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房企资本运作平台全梳理:历史变迁与现状盘点

池光胜团队 债券池 2022-10-07


联系人:陈雨田


摘要



房企资本运作三十年历史变迁。

(1)1990-2003年:房改起步,A股上市窗口打开。中国住房商品化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提速,1994年43号文、1998年23号文、1999年房贷税费改革,商品房市场正式启动,大批房企成立。同时1990年、1991年上交所、深交所成立,房企A股上市窗口开启。1992年万科为第一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随后招商、华侨城、金地、首开、阳光城等陆续上市。

(2)2003-2007年:首轮房地产调控开启,第一个港股上市小高峰。2003年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中国首轮房地产调控开启,2005年全面升级加码。期间A股IPO因定价制度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等暂停,房企A股上市暂缓,港股上市小高峰来临,尤其是2007年金融危机前夕,国际资本市场处于金融危机前流动性极度充裕的状态,碧桂园、远洋、合景泰富、奥园、金茂等均同年完成上市。

(3)2008-2009年:调控放松,定增和IPO增加。2008年地产调控转松,期间房企A股上市的窗口短暂开启,2008年滨江集团上市。同期房企增发融资增多,2008年、2009年A股上市房企增发融资同增31.8%、15.8%。同时,2009年国际资本市场从金融危机中恢复,房企出现第二个港股上市小高峰,恒大、宝龙、龙湖、禹洲、佳兆业等均在同年上市。

(4)2009-2014年:严调控,借壳上市收紧。2009年12月“国四条”开启新一轮地产严调控,同期证监会收紧借壳上市。期间房企境内IPO较困难,部分房企在借壳监管全面收紧前曲折完成重组上市,包括泰禾、金科、华夏幸福等。此后,房企借壳上市仅有蓝光和绿地在2015年成功。

(5)2014-2016年:调控放松,债券融资和定增盛宴。2014年930开启放松周期,境内债发行体制改革,2015年起新发债房企显著扩容,同时2015年股票牛市中房企增发融资金额达到历史峰值。

(6)2016年至今:调控收紧,美元债、ABS崛起,分拆上市潮。2016年930后房地产政策转向,传统房地产融资渠道层层收紧。2017年起美元债发行大幅放量,ABS融资逐渐兴起;2019年以来房企分拆上市明显加速。



TOP10房企资本运作平台梳理。(1)万科境内上市主体、港股上市主体、境内核心发债主体为同一主体。公司还拥有港股上市子公司万科海外,作为海外业务平台;海外债发行主体为万科香港。(2)碧桂园境内有5个发债主体,碧桂园控股、碧桂园地产、腾越建筑、增城碧桂园和闽碧桂园,其中碧桂园控股为港股上市主体、境外债发行主体,控股其他4个发债主体。(3)恒大上市平台较多,包括中国恒大、恒大物业、恒大汽车和恒腾网络;境内核心发债主体为地产集团恒大地产。(4)融创集团境外融资集中于融创中国,其同时为港股上市公司和海外债发行主体;境内融资集中于地产集团融创地产(5)保利集团融资主体较多、层级相对复杂,集团地产业务的两个核心上市主体为保利发展和保利置业,二者为兄弟公司的关系。目前境外和境内核心发债主体均为保利发展。(6)中海集团地产业务有2个核心上市主体,中国海外发展和中国海外宏洋集团,业务分别主要聚焦一二线、三四线城市,后者为前者的合联营企业。境内核心发债主体为中国海外发展的子公司中海企业发展。(7)绿地有2个上市主体绿地控股和绿地香港,后者业务主要集中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境内发债主体有3个,绿地控股集团、广西建工和西安建工,其中广西建工存续债金额最高。(8)世茂有2个上市主体世茂集团和世茂股份,后者为前者子公司。境内有2个核心发债主体,世茂建设和世茂股份,分别为境内主要房地产业务开发平台和商业运营平台。(9)华润置地融资平台的设置相对简单,港股上市主体华润置地同时也是境外发债主体和境内发债主体,境内还通过子公司华润置地控股发债。(10)招商蛇口境内发债主体较多,包括招商蛇口、招商积余、招商漳州等,其中招商蛇口为A股上市和核心发债主体。招商蛇口的部分开发业务通过招商局置地在香港上市,2020年末招商局置地总资产约为招商蛇口的15%。


