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 好 看 了 ! ! !

3号厅编辑部 3号厅检票员工 2023-08-02
写在前面
今晚我们聊最新的院线片——

《芭比》

《芭比》在豆瓣有着高达8.9的开分,我们鲜见的在自己的银幕上看到了“女权”“父权制”相关的字眼,也毫不鲜见的在舆论里看到《芭比》所想讽刺的那一群男性的气急败坏。

即使我们这里无法像北美一样,让《芭比》直接在票房上干翻《奥本海默》这样的主流大制作,但以上所有都已然是一场精彩的讨论,也是一次有意义的胜利。

《芭比》的特殊是超越电影本身的,它是一部完全由观点组成的电影,观点大多是这几年相对入门的女性主义知识,然后用一种怪诞又有效的宣讲拍法,力图让每一个看到这部片的女孩,不同阶层、背景的女孩,都能看懂,都能意识到生活的不对劲,意识到问题。

所以写《芭比》其实也是一件难事,它不同于以往的电影那样,通过留白把解读空间留给观众,它牢牢抓着主动权,像是上学时的老师,生怕底下有一个学生没有听懂自己要讲的知识点,所以,借着角色的嘴巴,极为直白的讲出来。

最后,我们能做的其实已经不是解读了,而是帮大家温习,把一些导演在里面塞入的女性主义知识点,容易错的题,容易忽视的重点结合剧情再讲一遍。

(以下严重剧透,没看片可能也很难看懂,建议先看片再阅读,这部电影一定要去看)

一.

先从一个很多人误解的地方开始。

芭比世界,是母系社会吗?

这个点粗看上去非常正确,毕竟连芭比自己都这么觉得,那个世界也充满了理想化的女性生活,芭比们可以参与宪法制定和修改,可以当总统、法官、医生、作家,拿很多的诺贝奖。

在芭比世界中,芭比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帮女性实现无限可能,就像那句她的广告词一样“芭比无所不能”。

但到了现实世界中,芭比在寻找主人时碰到了主人的女儿萨莎萨莎说的那段话戳破了这一切她说芭比的本质是法西斯,是给女性带来完美焦虑的产物芭比的出现让原本对自己满意的女性不再感到自身强大甚至芭比因为过于完美每次出现都让自己倍感焦虑

那句冷淡的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起你了言下之意就是芭比为什么还要出现让人再次痛苦

芭比世界和现实世界看似相反,但如果你明白他们的从属之后,就会发现两者的共存不是一种矛盾而是一种因果。

现实社会的父权泛滥,导致男性们需要给予女性一种安慰剂式的想象,就像肯在现实世界和男人们的那段对话一样,他希望男领导给什么都不会的自己一份工作,而男领导说不行,肯很失望地说:

“你没有很好地贯彻父权制。”

“其实,我们贯彻得很好,只是我们做得更隐秘了。”

芭比世界就是这种隐秘做法下的产物,芭比被投放给小女孩们玩耍,对她们灌输芭比世界里芭比们想的那一些,告诉她们可以实现无限可能,让她们努力去当医生,当总统,当法官,让她们过着打扮精致、举止优雅的日子,告诉他们这就是女性主义。

这是非常具有欺骗性的,芭比世界不是母系社会,只是一个父权安慰剂,它的本质是让女孩们同时接受芭比的完美身材,完美生活,完美工作。

是给女性从小植入焦虑之源,我没有那么好的皮肤怎么办?我没有那么好的身材怎么办?我没有那么光鲜的生活怎么办?我没有那么完美的收入怎么办?

是将女性分类,而后“分而治之”,让拥有上面这些的“现实芭比”和求而不得上面这些的普通女孩对立起来,去仇恨,去厌女。

于是女性再也无暇去思考要从父权制手中夺取什么。

二.

但电影还出现了芭比这个角色的“另一面”。

诞生之初的芭比,是为了打破。

开头昭示了芭比诞生在当时的积极意义,芭比的出现是为了打破母职驯化(原本的孩子们都用娃娃扮演婴儿、从照顾它们中取得乐趣),现在芭比是你自己,是巨人,是美好又强大的化身。

它带来了一种女孩芭比和女孩主人之间的全新关系。

这种对关系的革新,贯彻到了《芭比》全片女性之间的关系,尤其带着创造性的关系(母女,芭比创造者和芭比)之中,成为了现实世界,也就是父权世界的理想化对照。

父权世界下匮乏的一切,比如对自由的需求,比如人与人之间发乎自然的本真情感,都非常清晰地体现在了这些女性关系上。

父权世界里,男性之间是结盟而未必牢不可破的,只是用一套壁垒分明的秩序进行统治和维护,比如美泰集团的男性职工之间是以阶层区分彼此,当实习生发现芭比出走,打电话给上司时,上司说的是:“你叫什么不重要,你是实习生对吧?”

