哈战争,12月13日)

梨花又开放

俄乌战争外篇:从缅北时局,珍宝岛往事,漫说国家利益

走过战火纷飞的2023年,感悟2024年新年,感悟平凡生命之大精彩……

恰似你的温柔

2024年元旦说:漫说全球政治和经济的深V走势


2024年1月3日,俄乌进行战争至今规模最大的战俘交换。

(图1)当地时间2024年上午6时,俄乌战争简况图。

2024年1月4日,俄乌战争持续第679天。

以哈战争持续第91天。

已经新年,俄乌战争又该走向何方?

综合新年多日的俄乌政治、外交资讯,战争态势,以及结合我在去年12月在多篇文章综述和推演战况,简明分析俄乌战争在2024年走向如下:

其一、俄乌双方持续疲战二年,在政治常态下,俄国凭借资源、军工、库存、动员兵、战略核力量及“核衡势”政治优势等,能够在今年继续维持攻势作战。但是,乌克兰作为“欧洲之盾”及欧美根本“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俄乌双方及北约、欧美多国得“基本共识”。

就此,可以确认俄军的攻势作战不再是战略大决战,仅是局限在顿巴斯战场的有限攻势作战。

俄乌战争大概率将延续此前消耗战、持久战态势。

参考图1,从去年以哈战争爆发至今,俄军主要攻击方向始终确定在顿巴斯战场之库皮扬斯克-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利曼-希维尔斯克战场,巴赫摩特战场,顿涅茨克-阿夫迪夫卡-马林卡战场。

这是俄军在2024年的主要攻势作战战场。

这样,俄军要想在这个战场实现战略突破,就必须占领库皮扬斯克,实现别尔哥乐德-顿巴斯、罗斯托夫顿巴斯等两条战略后勤线。

然而,通过观察2023年10月至今战况,俄军似乎没有急于夺取库皮扬斯克的迹象,因而也就没有战略决战顿巴斯的可能。

这样,阿夫迪夫卡和希维尔斯克,将是,也只能是俄军在2024年度的主攻方向。
(建议标记关注)

此外,俄军在南方战场受到乌军远程精确打击压制及克里米亚后勤危机影响,需要加紧进攻罗布坦尼,夺回乌军南方“战略高地”,修补南方后勤线及稳定南方战场。

这样,如是以哈战争继续影响和欧美没有加强军援乌克兰,俄军也会向罗布坦尼凸出部发起攻势作战。

罗布坦尼凸出部很有可能成为2024年俄乌战争的一个焦点战场。
(建议标记关注)

其二、在2024年,俄乌战争继续受全球核衡势政治影响、以哈战争牵制、欧美国家大选、美国战略或将转移亚太地区等等影响,欧美军援力度有限,至少延至秋冬季节,或将不能支持乌克兰实施下一轮反攻。

目前,俄军虽然在攻势作战上泛泛可陈,但是俄军在战略防御方面相比此前,已经有了“飞跃性”进步。

如今,参考欧美相关军事智库资料,可知俄军在苏罗维金防线基础上加强电子战策略,密集部署电战设备和形成电磁脉冲防线,已经形成了一道无形的战略“电磁脉冲墙”。

这样,随着英美日渐削弱对乌克兰援助,俄军也就爬出了“高科技作战洼地”,前所未有地对乌军形成了电磁战优势。

从去年秋季至今,俄军凭借快速形成的电磁战优势,得以较为高效反制乌克兰导弹、GPS制导炮弹和无人机袭击,使得乌军此前屡试不爽的远程精确打击深受干扰,打击成功率较大降低。

2023年12月30日,乌克兰袭击别尔哥乐德地区的俄军重要基地,很有可能就是受到俄军电子战干扰,变向轰炸了别尔哥乐德市区,导致平民伤亡。

当然,俄军快速形成的“电磁防线”并非面面俱到。

在南方战场,12月26日凌晨2时30分左右,乌军以暴风阴影导弹神秘出击克里米亚的费奥多西亚地区,击毁俄军运载自杀无人机的“新切尔卡斯克”号大型登陆舰,即为乌军近期少见和经典的远程精确打击战例。

此外,在俄军一些次要方向或“动员兵”阵地(或因设备不够,或因缺乏供电或电池),乌军可以凭借大疆无人机导向炮击,或者直接使用无人机投掷炸弹袭击俄军。

网络上,可以经常看到在类似战场,乌军无人机正在追击打击俄军残兵的视频。

但是,乌军这些胜利仅是局限在战术战场。

纵观俄乌战场全局,乌克兰如是无法得到北约及欧美更多高科技武器、设备的援助,将在战役和战略面上受到俄军压制。

这样,乌军仅靠有限战术胜利难以消耗俄军,也就难以实现北约和欧美国家消耗、削弱俄国的战略目标。

阿夫迪夫卡外围,乌军炮袭俄军阵地。

于是,在2024年度,我们可以观察北约及欧美对乌克兰的三个军援项目,或者可以借此参考、评估乌克兰或攻或守等战略方向。

一是乌克兰得到大批量的无人机和电战设备供应,或者相关武器与设备的生产线建设。

二是乌克兰得到不少于10个北约建制的F-16战机中队及相应作战体系进入实战。

三是乌克兰得到更多的爱国者等防空体系援助。

这些条件不能满足之前,乌克兰难以开启下一轮反攻。

显然,这三个条件绝非一蹴而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推测乌克兰至少延至2024年秋季之前,没有可能发起一轮规模化反攻。