■风险提示:房企融资平台梳理可能具有不完整性,房地产调控超预期等。




正文



房企资本运作与地产融资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如过去三十年相继出现的各类融资窗口,A股上口、港股上市、境内发债、境外发债、分拆上市等。房企的融资平台有哪些?各平台职能如何分工?和母公司的关系是什么?有多少债务?本文对房企资本运作平台的历史变迁和现状进行梳理,供投资者参考。

 

1房企资本运作三十年历史变迁


1.1. 1990-2003年:房改起步,A股上市窗口打开


(1)政策背景:房改起步、交易所成立

中国住房商品化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提速。1994年国务院43号文、1998年国务院23号文,住房实物分配停止;同时1999年房贷改革、税费减免,2002年土地招拍挂,中国的商品房市场正式启动。目前在资本市场上较活跃的主流房企几乎都成立于这一时期,如碧桂园(1992)、恒大(1996)、融创(2003)、保利(1992)、龙湖(1993)等。


同时,1990年12月、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建立运行的起点。




(2)房企融资:A股上市窗口开启

1990-2003年间房企A股上市较为顺畅。1992年万科在深交所上市,为第一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1993年继续发行B股筹资4.5亿港元;1993年、1997年招商地产、华侨城在深交所上市。1998年后房企上市加快,2001年金地集团、首开股份在上交所上市,2002年阳光城借壳石狮新发上市。


同期也有房企选择在香港上市。1992年中海和越秀在联交所上市;1996年华润上市,1998年合生创展上市,2003年首创置业上市。



1.2. 2003-2007年:首轮房地产调控开启,第一个港股上市小高峰


(1)政策背景:地产调控收紧,境内IPO暂停

2003年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中国首轮房地产调控开启。2003年6月央行发布121号文收紧开发贷;2005年房地产调控全面加码,七部委发布《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2006年国六条、国十五条发布;2007年9月,央行收紧房贷。


地产调控收紧的同时,A股IPO因制度改革暂停。2004年8月,证监会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对新股发行定价方式进行改革,新股发行暂缓;2005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期间新股发行再度暂缓。直至2006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完成,A股IPO才重新启动。



(2)房企融资:港股上市小高峰

房地产调控叠加A股制度改革,2003-2007年间上市的A股房企较少。2004年2月,华发股份上市;2006年5月,保利地产上市;2007年7月,荣盛发展上市。


期间更多房企选择至香港上市,2007年金融危机前夕出现内地房企上市高峰。2005年,雅居乐和富力在香港上市;2006年世茂和绿城上市。2007年,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处在金融危机前极度乐观的状态,房企加快赴港上市,碧桂园、远洋、合景泰富、奥园、金茂等均在2007年完成上市。



1.3. 2008-2009年:调控放松,定增和IPO增加


(1)政策背景:地产调控紧转松 

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房地产市场走弱,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地产政策较为宽松。2008年11月“国十条”、2008年12月“国十三条”连续刺激房地产。宽松的房地产政策直到2009年12月“国四条”发布才结束。



(2)房企融资:增发、上市增加

2008年,地产调控放松期间,房企A股上市的窗口短暂开启。2008年5月,滨江集团上市。但2008年股市大跌后,证监会暂缓A股发行。


2008-2009年,房企增发融资增多。2008年、2009年A股上市房企增发融资583.1亿元、675.4亿元,同增31.8%、15.8%。如首开、保利、金地2009年通过定向增发融资47.5亿元、80.0亿元、42.4亿元。


同时,2009年国际资本市场从金融危机中恢复,房企出现第二个港股上市小高峰。恒大、宝龙、龙湖、禹洲、佳兆业等均在2009年上市。


1.4. 2009-2014年:严调控,借壳上市收紧


(1)政策背景:新一轮地产调控到来,证监会收紧借壳上市 

2009年12月“国四条”开启新一轮地产调控。随着房地产市场2009年大幅反弹,同年12月“国四条”发布,标志新一轮地产调控到来。随后2010年国务院连续发布“国十一条”、“国十条”、“国五条”,房贷、税费、房地产融资收紧、“限购”政策也首次登上历史舞台。2011年、2013年,“新国八条”、“新国五条”发布,地产调控基调保持收紧。


