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政研究》苏京春等:论行为公共政策及其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 逻辑、案例与对策

苏京春 綦晓光 财政研究 2023-08-28


论行为公共政策及其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逻辑、案例与对策


苏京春   綦晓光




内容提要


行为公共政策尚处于全球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而其应用特别值得中国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财政治理的重视和探讨。本文首先论述了行为经济理论四个阶段的发展逻辑, 并对每个阶段进行了简要述评。基于理论逻辑所揭示的从“经济人”到“人类”的假设条 件变化,在对公共政策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行为经济为其带来的改变,并对行为政策与传统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接着,在提出行为政策的五点特征及其对财政治 理的启示后,本文较详细阐述了行为政策在全球实践的典型案例,并在最后为中国当下财 政治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为公共政策 行为经济学 财政治理 公共政策 



论文框架概览

点击看大图


精彩内容摘编

正如塞勒所言,“我们从未想过仅仅 7 年之后,全世界的国家可能都会组建新的政府部门,并把行 为科学原则融入政策设计中”(戴维•哈尔彭,2018)。基于行为政策的全球实践,观察中国当下财政治理, 不难发现行为政策在此大有可为的空间。虽然行为政策仍然值得更深一步的研究探索,但我们还是愿意 试为我国当下财政治理提出如下行为政策对策建议。

(一)引入行为政策,助力财政政策加力增效 

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经济从数量向质量转变过程中,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加的 空间不断收窄,而财政支出刚性趋势却难以扭转,财政政策加力增效意义重大。而行为政策,能够通过 相同或者更低的成本、微小的转变来提高政府决策效能和效率,或可深入探索,为财政政策加力增效探 寻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当下,财政政策作为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为重要的政策手段,担负起更为 重大的治理职责。而如上所述的行为政策与中国当下财政治理的联通,则有望为财政治理所特别关注的 扶贫、生态、风险防范的“攻坚战”领域、PPP 模式的深度优化与发展、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提供可供 探寻的有效路径。

(二)充分利用摩擦成本,有效推进结构性调整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中结构性调整实现的有效路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基于行为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在财政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摩擦成本的存在, 为政策布局中特别鼓励做的事情提供清晰、简明、易懂的信息,为需要提示的文本赋予更容易反映并 正确理解的描述,并为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烦进行评估,将细节准确定位,解决麻烦,从而 在不提升成本的前提下,提升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效力。与此同时,还应当在财政不支持的方面,或者 需要政策配合者保持高度诚信的方面,充分利用摩擦成本,甚至鼓励用摩擦成本代替需要财政相应支 出来保障实现的强制性导向下的传统政策,降低行政成本的同时,提升政策效力。比如,是否可以在 地方债地方申报环节增加负责人签名和经手人签名的政策设计,甚至附加笔迹核对的政策设计,即使 这个签名不直接与行政责任挂钩,只有历史档案的痕迹存留,预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诚信度和 数字的真实性。再比如,在保就业的政策方面,可以尝试加入再就业人员的个性化设置,启动个性化 服务,以吸引无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培训和上岗。

(三)提升政策吸引力,不增支提升政策效力 

随着我国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政策方面所使用的经济性手段也不断完善,这也意味着经济性手 段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在不断收窄。加上对经济学中经济性手段也必然存在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经 济性手段的继续追加效果恐难合意。这实际上对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为政策更多强调使用非经 济性手段唤起政策参与方的共鸣,运用个性化、绩效置换、提升荣誉感等方式,切实提升政策吸引力, 有望在不增加支出的条件下提升政策效力。此外,在吸引力方面,还应当注重更多运用当下激励的方式, 顺应人类的心理需求,在同等财政支出的条件下,达成比未来激励更强的政策效果。

(四)注重描述性社会规范,花小钱办大事 

所谓描述性社会规范,就是从别人的行动或者行动的证据中,去判断别人真正做了什么,并以此 来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重要参考,与命令式规范相对。所谓命令式社会规范,就是规定应该做什么, 以此来尝试约束或管理别人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类往往更倾向于受到描述性社会规范的 影响,尤其是在陌生的条件下,更容易受到环境和描述性规范的影响。基于此,在新的财政政策出台 之前,有必要对该政策可能会如何发挥引导进行研究和思考,比如:相关政策实施主体、协调主体和 客体预计都会怎样表现,这种表现会切实形成一种描述性规范,尤其是在我国的“熟人社会”中,这 种描述性规范往往比命令式规范更有影响力,从而阻碍那些没有将其纳入考虑的政策达成预期效果。对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可积极考虑利用政策作用于早期阶段,有针对性地积极调整、协调和进行正 面影响,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无谓损耗从而降低成本,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规范性习惯,为长效治 理奠定基础,实现短期投入、长期受益的局面。无论新政策还是延续性政策,都可以考虑发挥描述性社会规范的作用,比如:用更加柔性的方式发挥榜样作用,以优秀者群体归类并将信息及时透明传达 的方式实现积极影响等。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达成政策目标,提升政策效力,花小钱办大事。 

(五)提升传统政策质量,同时注重时机和幅度 

经济学理论一直以来都与经济社会的政策实践紧密相连,而行为政策的出现和发展正是行为经济 学这一当下新兴的活力学派在经济社会政策实践当中开始发挥作用的标志,能够为财政政策有效细化 提供研究路径,并能够追踪政策变化带来的切实效果,观测到财政治理水平的变化,从而提升财政治 理水平,其还有助于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通过细节变化提升政策质量,以柔性且有效的方式深化 财政治理,特别值得处于当下经济发展阶段的中国重视和探讨。然而,正如卡尼曼所强调的行为政策 干预存在道德研究的空间:它能够通过行为掌控更有效地达成政策目标,但也可以达成别的目标,应 当注重正义性;如果过度利用,有可能导致个人产生新的依赖;规律一旦被个人参透,效果便会大打 折扣。相关问题,在行为政策与财政治理联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当中,值得注意和防范,同样值得观察、 提出、丰富和发展




作者简介:


苏京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綦晓光(通讯作者),英国剑桥大学沃尔森学院终身成员;博士生导师



全文刊发《财政研究》2020年第3期


----------






往期推荐

·苏京春等:基于阶层流动的“公平感”象限与实际收入分配差距

·王鸿儒等: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能否提高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

·付敏杰:现代财政制度的国家视角——兼论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财政治理框架


----------

策划:邢    丽      

采编:于婧华     刘柯彤(实习)

(封面图片来源:https://www.fotor.com.cn)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