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中的老郴州,蝶变后的粤港澳“后花园”

广州铁路 广州铁路 2022-01-23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素有湖南“南大门”之称,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

在这样一座有好山好水、美景美食的城市,还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红色历史,存留了大量往昔峥嵘岁月的历史记忆。

作为2200多年的古城,“郴”字意为森林茂盛之地,故郴州又被誉为“林中之城”。郴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名胜佳景异彩纷呈。古人曾赞美郴州:“四面青山列翠屏,山川之秀甲湖南”。郴州既有东江湖 、飞天山、莽山等奇山异水的自然风光,又有三绝碑、义帝陵、叉鱼亭等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旅游的生态性不言而喻。

来到这样的一片红色土地上,站在粤汉铁路旧址前,一股历史洪流扑面而来。



一颗道钉一滴鲜血


“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这句顺口溜是郴州骡马古道最古老的写照。古代坐船南下至广东最远只能到达郴州,便要换走陆路经由湘粤古道继续南下。

同样,从广东坐船北上也只能到达湘粤古道的南端宜章。那时,人和马成了这条古道上搬运的重要工具。



直到粤汉铁路的通车才改变了原先郴州南下北上靠人力、马骡、船只运送物资的局面。现代铁路与古代的骡马古道形成强烈的对比,恍如时光交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史料记载,陈毓英(1893——1972)桂阳县泗洲乡人,可以说是继詹天佑之后的铁路功臣,在他担任粤汉铁路局长期间,最先打通了南岭隧道,使千年阻隔的广东和内地成为通途。

粤汉铁路,说来话长,1900年动工,前后修修停停36年后才通车。清朝国力孱弱,动工后的粤汉铁路只得分若干段修建。广州至韶关1916年建成,武昌至长沙1918年建成;而中间长度达420公里的株韶段这块“硬骨头”迟迟没有啃下来。



粤汉铁路(全线)成为一个“胡子工程”。除了政治、经济的原因外,还有个工程难度问题。从湘南到粤北得过南岭,这里峰连峰,水连水,要通路得打串串隧道,要架座座大桥。美国人曾设计过,英国人曾设计过,都因为工程浩大,难度很大而让图纸束之高阁。

在攻坚南岭时,陈毓英一方面亲临前线督促,将在德国学习的修路技术加以运用,另一方面又多次与外方谈判筹款。陈毓英在自传中写道:因为“包工迭升困难,设备短缺,又遇疠病水灾,工人不服水土,有时死亡。但筑路员工有增无减,最多时每天总保持18万的出工人数,终于促成提前完成任务。”

1936年4月28日,株韶段比计划提前15个月建成,修了36年的粤汉铁路终于全线贯通。这是一条继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之后,第二条由中国工程师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干线,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赞扬。



这是一个修路民工后代的回忆:修这条铁路时,他的太爷爷就曾摇着舵桨,将筑路的钢材、修桥的水泥,从广东运到白沙河码头。“铁路经过的地方崇山峻岭多,小时候听爷爷讲,最多时有十来万工人筑路,不少人累死、病死在这条路上。”

真可谓“一颗道钉一滴血”!


一道关卡一场恶战


站在白石渡老湾邝氏宗祠前,缅怀革命前辈,长征精神在热血里澎湃着……

1934年11月,这里曾被中央红军作为长征期间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的指挥部,此情此景虽已满目荒凉,却沉淀出一种历史的大度。逆着时光回溯,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出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


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二道防线后,分左中右三路向国民党设置在粤汉铁路宜章段的第三道封锁线挺进。周恩来、刘伯承、毛泽东所在的红一军团为左路,于1934年11月10日,兵分两路向粤汉铁路沿线的白石渡进军。

据史料记载:“当时很多群众来到红军阵地上,帮战士推炮和搬弹药。粤汉铁路300多名筑路工人也拿着工具帮红军挖坑道和扎云梯。守城湘军见此,半夜弃城而逃。第二天,宜章城门大开,群众结队欢迎红军进城。”当地青壮年纷纷来到红军驻地要求参军,而最踊跃参军的,是粤汉铁路4000多名筑路工人。



红军到达白石渡时,宜章县委派人与红军一道,开展民运工作。经过宣传动员不到两天时间,有160多名铁路工人和120多名农民加入了红军队伍。

红军还积极配合宜章党组织,在这一带帮助建立3个苏维埃政府和3个秘密党支部。他们发展党员42人,建立了一支100多人的武装赤卫队和60多人的红色游击队。


位于白石渡村的毛泽东旧居


一些年纪大的工人为不能参加红军而叹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参加红军,跟着你们一道走。”他们说:“我活到这样大的年纪,从没有看到这样好的队伍,从没有看到这样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队伍,你们一定要成功啊!”

对于参加红军的新战士,红军将士都亲切和蔼地招待他们。一大群衣衫褴褛的工人,一下子就成为穿上军装的新战士了。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队伍人数增加了数百人。

这就是人心向背的力量!


京广铁路经过白石渡


一段铁路一幅美景


粤汉铁路南到广州、北到武汉。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修通后,江北的“京汉铁路”和江南的“粤汉铁路”连通成为“京广铁路”,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在老京广全线中,最美的风光或许是大瑶山一带,但最为险要的地段也莫过于此。这段铁路修建在滔滔江水畔边,低处易遭洪水,高处便临山崖,险峻至极。此处地形复杂,京广老线为单线铁路,火车通过这里时只能减速慢行,如果遇到两车会让,经常要停下来等待很长时间,这也是京广线上唯一梗塞的路段。


大瑶山隧道


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运力需求,铁路决定开通衡广复线、贯通大瑶山隧道。著名的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米,是中国第一条通车的超长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在地形复杂的粤北山区修筑一条这样穿越整个山脉的的长隧道,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可想而知当时筑路是何等艰难。

1988年衡广复线通车、1989年大瑶山隧道贯通,正是这条长长的隧道分割了铁路的两个时代,尘封了老京广余生的岁月。随之,白石渡这段老京广单线也结束了它运行近70年的历史使命。



大瑶山隧道贯通,南岭屏障变通途,郴州的区位优势变突显了出来。近年来郴州大力发展交通建设,郴州站今年也进入了为期4个月的站改,改造后的郴州站候车环境将大大提升,广大市民出行将更加方便。

如今优越的交通环境和地理位置,给郴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为其与粤港澳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也让郴州这座城市成为了粤港澳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新白石渡站

郴州新站设计图


90多年前,粤汉铁路穿越南岭山脉。历经了90多年风雨后,它从单轨升级至复线,再到如今的京广高铁,新老京广的时代转变,让沉默的历史和鲜活的现今在南岭山谷中相互守望。

历史不会被遗忘,现今也必定有更好的发展。郴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在时代变迁中悄然迎来了腾飞。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策划:彭承军 

文字:吕梦瑶 郭鑫 江义广

图片:郭鑫 吕梦瑶 刘昊

编辑:林琳



更多精彩内容

全程59分钟!广深城际一站直达

人在旅途,家长们千万别大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