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书院

其他

俞敏洪:我的退与进

高小山说过去一周,新东方直播带货平台——东方甄选持续“火出圈”,双语“带货+教学”的模式成为了直播界一股清流,甚至带动了新东方在线的股价暴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在个人公众号“老俞闲话”中写道,“这也可能是一时的热闹,但我确实希望东方甄选能够从此打开局面,为新东方的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不管是一时的热闹,还是新的发展,我们大多数人始终是相信俞敏洪老师,相信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人,终究会有属于自己的道路。以下为2020年4月俞敏洪老师在高山书院的特别对话节目「三缺一·科学观世界」中的分享,谈及疫情、科学、未来方向和生命的意义。人类总是要经历一些灾难才会变得更加理性。我认为,疫情之后的世界会变得“更好”。不一定是说经济上更好,也不一定是说大环境更好,而是从人来说,让大家回归一点谦卑,回归一点对自然的敬畏,让大家做事情的时候更加有耐心,也更让大家知道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世界的和谐相处对人类发展来说是多么重要。从这个角度,我说是“更好”。这次病毒带来了人类的灾难。可能会是人类社会走向未来的一个新起点。当然这个起点是用这么一个灾难性的东西来开启,是不好的。把时间的尺度放宽,人类面对的瘟疫已经有几十次、上百次了,不算新鲜事。但对于任何一代人来说,它都是新鲜事,因为个体的生命最多跨越100年。人类社会之所以在过去200年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是因为人类的科学、理性和情感在不断冲突的过程中,进行了理性结合。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伽利略受审并非宗教迫害科学

*以下根据吴国盛教授在高山书院“科学复兴之路”意大利站于佛罗伦萨的分享整理而成,经导师审核后发布(公众号后台发送关键词“吴国盛”即可查看“科学复兴之路”全部课程)。授课老师:吴国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高山书院校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清华大学博物馆馆长。课前思考1.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三体问题是个什么问题?丨科学之问(2)课程预告

刘慈欣小说《三体》的火爆,带热了“三体”这个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三体?简单来说,就是三个质点或者三个天体,在牛顿万有引力之下所产生的运动。而解决三体运动的问题称之为“三体问题”。谁是第一个尝试解决三体问题的人?三体问题有解吗?我们所处的宇宙是稳定的吗?三体问题与混沌现象有什么关联?混沌现象有没有可能带来好的结果,最终为我们所用?对于三体问题,你有什么疑问呢?本周四20:00,“科学之问”系列课程邀请到了高山书院校董、美国西北大学终身教授、数学家夏志宏老师,为我们带来科学第二问:三体问题是个什么问题?夏志宏教授曾被杨振宁认为是南京大学最出色的校友之一。1988年,年仅26岁的夏志宏教授在博士毕业论文中解决了1897年提出的著名的庞勒维猜想,之后他又在动力系统领域做出了许多其他的重要贡献,成为国际动力系统和天体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之一。本次课程,夏教授将从数学的角度,用追根溯源的方式带我们深度思考天文问题,同时又将枯燥的数学理论结合实际应用,为我们娓娓道来数学的神奇与奥秘。课程导师夏志宏高山书院校董、教务长数学家、天文学家美国西北大学终身教授主持人简昉高山书院2018级同学长尚科技,创始人兼CEO福利时间此次线上课程将面向公众号粉丝免费开放3个免费学习名额,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入选后将第一时间收到邀请。科学研究永无止境,科学探索也从来没有傻问题,如果你有任何科学上的疑问,想问任何一位高山的科学家老师,欢迎在留言区互动。高小山将实时关注每一个来自好奇者的真心发问,如果你的问题入选“高山科学之问”,不仅能得到高山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和解答,也将有机会现场参与课程互动学习~关于科学之问质疑并发问,是一个强大且有力的工具。高山书院校董吴国盛教授说:“多问为什么,就能迫使自己深度思考”。善于提问除了能解除疑惑,帮我们发现世界运行的规律,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理解怎样做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2022年,高山书院以“问”为锚,开展“科学之问”系列思享课,邀请来自不同领域最具智慧的大脑,围绕信息、物质、数学、通识、地球与生命等五大模块,提出我们的科学之问,与所有高山人一起,用思想的碰撞共享科学带来的神奇体验。编辑丨朱珍排版丨向桃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2021,我们都做了些什么?2书单来了!丨《高山科学经典》3高山书院2022年课程表发布!丨更新版4高山书院2023级招新啦!5世界那么大,你可以随时去看看丨高山多岗位招人~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书院,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科学的大门一直为女孩们打开着

高小山说2020年的一项针对83个国家152万名男女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女性科研人员的人数虽然偏低,但论文的生产力及影响指数和男性相当。然而,全球投身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女性科研人员只占总数的不到30%,其中数学、物理、工程与信息科学更是低于20%。为什么女性科学家那么少?在消除不平等这条路上,高山也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4月14日-4月21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山科学促进中心发起2022年
2022年6月6日
其他

医疗发展究竟是让我们不怕死,还是更怕死?丨《细胞生命的礼赞》导读直播回放

以下根据《高山科学经典》项目第7期王一方教授、安友仲教授、吴国盛教授分享的《细胞生命的礼赞》书籍导读内容整理而成。点击图片观看直播回放导读环节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医学人文学者资深编辑小书撞开大世界打开这本《细胞生命的礼赞》,关键词是生命、医学;一半是礼赞,一半是感悟。说它是小书,是因为篇幅小,全书只有29篇文章,但内涵辐射非常广,思维半径很大。具有“究天人之际”的通家气象。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显微镜+望远镜的思想史视野。该书的核心内容围绕着细胞生命来展开,作者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人类生存的内在逻辑;另一部分内容则跳出生物学,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去讲自然规划、健康管理、深究人们的生死观。当然,也不忘自己的兴趣,讲修辞、讲音乐,甚至还有古希腊神话等等。如同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绘本《失落的一角》中的寓意,托马斯一辈子都在寻找精神世界中最完整、最完美的东西(古希腊语称之为“隐德来希”),这本书记录了这样的心路历程。共生的视野:人与自然相互分享和占有在书中,托马斯非常详细地描述了生命是人与自然的共生体,是细胞器的共同体。而现代人的麻烦就是把自己跟自然剥离开来。人类觉得自己是一个高于自然、超越自然的存在。今天的人类中心主义就总觉得自己是居高临下的,要去驾驭自然、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而托马斯认为,人其实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而是被其他东西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就比如,你在享受食物的时候,食物也在享受你。因为说是你在消化食物,实际上本质上食物中的微生物在分解蛋白质、甚至是转移基因,有时候还会造成突变。所以其实这是一个双向的占有过程。他举了很多例子:水母与蜗牛:水母把蜗牛吞进肚子的时候,以为自己吃掉了蜗牛,但实际上,蜗牛其实是在肚子里是把水母一点点消化掉,到最后水母剩下一个空壳。但是它们之间的这种共生一直很和谐。线粒体:线粒体是我们体内的一个功能器,但它原来是一个独立的小生命,这样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上的殖民者,之所以能与我们和谐共处,甚至成为我们身上的后勤部长,就是基于长期的合作建立的信任关系,这种关系让它从一个被收编的土匪,成为完全忠诚的卫士。病毒:现在我们正处于新冠病毒的威胁之下,个个谈病毒色变。但病毒是什么呢?其实它并不是一心要制造疾病造成死亡,它实际上是一个活动的基因,本来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弄潮儿、操盘手,就像是有超能力的孙悟空,在自然界的游走过程中,为了体现自己的创意,一个跟头翻了十万八千里,结果不小心翻过了头,闯了祸,闹出了问题,办了错事。酷爱音乐:疗愈和照护的交响托马斯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尤其是在古典音乐上有非常深的造诣。他认为医学里面是有乐感、有韵律、有赋格的。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谢谢您再次点燃了我对物理的热爱丨读者来信

