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忆旧时走过的浮桥,什么人能说出“绕80公里无所谓,比强行收费好”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3-12-27

几百年来,烟语君的故乡农村的两三里外,都被一条大河绕过了东面和南面,没有石桥连接的河道两边分属两个县域,有石桥连接的跨河两岸则属于同一乡镇。可见,自古以来,桥的重要性。
北方特点,宽度过百米的河道,分为明显的冬春枯水期和夏秋丰水期。冬天里,河水浅可见底,春天里,基本处于断流状态,可夏天汛期一到,河水暴涨至几十米宽,而且浑浊湍急。
几乎没有家用汽车、摩托车的年代,农村购买稀缺物资的主要渠道就是赶邻村镇的集市,尤其是那些村里日渐增多以赶集为副业的年轻人。能够到达一河之隔的对岸,意味着不仅是商品选择范围的扩大,更是经济利益的提高。
从儿时起,就喜欢围在大人,或是趟河而来的卖货者身边,听他们讲河对岸的见闻。虽然肉眼可见的距离不远,但河道的阻隔,印象中对岸就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一群不一样习俗的人。
从记事起,东边邻村便有私人时不时的搭起可以跨河的简易浮桥,收费通过。行人记得是一毛钱两毛钱,那时候没有、浮桥也压根承重不了机动车。
没有浮桥的时候,枯水期还好说,脱下鞋子挽起裤管扛着自行车就可以过河,但是冬秋季节(夏天是没有浮桥的,可能是搭建技术和成本的问题),要么是河水太深,要么是水温太低,只能选择绕行几十公里了。
父亲是偶尔需要跨河的,不是因为赶集买需要急用的物资,就是要到河对岸的亲戚家有事或是走亲戚。没有浮桥的日子里,骑着自行车的父亲,为了避免绕行当天赶不回家,走之前就要出去打听河水容不容易趟过,回来则常说渡河的不容易,要么是河水的冰冷,要么是不小心滑倒湿了一身衣服。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有了浮桥的日子,小孩子也便有了跟着大人过河的机会。记忆中,被父亲用自行车带着,过年或是中秋节时分到对岸走亲戚(赶集的日子是不带小孩的,自行车的后座是要驮东西的),经过了浮桥几次。
翻过高高的河坝,一片开阔河道上百米裸着黄沙中,一条跨度二三十米清可见底的河水,从远方蜿蜒而来向远方蜿蜒而去,浮桥,就建在河水的最窄处。浮桥的两边,是守桥人搭的吃住都在里面的窝棚。通往桥上的路上,拉着交费通过的一根细绳。
所谓的浮桥,仅比河水宽度长一点,桥宽不过两米,距离河面高出一尺多;就是在河道中间树了几个石桩或是木桩,之间铺上了木头或是板材之类的,在上面盖上捆成捆的玉米秸秆,最上面铺着砂石压实。
走在桥上,桥面本身就不平,而且裸露在外的玉米秸和触脚可及的河边,仿佛时刻感觉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一样。每次过河,父亲在前面推着自行车走,烟语君则是小心翼翼,被父亲笑话胆小。
就是这样的浮桥,却可以节省骑自行车一天时间的捷径。只要有浮桥的日子,河两岸的来往就会密切,让村里有了来自河对岸走街串巷的卖货人,可以到河对岸赶上只有上午才有的集市。村里人经常打听,桥建了没有。
有限的被父亲带着经过浮桥的几次记忆里,也有遇到认识守桥人的,都是寒暄一会免费让父亲经过。可父亲总是不会不交钱,口里每次都是说,你们建个桥不容易,还需要白天黑天的守着,就是个亲苦钱,怎么好意思不交钱?
也许,只有上了一定的年纪、长年住在河边、亲身经过这样浮桥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认识。最近,一则私搭浮桥收费被判刑的案例,在网上引发了广泛争议,也让烟语君泛起了关于儿时跟着父亲通过浮桥过河的回忆。

人的情感真的不是相通的。有人在说,建桥好,没有浮桥自己到对岸种自家的地需要绕行70多公里,法院判了退还2万多元过桥费的,又把钱送给了建桥人;有的人却在说,这伙建桥就是为了赚钱目的,就是一帮路霸,公共的河道,凭什么你建个桥就可以收费,而且据说还发了财,甚至有人还称,“老百姓现在都有车,路也好,绕一圈80多公里也无所谓的事,也比这个强行收费好,建桥就是为了收费”。

80公里,对于只有自行车的人而言,光是路上,就需要一天不停的蹬车不?还“老百姓现在都有车”,说出这样话的人,还有半点人心和同情心吗?

搭建浮桥,除非是大款出于造福乡里,自己赔上建桥费用和看护人员费用,否则多数是为了赚钱而去的。这样的浮桥建设目的,虽然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安全要求、规划设计,但是否有利于乡里乡亲出行方便呢?

按照某些人的评价目的,宁可让乡亲走远路,或是成本不及的不种地了,也不能让人有选择性的走近路付费过桥,也不让建桥人赚这个钱?这是不是典型的红眼病、损人不利己!

从新闻的后续可知,案例引发热议之后,当地也要在浮桥的位置规划建桥了。这说明,浮桥的建设,确实是村民之所需。可在某些人的观念里,自己赚不到的钱,别人赚了,这就是错。不管你赚钱的客观结果,是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需要的人。

莫不是,按照案例的惩治方式和某些人的惩治要求,儿时经过的那些收费浮桥,也都要去追究一下责任人,看看构不构成寻衅滋事、非法经营?法治建设,不是要以方便群众生活为目的吗?

儿时记忆中的收费浮桥,在政府没建桥时,是自己可以走到河对面可以看看远方的世界,是父亲可以不用挨冻或是冒险趟河而可以尽快回家的唯一捷径。那些不能感同身受,或是见不得别人好的,是不能体会的。

  往期文章:私搭浮桥被判“强拿硬要”,什么是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


  往期文章:律师争相当“第二公诉人”,难道不考虑后果?(有聊天记录为证)


  往期文章:对官员失德行为的社会监督,不应以隐私权、肖像权进行限制


  往期文章:吵架中让他人打自己,他人遂了自己的心愿,需要承担责任吗?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