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7岁副处,58岁落马:仇和的从政轨迹离不开这3个字!

政道儿 2023-06-12

封号频繁,为防失联,欢迎您一并关注和指导政道君的备用号:


2015年3月15日,全国两会闭幕后不久,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被查。


当天中午12点55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仇和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时年58岁的仇和,是近20年来中国官场颇具争议的“明星式”人物。从江苏沭阳县委书记、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再到昆明市委书记和云南省委副书记,在仇和30余年的仕途中,其从政轨迹无不与“拆建修”三字相关



困难户中的困难户


从江苏盐城市区到滨海县,要走60多公里。从滨海县城到五汛镇,要走30多公里。从五汛镇再到张圩(音同围)村,又要走10多公里。仇和人生的前20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2015年3月,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孙夏力在专题报道中写道:还记得,2011年12月去五汛镇采访时,这里一家小吃店的老板说,这里“没有不认识他的”,接着又警惕地问我:“你们是要写他好还是写他坏啊?写他坏可不行,我们这好不容易出一个名人,不能写坏了。”如今看到仇和落马的新闻,不知这位老板和镇上的居民都作何感想。


从五汛镇开车到张圩村,路不难走。仇和家的老宅子还在那里,已经无人居住,由邻居帮忙看管着。村民们告诉我:过去村里一直是土路,直到前几年才铺成水泥路。仇和的家并不在村里的主干道上,按说是不应该给铺的。但想到仇和已经当了大官,村里就把他家到主干道的路也铺成了水泥的。


“仇”姓在全国很少见,但在盐城市却是个大姓,路上随便找个人问问,他一定有几个姓仇的同学或同事。在网上还能查到盐城仇姓的字辈排序:“念加锦高玉广明。”不过,仇和的名字并没有按照这个字辈排序,因为他们家实在是太穷了。仇和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仇和1957年1月出生,家中排行老四,上面是三个姐姐,童年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据当地人回忆,“当时谁家要是有三四个孩子,肯定都饿得揭不开锅”,可仇和的父母却生了9个,可谓困难户中的困难户。


仇和能读书,是牺牲了三个姐姐上学的机会换来的。小学毕业后,他考上了镇上的五汛中学,在那里上了初中和高中。在五汛中学的校史陈列馆里,记者看到一个名为“桃李馥郁”的板块,专门介绍优秀校友。第一张大照片就是仇和。



仇和1971年入学,当时正值“文革”时期。在五汛中学的校史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


“十年浩劫中,压倒一切的阶级斗争,在教书育人的五中校园里流下了累累创伤……在动荡曲折的‘文革’中,五中人没有因此而消沉……一批批优秀的学子脱颖而出,后来在社会各界成为杰出的人才:仇和……等校友便是其中的代表。”


仇和的舅舅陈乃跃曾在五汛中学当美术老师,记者去的时候他仍然住在中学旁边低矮破旧的平房里。在他眼中,仇和是个好学生,有时候也是个“刺头”:“他那个时候身上就有很强的政治性,遇到什么不平之事都敢出头,甚至直接去找校长理论。”


1975年,仇和高中毕业,但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仇和的叔叔当时是村长,便安排他在生产队工作。仇和先后当过生产队计工员、副队长、队长、村团支书。


1977年底,高考恢复了,仇和马上报名参加。1978年2月,仇和开始在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学习。


27岁跻身副处级


仇和25岁时从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被分配到江苏省农科院。27岁,他便成为副处级的院团委书记。


1996年,本隶属于淮阴市的宿迁县,被撤县组建地级市。在农科院和科委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仇和,终于有机会真正从政一方了。他被从科委直接派遣到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


同年,仇和成为副厅级的宿迁市副市长,不久后,兼任辖区内沭阳县县委书记。


正是在沭阳,仇和的名字开始传播出去。


在沭阳,仇和做了四件事:修路、种树、推广城镇化和发展工业园区。


据当时媒体报道,全县黑色路面只有五六十公里。而在仇和主政三年后,包括黑色路面、砂石路在内的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2200余公里,是三年前的几十倍。


