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李克强的北大同学点赞

仕道君 仕道 2020-11-03



 ►这篇回忆文章的作者陶景洲,系北大法律系77级学生,跟李克强不仅是同班同学还是安徽同乡,两人一直都过从甚密,一直保持着纯真的同窗情谊。通过这篇文章,李克强的谦虚与沉稳跃然纸上。


 读完这篇文章,最让仕道君感慨不已的是,这一班北大同窗的共同约定:李克强当了大官之后,谁也不要去打扰他。


让我们先来读读这篇文章,认识一下北大同学眼中的李克强。





    我的同学李克强



沉默寡言,课堂表现并不显眼


30多年了,当初第一次见到李克强时,他是什么样子,已经记不起来了。

不过那时候,大家都是小孩形象,克强也是从农村插队过来的,并不起眼,没人想到他会有今天的成绩。


他比我大三岁,只觉得稍微比我们成熟一点。


克强在班上一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我们上大课时,一班80多人坐在一起,座位不固定,他常常坐在后面,课堂表现也不算活跃,并不显眼。


我们班男生宿舍在37号楼3层,我住315室,他住309室还是307,有点模糊了。当时一个宿舍住七人,李克强住在下铺,他也没什么物品,平时老是背个挎包,穿着也很朴素,有一身军装,还有一身中山装,算是最好的两件衣服了。那时大家都很穷,大学四年,他只有两条裤子,我们同学中还有只有一条裤子的。


记得宿舍里有两张共用的桌子,东西很乱,大家都不讲究。宿舍门也都不关,谁的嗓门大,喊一声全都能听见。我没怎么听到过李克强大声嚷嚷。


有时候我们一起去打篮球,李克强打得也一般,他比较瘦弱,爱看书,书卷气重些。那时候北大晚上定点熄灯,有同学说李克强在路灯下看书,他也许真看过,不过这不是常态。倒是另外一个同班同学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看书,把被子烧了一个大窟窿,很有“轰动”效应,但不是李克强。


那时大家都没钱,饭吃不饱,就多喝汤。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发奖学金或者助学金,分几个档次,最少的5块,最多的是15块,我每月有10块钱助学金,李克强不一定有。他父亲是地方上的小官员,不算最穷的。


我们班主任王德意觉得李克强很能干,推荐他当了法律系的团支部书记。那时候,北大学生对学生干部都不在乎,也没留意到他当团支部书记时做过什么,只记得他组织过不少活动。


李克强是个热心肠。他在学生会做学生工作时,我们班的姜明安看上了一个中文系的女孩,但是羞于对人家说,就请李克强出面去说。他去了,几天后回来说:“哎呀,中文系的女同学都很开放,说‘既然姜明安看上我了,你就让姜明安过来谈,你来干嘛?’”这是李克强很少有的给人做红娘,但没有成功。


北大当时气氛活跃,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参与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学校里组织辩论,李克强作为学生会干部也参加了,他在这方面比我要活跃得多。


课余时间,李克强多用来读书,他读的专业书比较多。我们班上有学生组织的读书会,也有讨论小组,会争论很多问题,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温家宝总理很强调道德的作用,要求企业家讲道德;相对而言,我们学法律的会更强调法律的作用。在学校时,我们不停地讨论法律和道德、法律和政策到底是什么关系。


钟情经济法


左起:王绍光,陈兴良,李克强,陶景洲


龚祥瑞老师的宪法课是我们的必修课。龚老师是留学英国的宪法学大师,我和姜明安都很崇拜他,但他很欣赏李克强。


在校期间,他出过一本书《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我们都是助手,出了不少力,他在序言中提到的助手,第一个就是李克强,可见其非常欣赏克强。


大二时开了一门选修课叫经济法,我感觉李克强从那个时候起开始对经济发生兴趣了。


我想他肯定有一个更加注重市场经济的想法,那个时候对于市场经济的想法和现在大不一样,尽管当时主张市场经济,但什么是市场经济很难说,能有这种想法已经很难得了。


1980年12月,我们班上不少同学在南京法院实习。我在南京中院,克强在一个区法院,主要是当陪审员,但有时也当辩护人。


我们曾代理一个四人共同犯罪的刑事案子,法院指定了4个辩护人,李克强是首席辩护,他认真查阅卷宗,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记得开庭的前一天他组织我们几个人讨论到很晚,这可能是他唯一一次法庭辩护经历。