其三、俄军进行攻势作战,并非纯粹为了占领乌克兰东部四州的土地,而是借此“漫天要价”,寻求有条件“冻结战争”,完全“消化”现有占领土地。

俄军苦战二年,损失惨重,占领了乌克兰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州大部分土地。

但是,这个“战绩”相距克里姆林宫自吹自擂的“特别军事行动”战略目标及“解放顿巴斯”,还是相距甚远。

同时,克里姆林宫面对国力军力大幅下滑现实,深知在不冒险发起全面动员和升级战争的前提下,俄军确无能力实现战略目标。

这样,克里姆林宫只得退而求其次,舆论夸大战绩和借助俄乌战争现有“战果”,提振俄国经济颓势、刺激民粹情绪。

于是,在坚持“特别军事行动”最高战略目标和重启和谈的矛盾的舆论中,俄军实际上已经在高调宣传前提下,开始寻求在机械化战争框架,守住防线,寻求有条件“冻结战争”,预备完全“消化”现有占领土地。

期间,俄军向占领地区调入数以十万计的大批俄国公民,邀约国内外企业开启马里乌波尔、波帕斯纳和梅利托波尔等城市战后重建,以及2024年1月3日,俄方终于放弃“冻结交换俘虏”,乌俄双方以230名乌军战俘交换248名俄军战俘,进行战争至今最大一次战俘交换等等,都显得俄国正在迫不及待地寻求有条件“冻结战争”,完全“消化”现有占领土地。

综上所述,至少在2024年秋季,在政治常态下,俄乌战争相比2023年应该更加沉闷。

除却现在激战正酣的阿夫迪夫卡,顿巴斯腹地的希维尔斯克、南方战略高地罗布坦尼凸出部,都将成为俄乌在2024年的攻防要点。

但是,随着俄乌战争完全转向核衡势政治和机械化战框架的持久战、消耗战,这些战场得失,都已经不能决定战争最终走向。

政治与外交,将是主导2024年俄乌战争走向的主要力量。

综述至此,转向以哈战争,简明综述最近几天战况。

去年,我猜测以色列将要调整战略,主要以如下四法收拾哈马斯。

一是以色列会不断强化“竭泽而渔”战略,切割哈马斯与巴勒斯坦、加沙地区的关系,继续进行加沙之战,清剿哈马斯残部。

二是以色列会想方设法截断哈马斯的资金渠道和外援渠道。

三是全球性“斩首”哈马斯主要头目。

四是将以哈战争推向全球性反恐战争轨道,彻底清剿哈马斯。

2024年,数天之间,以色列军确实如是推进。

其中,以色列军开启“斩首”战,更是2024年哈以战争的新亮点。

1月2日,以色列军根据可靠情报,用无人机及三枚导弹“越境”袭击了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哈迪纳斯鲁拉街的一处哈马斯办公室,精准“勺烩”了哈马斯二号领导阿鲁里和卡萨姆旅指挥官阿梅尔.芬迪、阿扎姆.阿克拉、马哈茂德.沙欣、穆罕默德.阿尔雷耶斯、穆罕默德.巴沙沙、艾哈迈德.哈穆德等多位头目。

事件发生,黎巴嫩总理发表声明,看似强烈谴责以色列这次越境袭击事件,准备向联合国安理会投诉这次事件,实则黎巴嫩政府也仅是在“真主党”在以黎边境持续冲突的情况下,敷衍性警告以色列不能“将黎巴嫩拖入对抗新阶段”。

为此,以色列方面准确回答:

“无论是谁干的,都不是针对黎巴嫩国家的袭击,都是对哈马斯领导层的一次外科手术式打击。”

显然,这次事件标志了以哈战争的“斩首”模式的正式开启。

1月3日,以色列袭击哈马斯办公点现场。

2023年6月,萨利赫·阿鲁里和哈马斯高级政治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德黑兰会见哈梅内伊。

哈马斯遭此袭击,老二亲携一窝军事骨干瞬间集体翘脚,可谓痛彻心扉。

然而,与哈马斯“同气连枝”的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等等“抵抗轴心”兄弟们,情绪表现都很“意外”地稳定。

作为哈马斯提供办公场所的黎巴嫩政治“地头蛇”,真主党愤怒声讨以色列越境“暗杀”行动,但是明确表态,不会因此升级对以色列的冲突。

伊朗为“抵抗轴心”掌门大哥,在盛赞怀念“阿鲁里为捍卫人民权利的杰出战士”之后,也仅是毫无新意地怒骂了以色列这次行动是加沙之战失败后的“软弱”表现,是对黎巴嫩领土的”侵犯“。

而后,骂完抹嘴,伊朗及“抵抗轴心”再无另外表示。

唯有哈马斯风中凌乱。

这时,冷风一吹,哈马斯涕泪交加,又该如何漫想?

