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岁月(二十六) 作者:尚 榕

星月文园 星月文园 2018-11-18

 徨惑  (二十六)

作者:尚 榕


到了农村,发现有很多不适应。   

刚下乡时有个粮本本,国家供应几个月,然后凭工分在生产队分口粮。按规定是以本队的粮食产量和副产物总收入计算出每个劳动日的价值来分配,但在我们下乡时由于按那种核算方式很多地方的知青是不够吃的,我们那里知青口粮基本上成了按需分配。    

怎样按需分配?你家中无粮了就去队上保管室称粮计数,一年下来称五、六百斤甚至更多都可,给你折算成工分,出工多工分多就是进钱户,反之则成为倒找户。不管进钱还是倒找知青反正是不会饿肚子。    

但社员就不同,每年全队收获粮食、副产物有多少先给国家缴统购、提留,剩下的按人头算有多少分多少,搞的好的生产队一年下来口粮有可能达到五、六百斤,落后的队一年人头口粮不足三、四百斤的也有。知青称粮按细粮折算,社员口粮按原粮计算。比如说知青称了100斤谷子,按出糙率71.5/计只算称了71.5斤,社员则要按100斤计。    

有很多知青下乡了三年五年出不了农村,便没了出工的积极性,但饭还是要吃,粮还是要称。这在有些社员看来便是他们在养知青,于是就有了意见,产生了分歧。“好好劳动就出得了农村吗?那你们去把那些走后门的弄回来,把表现好的送出去我们看看嘛!”大家位置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也不同,这矛盾分歧就出现了。但上级部门的政策摆在那里,谁也不敢违反,不敢让知青饿肚子。    

认识上的差异与分配的不公导致了知青与社员的矛盾升级,那种知青农民一家人的和谐不存在了,很多生产队便不愿意接纳新下乡的知青了。但上面的任务一下达,想不想接都还得接。但,那份热情消失了,疏远了。    

下乡二至四年出农村的机率最大,五年以上的都成老裹裹了,基本走不动了,丧失了希望了。反正也出不了农村,破罐子破摔,不出工了,要偷鸡摸狗了,农民的自留地里也不敢种蔬菜了。    

没有出路的知青便自找出路,在城里找点零工干着不回队都不算啥。什么上街当钳工的,“技术”高的甚至沦落成为江洋大盗,更甚者铤而走险到边境上去当亡命徒走私贩毒,到国外去当顾佣兵的都有!   

哪个儿女不是爹妈养大的?哪个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子女长大成人有出息?但在那社会矛盾尖锐的年代,几乎每遇逢场天便有一群“钳工”挂牌游街示众,一年几次的公捕公判大会上也少不了那个群体的人登台亮相。他们的父母不心痛吗?   

当年有很多知青歌曲唱的是知青的苦难和悲痛,但这血淋淋的事实却没人吱声。这些人真有劣根性吗?难道是他们的父母教导出来的?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作者简介尚榕,又名尚勇,男,62岁,四川省剑阁县人,现定居绵阳。四川省知青沙龙俱乐部会员。

往期回放:

知青岁月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二)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三) (四)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五)(六)(七)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八)(九)(十)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十一)(十二)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十三)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十四) (十五)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十六)(十七)(十八)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十九)(二十)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二十一)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二十二) 作者:尚 榕

招工 (二十三)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二十四)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二十五) 作者:尚 榕



约稿事项说明:星月文园是展示个人才智的一个文学平台,致力于服务业余文学爱好者和写作新手,以务实、诚挚、严谨的态度做好平台事务,平台将利用空闲时间为业余文学爱好者发布原创精短诗歌、散文、小说等,作者获得的赞赏归作者所有。所投平台文稿要有正能量,禁止剽窃他人的作品,文责后果自负。

特别提醒:为避免浪费编辑时间,切勿一稿多投。投稿五天内未采用方可自行处理。

投稿邮箱:1026535990@qq.com.

编辑微信号:ynds1314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