当他走进高管办公室时,总裁为了避免与他直接接触,显得越级,更是让他以接力传话的方式凸显自己的权威,这些秩序维护了他们的权力,也让他们成为权力的奴隶,显出一种对人性人情的剥离。

也因为这种秩序的虚空,人与人之间,尤其男性与男性之间,还必须依赖于一套内部的刻板符号去支撑。

比如电影现实世界里,男人们对芭比统一的凝视物化,从工人不怀好意地调戏“如果我邀请你过夜你会骂我吗”,到警察肆无忌惮的带色评价“穿得更多,想象空间更大了”。

还有芭比世界里,肯建立的父权社会,因为是取材自现实书籍和理论,也反应出对男子气概的高度依赖,必须用马、皮毛大衣等凸显雄性气质的外物来武装自己、必须口是心非来维持自己的领导力(对待芭比态度傲然)、哪怕不和,也必须始终保持表面的团结,好让男性始终在力量上取得强势(被芭比们挑拨后依然联手)等等。

而《芭比》里的女性关系,是这些疏离和伪装的反面,比如那对现实世界里的母女,尽管未必始终互相理解,却必定真心以待,女儿会赞美母亲作品“你画得很好,这是你内心的写照”;

在母亲因为看到给自己力量的芭比也选择倒下后,想要后退,也是女儿鼓舞她救回芭比,也救回内心挫败的自己;

母亲对女儿也更多的是欣赏,在躲避肯的追捕时,看着女儿情不自禁地说“我的女儿真好看”。

芭比之母对于芭比更是如此,起初创建芭比是为了女儿,认为母亲的存在是“为了站在原地,让女儿出发后,回头能看见自己走了多远”,希望芭比也和女儿一样,能顺其自然,顺心而活,给她所有选择的自由。

这种关系的差异未必指向男女对立,而是当性别权力分配不均,且本质并非是能力强弱区别的时候,人们对平等世界的渴望,对个体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崇尚,必定会以某种方式显影。

《芭比》利用芭比起源时所能呈现的积极意义,让女性们保持如此平等的关系,可见电影希望能让一切的“创造”,带着平等的可能性。

三.

最后,聊聊肯在芭比里的作用。

聊肯,我觉得大家需要先接受一件事情,肯放到现实来讲,是一个被阉割过的男人,他在电影里被不断强调和芭比一样没有生殖器。

有一场戏是肯对着芭比说,我们是情侣,应该待在一起,所以我今晚能去你家吗?

可当芭比问,去我家干什么的时候,肯自己其实也不知道。

他没有发生性爱的概念,因为他没有生殖器。

于是他在一开始就和现实世界的所有男性都不同,生殖器的消失让性别的界限模糊了一些。,他在初始的芭比世界的身份设定,更像是对应着现实父权世界的女人——

附庸,被设定为围绕另一种性别而存在,被社会边缘化,没有自身的独立价值。

对于他来说,他的世界只有两个,芭比和沙滩,而后者在英文中的谐音梗,也是另一个只会用来辱骂女人的单词。

还有一个例证,结局芭比夺回芭比乐园的女性权力之后,肯们问能不能让他们也当一个法官,女总统说不行,不过地方小法官应该可以,这个时候有一句画外音,“肯在芭比乐园获得的职位,会和女性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的职位一样多”。

这已经很直白了,在说的就是肯在芭比乐园的存在就是对应着现实中的女性处境。

肯的无性化,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点出父权制对男性的后天建构。

肯在一开始的“非男非女”的设定,是在他去现实世界学会父权制思维之后,才开始真正倒向男人的,而且这种习得也非常荒诞,因为误认为马是男人的象征,所以把整个芭比乐园都挂满了马。

于是一个很明确的观点也出现了,男性不是天生就如此,是他们崇拜的、代代相传的父权制把他们建构成这样的。

而男性的所有社会压力,男子气概的养成,某种意义上,都是男性的自作自受。

肯在电影里的第三种作用,是作为芭比男友的身份,通过他和芭比的关系,来点破父权社会下情感关系的欺骗性。

以父权制主导的社会里,非常强调对性缘关系的追求,所以以异性恋为主的恋爱、婚姻是人生重要一步,这些理念始终通行。

这种对情感关系的强调,实际只是为了让女性更少地把目光投向自己,从而再次固化男性的地位,就像洛杉矶的现实世界里,芭比目之所及都是情侣吵架,女孩指责男孩不知道自己想什么;在后面被肯统治的芭比世界里,肯们也需要芭比端酒、欢呼,来服务自己,以此佐证自己的性魅力。

而电影让芭比表现出了一种清醒,她和肯的关系也成为了对性缘社会的反抗,她始终没有屈服于肯,她喜欢他但只是把他当作喜欢的人,而不把他视为需要答应他一切条件、可以主宰自己情绪的人,到最后她也不打算和肯谈恋爱,更别提步入婚姻。

也许父权社会或任何一种强权社会下,情感都容易成为一种隐秘的操纵手段,不是占有就是被占有,不是附庸就是被附庸。

而《芭比》想说的便是,正像芭比最后的选择,当下我们更需要的,是剥离社会强加给自己的定义和意义,从胸腔和嘴唇的吐息,从树叶的摇动里,真正体会人之为人。


配图/《芭比》预告

音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