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文拾趣|尾仲浩二的摄影糖果盒

Irene Cooper ZiWU誌屋 2022-10-08



“我们度过了漫长的白天和黑夜,我们将耐心地承受命运给我们带来的考验。”
——《驾驶我的车》

《驾驶我的车》,2021


从《等待戈多》到《万尼亚舅舅》,滨口龙介用小说-戏剧-电影文本的叠加嵌套一举夺得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这是日本电影继2009年《入殓师》之后时隔13年再度获奖。村上春树本就极具画面感的文字透过电影这一媒介塑造了一种宝丽来胶片的特殊质感,旅行途中行驶过的海岸线,漫无边际的皑皑白雪,城市森林里的寂寞霓虹,导演将法国自然主义的疏离融入日系灰冷的格调,观看电影的过程如同翻阅一本摄影集。


影片皑皑白雪中的红色Saab 900


整部影片以主人公那辆抓住视线焦点的红色Saab 900为引,串联出契诃夫戏剧掩盖下的人间风景。若用摄影美学解读,红色汽车变成了罗兰·巴特《明室》中的“刺点”(Punctium)——与画面整体格格不入却异常突出,吸引所有注意力,像一根刺一样刺到观众心里。“刺点”的鲜明无法离开“研点”(Studium)所描绘的基本文化背景,有评论者提出滨口龙介的这部电影在场面调度(Mise-en-scène)上似乎受到了日本摄影的影响,尤其是对风物的取景与尾仲浩二的色彩作品有着“形”与“色”的同源追溯。借由电影流转的镜头,让我们将目光迁移至尾仲浩二的摄影艺术,在“尾仲调”的糖果盒里感受记忆深处的日常之美。


《Matatabi》,2012 ©尾仲浩二


CAMP:日版Studio 54


尾仲浩二的摄影也是从黑白照片开始的, 高中的他在杂志上看到了森山大道的黑白摄影,决心走上摄影之路。毕业后尾仲与一众受森山鼓舞的年轻人一同加入了森山的CAMP画廊,自称“森山大道组”。不只是师从森山大道,深濑昌久、荒木经惟、东松照明等摄影先锋也常常出入CAMP与尾仲一同交流摄影技巧。


CAMP成员

下排正中为森山大道,后面打电话的为尾仲浩二


CAMP白天是对公众开放的画廊,晚上就变成了日版Studio 54,无数摄影师、艺评家、策展人与杂志编辑齐聚于此把酒言欢。每晚以“森山大道组”为主导的艺术战线从东京蔓延至福冈,那里大大小小的酒吧变成了艺术圈人士相互切磋的舞台。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尾仲一毕业便养成了跟随老师每日流连酒吧的“好习惯”,当时还是年轻后辈的他每次喝酒的时候还需要给前辈们让座。不过每天能够站在森山与荒木身旁,听他们一边聊摄影一边谈理想,让尾仲也觉得自己已然是一名前途无量的艺术家了。


《福冈县·甘木》,2010 ©尾仲浩二


伴随着吉他的音乐,尾仲常常目睹微醺的森山与深濑KTV一般的唱起流行歌曲。唱着情歌的摄影师褪去了作品中被压缩成照片的情感限制,肆无忌惮地抒发情绪。酒量慢慢练的很好的尾仲每日在聚会结束时负责将老师们逐一送回家,顺便去森山的家中再续一摊,听老师讲讲摄影的心得。


森山大道的家中,1985 ©尾仲浩二

尾仲调:由黑白到彩色


尾仲早期的黑白摄影并不是如森山一般粗粝模糊,带着城市森林的戏剧化语言。他的作品更多聚焦城市的郊区,削弱照片的故事性与戏剧感,以随机的日常捕捉来表现摄影师的精神漫游。套用罗兰·巴特的理论,尾仲作品用铺陈开来的“研点”情绪取代森山、深濑等人作品中突兀的惊讶与错愕。他的黑白照片将自己对被拍摄物的主导权降到最低,侧面体现了摄影师安静平和的个性。欣赏他的作品像是聆听一首曲调简单自然的田园歌谣,那些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琐碎被尾仲从记忆的深处翻倒出来,看似毫无关联实则隐喻着摄影师潜意识的执着。