高小山说2022年4月23日,“高山科学经典”项目正式启动,截至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带领大众阅读了6本科学书籍了。一周一期,一期一会。每一次导读,科学家导师和对话嘉宾们都竭尽全力认真准备,多次推敲和演练内容。我们期望用自己的点滴努力,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传播到每一处角落,每一个人心中。在短短一个月内,我们陆续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科学爱好者的关注和友好支持,更有网友写信给导读的老师们表达感激之情。参与“高山科学经典”项目之后,如果你有任何想要表达和抒发的,也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希望这样的声音能传播出来,让更多人一起参与共建和共享,让科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下内容摘自“高山科学经典”读者邵朋飞写给张双南教授的信,征得各方同意对外发布。读者来信点此启阅致张双南教授尊敬的张教授您好:感谢您的知识分享。我是一位物理学爱好者,不仅从您在央视《开讲啦》中感知到您的风趣幽默、知识渊博,更能体会到您对科学的那种力量。也从您在高山科学经典导读的《别逗了,费曼先生》中重新认识了费曼先生,重新认识了物理学。您的学术激情,让我从小对物理的那份浓厚的热情再度加深。我的物理学启蒙,来自小时候仰望天空,对天空深邃智慧的好奇;也来自对家里录音机、电视机、自行车拆了安装、安装完再拆的反复摸索。上中学时,我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上物理课,尤其是去做实验。安装电路,连接线接通后,合上闸刀,小灯泡就亮了。仿佛有种磁铁吸引铁屑的那种类似哲学中称为“灵魂(隐德来希)”的东西一下子就击中了我。上了高中,因为热爱,物理学得也是最好的,常常考试接近满分。尤其是对电磁学、空间场等知识,看见就两眼放光,非得一探究竟。即使现在谈起欧姆、法拉第、伽伐尼、伏打、戴维、奥斯特、托马斯·杨、麦克斯韦、赫兹等第二次科学革命期间的科学家,还是非常的激动。上大学时,因为体育考得不错,就选择了体育学。但我对物理的热爱一直都在,选修了不少物理学的课程,也因为认真而受到老师喜爱,当时还和我讨论过转专业。基于此,更加强了我对物理的热爱。研究生期间,因为热爱和学科顺延,选择了运动心理学,但物理并没有丢下,自己买了物理学专业的很多书,学得也是很起劲。硕士毕业后,我没有立即读博,给了自己一个社会工作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真正的不足,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该怎么做。所以,工作数年后,我决定考博,计划重新进入学术领域。虽然自己物理理论知识有所欠缺,但是我想只要能不丢下学习就好。计划今后会努力、认真地选择靠近物理方向,或者跟物理有些直接/间接关系的学科,比如科学史或技术史。虽然跨学科很难,但是我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有收获。难,并没知难而退,而是知难并知其所以难,知己知彼。顺着这个计划,自己这两三年把接近物理学的或者亚里士多德的那个称为物理学的哲学相关的书籍都看了一些。系统钻研了《西方哲学史》,顺着又研读了《中国古代哲学史》、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黑格尔的《逻辑学》等等。在科学史方面,看了《世界科学技术通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技术史》、《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的历程》等等。看完一些感觉不错的知识,我会将其记录下来,如今也有了一些学习心得,还发表了学术文章,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越发感觉到物理学的魅力。但是我感觉还是不够的,我还会继续努力。如果有机会,希望自己能做物理学史、科学史、技术史方面的研究,那将是一种特别幸福的事情。当然,自己摸索的过程,势必有时会事倍功半,但我知道学习没有捷径。就比如,托勒密王请欧几里得为他讲授几何学,讲了半天,托勒密王也没有听懂,于是问欧几里得有没有更便利的学习方法,欧几里得答说:“在几何学中,没有专为国王设置的捷径。”这句话后来成了传颂千古的治学箴言。学问中没有对国王专设的捷径,更不会为我设置捷径。不过,即使设置捷径,我也不会选择。就如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说的“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于是才有如此伟大的科学成就。我是甘愿坐冷板凳的,当然热爱一门学问,这不叫冷板凳,做热爱的学问应该感觉时间如流水。很抱歉张老师,千言万语,只想表达自己对学术的热爱。知道您时间宝贵,已经打扰了您很多时间,有机会一定当面和您畅聊。最后,自己真的热爱这门学科,选择自己热爱的每一天过的都会如初恋。虽然学不了专业的物理学,自己会努力在科学史上前进,即使这个也难以靠近,自己会一直热爱,并且有机会会做一名非专业,在野的科普人员,分享知识,分享这份热爱。谢谢您精彩的演讲,再次点燃了我对物理这门美妙学科的兴趣。再次感谢您!桃李不言而成蹊,祝您每天都有好心情,祝您万事如意。远方的学子邵朋飞高山科学经典【共创群】“高山科学经典”是一个为期2年、公益属性的科学书籍导读项目,在前几期的导读过程中,我们陆续收到了不少热爱读书的朋友们的宝贵建议和热心帮助。为了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书友相聚,也为了将科学更好地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我们特意创建了高山科学经典【共创群】,期待你的参与~长按识别二维码加高小山微信,发送关键词“共创群”,高小山就带你进入组织哦~下期预告2022年5月28日20:00,《高山科学经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一起导读托马斯经典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看万物的交流与合作如何重构我们的认知。关于“高山科学经典”科学著作浩如烟海,加上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因此需要权威的书目推荐,引领科学阅读。2021年,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甄选100部科学著作,形成了《高山科学经典》书目。未来2年,每周一本,通过大科学家导读方式,让科学精神通过书籍,跨越地域、阶层、年龄、民族的界限,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这100本科学经典将会被重新包装、统一装帧出版,打造一套厚重、值得收藏的科学经典书籍,如果对整套书和这个科学阅读群体感兴趣,欢迎联系高小山(微信:GASA2017)。作者丨邵朋飞编辑丨朱珍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高山科学经典》重磅发布!2书单来了!丨《高山科学经典》3张双南:如果把这些方法带进生活,生活就是科学4曾经,我们都是费曼丨《别逗了,费曼先生》导读直播回放5张双南:如果把这些方法带进生活,生活就是科学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书院,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科学之问,测试你是不是一个批判性思维者

问假如只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拯救世界,你会怎么做?爱因斯坦说:“我会先花55分钟去发现问题,然后再用余下的5分钟解决问题。”越是重要的问题,在着手解决之前,作为“世纪天才”的爱因斯坦,他更关注的是:什么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也正是凭着这样敏锐深刻的思考,爱因斯坦没有局限于“光是一种波”的常识,而是提出了“任何物质的运动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的理论,从根源上去重新探寻物理的定律,从而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已有认知。质疑并发问,是一个强大且有力的工具。高山书院校董吴国盛教授说:“多问为什么,就能迫使自己深度思考”。面对现代社会的冗杂信息,仅仅通过提出批判性的问题,我们的大脑就能够快速聚焦,逐步深入,精准定位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当然,善于提问除了能解除疑惑,帮我们发现世界运行的规律,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理解怎样做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2005年,《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之际,向世界发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2022年,高山书院以“问”为锚,开展系列“高山思享课”,邀请来自不同领域最具智慧的大脑,围绕信息、物质、数学、通识、地球与生命等五大模块,提出我们的科学之问,与所有高山人一起,用思想的碰撞共享科学带来的神奇体验。向过去、向未来、向宇宙、向自我,穿越时间与空间,高山特此邀请热爱科学思辨的你,与我们一起,向科学发问。我们期待,你我更通透,世界更美好。福利时间“科学之问”第一问:什么是进化思维?由浙江大学神经科学家王立铭教授发出。科学研究永无止境,科学探索也从来没有傻问题,如果你有任何科学上的疑问,想问任何一位高山的科学家老师,欢迎在留言区互动~留言点赞前三名,将收到来自高小山送出的王立铭教授著作《王立铭进化论讲义》一本~如果对课程感兴趣,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入选者将第一时间收到高小山的邀请~编辑丨朱珍排版丨向桃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2021,我们都做了些什么?2书单来了!丨《高山科学经典》3高山书院2022年课程表发布!丨更新版4高山书院2023级招新啦!5世界那么大,你可以随时去看看丨高山多岗位招人~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书院,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高山书院2023级招新啦!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没有校园,没有老师,没有文凭。从2016年成立至今,高山书院(GASA)只做一件事:学习科学思维,探索科学精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打广告、不买热搜、不作虚假宣传,只是轻轻吟唱着科学之歌,低头弯腰攀登科学的山峰。但高山流水,自有知音。6年来,这条开拓的路上,高山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一位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聚过来了,一张张年轻有朝气的脸庞也不停地闪现。6年里,高山的老师同学们在地球上的行程超过了251665公里(相当于绕地球6.3圈),用3466个小时,与182位世界级的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科学家导师们共享了思想自由的探索时光。在这所录取率不到3%的书院,到底是什么吸引着科学家和企业家们,愿意花这么多时间与精力走在一起,学习“无用之学”?2022年5月12日,高山书院2023级招生委员会正式召开,当不同班级、不同地区、不同“高山龄”的同学们聚到一起,当聊到自己最喜欢的高山特点和对未来将要加入高山的同路人的期待,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参会者名单】文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高山书院历届同学名单

高山书院往届校友名单高山书院(GASA)2017级校友名单程维,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伏彩瑞,沪江网,创始人兼CEO关国光,快钱金服,创始人郝毅,科复时代集团,董事长何海文,NewWheel资本,创始人柯洲,笔记侠,创始人赖奕龙,荔枝,创始人兼CEO李侃,雨林资本,创始合伙人李琦,瑞德设计,董事长李明远,资深产品经理梁信军,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毛思翩,此念文化,创始人邱坚强,森马投资,总经理沈康,朗闻资本,管理合伙人孙茳涛,CBiBank.com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高山书院2023级招新啦!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没有校园,没有老师,没有文凭。从2016年成立至今,高山只做一件事:学习科学思维,探索科学精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打广告、不买热搜、不作虚假宣传,只是轻轻吟唱着科学之歌,低头弯腰攀登科学的山峰。但高山流水,自有知音。6年来,这条开拓的路上,高山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一位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聚过来了,一张张年轻有朝气的脸庞也不停地闪现。6年里,高山的老师同学们在地球上的行程超过了251665公里(相当于绕地球6.3圈),用3466个小时,与182位世界级的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科学家导师们共享了思想自由的探索时光。在这所录取率不到3%的书院,到底是什么吸引着科学家和企业家们,愿意花这么多时间与精力走在一起,学习“无用之学”?2022年5月12日,高山书院2023级招生委员会正式召开,当不同班级、不同地区、不同“高山龄”的同学们聚到一起,当聊到自己最喜欢的高山特点和对未来将要加入高山的同路人的期待,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参会者名单】文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高山书院2023级招新啦!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没有校园,没有老师,没有文凭。从2016年成立至今,高山只做一件事:学习科学思维,探索科学精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打广告、不买热搜、不作虚假宣传,只是轻轻吟唱着科学之歌,低头弯腰攀登科学的山峰。但高山流水,自有知音。6年来,这条开拓的路上,高山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一位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聚过来了,一张张年轻有朝气的脸庞也不停地闪现。6年里,高山的老师同学们在地球上的行程超过了251665公里(相当于绕地球6.3圈),用3466个小时,与182位世界级的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科学家导师们共享了思想自由的探索时光。在这所录取率不到3%的书院,到底是什么吸引着科学家和企业家们,愿意花这么多时间与精力走在一起,学习“无用之学”?2022年5月12日,高山书院2023级招生委员会正式召开,当不同班级、不同地区、不同“高山龄”的同学们聚到一起,当聊到自己最喜欢的高山特点和对未来将要加入高山的同路人的期待,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参会者名单】文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世界那么大,你可以随时去看看丨高山多岗位招人~

微博、知乎、头条、百家号等平台内容编辑、排版、分发,能根据各平台不同特性进行内容调整和运营;2.负责课程/活动内容的策划、设计,输出有趣、有用的内容素材;3.
2022年5月13日
其他

