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岸同心 共育良师” ——专业硕士/师范生教学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圆满完成


2023年12月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对台教育交流项目——‘两岸同心 共育良师’专业硕士/师范生教学技能展示交流活动通过zoom在线平台顺利举行。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钟宗宪教授、英文系陈秋兰教授、师资培育学院国际师培推动组陈信亨组长、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教研员杜志兵老师、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呼建勇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袁丽副教授、副所长叶菊艳副教授、黄嘉莉教授、赵萍副教授、办公室主任呼红宝老师、学生事务主管王玲老师,以及台湾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两校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开幕式环节由黄嘉莉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黄嘉莉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首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袁丽副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师资培育学院国际师培推动组陈信亨组长先后进行开幕致辞。袁丽副教授对筹备、参与此次活动的两校师生以及校外专家团队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此次交流学习充满期待。陈信亨组长表示,他非常高兴能够促成此次意义非凡的交流活动。实现更有效、更有意义的教学是两岸师范生的共同追求,他相信通过此次交流学习,两岸师范生能够相互借鉴、共同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袁丽副教授致辞


台湾师范大学师资培育学院 国际师培推动组陈信亨组长致辞


开幕式后,两个学科分组同步开展微课展示与交流活动。语文组由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钟宗宪教授、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杜志兵老师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叶菊艳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叶菊艳副教授兼任语文组主持。英语组由台湾师范大学英文系陈秋兰教授、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呼建勇研究员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赵萍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赵萍副教授兼任英语组主持。来自两岸的8位同学展现了作为未来教师的良好风貌,为大家呈现了风格多样、精彩绝伦的语文课和英语课。


语文组微课展示分会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语文专业硕士何佳懋同学通过读、解、赏、诵、评的环节,以莲花的内在品质为切入点,由莲花而君子而周敦颐,流畅地完成了《爱莲说》“托物言志”手法及“争做君子”志向的教学,获得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钟宗宪教授肯定了何佳懋同学优异的表现,指出其台风稳健、口齿清晰,同时就课时定位进行了讨论。杜志兵老师肯定了何佳懋同学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专业素质,认为其教学环节的衔接十分流畅,学习台阶的铺设也相对适切。杜老师还就营造无生课堂的真实感及强化文章涵咏功夫教学等方面对何佳懋同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叶菊艳副教授也对何佳懋同学的教学展示表示赞许,同时建议其优化板书先后顺序,鼓励其在教学着装上有所设计。


何佳懋同学进行微课展示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四年丙班师资培育生许桐玮同学以一张表格、一面板书,引导同学们从屋内、屋外的视角去总结“项脊轩”修葺前后的特点,赢得了评委老师们的一片赞叹。钟宗宪教授肯定了其纯手写板书的教学尝试,并指出其能精准预设学情,联系“空间书写”的学习主题,体现出跨领域的学习设计。但其板书布局的设计还有待完善,同时需要评估“回答加分”的激励制度对于高中生的适用性。杜志兵老师点评其微课教学让人耳目一新,既有创新的板书设计,也有开阔的学科视野,但基于文本解析的文化呈现稍有欠缺。叶菊艳副教授认为许桐玮同学的教学利于帮助学生建构描述空间的写作经验,利于发展学生空间书写的语文能力,同时建议其可以将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体现在学习任务单中。


许桐玮同学进行微课展示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四年乙班师资培育生杨筱慈同学创新地运用了人格类型测试理论(MBTI),引导同学们逐字逐句地理解《张释之执法》的第四段,从言语内容的意义挖掘去概括总结人物的性格特质,给评委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志兵老师指出,其选篇选段很有魄力,教学展示很有张力,能基于语义信息的分析呈现法律文化的当代意义,融合把握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四个层级的语文学习,具有显著的跨领域学习的特点,但还需要更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能力培养。钟宗宪教授首先夸赞了其左手、侧身板书的流畅性,然后肯定了其纵向联系和横向贯通的内容设计,以及具有迁移性的作业布置。不过就其现场收音效果和板书位置预设表示有点遗憾。叶菊艳副教授对杨筱慈同学的“左手板书”表示赞赏,并指出教师具备独特的教学技巧可以吸引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喜爱,但对其在跨学科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学科特性提出了建议。


杨筱慈同学进行微课展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语文专业硕士张可欣同学以知识、能力问题化的形式,引导学生依托文本,深入感知“山水之乐”和“游人之乐”,同时结合背景深刻理解“太守之乐”,出色地完成了《醉翁亭记》课文的复习教学。钟宗宪教授点评其课时教学定位清晰,教学层次明确,学习支架的搭建兼具理解语义和建构语用的功能及作用,还能在不同文章和不同文化流派之间形成呼应,但部分环节的衔接稍显跳跃。杜志兵老师指出其精准的教学切入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而其制造的关联点,则真实地回应了复习课的本质,只是提问的张力稍显不足,问题本身的开放性不够,有待完善。叶菊艳副教授总结了张可欣同学的教学风格特点,鼓励其将“慢教学法”(slow pedagogy)发挥到极致,发展自己的个性,并建议其在教学节奏的把控上,可以再留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空间。