以色列何以能够清楚哈马斯办公机构具体情况,准确抢在阿鲁里和卡萨姆旅主要指挥官们会议期间发起袭击,将战果最大化?

这个场景,像足了4年前苏莱曼尼行踪暴露而被精准“斩首”一幕。

(参考《初战即终战,苏莱曼尼垫底成就伊美一团和气的现实》)

阿鲁里类似苏莱曼尼,都是隐然并行于伊朗及“抵抗轴心”的猛人。

他们行为做事胆大妄为,敢惹是非、不计后果、关键时刻完全没有“大局思考”。

此前,从哈马斯发起“10·7”袭击事件,突然发声指认伊朗为事件幕后推动者,继而又否认伊朗多个关于“10·7”袭击事件的外交声明,以及哈马斯近期陷入绝境,翻盘无望,却又坚持纠缠要求以色列先从加沙撤军再谈人质释放等等,都在事实上千头万绪地“胁迫”伊朗及“抵抗轴心”深卷战争。

战事发展至今,伊朗面对以色列敢于背负强大国际政治、舆论压力,以“拼命姿态”,不管不顾进行“复仇战争”,誓言要完全占领加沙地区和控制加沙主要通道等等现实,回望已经完全“残废”的哈马斯武装,正在疲于边境冲突的真主党武装、拦路劫道几乎激起全球众怒的胡赛武装,以及其他“抵抗轴心”各个山头每日蠢蠢欲动,各行其是……

这样,伊朗为顾及自身及“抵抗轴心”利益、“统一号令”等等,当然就想急于“出局”。

这时,选择“割肉”,就是明智之选。

1月4日,伊朗军舰进入红海“以确保航道安全”,展现了“割肉政治”的黑色和非常撕裂的一面。

当然,“割肉政治”还应该有更黑色和撕裂的一面。

或者,政治非常需要将阿鲁里当做苏莱曼尼,一把脆推将出去,既让以色列顺手挥刀,“咔嚓”解恨,心情舒畅;也使哈马斯顿失“猛人”,行为收敛,只得彻底依附“抵抗轴心”总体策略,应变和善后以哈战争余波。

当然,哈马斯也并非人人愿意“维护大局”。

于是,1月3日,就在苏莱曼尼被炸四周年之际,不明武装分子在伊朗克尔曼的苏莱曼尼墓地附近,在20分钟之内“引爆了两个简易爆炸装置”,连续发起两起恐怖袭击。

伊朗媒体称,两次爆炸造成103人死亡、188人受伤。

一次典型的恐怖袭击。

1月4日,以色列宣布从加沙撤出2个旅的部分“预备役”士兵,以求转向更针对哈马斯的行动。

谁干的?

伊朗方面作为苦主,语气愤怒却指向模糊,声称“这次恐怖袭击是伊朗敌人实施的‘阴谋的延续’”;稍晚,伊朗及“抵抗轴心”小弟们则开始指认和谴责以色列。

以色列和美国均明确声明与事件无关。

显然,在以哈战争的超级敏感节点和全球瞩目的高科技时代,以色列和美国本就具有剿灭哈马斯和“打教”伊朗、“抵抗轴心”的绝对实力,确实毫无必要在互争“道德高地”的关键时刻,去画蛇添足和“愚蠢”冒险。

鉴于此前ISIS武装针对伊朗发起两次小规模爆恐袭击,较多的欧美和中东媒体第一时间推测为ISIS组织所为。

不过,如国结合前文分析,从克尔曼爆炸事件的时间、爆炸物、爆炸事件最有可能激化伊朗队以色列的仇恨等等方面推测,似乎可以认为:

或者出于阿鲁里被突然“斩首”的震惊、愤怒,哈马斯团伙的极端人员或者阿鲁里死忠们为此孤注一掷,炮制事件,既为警告伊朗高层,既为激怒伊朗民族情绪,争取伊朗及“抵抗轴心”对加沙战争和哈马斯的最大支持。

伊朗混在江湖,无论输了什么都是从来不输“嘴炮”。

如今吃亏“挨炸”,却又只能有苦难言。

难言之隐背后,本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新年伊始,以色列以上述四条战略收拾哈马斯,首拳落脸,哈马斯已经鼻血飞溅……

橡树恭祝各位挚友、读友,2024年新年快乐,事事顺遂!

添加微信,简单说明,便于交流。

2024年1月4日
橡树于广都铭贤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