曾经,我们都是费曼丨《别逗了,费曼先生》导读直播回放

以下根据《高山科学经典》项目第3期张双南教授分享的《别逗了,费曼先生》导读内容整理而成,经导师专业审核后发布。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导读嘉宾简介
2022年5月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书单来了!丨《高山科学经典》

高小山说“4·23”世界读书日,由高山科学促进中心发起的《高山科学经典》读书项目,在北京古观象台正式发布启动!100位科学家精心甄选100本科学经典著作,带领大家一本一本阅读。这是一个长达2年的公益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100本书,打造一个学习科学的场域,打开“智识生活”之门,让科学带我们进入一个已知又未知的世界,超出自身,超越现实,去认识和了解我们看不到的远方。未来2年,锁定《高山科学经典》,每周六晚八点,不见不散!发布会直播回看链接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看《高山科学经典》书单合作伙伴关于《高山科学经典》科学著作浩如烟海,加上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因此需要权威的书目推荐,引领科学阅读。2021年,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甄选100部科学著作,形成了《高山科学经典》书目。未来2年,通过大科学家导读方式,让科学精神通过书籍,跨越地域、阶层、年龄、民族的界限,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这100本科学经典将会被重新包装、统一装帧出版,打造一套厚重、值得收藏的科学经典书籍,如果对整套书和这个科学阅读群体感兴趣,欢迎联系高小山(微信:GASA2017)。编辑丨朱珍视觉丨张杰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高山科学经典》重磅发布!2科学家给你发挑战信:2年你能读完几本书?3如果时间只够看一本科普读物,你的选择是什么?4一本改变世界的书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5让科学,从此变成一种文化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书院,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高山科学经典》重磅发布!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家们如是说:精心甄选,用心准备100本书,或许能给你想要的答案中国科学院教授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前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齐锐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清华大学教授鲁白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等百余位科学大家带领我们一本本阅读,一场场体验把科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未来2年锁定《高山科学经典》一周一期,一期一会!“高山科学经典”发布暨导读会流程直播平台抖音视频号新浪微博快手B站高山书院视频号央视频腾讯视频络绎科学关于“高山科学经典”科学著作浩如烟海,加上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因此需要权威的书目推荐,引领科学阅读。2021年,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甄选100部科学著作,形成了《高山科学经典》书目。未来2年,每周一本,通过大科学家导读方式,让科学精神通过书籍,跨越地域、阶层、年龄、民族的界限,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编辑丨朱珍视觉丨张杰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让科学,从此变成一种文化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2看科学书籍太晦涩?这次,让科学名家带你读书!|高山科学经典3科学家给你发挑战信:2年你能读完几本书?4如果时间只够看一本科普读物,你的选择是什么?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5一本改变世界的书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书院,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科学家给你发挑战信:2年你能读完几本书?

高小山说可以说,这是一个行为艺术。精心甄选100本科学经典著作,百余位科学大家用2年时间,带领大家一本一本阅读。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书籍凝聚了人类最美好的创造、最伟大的文明成果。历经岁月,跨越时空,经典书籍将真理的光芒传递给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但科学著作浩如烟海、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因此需要权威的书目推荐,引领科学阅读。2021年,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甄选100部科学著作,形成了《高山科学经典》书目。未来2年,将通过大科学家导读方式,让科学精神通过书籍,跨越地域、阶层、年龄、民族的界限,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4·23”世界读书日,《高山科学经典》读书项目将正式启动。嘉宾简介论坛一:《物种起源》导读周忠和201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卷)的主编。徐志胜95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研究生。优秀脱口秀演员、编剧。2018年12月开启个人脱口秀表演生涯后,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频频“炸翻”,深受观众喜爱。2021年参加《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并在比赛中获得第四名。他塔拉哈佛大学教育创新硕士、性教育博主、性教育空间塔池TouchSpace创始人。家庭性教育图书《这样开口不尴尬-随时随地的性教育》作者、中国性学会家庭性教育分会常委、全球杰出青年社区成员。2019年起在b站等平台创作性教育、亲密关系相关的视频,至今拥有关注者220万,曾被《第一财经杂志》、《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采访。龚凡知名主持人,科技厂牌凡星工场创始人,致力于讲好中国科技故事,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优秀选手,曾主持山东卫视春晚,央视一套《机智过人》,与李咏一起主持文化传扬节目《中国面孔》。论坛二:《从一到无穷大》导读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与科学博物馆学。主要学术著作有《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科学的故事》、《科学的历程》等。李永乐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抖音科普创作者。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师,国际奥赛金牌教练员,中国科协青少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市青联委员。任教十三年,所教学生200余人考入北大清华哈佛耶鲁等名校,数十人获得国际、亚洲、中国物理奥赛金牌。业余时间在互联网上分享了数百个小时的教学视频和数百段科普短视频,全网粉丝超过2000万,累计播放量数十亿次。毕导知名科普自媒体博主,全网粉丝超过千万,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向观众讲述科学的有趣,曾获得2020年“B站百大UP主”称号。李可佳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秘书长、原字节跳动智慧教育业务CEO,极课大数据创始人兼CEO,杜克大学量化管理专业,高山书院2020级张首晟奖学金获得者。直播平台抖音视频号新浪微博快手B站高山书院视频号央视频腾讯视频络绎科学合作伙伴编辑丨朱珍视觉丨张杰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看科学书籍太晦涩?这次,让科学名家带你读书!|高山科学经典2如果时间只够看一本科普读物,你的选择是什么?3一本改变世界的书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4让科学,从此变成一种文化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52021,我想分享给你一本书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如果时间只够看一本科普读物,你的选择是什么?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

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小到一滴水、一道光、一只猫,大到星云、宇宙、无限空间,为什么它们是现在这个样子、有那些功能,它们的本质是什么?万物数之不尽、宇宙浩瀚无边。当我们真正想要去描述它,却发现处处是世界,处处又不是。然而有一本书,它勾勒了一个极其简洁的世界框架,干净利落、繁而不杂——它就是乔治·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获1962年诺贝尔奖生理学、医学奖的生物化学家詹姆斯·杜威·沃森在谈到伽莫夫时说:“一个大顽童,从原子跳到基因,又跳到空间旅行,乔同时涉足这些领域……他从不指望每次探索都有结果,因而总是在过程中寻找乐趣。如今回首自己的人生,我才明白乔的睿智远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他的评价。”正是这位“跳来跳去”的科学家,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甚至哲学的角度,将各领域知识融会贯通,让人们看到了世界的浑然一体。除了各种小故事、打油诗、实验场景,《从一到无穷大》里不仅有无数个跨学科的科学知识,还有贯穿全书的科学态度——一种用科学看世界、思考世界的态度。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吴国盛教授、李永乐老师、毕导、李可佳,将和每一个热爱思考、关心科学的朋友一起读一读这本75年热销不衰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普著作,挖一挖书里书外鲜为人知的宝藏故事。导读嘉宾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与科学博物馆学。主要学术著作有《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科学的故事》、《科学的历程》等。吴国盛《从一到无穷大》导读李可佳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秘书长、原字节跳动智慧教育业务CEO,极课大数据创始人兼CEO,杜克大学量化管理专业,高山书院2020级张首晟奖学金获得者。李永乐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抖音科普创作者。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师,国际奥赛金牌教练员,中国科协青少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市青联委员。任教十三年,所教学生200余人考入北大清华哈佛耶鲁等名校,数十人获得国际、亚洲、中国物理奥赛金牌。业余时间在互联网上分享了数百个小时的教学视频和数百段科普短视频,全网粉丝超过2000万,累计播放量数十亿次。毕导知名科普自媒体博主,全网粉丝超过千万,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向观众讲述科学的有趣,曾获得2020年“B站百大UP主”称号。关于“高山科学经典”科学著作浩如烟海,加上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因此需要权威的书目推荐,引领科学阅读。2021年,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甄选100部科学著作,形成了《高山科学经典》书目。未来2年,通过大科学家导读方式,让科学精神通过书籍,跨越地域、阶层、年龄、民族的界限,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这100本科学经典将会被重新包装、统一装帧出版,打造一套厚重、值得收藏的科学经典书籍,如果对整套书和这个科学阅读群体感兴趣,欢迎联系高小山(微信:GASA2017)。对于“4·23世界读书日”这场读书会,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或是希望吴国盛教授、李永乐老师、毕导能聊出什么话题、碰撞出什么火花,欢迎在下方留言,高小山会一一替你转达。编辑丨邱施运、朱珍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让科学,从此变成一种文化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2看科学书籍太晦涩?这次,让科学名家带你读书!|高山科学经典3读书日,热爱科学的人在看什么书?|
2022年4月21日
其他