《Slow Boat》,2017 ©尾仲浩二


或许是因为作品的穿透力不够,黑白摄影时期的尾仲始终摆脱不了老师森山的影子。直观看来,尾仲的黑白照片缺失了如森山、深濑那般的尖锐与苦痛,那是无以名状、无法表征的情感,像是一首无歌词的旋律,尽管没有具象的描述依旧可以打动人心。借用卡夫卡的一句话,“人们为事物拍照,是为了将其从意识中驱赶出来。”黑白摄影在勾勒形象与凸显情绪上拥有比彩色更为强烈的反差冲突,年轻的尾仲还未领悟到老师们作品里的阴影是对真挚情绪的献祭,直到他开始彩色摄影的拍摄才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色调。


《Slow Boat》,2017 ©尾仲浩二


1999年起,尾仲将摄影方向逐渐转到彩色摄影。与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将色彩有机统一为一体的原则不尽相同。尾仲的镜头里你看不到对于色彩的炫耀,甚至连构图都是直觉性的产出。作为摄影师四处漫游时私人视角的记录,尾仲的作品并没有如森山城市丛林的荒芜或者深濑战后创伤的舔舐。他与政治无关与社会无关,没有象征性符号与故事性话题,只是平铺直叙所见所感。


《Lucky Cat》,2013 ©尾仲浩二


尾仲摄影后期的彩色照片有着高饱和度的亲切暖色调,像是怀旧电影《再见爱丽丝》(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 1974)开场的朦胧回忆。这种故意转向日常生活普通场景的诉求,不刻意寻找美转而追求无聊细节里的深刻平庸,似乎是摄影师对于现代主义的无声对抗。你在尾仲作品里看不到大城市的物欲横流,就连他名为《东京糖果盒》的摄影集中所刻画的城市都带有一种消失的乡愁。


《东京糖果盒》,2021 ©尾仲浩二


暗房匠人:摄影仪式感


在数码技术逐渐取代暗房作业的当下,坚持传统暗房冲印的摄影师早已凤毛麟角。根植于日本文化中的匠人精神在尾仲身上有最质朴直接的体现:暗房里的操作就像一种魔法,揣摩旧底片的老化过程对于摄影师来说是无可替代的仪式。通过暗房冲印的照片没有数码相机那种可被即时消费的便捷,照片大多都是已经放置了一段时间,拍摄时的第一印象会被削弱,能让摄影师更为客观清醒的看待作品。尾仲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照片里,重新审视印在相纸上的整卷照片,常常会给尾仲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发现。


尾仲浩二的暗房


尾仲似乎就是那种沉湎于过去时光里的人,数字化时代的技术更新让他觉得失去了摄影原本的质感与乐趣。他认为目前社会的摄影作品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具备迅速传递信息能力,但很快会被人们遗忘甚至消失存在感的照片;另一类照片是即使时间流逝,照片所蕴含的记忆也能被观者不断重温,从而刻印变为崭新的回忆。


尾仲浩二暗房冲印的照片


当今社会,图像被肢解成了破碎的时间,人们对于照片关注的持久度被泛滥的信息与眼花缭乱的媒介破坏,导致人们无法停留片刻的时间去回忆与怀念。数字化世界里的我们用视网膜就能将世界尽收眼底,过饱和的视线极度渴望那些留得住时光的相纸与胶片。那些如尾仲浩二一般在暗房里停滞不前的踟蹰者,是他们将回忆剪切为照片的能力,挽救我们在信息爆炸时代四分五裂的初心。


《休息一下》,2021 ©尾仲浩二


誌屋相关书籍推荐:


东京糖果盒

No.

01


By 尾仲浩二

这本书里的照片基本都是在1999年到2000年之间拍摄的,历史悠久的建筑物与带有许多代人回忆的住宅,稍不留神就会发现它们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楼房。“糖果盒”是尾仲浩二风格与流派的起点。尾仲只是单纯地在享受彩色摄影,享受光线与色块对于城市和天空的雕刻。当你长久注视他的照片时,像是一颗糖果在嘴里融化,甜蜜顺着口齿蔓延。


休息一下

No.

02


By 尾仲浩二

在上一本旅行写真集《Short Trip Again》8年之后,尾仲浩二再次游走日本腹地,用35毫米镜头深入观察。本书展示了在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南部的九州以及日本中部许多不同站点拍摄的场景。尾仲独特的色彩风格增加了他图像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在这些图像中,尾仲将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日常景象转化为奇妙的视觉奇观。“这些可以在任何地方拍摄的照片没有展示任何特别的东西,但它们却奇怪地触动了我的心。”


往期精彩内容

  • 艺文拾趣|视觉幻影:改变设计史的40位平面设计师

  • ZiWU誌屋 X 寺库|陈丹青Shallow系列版画首发

  • 艺文拾趣|魔法守护:誌屋里的“神奇动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