张可欣同学进行微课展示


语文组微课展示结束后,评委老师们结合四位同学的精彩演示对活动进行了总结。


钟宗宪教授明确了同学们的共同优点,即能够聚焦,目标明确;能够评价,注重反馈;能够生成,有所预设;作业布置也余韵无穷。同时针对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鼓励大家继续探索和实践。


钟宗宪教授点评


杜志兵老师指出,尽管两岸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阐述文化意义的方式存在差异,但大家都共同表现出对于中华文化典籍的重视。他指出,语文学科应关注语言文字本身,重视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四个层面的融合,并重视输出学生的文字表达成果。同时,他鼓励学生们养成关联意识,体现关联教学,并建议大家在正面预设之余,应多关注其他生成的可能。


杜志兵老师点评


叶菊艳副教授表示,她非常高兴从四位同学身上看到了未来语文教师的良好风貌,看到了未来语文教育的希望与多种可能性。她谈到,两岸的语文教学同根同源,尽管如今存在教学方式不同等方面的差异,但一定可以通过文化交流进行融通,而教学展示交流就是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她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文化交流活动,探索语文教学的多种可能性,发展自身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同时,她也期待未来两校还有更多机会进行交流和相互学习。


叶菊艳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英语组微课展示分会场



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师资培育生(台北龙山国中实习教师)李昱洁同学展示的是The soldier was saved by a dog这一单元视角下的阅读课Anthony's problem。呼建勇研究员称赞其教态自然大方,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贴合学生的水平与需求,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并运用了许多游戏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与思维的提升。陈秋兰教授认为她很好地将课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高度肯定了她给学生布置的“怀旧治疗”课后作业,这项作业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家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具有独特的人文关怀。赵萍副教授则建议她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语言输出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李昱洁同学进行微课展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英语专业硕士秦小淮同学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Unit 2 Looking into the future为例进行了微课展示。她通过一个别致的“时间胶囊”导入环节,成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引领大家共同探讨未来的学校可能呈现的面貌。陈秋兰教授对秦小淮同学的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她在引导学生回顾学校过去、描述现在到展望未来的过程中,逻辑清晰且自然流畅。此外,秦小淮同学设计的小组活动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输出。呼建勇研究员赞扬秦小淮同学对英语活动观的理解十分到位,在听说输入与输出设计中表现得十分流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赵萍副教授在肯定本课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建议秦小淮同学可以更加关注并优化自己的教态。


秦小淮同学进行微课展示


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师资培育生(台中东山高中实习教师)吴易霖同学也选择了The soldier was saved by a dog 中的Anthony's problem作为本次教学技能展示的篇目。在此次展示中,吴易霖同学展现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出色的教学技能。赵萍副教授对他环环相扣的教学思路以及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种方式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习效果,也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呼建勇研究员也对他的小组活动设计表示赞许,并指出其在本次展示中充分运用了评价与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评的一致性。陈秋兰教授在称赞吴易霖同学用问题引导学生来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方式的同时,也提醒他要把握好倒计时的时间,以免引起学生的困惑。


吴易霖同学进行微课展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英语专业硕士吴宇伦同学展示的是一节高中英语课Finding a balance: my tai chi experience。陈秋兰教授充分肯定了他的教学设计,认为其在太极这一主题下设计的教学材料别出心裁,将time与emotion二者结合得很好,能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的类型,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在态度和情绪上的改变,让学生与文本建立联系。赵萍副教授肯定了他用可视化的坐标轴来表示教学的要点,并提醒吴宇伦同学关注对学生的反馈与评价。呼建勇研究员认为吴宇伦同学关注到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与情感变化,能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锻炼学生的循证意识,而教学的主题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吴宇伦同学进行微课展示


陈秋兰教授点评


呼建勇研究员点评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赵萍副教授对英语组微课展示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评价了此次展示交流活动,并希望两校在未来能够继续加强合作,特别是在教师培养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能有更为充分的交流,共同探索出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她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在线下与大家相见,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育经验。


赵萍副教授主持及点评


尽管两岸的语言教学在整体框架设计和具体活动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共同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实际的教学路径和最终的教学目标必然存在共通之处。在此次交流活动中,两岸学子通过微课展示的方式,分享了彼此的教学成果和学习心得,从而促进了海峡两岸师范类高校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互动交流和情感友谊。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两岸师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交心,以“教”为媒、携手并进,共同探寻未来教师的成长路径!



图文丨高淑洁  陈垚  何佳懋  王玲

编辑丨姬新芹

审核丨呼红宝

终审丨宋   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