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徜徉文学,别样风景 | “外国文学研究学术沙龙”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举办!

10月13日,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学术沙龙”(以下简称文学沙龙)以“新批评”为主题进行了第二次学术研讨会。文学沙龙继学院“青椒沙龙”之后专门面向文学文化研究方向的教师设立,学院10余名文学方向的教师参加活动。




沙龙的创办者隋红升教授做主旨发言。他指出,年轻老师在课题申报时,往往因缺乏前期科研成果而遇挫,要改善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写出好文章。好文章的三要素包括理论素养、现实关怀和文本细读。文本细读在文学研究中至关重要,关乎一篇论文、著作或项目申报的成败:“得文本者得天下,好的文本细读已经成功了一半”。此次学术沙龙的主题“新批评”是外国文学研究的万法之本,所提出的文本细读是最基本的学术基本功。




隋红升强调,在十余年西方文论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学生常常追求面面俱到,缺乏对理论核心概念的捕捉,导致理论学习无法服务研究工作。在理论学习时,教师要在诸多的学者、流派中抓住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进一步梳理清楚,了解其内涵与外延,方能正确使用理论。隋红升指出,教师在理论学习时,应当捕捉感受最为深刻、理解最为清晰的概念,这样相较于作为知识体系的学习,更有侧重点。




隋红升对“新批评”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他点明“新批评”肇始于上世纪30年代,其学术价值在于对文本的强调,纠正了在此之前的批评对作家、社会的过度重视,而忽略了文本本身,重新将文本提高到了本体论高度。通过对中心意象和反讽两个重要概念的讲解,隋红升指出,文学语言与其他形式的语言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充满了悖论、反讽、隐喻、含混等,这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重要原因。接着,隋红升引领大家重温两部美国文学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慈悲》,进行了精彩的文本细读。



在主旨发言结束之后,隋红升与参与沙龙的老师们进行了互动与交流,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英语系主任谢涛感叹道:“隋老师的讲座干货满满,与同事们一起学习讨论,这样的氛围太好了,好像又回到了大学时期。以后还是要多多阅读,大家一起进步”。

在问答环节,有老师问及新批评中的作者意图,隋红升指出新批评的确存在一定的矫枉过正,强调文本是可取的,但是不应也不能割裂文本与文外的关联;有老师问及理论与作品阐释的关系,隋红升指出,理论就是一束光,作品就是象征的森林。隋红升以自己20年间对《飘》不同的认识为例,指出随着理论素养的演化,他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认识。他鼓励年轻教师接受理论,只有通过理论,散见于文本中的内容能够得到集中。




最后,隋红升鼓励各位教师韬光养晦,诚意正心,练好内功,理论素养和文本细读两方面的功底不断夯实,同时多写多练,提升论证的力度度和语言表述的学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术道路才能走得更远。

原本预计一小时的沙龙实际上持续了两小时,大家热烈的讨论,引来路过的师生驻足关注,构筑起文一楼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文学盛宴!


END


图片:毛可昕 孙誉嫣  

文字:谢涛

编辑:林靓靓    

责编:许俊俊

· 青椒沙龙 | 第二期:青年博士(英日德)学术分享

· 外国语学院师生观看并热议党的二十大胜利开幕

· 书记有约 | 2022级建德新生代表座谈会举行

· 学校召开巡察外国语学院党委工作动员会

· 早鸟行动 | 一日之际在于晨,琅琅“英”声迎朝阳

为ZUCC外国语学院点个!告诉大家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