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张首晟:下一个硅谷,将诞生在摩尔定律危机之上|奖学金报名启动

GASA 高山书院 2022-06-17



高小山说


张首晟,高山书院创始校董,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是“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天使粒子”的发现者,也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学生。


杨振宁曾预测,张首晟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在2018年12月1日,张首晟教授不幸逝世。在与凡尘的抗争中,最终身归星尘,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也戛然而止。


为继承和发扬教授在科学事业上的探索精神,把“科学复兴”的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经与教授家属商议后,高山书院决定从2019年开始,设立“张首晟奖学金”,以此怀念张首晟教授,致敬科学。


在高山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少同学也自发参与到了奖学金捐赠的行列,目前高山书院已经聚集了7位优秀的张首晟奖学金的获得者。


2022年“张首晟奖学金”也于今日正式启动(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回顾高山保存的课程资料,在2016年高山书院硅谷站的课程中,张教授对自己的科研工作进行了部分介绍,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翻开这份珍贵的资料,沐浴在张首晟教授的科学之光下。


或许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某些知识会“过时”,但科学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逻辑,以及科学家本身的魅力,是永恒不变的,也永远熠熠生辉、闪闪发光的。





2016年张首晟教授在高山书院硅谷站授课


摩尔定律危机


今天我们整个人类文明处在一个非常神奇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有一个根本的规律,叫摩尔定律,摩尔定律说的其实是信息处理的能力,即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这是一种爆发性的指数增长率。


如果打开一台计算机,我们会发现里面的中央处理器CPU的芯片面积,在过去五六十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一直都像邮票那么大,但其中包含的三极管的数量则是飞速增长的。



三极管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从图上可以看到,芯片从最初只有几千个三极管,到后来慢慢增长到1万、10万、100万......到2016年已经是100亿的量级了。


指数增长的规律,在过去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当中是非常罕见的。我们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经验告诉我们,增长一般都只是线性的。但在过去五六十年,我们发现了这个特殊的指数级增长规律,并且也对这个规律有着深深的信念,认为这种增长是天经地义的。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摩尔定律会永无止境地走下去吗?


60年代以前,物理学家们发明了量子力学,这是摩尔定律的根本科学原理。过去五六十年,从根本原理来讲,摩尔定律没有任何改变,所有的进步都是靠工程技术来推进的。所以如果按照这个路径往下走,绝大部分的人都相信,摩尔定律已经走到尽头了。


很多计算机和半导体领域的老大,不管是英特尔、IBM、德州仪器或者华为,基本上都是这么相信的。于是大家就陷入了一个迷茫的状态,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摩尔定律走到尽头,这对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来说都是非常重大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摩尔定律有可能会走到尽头呢?


这个体验其实大家都已经有过,比如我们把笔记本电脑放在大腿上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到热,手机长时间打电话或者看视频也会发烫。这是因为在芯片的最底层,电子的运动方式是完全杂乱无章的。


如果把电子比作是优秀的跑车,加上电压之后,芯片上的电子就像是在人满为患的集市里运动,彼此之间互相碰撞,同时也与周围环境进行各种碰撞,这样一来,绝大部分的电能都在碰撞中耗散了,也就出现了我们所体验到的发热发烫现象。


由于科学原理没有改变,过去五六十年,每个单位的三极管所耗散的热量基本是不变的,但在芯片上的总三极管数量每18个月就会翻倍,这样一来,当三极管集成密度越高,芯片运转越快的时候,散发的热量也会成倍增加,到一定程度,整个芯片就烧掉了。


所以,今天我们的信息社会其实就是碰到了这样一个大的阻碍,芯片内的电子就像是遇到了交通阻塞,卡在一起无法动弹。


因此,我们就需要用科学的办法和科学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类比就是一种很好的科学思维。我们都知道高速公路的原理就是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如果能同样制造一个“高速公路”,让电子这个精致跑车在高速公路上畅行无阻,那就能解决问题了。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的追求和梦想。


也许这将会是摩尔定律危机下的一个全新的机会。



复制硅谷的可能性


今天很多人尤其是企业家,都喜欢到硅谷来学习,自然而然大家心里就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硅谷能不能被成功复制?下一个硅谷会出现在哪里?


对比来看,如果问今天的中国缺什么,很显然肯定是不缺钱的,大家现在手里有很多钱,一旦看到好的机会,都愿意投下去。关键是硅谷的发展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历史性机会问题,就是当时硅技术的发展。这种历史性机会,在人类历史上,可能要100年左右才会出现一次。


如果摩尔定律一直发展得好好的,那我们今天很难再有一个取代硅谷的机会。但既然今天摩尔定律碰到了危机,必然也会造成一个新的机会。


中国古老的语言里藏着极大的智慧,所谓“危机”,其实是“危”也是“机”。


摩尔定律危机的出现让企业家们头疼和彷徨,但对于我们科学家而言,这是一件让人非常兴奋的事情。现在这个情况与五六十年前量子力学发明出来的时候极其相似。


这五六十年间,电子在芯片层面上的工作原理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在工艺上把这个东西越做越好,于是就变成了工程师的天下,没有科学家们什么事儿。但现在,很可能机会又要来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电子在芯片里畅通无阻呢?就高速公路那样。


我们知道,在导线中电子的运动方向至少有正反两个,并且只要遇到一点点杂质,都可能导致电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产生电阻,哪怕是再细的纳米导线也不行。那究竟该怎么办呢?怎样的思考模式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国内最近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叫“降维打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模式。如果不只是考虑一个一维的导体,而是考虑二维空间的话,我们就会有一个神奇的办法——让上面的电子往前走,下面的电子往后走,而中间是完全绝缘的。这种运动模式就和高速公路是完全一致的。


但新的问题是,什么情况下电子才会按照这种规律来运转呢?


