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土坑酸菜”震惊了世人,可有几个人关心,有个职业打假人被抓了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2-12-05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制作“老坛酸菜”的过程,随后,公众熟知的康师傅、统一等品牌方便面 企业回应称,已采取“封存”举措并致歉。号称泡在坛子里用传统工艺发酵制作的老坛酸菜,实则是从外面收购来的“土坑酸菜”,不仅在制作和搬运过程中,混入树叶、纤维等杂质,且相关人员在坑中光脚踩踏、乱丢烟头,更有存在超标防腐剂等诸多食品安全问题。


央视制作的实拍实录视频,瞬间震惊了世人,以往认为可以放心使用的方便面配菜,很多人直呼恶心。问题曝光后,随之而来的是,各方媒体都在追问,如此的酸菜制作过程,怎么就没人管呢?3月16日,有插旗菜业工作人员称,被曝光腌池系外租场地,自己工厂酸菜出厂前都会清洗10到13次以上。“关键是我们的老百姓都是这样腌制的,原汁原味的。”可见,在从业者看来,这样的食品制作过程,没什么问题。


从业者认为没什么问题,那负有行业监管责任的行政执法部门呢?媒体报道,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君山区的插旗菜业、坛坛俏食品等5家企业酸菜生产相关质量问题后,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展开执法、调查工作,并对存在监管不严、履职不力等问题的食品安全监管负责人进行追责问责:对华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给予免职处理;对君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给予免职处理。


媒体报道,涉案的企业并不是所有的酸菜都是土坑制作的,企业也建有彼标准化的腌制菜池,不过是为了加工出口产品的,为何?中国新闻周刊进行了报道,“与违法违规获得巨额市场暴利相比,其被查处之后所面临的处罚只是九牛一毛,根本无法起到有效震慑作用。”“国内的产品到了消费者手里面,里面有一点树叶,有一点纤维,顶多罚你一千(元)两千(元)。”“国内的产品到了消费者手里面,有一点树叶纤维,顶多罚一两千,这个如果到国外去了,至少是罚十万。”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2019年12月1日施行新版《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单位有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违法情形,除依据食品安全法给予处罚外,还要对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有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如此的规定,当地的执法部门查处了吗?执行了吗?

可见,并不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事,有了法规不执行,等于法律规定是摆设。追究市场行政管理执法部门的监管责任,一点也不冤枉了。生产的不在乎,执法的不管理,下游的使用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制作出来的的酸菜产品,不知不觉流入了消费者的口中。消费者及时发现了,可以依法维权吗?很难!为何?有机会下一篇文章说明。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紧盯着制假售假者,却在近些年屡受打击,他们就是职业打假人。催生这帮人形成职业化的动力,来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规定的,食品药品领域知假售假十倍赔偿、其他商品领域三倍赔偿。然而,在近些年,这群人,却屡屡被视为了扰乱行业秩序、利用法律规定谋取非法利益的群体,在行政执法、诉讼司法领域,受到质疑和打压。在很多司法案例中,职业打假人被排除在了“消费者”群体之外,法院对其三倍或十倍赔偿的诉讼主张,不予支持,甚至一见是职业打假人起诉的案件,直接不予受理。极端的,对于职业打假人的索赔主张,给予刑事手段打击。


在举国都在为“土坑酸菜”震惊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的这个案子,以上新闻图片中的这位职业打假人,因为自己的打假行为,被当地的警方采取了刑事措施。关于其中的具体案件,详见“新黄河”报道《一年打假800余起获利十几万元 18岁职业打假人被立案》一文。

至于其涉案的根源,来自一份法院的《民事裁定书》,其中载明,“截至2021年12月23日止,陈之强已向本院起诉此类案件达800余宗。2021年12月9日,本院认为陈之强以向法院起诉作为手段,利用商家恐慌心理,迫使商家妥协,多次索取商家钱财,且数量极大,涉嫌敲诈勒索犯罪,将陈之强涉嫌敲诈勒索的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徐闻县公安局已于2021年12月16日作出立案决定书。决定对陈之强涉嫌敲诈勒索立案侦查。”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有这样一段台词,皇帝低下身段问丐帮帮主苏乞儿:你总要对我表现的恭敬一点,否则,你的帮众几千万,让我如何领导?苏乞儿答到:丐帮有多少帮众不是由我决定的,而是由你决定的。如果你是好皇帝,让百姓安居乐业,傻子也不会跑去做乞丐啊!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市场的监管部门本着产品质量不容半点闪失的宗旨,都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抓产品质量的话,岂会有职业打假人这个群体存在的必要?反之,如果以上这些环节层层不履职的话,职业打假人的存在,是不是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护?还要打压职业打假人的话,是不是变相放纵了制假售假者,出现“土坑酸菜”长期肆虐的现象,还奇怪吗?媒体没有报道的其他行业呢?

保护一个行业的发展,维护一方经济的繁荣,不能采取放松执法司法标准的办法,这实际上是在变相的放纵制假售假,迟早是要翻车的。出现了“土坑酸菜”事件后,当地有人惊呼,这是行业性的灭顶之灾,让几万行业从业人员如何自救?怪谁呢?这么多对于行业内的丑恶现象熟视无睹,遭遇灭顶之灾,还能怪别人吗?广大无辜的消费者,谁管他们呢?

  往期文章:杀妻案服刑17年改判无罪的背后:如果区长助理也难逃刑讯逼供的恶果,如何规禁?


  往期文章:一年打假800余起获利十几万元 18岁职业打假人被立案


  往期文章:同案不同判:民事判决中,诚信原则的适用,能否突破法律的硬性规定?


  往期文章:因无核酸报告遭遇推诿就医,女童在涉疫区某医院等待住院时死亡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