证监会收紧借壳上市。2010年10月,证监会网站发表文章,明确表示证监会已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对已受理的房地产重组类申请征求国土资源部意见;2011年8月,证监会提出借壳上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趋同;2013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正式提出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2014年,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对借壳上市监管继续收紧。  



(2)房企融资:房企在政策全面收紧前曲折实现借壳上市

2009-2014年期间房企境内IPO较为困难,部分房企在借壳监管全面收紧前完成重组上市,但均经过了较长的审批时间。2010年9月,泰禾借壳福建三农上市,该重组事项早在2007年4月已开始;2011年8月,金科借壳重庆东源上市,早在2009年11月该交易即获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2011年5月才获正式批文;2011年11月,华夏幸福借壳浙江国祥上市,重组预案早在2009年7月就已提出。此后,房企借壳上市仅有蓝光和绿地在2015年成功


期间部分房企继续寻求港股上市,本轮港股上市以中小房企为主角。2010年中骏、融创在香港上市;2012年旭辉、2013年龙光、时代上市。


1.5. 2014-2016年:调控放松,债券融资和定增盛宴


(1)政策背景:2014年930开启放松周期,境内债发行体制改革

2014年房地产调控转松。2014年9月30日央行和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930新政),标志新一轮宽松周期到来。此后2015年“330”、2015年“930”、2016年“217”三轮地产刺激陆续落地。


债券发行门槛大幅降低。2015年1月公司债新规出台,发债主体从上市公司扩大到非上市公司,同时推出私募债等备案发行品种,房企发债门槛大幅降低。



(2)房企融资:发债和增发融资显著增多

2015年起地产债发行量陡升,新发债房企显著扩容。期间A股上市房企多通过自身发债,港股上市房企多通过境内子公司发债,如碧桂园通过碧桂园控股、碧桂园地产、闽碧桂园、增城碧桂园、腾越建筑5个主体发债;世茂通过世茂集团、世茂股份、世茂建设3个主体发债;恒大和融创主要通过地产集团发债。



2015年的牛市中,房企增发融资金额达到历史峰值。2015年起房企增发融资显著增多,2015年、2016年分别达到1768.4亿元、1302.2亿元,均为历史较高水平。




1.6. 2016年至今:调控收紧,美元债、ABS崛起,分拆上市潮


(1)政策背景:房住不炒提出,传统融资渠道层层收紧

2016年930后房地产政策转向,房地产融资渠道层层收紧。2016“930”一二线城市集中重启限购宣告收紧周期正式开始,2016年10月前后地产公司债、企业债发行收紧;2017-2018年银行贷款、非标融资收紧;2019年信托融资、美元债等渠道收紧;2020年“三条红线”、房贷集中度新规到来,境内债券、银行贷款、非标融资等再度收紧。


(2) 房企融资:美元债、ABS兴起,分拆上市潮

2017年起美元债发行大幅放量,房企通过境外上市平台或新注册的SPV发债。如恒大通过中国恒大和子公司景程有限公司发行美元债,富力通过境外子公司怡略有限公司发债,保利通过保利发展和境外子公司保利金融发债。


ABS融资兴起。供应链ABS、尾款ABS、物业费ABS、CMBS和类REITs2016年以来发行放量,部分品种如CMBS和类REITs的发行政策截至目前仍相对宽松,房企一般将项目子公司作为原始权益人发行。




2019年以来房企分拆上市加速主要分为两类,(1)物业上市是最为常见的途径。房企物业上市始于2014年,花样年物业子公司彩生活首家港股上市,在首个上市日市值即超过母公司;2018年碧桂园服务上市。2019年起分拆物业上市明显加速,2019年共有18家物业公司上 市,2020年达到20家。(2)部分房企分拆商业、代建业务等上市。2020年绿城管理上市,为首家上市的房地产代建公司;2020年6月,雅居乐公告将分拆园林景观公司雅城集团上市;2021年建业分拆代建业务平台中原建业上市。