所以这里面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非常强的外加磁场。电子在强磁场上的运动模式是非常奇怪的,它只是绕着磁场打转。就像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就是让质子在一个27公里的环形轨道中加速的。


在外加的磁场下,导线中间位置的电子的运动是独自打转,但在导线的边缘区域,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原本要打转的电子打了半转后碰到边缘,会停止原来的打转,转而重新开始打一个新的半转。


整体来看,电子是顺着导线移动的,所以导线的边缘是可以导电的,并且上下电流是相反的方向,但里面却是绝缘的。即便是电子在边缘处遇到杂质,它只会简单地绕过去而不是改变运动方向。


这就是量子霍尔效应。现在回过来想想,原理很简单,高中物理就能理解,但在当时也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的,这个现象在历史上曾获得2次诺贝尔奖的青睐。


这是一个神奇的效应,但是它却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奖并不是一定要颁给有用的知识,有时候只是一个基本现象的发现就行。


这个外加磁场的强度大概有多大呢?就是大家平时去做体检做核磁共振的时候,会进入到一个很大的机器里面,那个机器就是产生强磁场的。基本上就需要那样的一个强磁场环境。所以如果应用到我们现在的电脑、手机上,这显然是不可实现的。


科学的发现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后人的研究和发现都是基于前人的发现和发明上。对于这个问题而言,这个后人里就有我。要解决实际使用问题,可能还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我的工作


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非常好奇,我想的是,能不能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的情况下,就能有这种电子的神奇运动模式?这样一来,在科学上能既有伟大的发现,也能够用实用来造福人类。


我的想法是通过再一次的类比。


电子绕着原子核的运动,基本上与地球绕着太阳的运动很相似。


我们知道地球会自转,同时也会绕着太阳公转,这样我们就有了一天24小时和一年365天。电子就像地球一样,既有自转也有公转,电子的自转就好像是电子内置的指南针,它会告诉电子需要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而不需要外加的磁场。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之间没有特殊的耦合。但爱好天文的同学们就知道,月亮的情况则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因为月亮自转周期是一个月,公转周期也是一个月,所以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所以对月球来讲,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种明确的耦合关系。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预言了电子的自转和它的公转必然有一种耦合,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个非常奇妙的预言。这个预言在别的场合下也都已经被验证过。


基于此,我的想法就变得非常简单,在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可以想办法利用起电子的自旋特点。


如果我们再回到导线的话题,其实电子在最细的导线里面并不只是有两种运动模式,它其实应该有4种,因为电子的自旋可以向上或者向下,它的公转的运动可以往前或者往后,所以一共来讲有4种不同的运转的模式。



但是这4种情况可以拆成2+2,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黑色箭头向上的是电子绕着芯片顺时针运动,黑色箭头向下的是电子绕着芯片逆时针运动。所以等于是电子的自旋相当于起到了外加磁场的作用。这种来自于电子自旋和轨道耦合的神奇效应,我们叫它“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是对量子霍尔效应的一种新的发现和推广,这种理论发现被公布后,很多人都说想来看看我的实验室,但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我根本没有实验室。


但我也为此觉得非常骄傲,我的实验室就是一张纸和一支笔,伟大的科学家像爱因斯坦和牛顿,他们的实验室也是只有一张纸和一支笔。所以有时候科学发现并不一定要一个很大的实验室,仅仅通过一张纸和一只笔也能产生美妙的思想。


在这个理论被公布后,我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预测,也就是在什么材料中会发现电子的这种神奇的运行模式。这种材料非常先进,当时整个世界只有德国的一个实验室在研究它,叫碲化汞(HgTe)。然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也就是2007年,通过与我的合作,他们在这种材料上验证了我的理论预言。


这在当时非常轰动,大家认为这是当年整个科学上十大发现之一。某种程度上我比爱因斯坦要幸运,爱因斯坦1915年发明了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过了整整101年才被验证。我的预言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被验证了,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时代。


这种材料就叫拓扑绝缘体,在这种材料中,电子的自旋霍尔效应只能在低温下才能够发生,所以我的工作还没有停止,还需要进一步地做类比。


大家都知道石墨烯,它的发现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石墨烯的结构有点类似于六角形的单层蜂窝的状态,我的工作就是在石墨烯结构的基础上做了一次新的推广,将这种蜂窝结构中的碳原子更换成锡原子,我给这种材料命名为“锡烯”。


所以我的预言就是,在这种材料中,既不需要低温也不需要外加磁场,就可以发生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摩尔定律就能够继续向前推进了。


几乎每一个人类大的历史的时代,都是以一种材料来命名的。譬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硅器时代等等,所以我相信,这个拓扑绝缘材料的发现,对整个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整理 | 朱珍视觉 | 张杰
编辑丨李嘉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

推荐阅读

1

高山大学2021年张首晟奖学金名单公布!

2

高山大学2020年“张首晟奖学金”获奖名单公布

3

首位张首晟奖学金得主出炉

4

高山书院2021-2022年课程表发布!丨招生启动

5

高山书院2021级学员名单公布
点击阅读原文,申请张首晟奖学金,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