一本改变世界的书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

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这么长,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一提到“进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用进废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各种理论。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比如“长颈鹿的脖子”问题上,自然而然得出了结论:为了吃到更高处的树叶,长颈鹿的脖子就一代一代逐渐变长了。长脖子鹿的后代也都是长脖子,从此之后天下只有长颈鹿,没有短脖鹿了。但事实是,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进化”的概念,最早由布封、拉马克等人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提出,不合理之处很多;到了达尔文之后,经过大量实际研究、考察、验证,才被奠定成一套基本完备的理论。此后百余年,一代代科学家对“进化论”进行持续更新与完善——这也是一个有活力的科学理论的体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教授,脱口秀演员、编剧徐志胜,哈佛大学教育创新硕士、性教育博主他塔拉,知名主持人、凡星工场创始人龚凡,将和每一个热爱思考、关心科学的朋友一起读一读这本经过了时间沉淀的经典,挖一挖书里书外鲜为人知的宝藏。导读嘉宾201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卷)的主编。周忠和《物种起源》导读徐志胜95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研究生。优秀脱口秀演员、编剧。2018年12月开启个人脱口秀表演生涯后,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频频“炸翻”,深受观众喜爱。2021年参加《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并在比赛中获得第四名。他塔拉哈佛大学教育创新硕士、性教育博主、性教育空间塔池TouchSpace创始人。家庭性教育图书《这样开口不尴尬-随时随地的性教育》作者、中国性学会家庭性教育分会常委、全球杰出青年社区成员。2019年起在b站等平台创作性教育、亲密关系相关的视频,至今拥有关注者220万,曾被《第一财经杂志》、《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采访。龚凡知名主持人,科技厂牌凡星工场创始人,致力于讲好中国科技故事,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优秀选手,曾主持山东卫视春晚,央视一套《机智过人》,与李咏一起主持文化传扬节目《中国面孔》。关于“高山科学经典”科学著作浩如烟海,加上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因此需要权威的书目推荐,引领科学阅读。2021年,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甄选100部科学著作,形成了《高山科学经典》书目。未来2年,通过大科学家导读方式,让科学精神通过书籍,跨越地域、阶层、年龄、民族的界限,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中。这100本科学经典将会被重新包装、统一装帧出版,打造一套厚重、值得收藏的科学经典书籍,如果对整套书和这个科学阅读群体感兴趣,欢迎联系高小山(微信:GASA2017)。对于“4·23世界读书日”这场读书会,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或是希望周忠和教授、徐志胜、他塔拉能聊出什么话题、碰撞出什么火花,欢迎在下方留言,高小山会一一替你转达。编辑丨朱珍、邱施运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让科学,从此变成一种文化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2看科学书籍太晦涩?这次,让科学名家带你读书!|高山科学经典3适者+幸者+美者=生存?4生命无高低,万物皆有灵5高山书院2022年课程表发布!丨更新版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书院,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2022年4月20日
其他

让科学,从此变成一种文化丨《高山科学经典》发布会

高小山说书籍凝聚了人类最美好的创造、最伟大的文明成果。历经岁月,跨越时空,经典书籍将真理的光芒传递给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阅读的意义非比寻常,它关乎自身认知和心灵成长,关乎社会文化风气的形成,关乎民族未来的发展。“4·23”世界读书日,《高山科学经典》读书项目将正式启动。精心甄选100本科学经典著作,百余位科学大家,用2年时间,带领大家一本一本阅读。发布会直播链接关于项目的来源、初心和目的,高山书院校董、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如是说:打造一个科学阅读品牌学习科学有三种方式,第一是听科学家作报告;第二是访问科学名胜,故居、遗址、实验室、博物馆等等;第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阅读科学著作。过去,高山书院在前两部分做得非常好,科学家报告精彩纷呈,我们也走出去行万里路,遍访了很多科学遗址。但是高山书院也有一个短板,就是我们始终没有把科学阅读提上日程,所以就有了《高山科学经典》这个项目。大量统计数据显示,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热爱阅读的民族。我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在全世界所有民族里排在很靠后的位置,而科学书籍的阅读状况更惨。我们国家既然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科教兴国”为基本国策,不读书又不读科学书,怎么复兴?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作为学习科学、传播科学的高山书院,我认为应该要做一个示范。我想首先在高山内部把科学阅读活动搞起来,在策划过程中我慢慢发现,这个项目其实可以惠及大众,可以成为一个公益的项目,所以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思路更明确了——打造一个科学阅读品牌,使它成为中国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突破。但搞科学阅读并不容易,整体而言,有两个困难:第一,它有门槛,需要有专人导读才行。读文学书,自个儿读就好了,不需要人来介绍和解释。科学的书则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人领读的话,读起来还是比较费劲的;第二个,科学书太多了,需要有一些推荐。解决这两个问题,就是《高山科学经典》项目成立的初衷。把科学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这个项目,也是我多年来的心愿。我做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科学传播、科学博物馆……科学+X都是我的业务范围,所以在全民中推动科学阅读活动,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在这个项目上,我投入的精力还比较多。这个项目分为两期,第一期是书目遴选阶段,选出100部科学类经典著作,编辑《高山科学经典书目》;第二期是阅读推广阶段:于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正式启动,组织国内名家领读,面向公众在线分享,历时两年读完全部100部科学经典。点击图片,可跳转到发布会直播地址科学著作浩如烟海,要从汪洋大海中选出100本,还得选得不错,这项工作做起来并不容易。过去很多机构做过类似的工作,但基本上都没做成。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个总体的考虑。他们的做法通常是找一些科学家名家、院士投票,投票后汇总排名前几位的就行了。但这样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科学家们选书往往选自己专业的书。但科学是一个大家族,各个专业都应该要有涉及。所以这个项目在遴选阶段,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要均衡,不断地摆平,筛选各方面的科学书目。从2021年4月份开始,我就在高山同学、院士、科学家导师、社会名家之间进行摸底,喜欢读书的人很快就回信了,并推荐了相关的书籍。我也组织了我的同行们、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开研讨会,梳理框架。这个过程中,我们遴选书目的原则是什么呢?这一次,我们要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科学书有两类书,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许倬云:疫情之中,写给大家的34句话

我们未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在经济交换、文化交流互通的网络上,建立新的理想。国家不是终极阶段,国家是中间层。“理想就是,尽我的能力做我可以做的事情”——许倬云乌托邦在哪里?在你心里21、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高山书院2022级学员名单公布!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从神话、巫术到宗教、哲学、科学,不同的角度带来不同的答案。高山书院校董周忠和院士曾在课堂上讲到,“我从来不认为科学是万能的,也不赞成所谓的科学主义。但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看待外部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从地心说、牛顿力学到进化论、量子物理、基因理论,科学的思想是流动的、发展的,处于永恒的变革之中的。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它能够颠覆世界的秩序和规则,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在新冠疫情、国际乱象之下,在所有人都急切地希望看到事情本质的情况下,科学是我们能保有的最具批判性的态度和最坚定不移的准则。在科学的指引下,高山书院2022级新生们集结到了一起。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他们来自生物科技、大数据、高新技术、教育、投资、文化传媒等各行各业。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级学员中,我们还看到了艺术家的身影,为高山书院的多元化再添一抹亮色。万物复苏的三月,22级的新生们将在北京开启科学第一课,等待他们的,将是一趟充满思索和探求的旅程,确切地说,是一趟问题多于答案的旅程。愿他们学有所思,思有所得。高山书院2022级学员全名单如下:※以上按报名顺序排列关于高山书院高山书院(GASA)是一个以“科学复兴”为使命,以“没有受教,求知探索”为理念,以“公心大用,智识生活”为共识,引导企业家、创业者及各界知名人士学习科学,同时向社会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型组织。高山书院往届校友名单高山书院往届校友名单,点击图片跳转编辑丨朱珍整理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向所有与不公和偏见不屈抗争的女性致敬丨附诺贝尔奖女性获得者全名单

自1901年设立以来,诺贝尔奖已经颁发120年了,每年颁发一次。这120年间,共颁给了943人和25个组织。其中,颁给女性58次,获奖人数为57人,占比不足6%。细分到具体领域,这58次奖项中,和平奖17项,文学奖16项,生理学或医学奖12项,化学奖7项,物理学奖4项,经济学奖仅2项。整体而言,女性仍然是诺奖中的少数派,尤其在普遍被人认为是“硬核”“严肃”的科学领域。妇女工程协会(Women's
2022年3月8日
其他

高山书院2022年张首晟奖学金名单公布!

Award,2020首届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风云人才奖得主。畅销科普书《漫谈人工智能》作者之一,《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英文翻译,LEAD
2022年3月4日
其他

曾美艳全海的珊瑚,命怎么变这么苦?

*以下根据张浴阳于2021年12月10日在高山书院三亚站的部分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经老师审核后公开发布。全文字数丨5679字阅读时间丨12分钟(高效速读,可选1分钟精华版)授课老师:张浴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生物学与珊瑚礁生态学学科组副研究员。珊瑚礁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多人肯定会想到色彩斑斓,摇曳多姿的观赏风景。但“珊瑚礁”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是“花瓶”,除了让人赏心悦目的美,还有很多意义非凡的功能。最直观的作用是给人类提供居所。比如在马尔代夫和基里巴斯,很多岛礁就是由珊瑚礁构成的,人们祖祖辈辈的生活印迹都建立在珊瑚礁上。其次,珊瑚礁就像海洋的热带雨林,让不同的微生物、藻类、鱼类栖息其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另外,珊瑚礁能降低海浪97%的能量和84%的高度,能有效保护海岸线,防止水土流失。更重要的,珊瑚礁也是人类的潜在药物宝库,还能给人类带来不菲的经济价值。世界珊瑚礁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每年大概能贡献逾100万吨渔获,旅游市场可达每年360亿美元。然而,在气候、天敌、人祸的多面夹击下,今天,世界上超过1/2的珊瑚礁已经严重退化。按目前的退化速度,珊瑚礁本世纪末可能就面临灭绝。保护珊瑚不能等,2021年2月,石珊瑚、红珊瑚都被列入了国家保护动物。但法律只是第一步,我们需要主动积极地协助珊瑚修复。在这个事件中,科学家首先冲到了前面,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协助珊瑚完成它的生长周期。比如,在野外收集珊瑚的精卵,在实验室里帮助它们受精并发育成幼体;或者把培育好的珊瑚断枝移植到珊瑚礁上进行修复等等。但仅仅依靠科学家,这力量还远远不够。更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协同。珊瑚:植物还是动物?珊瑚是一种动物。以前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家都会惊奇,但如今我去给中小学生做科普的时候,大部分人好像都知道了。千年来,人们对珊瑚的定位一直很模糊,因为珊瑚同时具有植物和动物的特点。亚里士多德最初称它为“zoophyta”,即介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物。十世纪,波斯学者比鲁尼以“珊瑚能够对触摸做出反应”为由,提议将珊瑚归类为动物——但唯有到了18世纪,William
2022年2月16日
其他

