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机构改革方案刚出,哈尔滨大刀阔斧清理编外人员,有何深意?

海视楼 海视楼 2023-08-09


近段时间,改革始终是热点词,政府重视,民众热议。

海视楼前些天因为关注讨论机构改革过了头,大胆发表了自己的猜测,还受到了封号的惩罚。虽然最终还是让我回来了,但我还是心有余悸。特别是,一些读者失去了联系,很是可惜。

回来后,接着进行,尽量合规。下面这篇文章,还没有阅读的可以点击阅读,已经阅读的请帮忙转发,谢谢支持。

新一轮机构改革,新组建的这个部门值得每个人关注和期待
现在来说说说今天的话题——编外人员清理。

3月20日,哈尔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公布了《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从3月开始到6月底结束,按照自检自查、组织实施、检查督导三个阶段,对市级机关、市属事业单位现有雇员、行业专职人员、工勤人员和单位自聘人员进行清理规范。

消息一经公开,立即引起广泛关注。为何?因为,哈尔滨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首个公布清理编外人员方案的城市!

在这之前,《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刚刚发布不久。其中提到了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终于,有些人的“铁饭碗”要被砸掉了!这是什么信号?新一轮精兵简政要来了?

“编外”是相对编内而言的。编内人员即在编人员,一般指国家财政负担其经费开支的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部分特殊机构等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既然有正式身份,人们就很少提“编内”了。而“编外人员”说的很多,已然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名词。他们分布广泛,数量庞大,承担了很多公共事务却没有编制身份,是体制内的“派遣工”。据海视楼了解,这样的“派遣工”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不单是东北的哈尔滨市,沿海发达省份也存在。

通常情况下,增加编外人员都是以工作任务重的名义进人,并且往往都是只进不出、只增不减,这样一来机构自然而然慢慢臃肿起来。有些部门编外人员为了留在机关,卖了命地工作,变成单位干事主力,而那些“正式工”则踩在别人身上当领导,编外卖命,编内升官,自然不会有人撵编外人员走。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多未必好办事,毫无节制地编外用人,不仅不能带来治理效能的提升,相反衍生出人浮于事、用人腐败、官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东北地区,“办事找人儿”的风气是怎么形成的?想必大家都能自己的理解。“投资不过山海关”,还不是因为东北的营商环境、政府效能有问题?

这里有一个例子。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李建平,他主政经开区时曾分批违规安排了862人,最多1批多达324人,使经开区机关从77人增加到868人。无法想象这862人一年消耗和浪费多少公共资源。像李建平这样胡作乱为的毕竟是少数,但管中窥豹,这至少说明了编外用人是有多么容易又多么乱。

清理编外人员,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压缩公共开支,减轻财政负担。因为,编外用工即使不占用编制,但仍然以财政支付费用为主。“吃皇粮”的人这么多,编制内有一大坨,编制外还有一大坨,财政收入好的时期感觉不到压力,但三年疫情致使经济滑坡,财政收入自动减少、支出不断加大,公共财力再无法养活那么多人。2021年,海南万宁市285家行政事业单位清理编外人员1336人,年度节省财政开支3079万余元。一个小小县级市每年能省出3000万,推而广之计算一下,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清理编外人员之前,哈尔滨近年来至少开展两轮事业单位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动刀”。2018年,哈市制定《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实施控编减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截止到2020年11月底,市直机关(含直属参公事业单位)编制总量精简21.5%,市直事业单位编制总量精简36.2%,超额完成三年行动目标。

2021年7月,哈尔滨又接续实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模进一步压缩。工作目标是:市本级机构精简47个,占比19.3%,事业编制精简8246名,占比25.3%。市辖区机构精简177个,占比21%,事业编制精简7816名,占比22%。

连续开展两轮精简,每轮精简20%,两轮一共精简三分之一,幅度还是非常大的!

哈尔滨清理编外人员力度这么大,财政负担肯定是能降下来了,但办事效率能不能提升,说实在话,海视楼还看不透说不准,有待观察。

但是,不管哈尔滨清理编外人员的动机怎样、结果怎样,都是值得肯定鼓励的。这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勇气,也与国家机构改革的政策是相符的。

根据历史数据推算,中国现在的公务员数量在700万左右,参公管理的大约600万,事业编制大约在3200万,吃公家饭的大约有4500万。这么多“当官的”,对财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一些群众特别是纳税人免不了有意见。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推进机构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走的是“简政”之道,那么同时也应该清理人员、精减编制,大力施行“精兵”之策。特别是当前财政出现困难、经济遭遇下行、有的地方连教育经费都保障不充足的情况下,精兵简政更有特殊意义。

1940—1941年,延安时期,由于脱产人员大量增加、陕甘宁边区财政收入锐减、人民负担加重以及敌人的围困,各个抗日根据地遭遇到空前的物质困难,解决的办法,就是一手抓“大生产运动”,一手实行”精兵简政”。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进行了三次“严格的、彻底的、普遍的”精兵简政,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了当时的主要任务上,克服了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国家已经经过八次系统性的机构改革,这次是第九次。总的来说,机构越来越少,官员越来越少,走的都是简政精兵之路。这次中央提出在机构改革的同时,中央层面精简5%的编制,省级相应精简,也精兵简政之举。“精兵简政”就是宽简为政、顺性养民,避免过于集权用权,过于损耗民力,最大程度还权于民,还利于社会,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历史经验已经告诉我们,精兵简政施行得好,对百姓和政府都是大大有利,就是中兴的开端。

同时,海视局也要说,加强编制管理、清理编外人员虽然是一项常规性工作,但也是动刀子的改革性措施。编外人员看似无足轻重,看似可多可少,具体清理到每个人都是天大的事,都影响改革成败得失。清理编制、精简人员可能比机构整合更难,考验着政府的魄力和执行着的智慧!
现在除了哈尔滨,还有广东惠州、安徽桐城、湖北荆门等已经开始清理编外人员,但目标和结果都不得而知。如今政府自身有意愿,人民群众有期盼,希望更多的城市都能拿出“精兵简政”的魄力,也希望这场削指如断臂的革命,能够取得实质性成效,也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佳话!

春天,马云回国,民营经济……

犯上作乱,性侵女干部,李县长后台很硬?

微信推送排序规则改变,第一时间看海视楼文章,需在底部右下点赞和在看建立深度阅读关系。

点击海视楼关注公众号并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更新。为防止失联,欢迎添加作者微信:Hisee2018,一起探讨交流。
谢谢你让我“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