大兴土木,必然财政紧张。如此倍增的修路计划,底气来自之后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那个决策:每个财政供养人员扣除工资总额的10%,每个农民出8个义务工。


当时的一篇媒体评论认为,仇和的做法,即便真的是想通过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推动中国农村基层负重难行的落后现状,但他的行为模式仍然违背了基本的社会工作规律。


仇和庭审现场


至于种树,至今仍可寻到当年仇和广泛推广的杨树林的影子。起初,很多农民反对种树,理由是先解决口粮问题。宿迁一位退休干部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实际上,当年的种树计划,为之后沭阳木材工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据沭阳县官方描述,仇和时代,林木发展成为整个沭阳经济的抓手。出身植物保护专业的仇和,彼时,将自己的专业发挥到了极致。以至多年后,其调任昆明市委书记,在改造当地一处小商品市场之时,仍不远万里,从江苏调观赏树木入滇。


相比修路和种树引发的争议,城镇化改造和工业园区的推广,最大的问题是拆迁引发的矛盾。彼时当地顺口溜说:


“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


“拆了你莫哭,没拆你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


但仇和曾自诩,每一次争议都伴随着仕途上的惊喜。


忙得忘记纳言善听?


2006年,在宿迁十年之后,仇和升任江苏省副省长。次年底,仇和调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伴随着外界的争议,昆明当地官民商都对仇和抱以热望。


“纳言善听”这四个字,是该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对仇和的最初评价。杨维骏曾举报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2016年10月9日,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已经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020年6月9日,原云南政协副主席杨维骏因突发性肺炎去世,享年98岁。


上任之初,仇和便来到已经退休的杨维骏家中征求意见。杨维骏当时提出,要带四个专家与仇和探讨三个问题:如何治理滇池污染;如何建设现代新昆明;如何转变政府职能。


随同仇和前来的官员表示,仇书记最喜欢听取不同意见。抱着很大希望的杨维骏开始等待,但个把月后仍无音讯。当年八月十五,仇和特意安排人给杨维骏送了两盒月饼,然而,听取上述三个问题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安排出来。最终,杨维骏得到的解释是,仇书记太忙。


仇和庭审现场


当时,白恩培正大力推广“大云南”策略,这曾遭到杨维骏的极力反对。杨维骏也最担心仇和到来之后继续这一方针。


杨维骏的担心不久就得到了应验,相比白恩培的“大云南”计划,仇和推行的政策更进一步,首先发起了昆明历史上最大的城中村改造计划,先后启动了80多个城中村的改造项目。昆明一位房地产商告诉记者,仇和到任之时,昆明财政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属于中低水平,“向土地要财政,是仇和最大的从政经验,城中村改造正是为此铺路”


仇和也曾向各路商人推介昆明的房地产市场,他如此分析:


首先,看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是否饱和,要看这个城市的居民能够住上永不拆迁、永不搬迁的标准化住房的比例有多高,如果达到89%以上说明房地产市场基本饱和,而昆明不到50%,仅城中村中就居住着100多万人;

其次,省内有个很特殊的现象,很多州市的居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昆明购房置业;

三是昆明适宜人居,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省外、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人来昆明购房。


一时间,全国各路房地产商云集昆明,其中难免裹杂着与仇和熟悉的“关系户”。杨维骏表示,多份举报材料都表明,仇和在其中存在官商勾结的现象。


云南滑铁卢:祸起螺蛳湾?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曾经在昆明采访期间发现,城中村改造项目遗留下来的问题比比皆是,很多处于烂尾状态。


仇和主政昆明期间,最为知名的项目是螺蛳湾。


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昆明市城市改造需要,在昆明市青年路路边摆摊的大批个体工商户搬迁到螺蛳湾。以此为基础,螺蛳湾成为昆明乃至云南最大的百货批发商业中心。


2008年,仇和到任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成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为320亿元,其形式是借鉴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模式。