让爱传出去丨张首晟奖学金报名倒计时3天

高小山说高山书院2022年张首晟奖学金报名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热切地欢迎热爱科学、有梦想的年轻人加入,继承和发扬张首晟教授在科学事业上的探索精神,把“科学复兴”的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今年奖学金名额为3个,目前高山书院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优秀年轻人的报名申请。面试将近,很多人都来悄悄问高小山,面试主要考察什么?问哪些问题?会不会特别严格?经历了三年的打磨和迭代,听取和学习各方经验之后,高山书院张首晟奖学金的面试和筛选也越来越完善和全面。但其实不管怎么变,高山书院的要求很简单,爱科学、有梦想,当然,热爱奉献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希望这群年轻人,在努力探索科学精神的同时,也能积极寻找和帮助愿意一同出发的人,把这份来自科学的爱,传出去。高小山精心整理和摘录了2021年张首晟奖学金获得者们与面试官们的部分交流内容,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高山以及张首晟奖学金。王喆高山书院2021级同学特赞,联合创始人兼CTOQ为什么对高山书院感兴趣?从小我就对科学感兴趣,创业后也开始意识到,科学有时候能让我忘记商业的束缚,更纯粹地去进行创新,而这些创新在最后又能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这是我对高山尤其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此外,我很喜欢查理·芒格,芒格一生都致力于学习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我也非常向往能有一个机会重温大学课程上曾学到的那些知识,并且专注在某个领域进行更深层的探索。对各个学科基础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融合,是构成我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我更好地成长和解决商业问题。人类遇到的问题,曾经都被人解决过,或被其他学科解决过。所以我相信,高山书院这种跨学科的学习课程,对我的成长会有巨大的帮助。最后,在我眼中,未来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事情,个人和企业的未来成功与否,大都取决于你对于不确定性的判断。因为人们对于确定性的判断,都能做出比较好的选择,而对于不确定性的判断,却大都很迷茫。我对创业的理解就如同科学探索一样,是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探索,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把不确定性变成企业的优势。Q你的报名表上提及希望见到Travis
2022年2月9日
其他

高山书院2022级首批学员名单公布

回望2021,新冠病毒频繁变异,全球经济动荡挣扎,世界格局瞬息万变。这痛心的一年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28位院士相继离我们远去。然而也是这一年,新冠疫苗开始接种;“天问一号”等国内外多个探测器开始了火星探索之旅;“嫦娥五号”成功带回月壤;科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宇宙中最高能量光子;CO2合成淀粉成为可能......张文宏医生说,这或许将是“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我们不知道还要与疫情搏斗多久,但我们始终相信,科学总能带来一丝温暖。这也是科学的本义,再艰难都要保持探索和希望。在越来越多科学家的支持和帮助下,2021年,高山书院也在摸索中蜕变。这一年,我们开始用“公心”面对社会,资助“种子计划”,关心渐冻症等罕见病,开创全民科学经典读书计划......在这样的公心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了高山。新年伊始,2022级学员们即将集结完毕,他们热切盼望着能用自己的星星之火,燎整个社会的希望之原。高山书院2022级部分名单如下:高山书院往届校友名单高山书院(GASA)2017级校友名单程维,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伏彩瑞,沪江网,创始人兼CEO关国光,快钱金服,创始人何海文,NewWheel资本,创始人郝毅,科复时代集团,董事长柯洲,笔记侠,创始人梁信军,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李琦,瑞德设计,董事长李明远,资深产品经理赖奕龙,荔枝,创始人兼CEO李侃,雨林资本,创始合伙人毛思翩,此念文化,创始人邱坚强,森马投资,总经理孙茳涛,CBiBank.com
2022年1月24日
其他

Cell:多吃含镁食物,或能有效对抗癌症 | 科学Weekly

「科学Weekly」关注每周前沿科学资讯,和科学家一起探索未来世界,让科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01科学家预测汤加火山灰及海水混合物或为有毒危害物图自网络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的火山于当地时间1月14日、15日连续两天发生剧烈喷发,大量二氧化硫、硫化氢随着火山喷发进入大气。新闻报道称,火山喷发形成的巨量的火山灰已经飘到斐济南部岛屿。康奈尔大学科学家警告说,除了火山灰和海啸对基础设施的直接破坏外,厚厚的火山灰还会对健康和环境带来异常严重的危害,而海水与火山灰颗粒的相互作用又加剧了这种危害。海水在火山爆发时会释放出氯气等大量挥发性物质,再加上岩浆释放的气体,这种混合物很容易在火山灰颗粒上形成盐和酸性盐水。之前对于该火山的研究表示,其火山灰中有着有史以来最高的含盐量,还可能含有硫、氯和氟等剧毒物质。这些物质随火山灰沉积,很容易被雨水溶解,对水质、农业和自然环境造成直接危害。目前有初步报告显示,卫星探测汤加上空大气中的氯化氢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此外,有些火山灰中还富含铁,铁和其他元素释放到陆地和海洋环境中会对生态造成巨大影响。水和岩浆也会产生非常细的火山灰颗粒,散布在更广阔的区域。科学家正在研究火山灰样本的成分,快速评估这次异常喷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02大熊猫只吃竹子,为什么还能一直圆滚滚的?图自网络大熊猫只吃高纤维素的竹子,但它们仍然保持圆滚滚的体态,难道“减肥良方”不奏效?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的肠道微生物群会随着季节不同发生变化。在营养丰富的竹笋时节,会帮助熊猫增加体重并储存更多的脂肪,以弥补在只有竹叶可吃时的营养不足。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科学与艺术,终于还是打起来了!

高小山说科学与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文明遗产。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它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前者理性、后者感性。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纠葛,既互补,同时又带一点竞争、对立的关系,爱恨交织。在一年一度的高山年会上,科学家与艺术家齐聚一堂,对科学与艺术的异与同、互补与对立进行了一番探讨。高山发布会“科学与艺术”论坛主持人谢晓东,在艺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嘉宾吴国盛,高山书院校董,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泰祥洲,著名艺术家张杨,著名导演,编剧张双南,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科学=有用;艺术=无用?张杨:对于科学与艺术,一个普遍的观感是:科学不管是在从0到1,还是从1到10的阶段,总能为社会解决很多问题,推动社会一步步往前进步;相比之下,艺术似乎更无用一些。当然,概念上我们可能会把艺术归于人的精神粮食,但它对于这个世界的进步并没有多大、多实质的作用。张双南:艺术有没有用咱先撇开不说,其实科学也未见得有用(虽然技术是有用的)。在做科学基础研究的时候,我们常常都会面对别人的质疑:这研究有啥用?而我们一般习惯以艺术作盾牌说:“艺术也没什么直接/短期用处,但大家不也那么喜欢?所以同理,大家都应该像欣赏艺术般欣赏科学。”但这也仅仅是从短期的功利性的角度来讲——事实上,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被遗留下来,并成为人类文明的支柱的,正是艺术作品及科学知识。谢晓冬:所以在张老师看来,在无用这一点上,科学和艺术实际上是盟友。科学=把模糊的事搞清楚;艺术=把清楚的事搞模糊?张双南:也不全然。关于科学与艺术,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说科学与艺术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分家的。这个观点我就不同意。很大程度上,科学是把模糊的事情讲明白,含糊不得;而艺术正好相反,在于把明白的事情搞模糊,力求留下诠释空间。所以艺术和科学所做的事以及初衷有比较大的不同。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高山书院2022年课程表发布!丨更新版

成立五年,高山书院的师生们风雨与共、砥砺前行。在风景宜人的三亚蜈支洲岛,主题为“共识、共建、共益”的2021年年会成功举办。年会上,经高山书院师生们精心打磨贡献的2022年课程表,发布了!在国之重器“天眼”下聆听来自宇宙的声音,开启新一年的科学探索;于特色雅丹地貌中回溯地球发展历史,揭开远古天空霸主的神秘面纱;探访量子霸权的世界,领略算力的伟大进步;邂逅英仙座流星雨,感受巨大射电阵望远镜的豪迈;于十三朝古都,叩问时间的秘密;在巨树繁花的西双版纳,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未来发展。2022年,高山书院师生们的科学探索足迹,将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我们希望找到更多追梦的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颠覆自己,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一路同行。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高山书院高山书院课程体系一、信息科学覆盖人工智能、计算机、通讯、数字多媒体等领域二、物质科学覆盖物理学和化学两大领域,包含新能源、纳米、量子、空间探索等三、地球与生命科学覆盖基因科学、脑科学、环境等领域,包括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等四、通识和本地化覆盖科学史、方法论、人文科学以及与游学当地特色结合的课程五、数学覆盖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与统计等领域,以及与⼯程领域等相关的交叉学科高山书院对同学们开放线上学习平台、高山思享课、高山夜话、兴趣课、系列课等丰富多元的课程,一次入学,终身学习。关于高山书院高山书院(GASA)是一个以“科学复兴”为使命,以“没有受教,求知探索”为理念,以“公心大用,智识生活”为共识,引导企业家、创业者及各界知名人士学习科学,同时向社会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型组织。高山书院往届校友名单高山书院往届校友名单,点击图片跳转致谢视觉丨吴兴晨、张杰编辑丨朱珍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吴国盛:中国人对科学的三大误解2梁信军:我为什么上GASA3高山书院2021年张首晟奖学金名单公布4高山书院想招什么样的同学?5高山书院2021级首批学员名单公布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书院,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2022年1月18日
其他

高山书院期末科学考试(全国卷Ⅰ),你能答对几题?