2TOP10房企资本运作平台梳理[1]


本部分选取2020年克尔瑞销售排行榜全口径销售金额排名前十的房企,对其资本运作平台进行梳理。


2.1.万科:集团A+H上市、兼为境内核心发债主体


万科A股上市主体“万科A”、港股上市主体“万科企业”、境内核心发债主体为同一主体,全称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还拥有港股上市子公司“万科海外”,为海外业务平台。海外债发行主体为“万科香港”;商业和物流业务平台“印力地产”和“万纬物流”为境内类REITs和CMBS发行主体。


股权融资方面,万科同时在A股、H股上市。公司1991年在深交所上市,为第一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1993年发行B股筹资,2014年完成B股转H股,由此拥有A+H两个平台。2012年,公司收购港股上市公司南联地产,作为海外业务平台并最终更名万科海外。


债券融资方面,万科境内发债主体即为集团自身,债券余额394.7亿元(截至2021-6-10,下同);海外债发行主体为万科香港,美元债余额共47.9亿美元;另外公司商业和物业业务平台印力地产和万纬物流为境内CMBS和类REITs的发行主体(未并表),存续债余额分别为69.1亿元、5.7亿元。




2.2. 碧桂园:境内5个发债主体


碧桂园境内有5个发债主体,碧桂园控股、碧桂园地产、腾越建筑、增城碧桂园和闽碧桂园,其中碧桂园控股也是港股上市主体和美元债发行主体,后四者为其子公司。物业上市公司碧桂园服务不在碧桂园控股的合并范围内,两者同受一方控制。


股权融资方面,碧桂园控股、碧桂园服务分别于2007年、2018年在香港上市。


债券融资方面,境内5个发债主体中3个较为核心,碧桂园控股、碧桂园地产、腾越建筑境内债余额80.6亿、250.6亿、90.0亿元。闽碧桂园、增城碧桂园分别主要发行尾款ABS和类REITs,各有债券余额4.5亿、32.0亿元。境外发债主体为碧桂园控股,美元债余额109.9亿美元。




2.3. 恒大:4个港股上市平台,1个境内核心发债主体


恒大集团上市平台较多,包括中国恒大、恒大物业、恒大汽车和恒腾网络;境内核心发债主体为地产业务的核心子公司恒大地产。


股权融资方面,中国恒大2009年在香港上市。2020年以来,公司加快子公司股权融资,包括恒大物业引入战投235亿港元、上市募资140.8亿港元;恒大汽车两次配股300亿港元;恒腾网络出售股份6亿港元;房车宝引入战投163.5亿港元。


债券融资方面,公司境内发债主体为恒大地产,债券余额558.7亿元;境外发债主体有两个,中国恒大和景程有限公司,各有存续美元债154.8亿、52.4亿美元。




2.4. 融创:境外融资集中于融创中国,境内集中于融创地产


融创境外融资平台集中于港股上市主体融创中国,其同时为海外债发行主体;境内融资集中于地产集团融创地产。此外,融创中国物业子公司融创服务在香港上市;融创西南集团、杭州融臻工程管理为境内尾款ABS、CMBS发行主体。


股权融资方面,2010年融创中国在香港上市;物管平台融创服务2020年在香港上市。


债券融资方面,境内核心发债主体为融创地产,债券余额238.1亿元;融创西南集团、杭州融臻工程管理主要发行尾款ABS和CMBS,债券余额18.0、17.0亿元;境外发债主体为港股上市主体融创中国,债券余额79.1亿美元。




2.5. 保利:集团融资主体层级较复杂,A+H两个开发业务平台


保利集团融资主体较多、层级相对复杂,我们主要梳理地产业务条线的融资主体。


集团两个核心上市主体为保利发展和保利置业,二者为“兄弟公司”的关系。保利发展在A股上市,保利南方为其控股股东,而保利集团为保利南方的控股股东;保利置业在港股上市,保利南方部分持股,将公司作为合联营企业,公司控股股东为保利集团。