其实,早在仇和主政宿迁期间,便曾复制过义乌模式,即投资超过26亿元的宿迁义乌商贸城。



此次相比宿迁而言,更被全国舆论认为“罕见”。新螺蛳湾项目计划占地12000亩,建筑面积超千万平方米。


新螺蛳湾项目引发了重重矛盾,例如暴力拆迁事件、非法占用耕地问题、动迁补偿和安置问题。知情人士表示,仇和被查的主要原因是在城中村尤其螺蛳湾项目中存在官商勾结


另有知情人表示,新螺蛳湾项目绿化当中,很多价值不菲的观赏树木均是远路从江苏运抵昆明,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有待权威机关调查。



2011年12月,仇和卸任昆明市委书记,转任云南省委副书记。


杨维骏表示,当时白恩培离任云南省委书记已成定局,按照白的部署,省委书记之职由仇和接任。这一方案遭到省委很多老领导的坚决反对,最终未能如愿。


2016年12月15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法院公开宣判:对仇和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零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00万元;对仇和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仇和的10件往事


1、仇和强令全县干部上街打扫卫生


仇和在沭阳县委书记任上做的第一件事,就带来了争议。上任当晚,他夜巡城区,结果在路边4次踩到大便。一位老干部拉着仇和的手,指着院子旁堆积如山的垃圾甚至哭起来:“这还像人住的地方吗?”


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被仇和勒令充当“清洁工”,两周之后,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但议论随之而来,说他“不抓工,不抓商,只抓四面光”。


2、仇和大会上公开与公安局长对吵


在连续几次部署严打后,仇和却发现上午开会,下午就有人通风报信,“治安的问题是警匪一家。”在全县政法系统大会上,仇和这句话遭到公安局长姜正成的当场顶撞:“这是对我们公安局的侮辱,你要收回这句话,挽回影响。”


“当着千多人的面吵啊,”沭阳县一位干部后来告诉记者,“场面乱作一团,仇和脸色铁青,说‘那让事实来证明,我说的对不对’。”


1997年2月20日,姜正成被免去公安局长职务,调县委政法委工作。新任局长王守明查出沭阳5年来非正常保外就医、非法取保候审人员达1884人。其后,沭阳一夜之间调动41个派出所长异地轮岗,对嫌犯展开追捕。仅1997年一年,全县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656起。


3、仇和打手机查岗


乡镇干部曾极为头痛仇和神出鬼没的巡查,一位镇长家在县城,仇和打手机查岗:“你在哪里?”镇长说,“我在办公室啊。”“那你马上用办公室电话打到我手机上。”这位镇长一下呆了,仇和说,“我就在你办公室。”这种事情多了,干部们后来养成一个习惯,即使在上厕所时也如实汇报:我在撒尿。


4、儿子游泳不给钱 仇和贬其父守岗亭


县公安局一位股长的儿子,到一位外地投资者开的“健康游泳馆”游泳,之后不给钱,还将老板揍了一顿。仇和接到投诉信后,将股长撤职,在游泳馆门前设了一个治安亭,“管不好儿子,你到那里去站岗,只要再出事,都是你的责任。”这位股长半年后才官复原职。


5、仇和拜访下属的家


在就任宿迁市长之后,他到所有省直机关走访,拜见所有副厅级以上干部,这一举动让一些平时门前冷落的单位感觉“很温暖”。有一次下乡暗访后,仇和突然问起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你的家乡是哪个村?”然后他临时改道前往,也没下车,就绕着屋子转个圈,看了看说:“哦,你就在这长大的。”几年前的一幕,却让这位工作人员至今记忆在心。


6、仇和当街追翻越护栏的妇女


一位中年妇女跨护栏过马路,仇和刚好经过,掉过车头就追,妇女吓得撒腿就跑,结果一直追得这位妇女躲进了厕所。仇和掏手机叫来班子成员中的女同志尤其林,“叫她出来,我就是要让她印象深刻,以后再不敢翻护栏。”