高小山说2021年,高山书院师生们的科学探索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云南种质库,到“国之重器”的贵州“天眼”,开启科学启蒙;从重庆816,到北京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探究粒子与能量之万物本源;从紫金天文台、北京国家天文台到青岛“蛟龙号”“科学号”,再到上海神经所,我们“上天”“下海”探索“生命的本质”。期间我们还去到了海拔4718米的西藏纳木措,关心生态与环境,力所能及科普“碳中和”“碳达峰”等相关科普知识。这一路,看科学家们思考、提问、验证、推论、演绎,我们收获了大量的科学知识,也收获了一套能带领我们找到更多底层逻辑、预见更多未来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现在,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期末考试你值得拥有)。考试须知:本次考试为开卷,可以携带一切能携带的参考书;大部分题目为单选题,多选题会在题干中标注;考生不必在准考证(没有)上规定的时间内作答,时间自己定;考生不会的题目可以找亲友团帮忙,实在不会的,也可以呼唤高小山;所有题目全答对,欢迎后台找高小山要奖励,全答错的就不要声张了,默默关注高山的课程就好了。一、科学的启蒙01关于“科学”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可推导、可量化、符合观测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高山书院2022年张首晟奖学金开放申请中

高山书院2022年张首晟奖学金申请通道开放!扫描海报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填写申请表关于“张首晟奖学金”张首晟(1963-2018),高山书院创始校董、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
2022年1月10日
其他

这一年,高山用62场主题活动践行终身学习丨复盘2021

在高山书院,除了国内和国外的正式课程,还有“终身学习”的模块:定期组织思享课、高山夜话、科学家宴、同学走访&分享、高山年会等交流活动,不断满足同学们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此,在高山也没有“毕业”的概念,终身学习的大门对所有高山师生敞开。那么,“高山人”是如何终身学习的?2021年的这62场学习活动,或许会告诉你答案。思享课篇
2022年1月6日
其他

李泽湘20余年教育回顾:合作更胜竞争,放手反而成就

*以下根据李泽湘于2021年11月12日在深圳思享课的分享内容整理而成,经老师审核后公开发布。全文字数丨9461字阅读时间丨9分钟(高效速读,可选1分钟精华版)授课老师:李泽湘,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XbotPark机器人部落创始人。40年来,整个大湾区的制造业发展迅速,诞生了一批企业。然而我们的制造业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要解决大湾区制造业的结构性矛盾,首先必须打造自己的火车头——在C端做出一批国际、国内的品牌。然而,怎么打造?在近二十年的教育路上,李泽湘教授跌跌撞撞,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他把问题的本质,指向了教育和创业生态。1991年加入港科大以后,李泽湘教授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做研究、教课、带学生、写书,主要是在探索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在中国如何落地的问题。这期间,他深刻体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折腾”的力量;2004年去了哈工大,即便还没有创业的概念,但他也想让学生们去探索,做产品,做公司,清楚认识了“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机器人大赛”上找到了那块把教育做成实践所需要的关键拼图;基于他意识到的“顶层设计”的重要性,2014年,李泽湘教授开启了自己另一条探索之路——松山湖机器人部落,以及科创学院。针对当下教育的知识碎片化、实验虚拟化、毕设形式化、专业细分化四大问题之下,李泽湘教授从内在动力着手,改变现有的教育框架,设计了一整套全新的科创教学模式:大学时期到科创训练营了解和熟悉概念验证的过程。然后在基地进行毕业设计,与同学们一起发现问题,整合资源,到了研究生阶段,与学校一起联合培养。先把问题找到,然后再整合数学、科学基础的研究,把专业和人文的东西糅合在一块。等有了初步的结果,再用创业去把它落。如今,李泽湘教授发起的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已成功孵化了60多个科技公司,从近年业界翘楚云鲸智能到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其中15%已成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这是李泽湘教授实验的路,也是他心中未来新工科教育的希望之路。这40年来,整个大湾区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大家有目共睹。从代工时代到山寨时代,再到转型时代,诞生了一批企业。这一类草根派创业有几个特点:非常勤奋、市场敏感、资源整合能力,这些都没话说。但其实,我们的制造业主要围绕着国外的品牌,产品创新能力(尤其C端)不足。如此一来,留给B端产业的利润空间就有限。哪怕是华为,IOT产品或C端都是跟着苹果的步伐。做一个市场上前所未有的产品很难。苹果,因为主动创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利润可以达到百分之六七十,行业里其他人基本只吃到一点骨头。家电的情况也一样,格力、美的、
2022年1月4日
其他

2021,我想分享给你一本书 | 高山书单

高小山说2021年,你最想分享的一本书是什么呢?想对分享的人说些什么?高山书院的导师、同学们带来了他们今年最想分享的书籍,彼此互赠,不仅有科学相关的,还涵盖了生活、工作、社会、人生等各方面,一起来看看吧!欢迎留言区互动,让我们互相种草,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点赞最高的留言将获得高小山送上的神秘新年礼物一份哦~高山书院导师推荐书目(按导师姓名首字母排序):黑洞的神秘性吸引着科学家去探索,科学家的好奇心扩张了人类的认知边界,而人类的共同好奇心,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国家爱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系教授,《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执行主编,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推荐《科学史笔记》——吴国盛,高山书院校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推荐《中国科技发展与政策》——薛澜,高山书院校董、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高山之上就是宇宙,星空之下只有你我。——张双南,高山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赠高山同学:愿遨游深海!——张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高山书院同学互荐书目(按同学姓名首字母排序):1推荐《许倬云十日谈》——保艳,鸿学金联,董事长2020级同学2老祖宗的智慧,祝您健康!——陈菁,ChinaSpec
2021年12月28日
其他

鲁白: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高小山说假如上帝只让你活3个月,可以做任何事情,你会做什么?作为世界著名的神经科学家,鲁白教授在大脑发育和精神健康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然而在他科研高峰期,却不得不骤然回答这样残酷的问题。2021年12月11日,在高山书院第二届“共识、共建、共益”主题年会发布会上,高山书院校董会主席、《知识分子》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作为开场嘉宾分享了这段经历,也讲述了自己一直以来参与和支持高山科学事业的初衷。生死考验过后,鲁白教授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换做是我们,又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在自我的价值体系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2021年接近尾声,在鲁白教授的启发下,正好借此机会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清醒通透地迎接2022。鲁白教授在高山书院2021年会现场致辞大家可能知道,我给高山介绍了不少科学导师,也推荐了近一半的校董。有人问,为什么我这么积极地参与高山的活动,对我有什么好处?在这里,我想讲一个小故事。大概在18年前,一年一度的美国神经科学会的年会召开,很多朋友聚到了一起,那一年恰好是我科研生涯的第二个高峰。我们团队发现了人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2021年12月27日
其他

这一年,我们跟科学家上天下海|复盘2021

2021年即将落幕。这是高山书院追寻科学路上的第5个年头。也是我们将探索步伐拉回到国内的第2年。这12个月,我们去了云南、贵州、重庆、深圳、南京、上海、北京、西藏......一场突然的疫情打乱了我们迈向全球的脚步,却也让我们得以好好探索祖国这片辽阔的土壤,了解她肥沃与神秘的一面。层层递进的科学之行在贵州天眼,我们经历了一场科学的启蒙。先是跟吴国盛教授从古希腊、古代中国出发,理解科学偶然而珍贵的诞生;再通过毛淑德教授的引力透镜,感受宇宙之神奇;最后随着汤超院士以斜杠视角横跨生物、物理与数学,窥见了生命之美。高山书院师生在“天眼”望远镜观景台亭外雨声、亭内读书声,高山同学分享会现场从启蒙到出发在重庆816地下核工程基地及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我们直面了宇宙万物的底层逻辑。在高原宁院士、王贻芳院士及吴王锁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看见五光十色的物质背后的本质——粒子与能量,以及各种粒子如何通过不同的“组队”和“拆伙”,锻造出我们今天所见的世界的样子。还有未来万众期待的人造太阳。随着李建刚院士的第一手视角,我们对未来能源的概貌与进展有了更准确的理解以及更生动的想象;同时中国在世界技术舞台从仿制走到自立,再从自立走到与西方分庭抗礼的奋起经过,也深深触动着我们。高山书院师生参观816小镇高山书院师生们在816地下工程门口合影王贻芳院士带领同学们参观北京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从地球到宇宙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我们望向了更深处的宇宙。透过紫金山副台长吴雪峰、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东的分享,我们的感受特别深刻:地球上的物理条件是有限的,唯有借助更远更极端的宇宙一再突破固有的认知边界,我们才可能发现自身更多的盲点,揭开世界更多的真相。当然,科学的好奇心不满足于远观。中国“祝融号”探火成功的创举之后,我们到访了北京国家天文台,跟“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一起“冲出”大气层,了解了中国积累的深空探测技术,并探讨人类追逐地外探索的利与弊、得与失。紫金山天文台课程现场在北京天文台,听韩启德院士高山夜话另外,在贝索斯、布兰森接连登上太空并掀起另一波太空旅游热潮之际,我们也进一步向吴季院士了解了载人航天的未来前景与布局。从天边到海下、从无机到有机在诺大的宇宙里我们发现了无数的天体和物质,但已知的生命,只出现在地球。生命从哪里来?除了无边的宇宙,等待发掘的还有眼前的地球——尤其是地球上占据70%表面的海洋,很可能就藏着很多事情的谜底,包括生命的起源。在山东青岛,我们跟吴立新院士、崔维成教授及张鑫教授“下潜”到水下万米的深渊,了解深海中神秘的暗黑生物链,看蛟龙号、发现号以及未来更多的深潜器如何揭开这一串藏在海底的秘密。高山书院师生在“科学号”上崔维成教授给同学们讲述“蛟龙号”背后的故事在云南抚仙湖,我们也跟张文宏医生、李德铢教授、朱茂炎教授重温了生命从0到1、物种从1到N的幸运。40亿年前的某一瞬间,毫无生气的无机分子究竟是怎样变成氨基酸、蛋白质,以至于有遗传记忆、能自主复制的核酸,诞生出第一个生命,再在寒武纪爆发出今天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们了解了一些相关研究和假说,但真相依然成谜。数亿年来,这些缤纷的生物一直经历演化,但对演化的过程,我们一直存在一些或小或大的迷思和误解;为此,周忠和院士特别讲述了人们对进化的几大误解,为我们正本清源。而金力院士则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千古迷思着手,带我们回顾了我们的祖祖祖祖祖……祖先的演化过程,如何从树上下来,再走出非洲,并在迁徙路上演化出我们今时今日的黄皮肤。在澄江化石地博物馆,朱茂炎教授讲生命的起源张文宏医生剖析病毒的秘密高山第一届年会上,同学们演绎对“进化”的思考从生命到智慧演化过程中,人类靠着超群的智力,爬到了生态链的顶端。在上海中科院神经所,我们试图窥探这智力的本源。在蒲慕明院士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大脑神经元的基本原理与前沿发现,并了解了当前中国脑计划“一体两翼”的概况——以绘制一张完整的大脑神经网络为基础,展开两翼,一边模拟脑,让机器更好地解读人类、反映人类、服务人类,另一边则保护脑,寻找各种脑疾病如老人痴呆、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上海思享课,跟随蒲慕明院士和张文宏医生学习蒲慕明院士分享“中国脑计划”在北京天空之城,意犹未尽的我们继续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樊东升探究了脑疾病,特别是渐冻症的秘密。虽然病因尚未可知,但我们看到了医学研究的进步与前景。平时多重视疾病、多关注健康、多投身科学,越有资本和能力,越要投身科学。另外,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评选委员会成员Carlos
2021年12月21日
其他

