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好的妈妈,原来是“三不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十点读书 Author 十点签约作者



文 | 林希言 · 主播 | 简宁

十点读书签约作者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


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少有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却不一定知道正确的爱的方式。


青少年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尹建莉,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多年,自己也培养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


她的女儿两次跳级,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大学录取线22分的成绩。


我们常常想着妈妈要做什么,事实上,妈妈更需要的学习的,是放手,是知道,什么情况可以不管。


不惯,是最好的“管”


在综艺《做家务的男人》中,张歆艺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的儿子不小心碰到滑梯上,哇哇大哭。


外婆为了安慰孩子,便说:“打,打地”,一边说,一边拍打地板,给孩子“报仇”。


张歆艺不认可这种做法,劝道:“妈,要是他每次摔了,你打地;磕了,你打桌子。那他以后遭受任何挫折,就会怪别人。


张歆艺的妈妈听了这话,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停下手里的动作。


生活中,孩子磕磕绊绊是常事。


家长给孩子怎样的回应,他就会从中获得怎样的价值观。


如果一味惯着孩子,稍不如意就打“肇事者”,孩子就会养成“复仇心理”;


如果换一种方式,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孩子也会更有同理心。



有一次,尹建莉的女儿圆圆被小板凳碰到,尹建莉赶快安慰她,然后像对待她一样,给小板凳揉一揉,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


这样做,使得小板凳不再是加害孩子的“坏人”,而是让孩子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学会谅解。


当孩子有了“关心小板凳”的思维,就会更加善解人意。


正如尹建莉所说:“一个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孩子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教育孩子,不是替孩子出气,也不是有求必应,更不是娇惯宠溺,而是在日常小事中,教孩子学会善良和豁达。


唯有如此,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富养。


不陪,是最好的“陪”


写作业前,母慈子孝搂搂抱抱;


写作业时,鸡飞狗跳鬼哭狼嚎。


很多妈妈一提起给孩子辅导作业,轻则大吼大叫,重则气急入院,既无奈又痛苦。


同学小雪生娃后做了全职妈妈,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可孩子一写作业,就磨磨唧唧,一会肚子饿了,一会要上厕所,经常一道题讲了无数遍,孩子还是一知半解。


一天,孩子在生字本上擦了写,写了改,她多次提醒后,孩子还是我行我素。


小雪不禁怒火中烧,“蹭”地一下站起来。


不料,却眼前一黑,晕倒过去,多亏家人及时送去医院,才缓过劲来。


她苦笑道:“孩子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


陪孩子写作业,成为很多父母的“劫”。


可孩子真的需要“陪”吗?尹建莉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在她看来,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孩子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家长陪写,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不利于培养学习自觉性。



女儿圆圆刚上学时,尹建莉只在第一周做一些简单指导,就很快从“陪写”中抽身出来。


哪怕她有时间,也不陪孩子写作业。


当圆圆因为贪玩,忘记写作业时,尹建莉并没有指责,而是让圆圆自己决定怎么做。


那晚,圆圆独自熬夜补作业,写完都快凌晨12点了。


这次教训之后,圆圆意识到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每天回家早早完成作业。


其实,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就越像一个“监工”,孩子内心是反抗这种“陪”的。


毕竟,没有人喜欢在监视中生活。


只有父母敢于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不将就,让孩子更有幸福感


在美剧《我们这一天》中,丽贝卡夫妇带孩子们去外婆家过感恩节,没想到车在半路抛锚。


荒郊野外,车一时很难修好,一家人徒步近5英里,才找到一间破败的小旅馆。


天色已晚,孩子们饥肠辘辘,情绪低落。



丽贝卡夫妇也疲惫不堪,恨不得倒头就睡。


可是,他们不愿让孩子们如此将就地过节。


于是,他们找来滑稽的道具,借来一盒影碟,大家边看电影边吃热狗,还一起玩游戏,把突如其来的意外,变成闪光时刻。


这些小小的仪式感,成为孩子们维持关系的粘合剂。


每年感恩节,他们都会聚在一起看电影、扯毛线,其乐融融。


无独有偶,尹建莉也用类似的仪式,给女儿圆圆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


从圆圆2岁开始,每年圣诞节都会收到一份神秘礼物。


一次,她想要一个男芭比,尹建莉便把女芭比的头发剪短,亲手做了一个。


圆圆收到礼物后,开心不已。


后来,哪怕圆圆知道圣诞老人是假的,也延续着这份快乐,为别人带来惊喜。


当朋友过生日时,她会认真挑选礼品;当爸爸忘记妈妈的生日时,她悄悄带回一束康乃馨。


仪式感,是幸福童年的标配。


只要家长稍微花一点心思,就可以让孩子拥有不同凡响的经历。


这份心思,不需要太多物质,也不需要多少时间,一声问候,一个拥抱,一封信,就能创造出不一样的意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在乎的。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一书中写道:“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


仪式感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它鼓励孩子们热忱地活着,而不是简单地生存。


在仪式感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如何在庸常的柴米油盐中,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夫;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妈妈。”家有万贯,不如良母相伴。

 

妈妈的教育是“根”,影响着孩子的生活习惯,改变着孩子的思维方式,甚至左右着孩子的情绪好坏。

 

正如老舍在《我的母亲》中所写:“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愿每一个妈妈,都能和孩子一起,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麦田诚挚邀请您
和孩子一起成就未来!

支持麦田,我可以

▲加入月捐,成为麦田的播种者
▲加入麦田成为一名麦客
▲联系、捐赠麦田

关于麦田慈善基金会

 麦田慈善基金会起源于2005年10月,2015年注册“扬中麦田义工服务社”,被认定为4A级社会组织,2018年成立“扬中市麦田慈善基金会”,麦田始终致力于改善贫困孩子的教育环境以及在扬中本地开展公益项目。


更多阅读(点击下面文字)
家教中常踩的三个坑:父母付出所有,却养出了白眼狼
粽香四溢 | 温暖人心
初二男生沉迷游戏欲跳楼,真相扎心: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玩手机
如果孩子不想读书了,就带他去这3个地方看看
社区英雄孙莉莉:企业家应以身作则,带动更多人行动起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