在法庭上,他说话比较慢,还带点合肥口音,表情很严肃。


荣毅仁那时候刚创建中国国际信托公司不久,聘请了哈佛大学一位法学博士任顾问,这位博士同时在北京大学给我们讲国际法,他带了10多名学生去中信实习,我和李克强都在其中。


我们在中信实习了一个多月,每天都去中信总部所在地崇文门看材料。当时北大的国际法水平可以说是全国第一。


这次实习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中信公司的案例材料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用法律规范投资行为、如何用合同来约束企业行为。这对我们掌握中国未来的外商投资政策也很有帮助,记得时隔不久,中国就出台了第一部外商投资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我们还去天津港做过实地考察,这是选修课“海商法”的需要,这门课由外籍老师主讲,用英文授课,仅限英语好的人选修。


因为涉及海上事故处理等实际问题,我们十几人一起去天津新港考察,上码头,登轮船,专门看了卸货区,了解货轮装卸货的各个环节,内容很细致,李克强表现出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李克强的兴趣主要在经济法。毕业那年,他组织20位同学翻译《牛津法律词典》,他是主编之一,前后仅用了一年时间。他的组织能力很强。



稳扎稳打,胸有乾坤

注意后排右二


毕业时,李克强一度考虑过出国留学的问题。他那时很注意看出国预备研究生的招生榜,想参加出国预备研究生考试去欧美留学,以后做学术,当教授。


他是以全优生的荣誉毕业的,每门功课都是优秀,以他的成绩来看,考上的概率极大。


后来学校党委书记和副校长都找他谈话,劝他留校。他就留在北大经济法教研室当老师,同时兼北大团委书记。


当越来越多的团委工作占用他的时间时,经济法教研室一位老师很不高兴,说共青团工作是不务正业,劝李克强继续经济法的教研工作,劝他不要走。


李克强在团中央工作时,我到他们家去了几次。他住的房子很小,没什么特点,书有一些。


印象深刻的倒是他的办公室很大,他在团中央分管学校部,工作并不是很忙。他对下属比较关心。


有一次,团中央有一个同事要去法国进修,我当时在法国留学,他把这位下属叫过去,要我好好照顾,“照顾不好找你算账。”我们同学间说话都直来直往,不讲客套,他偶尔会轻松幽默一下,开点小玩笑。


他从团中央调到河南工作以后,我们联系少了,不过他对我们仍旧没有官架子。


我们同学聚会,就数他级别高,推他坐中间,他总是推来推去不肯坐。记得唯一一次是2002年的同学聚会,他已经担任河南省委书记,是主政一方的大员了,合影时几个人硬拉着他坐中间,他才坐下。


李克强平时和同学拍集体照,总是喜欢站在后面或者站在最边上,从不张扬,这是我见过他唯一一次居中合影。


每次同学聚会,李克强主要是听,发言比较靠后,说话时比较轻松,没有距离感。他的逻辑性很强,但并不喜欢用一二三四,观点很鲜明。


他当了大官之后,我们同学们有个约定,就是谁也不要去打扰他。我和他交往多年,互相之间从没说过要请对方帮忙办什么事。


他去河南时,我给他写过一首七律诗,完整内容记不起来了,中间两句还有点印象,意思是说今日逐鹿中原,来日执掌神州。这一点被我猜中了,因为我一直对他很有信心。他是一个稳扎稳打,吃苦耐劳,胸有乾坤的人,今天成为国家总理,我不是惊喜,而是只有喜,没有惊。



仕道漫笔



 为李克强北大同学点赞

                         

 仕道君

              

读完这篇深情款款的忆旧文章,最吸引仕道君的是文中的这段话:他当了大官之后,我们同学之间有个约定,就是谁也不要去打扰他;我和他交往多年,互相之间从没说过要请对方帮忙办什么事。

 

仕道君为这个“约定”点赞为这群深明大义的北大点赞

 

我想,这帮同学中想来谁都会遇到点难事、棘手事,诸如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子女就业等等,倘若向李克强提出,且李克强愿意出手相助的话,应该大都能迎刃而解。但他们都不愿以私损公,不愿让物欲玷污纯洁的同窗情谊,勉力为老同学提供一个安静的“从政环境”。他们不愧是北大法律系毕业生,不愧是北大精神的传承者,心中有法条、有道义、有情怀、有担当!