在科学的世界,平凡人也能做非凡事丨高山公益发布会实录

高小山说2021年年初,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号召,以“科学复兴”为愿景的民间非营利组织高山科学促进中心成立了。高山科学促进中心致力于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前沿科学交流与技术推广合作。成立的这一年中,科学的真诚呼唤聚集了不少有志青年,他们前赴后继,不问回报,默默为科学传播事业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其中,就有高山书院2020年张首晟奖学金获得者、原字节跳动教育toB业务CEO、极课大数据创始人李可佳。在刚刚结束的高山书院2021年“共识、共建、共益”年会上,李可佳同学详述了他对公益的理解、参与公益的初心以及加入科学促进中心之后所做的一些努力和探索。以下为他的演讲全文实录: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今天能站在这里,感恩高山给我这个机会。也让我开始思考,作为一个普通人,除了学习科学,我们还能如何参与到科学这件事情?李可佳读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青霉素的发现》。众所周知,青霉素是英国医学家弗莱明在1928年偶然发现的。世界上恐怕还没有第二种药能够像青霉素那么神奇,因为它被发现之后,就迅速治愈了许多困扰人类几万年的疾病,并且把人类的平均寿命从45岁提高到了60岁。直到工作几年后,我才了解到,真正让青霉素大量生产并应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却另有其人。刚发现青霉素的时候,因为提纯、量产和性质不稳定的三大困难,弗莱明放弃了进一步的研究。直到9年后,澳大利亚医学家弗洛里认识到,如果仅仅在实验室里培养青霉素,根本不可能解决战场上那么多伤员的救治问题,因此,他需要团队和社会的力量。于是,在团队的合作下,他们一边进行实验,一边不停地拜访工业界、投资界、医药界,甚至是农业界的各类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科学家、大学教授、技术人员甚至是工资低的可怜的普通工人,都齐心协力帮忙解决了许多难题。当时流传甚广的一条著名标语是:“今天每生产一支青霉素,几天后就能在战场上多挽救一条生命”。这条标语贴在工厂里、印在工人工资的信封上,于是加班加点生产青霉素成为了一种爱国行为。过去,我们总是把伟大的发明和一个科学家的名字绑在一起,人类文明好像就是由科学家组成的灿烂星空。但是通过青霉素的故事,我们突然发现:发明不是某个幸运儿被上帝恩宠的故事,它不是某个天才孤独的表演,原来,它是一场千军万马和生命赛跑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这也是我接受这份事业的最大底气,在科学的世界,平凡人也能做非凡事。如果当初校长“穿越千年”去遍访名家,是想找到科学的路在何方,那么当校长找到我的时候,我已经可以看到山就在那里了。即使山不过来,我也会过去,我会追随校长,更多的是追随高山这个群体,走上这条科学复兴之路。作为2020级张首晟奖学金获得者、教授的学生以及被他投资过的创业者,我一直记得教授生前的那句话:用商业和投资传播科学的荣光。当下的每一天,都是离这个使命最近的一天。有所为,有所不为当我是一个创业者的时候,我的首要任务是做出最优的选择;招到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才;确保公司始终要有足够的资金。当我开始科学公益的时候,我依然认为这三件事是重要的。所以短短两个月内,我们首先走访了科学家、企业家、政策制定者和慈善家,向他们深度请教了高山科学公益路在何方的问题,也从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和耶鲁大学基金会汲取了营养。同时,我们还在高山校友中甄选优秀的年轻同学作为各个公益项目的owner,从社会上招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专家顾问,他们中有金融专家、记者、战略专家以及头部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等等。所有这些努力,仅仅是为了一件事:让这个新组织的人才密度,大于未来要面对的复杂性。其次,我们第一时间升级了财务制度,以确保能更好地承载未来的想象力。在内控、规范和透明上,我们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最重要的是如何作出最优选择,这也是鲁白主席一直提醒和教育我们的事。公益可以是一呼百应,但高山的公益还要做到百里挑一。虽然还在持续探索中,但有两个大方向是相对确定的:第一,“近悦远来”,优先服务于高山师生。比如我们张文宏教授的“无核计划”,是关于消除耐药结核病的公益帮扶项目;李德铢老师的“种子计划”——COP15珍稀物种保存及DNA条形码分析,我们重新发现了消失百年的种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切实做事。(抢救正在消失的植物,我们做了这些事)这类项目在高山内部是双向受益的。因为在高山科学公益计划的实施下,老师除了可以在课堂内带领我们学习科学,课堂外,他们还可以持续带领我们“践行”科学使命。同时,也完成了高山科学公益和社会价值的互动。第二,“雪中送炭”,重点找寻国家计划尚未支持,但影响力大且有潜力的科学项目,最终通过我们的参与和探索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国家进一步的支持。比如鲁白教授发起的“渐冻症ALS药物研发公益项目”,渐冻症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因为每年患病人数相对较少,在产业界可预见的商业收益不高,相关药物的研发投入几乎没有。(禁锢霍金50多年的渐冻症,真的无药可医吗?)而这个公益项目则是通过AI辅助创新药的发现,联合病人社团和头部医院,加速了从实验室到临床这一过程。鲁白教授鲁白教授说:“只有你⾯对死亡时,才能真正理解⽣命的价值。我们不仅学习了退行性疾病的科学,也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我认为,这就是高山做科学公益最务实的声音,也是最本源的初心和对使命最好的诠释。“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需要我们的作为,而作为是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的,我们要有所不为的智慧,也要有所为的勇气。”关于高山科学促进中心高山科学促进中心,成立于2021年初,是以“科学复兴”为愿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号召,致力于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前沿科学交流与技术推广合作的民间非营利组织。高山取自《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科学研究亦如攀登高山,坚毅笃行,探索未知之境。关于张首晟奖学金高山书院成立之初,张首晟教授给与帮助良多,他是高山书院的创始校董,为“科学复兴”使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继承和发扬张首晟教授在科学事业上的探索精神,把“科学复兴”的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经与教授家属商议后,高山书院决定从2019年起,设立“张首晟奖学金”,以此怀念张首晟教授,致敬科学。同时鼓励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年轻创业者们用科学的方式看问题,用科学的精神造福世界。“张首晟奖学金”面向优秀的爱科学的85后创业者和投资人开放,获奖者将获得全额学费资助参加高山书院的正式课程,跟随高山的同学们,一起去全球探索科学的奥秘。※高山书院2022年张首晟奖学金报名已全面启动,欢迎点击了解图片更多※作者丨李可佳编辑丨朱珍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高山书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2抢救正在消失的植物,我们做了这些事3高山书院2022年课程表发布!4禁锢霍金50多年的渐冻症,真的无药可医吗?5高山书院2021级学员名单公布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书院,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2021年12月17日
其他

我们不知道,我们想知道丨《致科学》诗朗诵

高小山说12月11日,高山书院的“共识、共建、共益”主题年会在海南三亚蜈支洲岛圆满召开。年会晚会上,一首致敬科学的诗歌朗诵《我们不知道,我们想知道》将整个晚会的气氛带向了高潮,诗歌作者是高山书院2018级同学、长尚科技创始人兼CEO简昉。简昉朗诵版及诗歌全文如下,敬请欣赏~我们不知道,我们想知道太阳西沉太阳从未下沉月亮东升月亮从未上升神说要有光于是人类长了眼睛
2021年12月15日
其他

高山书院2022年课程表发布!

成立五年,高山书院的师生们风雨与共、砥砺前行,沉淀到今天,在风景宜人的三亚蜈支洲岛,主题为“共识、共建、共益”的2021年年会成功举办。年会上,经高山书院师生们精心打磨贡献的2022年课程表,发布了!在国之重器“天眼”下聆听来自宇宙的声音,开启新一年的科学探索;于特色丹霞地貌中回溯地球发展历史,揭开远古天空霸主的神秘面纱;探访量子霸权的世界,领略算力的伟大进步;邂逅英仙座流星雨,感受巨大射电阵望远镜的豪迈;于十三朝古都,叩问时间的秘密;在巨树繁花的西双版纳,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未来发展。2022年,高山书院师生们的科学探索足迹,将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我们希望找到更多追梦的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颠覆自己,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一路同行。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高山书院高山书院课程体系一、信息科学覆盖人工智能、计算机、通讯、数字多媒体等领域二、物质科学覆盖物理学和化学两大领域,包含新能源、纳米、量子、空间探索等三、地球与生命科学覆盖基因科学、脑科学、环境等领域,包括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等四、通识和本地化覆盖科学史、方法论、人文科学以及与游学当地特色结合的课程五、数学覆盖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与统计等领域,以及与⼯程领域等相关的交叉学科高山书院对同学们开放线上学习平台、高山思享课、高山夜话、兴趣课、系列课等丰富多元的课程,一次入学,终身学习。关于高山书院高山书院(GASA)是一个以“科学复兴”为使命,以“没有受教,求知探索”为理念,以“公心大用,智识生活”为共识,引导企业家、创业者及各界知名人士学习科学,同时向社会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型组织。高山书院往届校友名单高山书院往届校友名单,点击图片跳转致谢视觉丨吴兴晨、张杰编辑丨朱珍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吴国盛:中国人对科学的三大误解2梁信军:我为什么上GASA3高山书院2021年张首晟奖学金名单公布4高山书院想招什么样的同学?5高山书院2021级首批学员名单公布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书院,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2021年12月11日
其他

