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开伪励志的画皮,守护真实与善良

番薯壳 北城远在北方 2024-04-27

MV:漂泊的人


揭开伪励志的画皮,守护真实与善良


终于有媒体撕开“伪励志”的画皮了。



什么辞职后月入9万摆摊,什么外卖员三年收入102万,这些看一眼假的新闻:

既是新闻素养的沦陷,也是网络谎言的无耻。

事实上,平时唱赞歌的人,喜欢看“岁月静好”新闻的人,认知好不到哪里去。

媒体评价的辞职摆摊月入9万的伪励志新闻,无疑是:

对公众智商的公然羞辱,更是对新闻素养的严重挑战。

很多人看新闻从不管事实,只管是否刺激,“厉害了”、是否“遥遥领先”了。



我在文章《“90后女生摆摊月入9万”遇嘲,神话怎么很快就没人信了?》写过这样的例子:

在今年的1月31日,山东青岛,有媒体拍到一位帮妈妈摆摊儿干活的女孩子。

这位小姑娘只有6岁。每天早上7点起床帮妈妈干活。白天帮妈妈干活儿,晚上写作业。

评论区最火的一条评论竟然是“全网最美的女孩子”。

恕我眼拙,没有看出来到底哪里是“最美”。

是她可以一次擀五张面皮的手法?

是那张在寒冬里被冻的通红的小脸?

是那双失去了天真显得茫然无奈的双眼?

还是年仅六岁就要扛起生活的艰辛?

这样的生活,难道就是我们想要追求的吗?

我们真的希望看到更多的孩子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吗?



请问,那些点赞和留言表示“好喜欢”的人:

你们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要站在腊月的寒风里陪父母摆摊儿么?

再说,如果有那么多“月入9万的90后女生”加入到摆摊儿的行列中,

这位6岁就要帮妈妈摆摊儿的女童,她们又要去哪里糊口呢?还能去哪儿呢?

媒体变着花样忽悠的“朝九晚五”的人去摆摊儿,去开网约车,去送外卖,

说到底,所谓的“脱下长衫”,实质上是一种竞争下沉。

这是我看到“90后女生摆摊月入9万”这类新闻后,最害怕的后果。

如今走在街道上,看到一个一个的网红小店都关了门。

这些跟风的开店者,有不少就是看了媒体的报道后着手经营的。

他们很多人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偏信媒体的煽风点火。

如今失去活力的物品躺在柜子里诉说着失败与萧索,

诉说着曾经的梦想和梦想坠落的切换是如此的快速。

其实,对于地摊经营者哪有这么容易挣钱的事?

哪会有普通人摆摊月入九万的好事发生?

我所见到的普通人摆摊一天能挣一两百元,就已属非常认真非常能吃苦的了。

那些“摆摊月入9万”的新闻里没有蜜糖,只有砒霜。

媒体做点正经事少去忽悠人不好么?

在当今社会,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照亮真相,也能制造幻象。

当我们被“伪励志”的新闻所迷惑时,就如同被蒙住了双眼,无法看清世界的真实面貌。

这些所谓的“励志”新闻,不过是媒体为了博取眼球、赚取流量而制造的虚假幻象。

它们以夸大其词、捏造事实的方式,将极少数个例放大为普遍现象,诱导人们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更是对公众智商的公然羞辱。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反思,为何这样的伪励志新闻能够大行其道?

一方面,这与媒体追求点击率、关注度的商业利益驱动有关;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公众对于成功和财富的渴望和焦虑。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

成功不是靠虚假新闻堆砌起来的,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

除了媒体的责任外,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负责。

在面对这些伪励志新闻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分析其中的真伪,而不是盲目跟风、轻易相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被虚假新闻所迷惑,真正看清世界的真实面貌。

此外,我们应该将目光从虚假的励志故事中移开,转向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和追求。

成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物质财富的积累,更应该包括精神的富足、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等多方面因素。

我们应该鼓励人们追求全面而真实的成功,而不是被单一的物质标准所束缚。

最后,我们需要呼吁媒体回归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原则,用真实的报道、深入的分析来引导公众的思考和判断。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于新闻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公众对于虚假新闻的识别和抵制能力。

总之,揭开伪励志的面纱,守护真实与善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


热点导读

那个想当行长的小孩何错之有?

摒弃狭隘,拥抱宽容——从一起网约车拒载日本人说起

北邮15名研究生举报导师:不该做的都做了,研究生也是牛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