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准备埋山上,不回来了!”68年前,他决心为祖国献身上甘岭……

云舒兰 微扬中 2024-04-01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被称为中国的“国魂”之战,有4838名志愿军战士将青春永远留在了那里,伤亡人数共计11500人。


△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英雄阵地欢庆胜利,资料图


现年92岁的兴城村抗美援朝老兵王元铜,就是上甘岭战役(守备时期)的亲历者。


“我们同一批出国入朝的有180人,后来又陆续补充了4批,每批几十人,夏季反击战结束后,仅剩40人。”


△王元铜


“做好准备埋在山上,不打算回来了!”


1951年3月,20出头的王元铜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参军抗美援朝。


“我被分配在24军72师一营九连,1952年9月11日入朝,1953年1月2日上的上甘岭。”


王元铜说,他随部队坐了6天6夜火车,到达鸭绿江边的辑安县,然后从辑安跨浮桥步行跨过鸭绿江,急行军22天,到达朝鲜东海岸元山港。


“到了朝鲜,看到朝鲜人民的房子全都被炸没了,只能躲在山洞里,我们就想着一定要为朝鲜人民报仇。”


△志愿军在大雪中行军,资料图


正值冬季,大雪纷飞,零下42度的气温,积雪齐腰深。


“那时候呼出来的气立即就结冰,水壶里的水也早就冻成了冰,渴了就往嘴里塞把雪,饿了就吃压缩饼干,和生花生米味道差不多。为躲避敌人的空袭,我们白天休息,夜晚行军,走一个小时休息十分钟,休息的时候人得动,如果不动,双脚就冻得粘在地上了。”


△王元铜旧照,1958年拍摄


王元铜还记得,曾经有一位体质偏弱的大龄战友,休息时在地上躺了不到十分钟,双脚脚趾就冻伤了,无法医治,只能截掉。还有许多战友,躺下来没过多久就冻僵硬了,再也醒不过来。


在元山港修整数月后,1953年1月2日晚上,王元铜所在部队出发前往上甘岭。“当时十五军在上甘岭打了40多天,赢得了胜利,也付出了惨烈的牺牲,我们就是去接替他们,继续守备上甘岭。”


当小编问起知道自己要去守上甘岭心里会不会有点怕时,王元铜立刻笃定地回答:“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去的时候就做好准备埋在山上,不打算回来了!”


“我跟兔子一样的,一蹿就五、六华里!”


因为身体素质好,王元铜被安排到运输班,负责每天为前沿阵地运送物资,同时把伤员带回营地。


“物资大概百十来斤重,靠人背着往山上送。”王元铜说,这都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闯过敌人的封锁线。


△朝鲜山高林密,给运送补给的士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资料图


“比如排炮来了,你听嘟嘟噜咚咚一连串的,你就要判断离自己还有多远,找准时机提前隐蔽。”说到这儿,92岁的王元铜挥动手指,绘声绘色地再现当年场景,“有时候枪炮声有规律,有时候没有,这个只能靠自己积累经验。实在没有规律的时候,我就只管往前冲,上级的命令我必须完成,不可能完不成,除非我牺牲了


小编问他,就没有差一点着了道的时候?他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说:“我一点也不怕,跟兔子一样的,一蹿就五、六华里(约3000米)。”


△王元铜旧照


让王元铜记忆深刻的是,一次运输物资上山,在某哨所前遇到老乡史少兵(音)。


“敌人的炮弹忽然落下来,我连忙扑倒在一边,炸飞的土满满地盖了我一身。史少兵躲闪不及被炸伤,脊椎骨都断了,没有包扎条件。我和战友用担架抬他回营地,为了躲避敌人攻击,我把担架绳套在脖子上,用双手拽着树往山上爬。”说着,王元铜伸出双手还原当时拽树的动作,那惊险的一幕至今仍像发生在昨天。


因为表现突出,王元铜被授予三等功勋章。


△经王元铜证实,立功证书上名字写错了


△三等功勋章


“俘虏说,从没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


1953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战第三次进攻。


王元铜记得很清楚,战斗是晚上9:00打响的。“那天晚上405师就牺牲了两个副班长,一个从腰部被炸成了两截,一个被炸断了双腿,都当场牺牲了。”


“夏季反击战时期几乎天天下雨,7月13日那天就下了一夜雨,鞋子里全是水。从7月13日到7月27日,我和战友们基本上没睡过觉,也吃不上饭,还被冻得拉肚子,但我们什么也不想,每天卯足了劲挖壕沟。”


△志愿军战士冲锋,资料图


说起这第三次进攻,王元铜很是振奋,“我军平时很珍惜弹药,不轻易开炮,这次火力全开,山头都被打得矮了三层!我方先打了敌人前阵5分钟,然后延伸到敌人后方打了5分钟,再缩回来又打了敌人前阵5分钟,三个5分钟,把敌人表面阵地夷为平地,敌人纷纷缴械投降!有俘虏对我们说,从没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


△志愿军押送俘虏,资料图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王元铜说,作为后方阵地的战士,他和战友们没有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好消息。


“我们那天只是觉得很奇怪,平时枪炮声都比较有规律,那天上午就没有规律可言,稀稀落落的。第二天我们到达前沿阵地才知道停战了,大家都高兴极了!”


“5个多月没洗澡,一个班用一盆水洗脸。”


王元铜曾经经历过敌人炮弹落在离自己2米远处的惊险,“还好是个哑炮,我命大。”


这样的生死考验,王元铜轻描淡写揭过,反倒是和小编饶有兴趣地回忆起了用水难的经历。


“那时水比油还金贵。我们一个星期才能洗一次脸,5个多月没洗澡也没换过衣服。水源被敌人封锁了,每次去最多也就带一汽油桶回来,都是用命换的。这几十斤水取回来之后,主要用来和面炸面饼做干粮,剩下一点分到各个班,一个班十几个人共用一盆水洗脸,洗完了水黑得像抹布水。”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中接岩石上滴下的水,资料图


王元铜还说,因为太长时间不洗澡不换衣服,战士们身上生了虱子,痛痒难耐,只好把药粉直接往衣服里倒。“不能倒多,会中毒。”


冬天好一些,可以用冰块“干洗”脸,再用干毛巾把脸搓热,“正好锻炼抗寒能力。”


△王元铜旧照


如今,耄耋之年的王元铜从老埭搬入居民点,安享幸福晚年,他虽不常提起,但战场上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永远刻骨铭心。他很感激社会各界对老兵的关爱,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铭记先烈们付出的热血,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努力为社会、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致敬,最可爱的人!



编辑 | 云舒兰   制作 | DoDo

更多阅读(点击下面文字)

☛ 省里重点培育!扬中这个国际知名品牌,刚刚上榜啦!

☛ 扬中“网红大喇叭”重出江湖!这回又说了啥?

☛ “追寻江洲记忆”扬中历史见证物征集公告

☛ 周三超市(招聘/求职/出租/求租/出售/转让/求购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