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做一个不敏感的人,以及怎样通过组织笔记让记忆变得更容易 | 学习骇客

LeoChanXY 学习骇客 2023-04-24
图片由LEO通过 MidJourney 原创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用技术和心理学改善学习 第224篇 2015~2023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昨天在阅读微信读书刚上架的《社会心理学》时,读到了“焦点效应”的概念,然后今天早上看书评就看到了一条不太友好的评论。

但在联想到昨天的相关笔记后,原本不安的情绪马上就平静了下来。想到之前也多次有同学咨询我这个问题,于是我就把相关的知识点分享在这里,同时这也是一次科学学习的示范。

顺便说一下,间隔复习的好处就是让你学过的知识能在将来随时提取并学以致用(参考复习的三重境界一文)。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我问 ChatGPT:

你是一名社会心理学家,精通社会心理学知识,请你解释“焦点效应”,以及如何避免。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ChatGPT 的回复:

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是指人们往往高估其他人对自己行为、外貌或感受的关注程度。这种现象源于人类的自我中心倾向,即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别人关注的焦点,而实际上他们很可能并不关注我们。在社会心理学中,这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误。

焦点效应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自我中心性:人们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世界,因此容易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2、观察者角度偏见: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表现,而忽略了其他人也在关注自己的表现,导致我们对别人关注自己的程度产生误判。

3、错误归因:人们容易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自己,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原因。

要避免焦点效应,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扩大视角:试着将自己置于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们可能关注的其他事物,从而减少自我中心倾向。

2、增加自我距离:在面对尴尬或焦虑的情境时,尝试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观察自己,这有助于降低对自身关注的过度估计。

3、接受不完美: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别人也在关注他们自己的表现,这有助于降低对自己的过度关注。

4、增强自信:提高自信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社交场合,从而减轻焦点效应带来的压力。

5、实践暴露疗法:通过逐步面对令自己感到不安的场景,可以提高适应能力,减轻焦点效应。

总之,要避免焦点效应,关键在于认识到自己并非他人关注的唯一焦点,以及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实践这些策略,可以减轻焦点效应带来的压力,从而提高我们在社交场合的舒适度和自信心。


🤔 假如这是一条考试要考的知识点,或者是将来要用的技能,你能记住吗?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第一步:你可以先试着读一遍,然后看远处一分钟,再回来想一想刚才读的内容有哪些。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第二步,看我接下来的示范,通过调整笔记的组织方式,再试试记忆的效果。

在看完这 5 条方法后,经验告诉我我肯定记不全,两秒钟后直觉(久用久熟)又告诉我这里可能是从不同的角度在阐述,于是我思考一番有什么既定的框架可以套用。我想到了物理视角上下左右远近,然后稍微修改下原来的表述使之能与这几个角度衔接上。不一定要完全匹配,只是为了搭个桥牵个线,丰富提取记忆时的线索。

1、上:从上往下看,也就是俯视,这是一种自信的视角,因此可以匹配原来的第 4 点。

2、下:从下往上看,也就是仰视,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视角,意味着自己不够完美,因此可以匹配原来的第 3 点。

3、左右:扩大横向视角,也就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可以对应原来的第 1 点。

4、远:从远处观察自己,可以对应原来的第 2 点。

5、近:从近处观察自己,让自己暴露在让人不安的场景里或对象前,可以对应原来的第 5 条。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现在请你再闭上眼一分钟,然后跟着我回忆:

1、避免过度关注自己的不同视角有哪些?

2、这些视角分别有什么含义?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请再对比一下之前的回忆,看看分别能回忆起几条。不仅如此,你可以试试过一周后,或者等你下次也遇到同样的现实问题时再想一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依然能记得七八成。

先记住,才有机会运用;你运用的越多,也就越不需要刻意去记。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总结

我们在回忆知识时,有可能是看到问题就想到答案,类似于触景生情或睹物思人。

这些能让我们想起点什么的问题、景、物就叫线索

在《学习心理学(第 6 版)》一书中,线索被分成 4 类,分别是一致性线索、框架线索、关联线索和环境线索

本文举的例子运用了框架线索,即在知识内部寻找某种结构,或者借助熟悉的外部结构来套用。我们熟知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都属于这类框架,你在某个学科里积累的框架也可以继续帮助你高效学习其他知识。

有时候,你把书上的123456 重新排个顺序(优化一致性线索),或者把把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12 条分成 3 类每类下面 4 个(建立框架线索<1 个概念→3个维度→3x4个词>和关联线索)。

喜欢使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关系的同学,则是运用了一致性线索、框架线索和关联线索等多个线索。把不相关的分开,把相关的一类放在一起,强化了一致性线索;把多个下级放到一个共同的上级下面,则建立了框架线索;把相关的联系起来,则增加了关联线索。当你记忆不牢固时,这些线索就是“顺藤摸瓜”的那个“藤”。

在文章盘活读书笔记里介绍的方法就是在笔记里融入环境线索,让你能在看到某个场景时就想到某些知识,然后提取出来,用来解决现实问题。

在文章把不用背当成不用记你就完蛋了里介绍的背诵以外的记忆手段也都是使用了其他记忆线索,如数学通过推理而被记住,故事通过逻辑而被记住,就像“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样自然。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已有的相关知识也不同,所以笔记的结构也就不同。不论是看书还是听课,都要主动调整笔记笔记内容的组织方式,使之更适合你自己脑中的那个微缩模型。如果直接复用别人的笔记,虽然能省下记录的时间,但是记忆的难度会加倍,花在记忆上的时间也可能会加倍。不仅不能省时间,还打击信心。参考文章别人的笔记为什么很难背能不能用别人的笔记

在《学习心理学(第 6 版)》一书中还有相关论述“决定记忆是否具有永久性的因素是知识的组织方式和是否经常被使用”。但也有同学一边千方百计钻研复习软件的算法,一边对用自己的话记笔记这种方式置之不理,实在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但如果你通过调整笔记的组织方式,在笔记里嵌入了非常多的线索,再稍加间隔复习,便是如虎添翼了,哪怕你通过日历来提醒自己复习(善用佳软的张老师当年备考雅思时就是自己手绘了艾宾浩斯复习计划表)。

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的课程论坛也有许多同学提交的笔记案例,通过优化笔记的组织方式改善了记忆。


✄ ✄ ✄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看学习笔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