7、仇和点名打瞌睡官员 官员辞职


在招商投资专题讲座上,第一排一名官员打瞌睡,长时间没醒。仇和喊道:“第一排在睡觉的,站起来!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做什么职位?”吓醒的官员站在会场上,不敢答话,旁边的人代答:“呈贡县投资促进局的副局长,蒋文辉。”当时仇和没再追究。但两天后,呈贡县紧急召开纪委会议,县长宣布蒋文辉辞职,投资促进局局长向大会作书面检查。过了几天,仇和看到各大报纸对“瞌睡门”的报道,才知道蒋文辉辞职了,吃了一惊。


8、仇和爱搞野蛮拆迁史 民怨沸腾


仇和要求城市开发一定要连片、成面地开发,以免新项目只是城中村的“遮羞布”。这多少成了改造扩大化的催化剂。


昆明人民西路94号大院龙斯猷老人气愤地指责,云南省广电局生活小区使用不到三十年,就被当做城中村项目要求限期拆迁。2008年8月7日,五华区借棕树营村改造,竟将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大观幼儿园、春城小学等数十个公共单位划入拆迁改造范围,被指为拆迁搭车。


9、仇和强拆防盗笼,无视公民私权


被勒令拆除的还有居民公寓楼阳台周围的防盗笼,不少人认为这是公权力侵犯了私人权益。为了市容,仇和顾不了那么多。但一纸行政指令仍难抵民众积年的生活习惯,不得不节节败退。从要求全区全拆,到临街必拆,再到公务员、教师、律师等强拆,直到现在主干道两侧40米建筑的防盗笼仍属于必拆范围。


10、仇和变卖公共企事业单位


在仇和几年的执政过程中,若论涉及利益群体最广的,当属经济改革。仇和的改革方向,从一开始的出售国有单位的门面房,到所有国企改制“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卖为主”,再到拍卖乡镇卫生院、医院,再到出售学校,可谓“一卖到底”。他甚至因此而说过一句极端的话:“宿迁515万人民所居住的85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可以变现的资源或资产,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从2001年始,宿迁全市337家幼儿园、122家乡镇卫生院,相继变为民营,11家县以上医院已有9家完成改制。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家人必读、第一财经、人民网、新华社 等


END

 

政道儿热文荐读


















1、张敬华、仇和……这些落马官员怎么被带走的?(点击即读)


2、震惊!冯献彬、张琳琳为啥能擅自“赋红码”?(点击即读)


3、1983年,邓小平路过唐山...(点击即读)


4、一条人命50万!唐山的黑道江湖,颠覆你的想象…(点击即读)


5、唐山震动:路北公安分局局长停职!副局长被留置!!(点击即读)


6、主犯陈继志在家被带走!老弱妇幼纷纷实名举报:唐山,水有多深?(点击即读)


7、宾利姐更多信息被曝光…(点击即读)


8、张敬华没搞权色交易钱色交易?(点击即读)


9、没想到,最盛产正部级官员的城市,是福建这座城市!(点击即读)


10、这位厅官被开除党籍,为何需要中央纪委审议、中共中央批准?(点击即读)


11、堂堂天津市委代理书记:连续6年,因啥被一农民骗得团团转?(点击即读)


12、知名女演员被换脸!与落马的中国银行行长有关?(点击即读)


13、省委秘书长的“枕边人”和“马前卒”(点击即读)


14、蓝绍敏卸任贵州省委副书记:“这辈子我就没有想过能当市长……”(点击即读)


15、李钰:落马的美女检察长(点击即读)


16、发人深省!市委书记落马后感叹:低估了组织!(点击即读)


17、傅政华是孙力军的上级,他为啥要加入孙力军的政治团伙?(点击即读)


18、再读刘志军(点击即读)

-- END --

                       

     观政坛风云变迁   

 悟兴衰进退之道

▲长按二维码“识别"订阅▲

政 道 儿

职场奥妙 尽在政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主编微信:xiangcunyuweng

商务合作:17851150335(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