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北京新设律所180家,新所做品牌传播,必须想清楚这些

付中 改变de力量 2023-08-15
“改变de力量”从北京市律协获悉,2021年至今,北京共新设律所180家。律所主任中,不乏一些熟悉的名字,从之前的大所离开,跃跃欲试。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个话题:新所做品牌传播,应该注意什么?


1
新所做品牌传播,必须先明确预算


这些年,一些律师开新所后意气风发地找我,想好好把品牌传播做起来。但不少人存在一个误区:没想好打算花多少钱就开干。


其实,做品牌传播的筹备,首先需要想的不是做什么和怎么做,而是你想投入的预算是多少。预算,决定了你能做什么,能做多大规模。确定了预算,才可能有真正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


不少人和我说:你帮我策划个传播方案,只要有效果,钱不是问题……


这个说法让人头大。千万别说钱不是问题。因为预算,基本取决于你的营收。


以我的经验,营收两三千万的律所,请外部团队的年费预算控制在15万到30万之间,合理,算能做点事。


如果品牌传播整体预算低于一年10万,那么就用不着畅谈品牌传播理想了,脚踏实地结合实际,请外部团队做特定的某项标准化品牌传播服务,更有效果和意义。


2
有限的预算内,想好最该做的是什么

新所,一般来说潜在预算非常有限,因为营收摆在那里:2021年北京新设的180家律所,绝大多数执业律师规模在4人以内。因此,更适合集中某一两个单项,突出发力。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如何在非常有限的预算里,做品牌传播的价值排序。


价值顺序其实不是绝对的,是需要每家因地制宜的,最需要什么,就先做什么。


如果运营自媒体,一般来说,抖音、视频号、微信公号和头条号,是自媒体号里价值比较大的。目前来说,抖音效果最好,新号确实流量比较大,但制作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


社会上有不少视频团队在“专业拍抖音”,但他们恰恰是最不专业的。任何自媒体要想做好,关键是运营,是策划创意。摄像和后期编辑,就如同电脑未普及时代的打字员和胶卷相机时代的暗房工,就是个技术工种。


百度百科运营,请外部专业传播团队为律所主任、合伙人做人物专访或律所专访,对于新所来说其实是一种普遍有效的传播手段。


新所,没人知道你,即便律师之前接受过媒体采访,说的也都是案子的事儿,说的不是这个律所。即便有品宣内容,往往也是碎片化的,公众不能对律师这个人有全面立体的了解。


题化的人物专访,可以让律师在公众面前全面立体展示个人形象,如果传播做得到位,百度收录率高,当事人一搜能搜出来很多关于这位律师有血有肉的全面立体介绍,显然对获客有好处。这种传播算是一种标准化服务,价格也不贵。同时还可以取巧,把专访稿件放到律所的公号里当公号文章,“一鸡多吃”。


多和媒体记者交朋友,让他们的新闻需要“律师解读”的时候能想到自己,也是打造专业律师形象的路子。就这点来说,最有效的是“不是事件策划的‘事件策划’”。比如某几位律师,都是办理了高官职务犯罪案后成名,之后高官大案频频接。给高官代理案件是单纯为了炒作吗,肯定不是,但实际出了“炒作”的效果和价值。这种垂直领域的光环一旦形成,价值极大。


因为篇幅有限,我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的不是具体怎么做某一项传播,而是想表达: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你要清楚你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重点要在公众面前强化的是什么,每种传播能给你带来的是什么,然后选择最适合、最需要的。


3
想做好传播,自己必须也要懂一点
 

为什么很多人对预算没概念?是因为不懂传播,所以没概念。


多年观察,一个律所或一位律师,要想把品牌传播做好了,关键是自己也要懂,至少要“有所了解”。比如有些传播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品效合一的,有些是肯定实现不了的,如果你不了解,就会出现误会。


我有个朋友,团队刚三五个人的时候,一年找外部团队的传播投入就敢三四十万。为什么?因为他懂,所以能做到想打哪儿就指哪儿,是雇几个炮兵用大炮打还是雇几个坦克兵用坦克冲锋,心里特别清楚,也对未来的传播结果有很准确的期望和预判,这就行。最后的结果,是真的行。




欢迎扫码关注

个人微信号|lawbeijing2018




改变de力量组织13家律所与字节法律运营负责人座谈

只要做到这7条,律师给记者爆料被采用率提高N倍!

抖音视频号的时代了,做传统媒体品宣的价值在哪里?

为什么高流量的法律抖音视频,时长只有40秒? 

为什么有的律师发抖音总被限流?? 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精准分发能力做案源转化如何在头条号创作优质法律内容?9家律所主任座谈活动丨法学泰斗陈光中亲临现场,谈这起改判无罪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