                      

拥有这样的同学,是李克强之幸。仕道君想,李克强一定也会深深感谢这帮北大同窗的。

 

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官员就没有如此幸运了。最近读到华东师范大学齐杏发教授关于转型期官员自杀现象的政治学分析文章,文章指出,在社会转型期,外部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还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官员形成一种贪腐预期,很多人认为官员就应该为亲友办事,取得各种非法收入,在家庭和社会关系网中承担更多的义务,由此倒逼官员走向腐败之路。

 

仕道君注意到,当前,社会上对官员群体有一种近乎一致的判断,就是官员群体有各种权力和隐性收入,因此也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如果无法完成这些义务,就会受到来自家庭、亲友等各种群体的挤压,从而迫使部分官员倒向腐败阵营。

 

从另一方面讲,不少官员来自底层,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很多亲朋好友的扶助,“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咱们这个有着知恩图报惯习的国度,官员似乎也应该用手中的权力回馈对己有恩者,否则,既会面对舆论的“压力”,也会面临“心灵的折磨”。看看这些年来落马的官员,有多少是被亲戚圈、老乡圈、战友圈、同学圈等“圈”住而跌入犯罪的泥沼的呀!

 

一位广东局级官员在落马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其实我也感到做这个官很无奈,有时亲戚不帮,他们怨恨,有一次妻子还专门开了个家庭会议,全家你一言我一语,‘批斗’我,说什么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之类的话。唉,顶不住啊!”甚至还有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的官员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如重庆市大足县人事局原副局长李福多因不愿同流合污无法尽孝而最终选择了自杀,山西省大同市原副市长王伟国因不愿用公权为亲属谋私利而惨遭妻兄杀害。

 

近年来“围猎官员”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讨论,但一般指的都是商人对官员的围猎。实际上,官员亲近之人对官员围猎的机率更高、危害更大,官员也更难防范、应对。官商之间大都是单纯的权钱交换关系,而官员和亲朋好友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关系,剪不断,理不清,除不了。我想,官员身边的每一位亲近之人差不多都不愿官员出事、落马,但每当自己遇到事儿,却常常私心萌动、私利作祟,有意无意地“威逼”官员,从而将其推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在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深入推进、各项制度建设日趋完善的今天,官员以权谋私的空间愈来愈小,风险却越来越大。惟愿为官者的每一位亲朋好友,都能像李克强的同学那样,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大局、大义、大德为重,为官员营造一个安静廉洁的从政环境。


 



仕文荐读

仕道最新热文荐读








1、重磅!江苏有望产生最年轻正厅职干部:准80后、清华硕士(点击即读)


2、比提拔更重要的是:让领导知道,你有被提拔的渴望!(点击即读)


3、红星新闻记者回应人民日报报道:强烈谴责,深以为耻!(点击即读)


4、刚刚,女副市长和闯会场的“张局长”都被中央纪委点名(点击即读)


5、【原创】玩“蛋”自毁的响水官员(点击即读)


6、【独家】连续两位受审副省长,为何晋升副部后会“收手”?(点击即读)


7、【揭秘】领导干部私下里最爱看什么书?(点击即读)



观仕宦风云,悟兴衰之道,发醒世之言,仕道(pzzch2018)——您朋友圈中很多人都在关注的时政新媒体!独家、原创、深度好文一读为快。仕道创办两年多来,发表原创文章400余篇,其中单篇最高阅读量85万+,数十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扬子晚报、今晚报等权威媒体转载。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仕道”公众号开发了一款学习强国挑战答题搜题功能,内含近2万道学习强国题库,只要在微信公众号对话框输入和题目一致的关键词组进行搜索,就像给好友发微信一样,答案立马出现在对话框内,就是这么神奇简单,不信您试试哦。

▲长按二维码“识别"订阅▲

仕 道


官场奥妙 尽在仕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主编微信号:pzzch681018

商务合作:18921765158(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