目前境外和境内核心发债主体均为保利发展,其境外债券余额为15.0亿美元、境内债券余额462.5亿元;保利置业子公司为境内CMBS和物业费ABS发行主体,保利置业(上海)、保利酒店各有债券余额43.5亿元、37.9亿元。




2.6. 中海:中海外和中海宏洋2个核心上市主体


中海集团融资平台较多、业务较为多元,我们主要梳理地产业务条线的融资主体。

公司地产业务有2个核心上市主体,中国海外发展和中国海外宏洋集团,后者为前者的合联营企业,中国海外发展业务主要集中一二线城市,中国海外宏洋集团主要集中三四线城市。


境内核心发债主体为中国海外发展的子公司中海企业发展,存续债余额238.0亿元;中海宏洋子公司中海宏洋地产有5.3亿元的尾款ABS。中国海外发展的境外发债主体为中海金融III等,债券余额49.4亿美元;中海宏洋境外发债主体为为宏洋财务II等,债券余额5.1亿美元。




2.7. 绿地:A+H两个上市平台,境内存续债主要集中于建筑子公司


绿地集团有A+H两个上市平台,绿地控股和绿地香港,其中绿地香港业务主要集中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境内发行主体为绿地控股的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广西建工和西安建工,其中广西建工存续债规模最大。


股权融资方面,绿地有两个上市主体绿地控股和绿地香港,分别于2015年、2013年在A股和香港上市,后者为前者子公司。绿地香港业务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2020年末资产规模为绿地控股的14.6%,除发展房地产业务外也拓展金融业务。


债券融资方面,境内发债主体有3个,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广西建工和西安建工,各有存续债26.0亿元、77.9亿元、5.4亿元;境外发债主体有2个,绿地全球投资和绿地香港,各余存续债50.7亿美元、5.7亿美元



    

2.8. 世茂:2个核心发债主体,A+H双地产上市平台


股权融资方面,世茂地产业务有两个上市主体世茂股份和世茂集团,分别于2001年、2006年在A股和港股上市。其中世茂股份为世茂集团的子公司,其主要为集团商业业务运营平台。此外,2019年物管子公司世茂服务在香港上市


债券融资方面,境内两个核心发债主体,世茂建设和世茂股份,分别为境内主要开发业务平台和商业地产平台,各有存续债145.7亿元、140.9亿元,世茂集团也有少量发债,余额7.4亿元;境外发债主体为世茂集团,余额54.9亿美元。




2.9. 华润:2个境内发债主体,2个港股上市主体


华润集团地产业务条线融资平台的设置相对简单,港股上市主体华润置地同时也是境外发债主体和境内发债主体,美元债余额25.5亿美元,境内债47.0亿元;境内还通过子公司华润置地控股发债,债券余额165.0亿元;子公司华润置地投资为CMBS发行主体,余额55.0亿元;此外物管平台华润万象生活2019年港股上市。




2.10. 招商:开发业务A+H两个平台,境内5个发债主体


招商蛇口境内发债主体较多,包括招商蛇口、招商积余、招商漳州、深圳招商置地和招商局置地(深圳)5个,其中招商蛇口为A股上市主体,为后4者的母公司。招商蛇口开发业务部分通过招商局置地在香港上市,招商局置地同时也为海外债发行主体。


(1)股权融资方面,2015年招商蛇口在招商地产的基础上重组上市;物业服务平台招商积余2019年借壳中航善达上市;2012年招商局置地在香港上市。


(2)债券融资方面,境内5个发债主体中以招商蛇口最核心,债券余额358.0亿元;招商积余、招商漳州主要发行中票,债券余额18.0、17.0亿元;深圳招商置地和招商局置地(深圳)为CMBS、类REITs发行主体,债券余额19.9、7.9亿元。海外债发行主体为招商局置地,债券余额19.0亿美元。




注释:

[1]本文所称“子公司”指控股公司,包括直接和间接控股。


近期相关报告

解析房企旧改地图:领地特征与三条红线以来的变化——城市更新系列四

首批集中供地观察:城市表现、房企行为与行业影响

房地产供应链:政策动态、监管影响与融资现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