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对我拒签,非但不算打脸“美狗”,却让我更加尊重英国

老虱 虞乐仲 2024-04-07


3月22日中午,收到拒签邮件的那一刻,我的内心万分沮丧。

拒签信上面的refused(拒绝)这个单词,仿佛一记重拳,瞬间让我头晕眼花,无心认认真真阅读下去,匆匆忙忙扫了一眼PDF文档第一页文末“不得申请行政复议”的字样,就关闭了邮件。

那一刻,我真的十分悲观:只要不改变单身这个事实,这辈子要去英国旅游,估计是有点麻烦了。

3月25日,也就是本周一,我重新打开邮件,却意外发现,拒签信的PDF文档,竟然还有第二页。

原来,英国拒签信的第一页是告诉你“你被拒签了”,而第二页则是详细地告诉你“你被拒签的具体原因”。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拒签就拒签了,不会给你任何理由,你自己慢慢琢磨去。就连著名影星陈坤,想带着儿子,去加拿大旅游,居然被加拿大拒签,自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英国愿意花费大半个页面,给你详细解释,让你知道,你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出,这个国家对人的尊重。

拒签的原因与是否单身毫无关系。一般情况下,男性单身不会成为拒签的理由,因为男人不好嫁人,女人可以嫁人。因此,单身女性被拒签的风险远远高于单身男性。

拒签信的解释是这样的:“在申请表中,你说,你每个月收入是X元,你每个月开支是Y元,你在英国旅游期间计划花费是Z元。这么一算,相当于,你把自己每年扣除日常开支之后95%的余钱,都用在这一趟英国旅游。这不大可能,所以,我们无法相信,你来英国的真实目的是旅游。”

寥寥数语瞬间就让我意识到,原来是自己太粗心大意了。

在填写申请表的收入支出这一项的时候,我没想那么多,总觉得,银行存款显示的余额数目,够我这一趟英国旅游花销,就可以通过申请。因此,随便填了一个数字。

万万没想到,英国人做事如此严谨。他们的推理和判断,全是基于常识和逻辑。这足以说明,英国教育制度相当健全和成功。

其实,研究生以下的本科和中小学教育,重点原本就不应该放在知识的灌输上,而应该重点强调常识和逻辑,让人具备最起码的判断能力。

在申请表陈述去英国旅游的理由这一项,我说,自己喜欢英国这个国家,希望亲自去看看,加深对西方文明、文化和社会的了解。

这的确是我内心的真实目的,然而,读到我写的自己被拒签的文章(我被英国拒之门外,遭文明误伤的感觉真痛)之后,这几天,微博上的几个粉红,掀起了一阵狂欢,对此事大做文章,说我这条“美狗”长期跪舔英美,结果却惨遭英美“主子”打脸。

他们进一步上纲上线,说我是被国内亲西方的资本平台给捧出来的。更卑鄙的是,他们甚至造谣说,安培遇刺身亡之后,我在网上为他“哭坟”,被学校开除,却谎称自己主动辞职。在国内混不下去了,准备投奔英国而去......

对此,我一笑置之,懒得理睬。

他们对我的嘲笑和辱骂,不过是鲜活地展露了粉红思维的搞笑性和荒谬性。

都什么时代了,思维封闭的他们仍然秉持这样幼稚可笑的认知:你说谁的好话,谁就应该照顾你。你说了人家的好话,人家却不给你特殊照顾,那你就是被人家打脸了。所以,你就是活该!

这也进一步折射出,在粉红群体的价值体系中,规则和道理远远不如观点和立场来得重要。的确,他们从来都是只讲立场,不讲是非。当然,这也是国内很多右派民逗的共患病。

其实,英国拒签我,非但不是我这个右派惨遭欧美打脸,却恰恰说明,英国这个国家的自由、开放和英明,尽管偶尔也会犯错误。

真正自由开放的社会,原本就应该这样,绝对不会依据你所持的观点立场而为你特地改变规则,因为所谓的“自由开放”,本身就意味着,任何观点,只要不存在即时危害性,都应该得到包容和尊重。

假如英国因为我说自己欣赏欧美文化,而绕过规则,给我特殊照顾,那才是对言论自由的亵渎。

司马南在国内靠反美发大财,美国难道不知道他是中国网络顶级反美大V吗?美国肯定知道,但是,美国仍然允许他到美国购置房产,把老婆女儿送到美国定居,那是因为美国社会的健康运行,所依托的是从来都是规则,而不是立场。

美国认为,允许不同观点在同一个社会平等共存,有利于激发全民思维活力,防止长期被单一观点浸染,导致人们普遍陷入思维惰性。国民在思维上越活跃,社会创造力就越强。所以,司马南、金灿荣、陈平他们来到美国购房置业居住,对美国也是有利的。

把规则远远高置于立场之上的欧美人非常清楚,人的言论未必是其内心真实的反应,而且人的内心是任何科学手段都无法检测的。因此,如果把人的言论作为判断如何对待这个人的重要依据,而枉顾外在规则,其长远后果必然是,整个社会,口是心非的伪君子遍地。

最后,我要提醒这几天疯狂涌向后台辱骂嘲笑我的粉红们,你们改变不了我,你们打击不了我。

我不会因为拒签而改变对英国的看法,我还会继续申请英国旅游签证。假如第二次仍然被拒签,我将致函英国国会和内政部,提出申诉。

换个角度想,这段申请签证的经历,给了我一次跟与英国政府部门和公务员队伍打交道的机会。这难道不比到英国旅行本身,更有价值和意义吗?太值得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