看科学书籍太晦涩?这次,让科学名家带你读书! |高山科学经典

书籍凝聚了人类最美好的创造、最伟大的文明成果。历经岁月,跨越时空,经典书籍将真理的光芒传递给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阅读的意义非比寻常,它关乎自身认知和心灵成长,关乎社会文化风气的形成,关乎民族未来的发展。受教于大师,传道于社会。一直以来,高山以科学导师为核心,联合推出过很多科学书籍和书单,从科学家经典著作到小朋友科普书籍,科学精神正在影响更多的人。(文末附推荐书单)高山书院校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认为:大众学习科学并不是为了将来当科学家,而是希望增长科学见识、理解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因此学习方式不外乎三种:听科学报告、访科学名胜、读科学名著。科学著作浩如烟海,加上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因此需要有权威的推荐书目和名家的领读导读。目前国内尚无权威的科学阅读品牌活动,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大遗憾。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初,高山科学促进中心与吴国盛教授合作成立了“高山科学经典”项目,借助吴国盛教授的专业能力,结合最具普世价值的科学著作,让科学精神的火炬通过书籍,跨越地域、阶层、年龄、民族的界限,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高山科学经典”项目将遴选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100本科学书目,建立高山科学文库;同时组织以高山科学导师为主体的知名学者为每部入选著作撰写推荐书评;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高山读书会”活动,带领越来越多的热爱科学的人,系统全面地阅读全部文库书目。2021年9月27日,第1次高山科学经典研讨会截至目前,项目在吴国盛教授的主持下,兼顾专家眼光与读者偏爱,注重学科均衡和风格多样,力求做到“好书难免遗漏、入选定为好书”,已经筛选出100本书籍,分科、史、哲三部分,它们合起来构成对西方科学的多维度多面相的整体理解。同时联合腾讯视频、果麦出版社以及专业教育平台形成“海陆空三军”,将围绕《高山科学经典》文库分别打造三大重点产品:专业级视频节目、出版系列丛书、线上读书会直播,以达到传播、出版、教育多重效应。开展全民科学阅读,共同推动“科学复兴”,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公心大用”。吴国盛说:“科学阅读活动不仅是高山同学自我提升科学素养的佳径,而且可以惠及全社会,可以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做贡献。”在今年12月份的高山年会期间,“高山科学经典”项目的诸多精彩内幕即将揭晓,包括首批科学书目名单及推荐导师名单、2022年的重磅阅读计划等等,邀请您一起加入探索科学的旅程!敬请期待!高山书单回顾:《读书日,热爱科学的人在看什么书?|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江晓原:美国是因为重视基础科学而强大的吗?| 上海科学家宴一周年

高小山说自2020年10月开始,高山书院的上海师生每月都会发起一场科学家宴,邀请某一领域的科学家们前来做客,一同展开交流分享。在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后,高山师生会与科学家老师一起享用由美食家同学精心安排的餐厅隐藏菜品。作为践行“终身学习”的途径之一,高山上海科学家宴是思想与美食的双重盛宴,至今已成功举办12期(往期回顾列于文末)。2021年11月24日,高山上海科学家宴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江晓原教授,与同学们就“美国是因为重视基础科学而强大的吗?”展开分享讨论。*以下内容摘录自江晓原在科学家宴上的分享,经审核后公开发布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前副理事长上海科学技术史学会前理事长上海市性教育协会前副会长我们以前总是把科学和技术看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东西,称其为“科技”,并且在很多人心中,认为技术是可以被包括在科学里的,它只不过是用来实现科学理论的手段而已。包括我自己在内,几乎任何一个搞理论科学的人都会这样想。但是这种想法至少有一种很不好的后果,这是会把技术的成就算在科学的账上。举例来说,每年年底我们都要评选十大科学进展、十大科学新闻之类,等结果出来后大家可以仔细看看,这十件事情里经常有八件都是技术而非科学。科学和技术,这两者其实可以视为两个平行系统,是可以分得开的。曾经有这样的时期,科学还不存在,但技术之花早已盛开了,在没有流体力学、没有伯努利方程的时代,人们已经可以建造都江堰工程了。在没有重力学、结构力学的时代,人们已经能建造带有巨大穹顶的大教堂了。人们认为美国重视基础科学事实果真如此吗?科学都是谁搞的呢?我们看像万有引力、相对论、进化论、原子理论、航天理论、双螺旋理论等等,所有一流的科学理论,没有一个是在美国搞出来的,全是欧洲人搞出来的,只是很多科学家后来移居到了美国。那么美国人在干什么呢?他们通过技术,把科学中的好处拿过来。比如说原子理论目前最大的用处是造原子弹和核电厂,这两个事情都有实用价值。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的科学理论,在没有技术把它们发扬光大之前,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它们。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都认为美国人非常重视基础科学?这个根源与今年中信出版社再版的那本《科学:无尽的前沿》有关。美国一个名为范内瓦·布什的科学官员1945年曾提交给美国总统一份报告,探讨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科学何去何从。经过一系列坎坷,包括在国会投了五年的票,布什提倡的一个机构得以成立,也就是今天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布什的那份报告在1960年公开出版,就是《无尽的前沿》。很多人看了这书之后,就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看成是美国国家强力推进基础科学研究的象征。加上很多人对美国本就心存崇拜,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布什所主张的事情到底有没有真正在美国被实行。我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怀疑,是因为近年来对对西方科学期刊进行社会学研究,发现它们背后的猫腻实在太多了,美国的这个“科学形象”在我脑子里早就轰然倒塌了。如何才能知道美国到底重不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呢?我们去查查美国的科技研发经费都往哪投了。这里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官网,第一次查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NSF第一年仅仅拿到15万美金。当我的拍档告诉我这个数据时,我说你是不是看错了,是不是15亿?后来发现真的是15万!后来当然也逐年增加了,但往后每年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拿到的钱始终只有美国科技研发总经费中的1.5%——注意是百分之一点五,所以我称之为“面包屑”。然后我们再看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拿到的钱用在哪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60周年的时候,在官网列了一个成功资助项目清单,共有60个项目,你就会发现基础科学只有12项,仅占到20%,剩下的项目都是有关实际的技术应用,包括二维码这类东西。所以这1.5%还只有其中的20%被用来资助基础研究了。当然,我们还得看美国科技研发投入的总盘子。美国每年会把全国的所有科技研发投入,包括国家和私人的投入都统计出来,汇总成一份SEI报告(Science
2021年12月7日
其他

打破世界纪录的“蛟龙号”,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以下根据崔维成于2021年7月8日在山东·青岛站的部分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经老师审核后公开发布。全文字数丨5459字阅读时间丨10分钟(高效速读,可选1分钟精华版)授课老师:崔维成,西湖大学深海技术讲席教授,“蛟龙”号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第一副总设计师。*
2021年12月6日
其他

高山书院2021年度评选,候选人名单揭晓!

2021年12月,高山书院将推出“2021年度评选”活动,选出闪耀的高山之星。经过为期两周的同学推荐,高山书院2021年度评选候选人名单正式出炉。高山年度科学家高山书院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各候选人及推荐语如下(推荐语来自同学们,候选人按姓氏首字母排列):崔屹斯坦福大学教授推荐语:28岁入选世界顶尖100名青年发明家,34岁任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38岁被路透社评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材料科学家,2020年成为斯坦福能源研究所的首位华裔主任。他与高山同学互动频繁,为高山发展贡献智慧。金力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推荐语:金力老师不需要过多的介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第一完成人)、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卓越科学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等奖励,也掩不住他在高山给大家带来的惊喜:身着高山T恤,给高山加油。以后的日子里,在金力老师的影响下,高山将越做越好。鲁白高山书院校董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推荐语:作为神经科学家,鲁白老师不仅教书育人,还积极投身于科学成果的商业转化。作为高山校董会主席,鲁白老师为各地同学引荐了许多优秀科学家授课,并热情地参与高山的各个课程和活动,与同学们亲密互动。张文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推荐语:张文宏医生热心公益,科学引导大家关注疫情。作为高山导师,贡献时间参与同学活动、贡献智慧为高山师生解疑答惑。高山年度同学高山书院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同学。各候选人及推荐语如下(推荐语来自同学们,候选人按姓氏首字母排列):陈冰弘源资本,创始合伙人推荐语:以专业、敬业和无私的精神承担高山财政委员会的开拓和运营,为高山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和个人的支持。温暖大家,奉献自己,专业承担。程巍火箭派航天、达尔文细胞,创始人推荐语:怀抱梦想勇于创新,创“火箭派”,保持自我挑战,永远在自我突破的路上不断寻找和攀登最高点。但斌东方港湾,董事长推荐语:过去一年,但斌同学积极捐助“张首晟奖学金”,帮助更多年轻人进入了科学的殿堂。同时,他秉持学校“公心大用”的理念,为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的多位科学家项目捐款,让更多的科学项目得以有效推进并取得成果。他这种默默贡献力量的精神,值得肯定。蒋昌建复旦大学副教授、著名主持人推荐语:蒋昌建同学投入了很多个人时间和精力在学校的各项事务上,他不仅是高山同学会总会联席会长,也是2018级班长,他积极组织高山同学活动,也为高山推荐了多位优秀老师。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上,他更是多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同时,他还参与了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的工作,帮助科学公益项目更好地落地。只要是有蒋班长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暖意和有趣的观点。李思超中碳国科,董事长兼CEO推荐语:2021年度最热词:碳
2021年12月2日
其他

纪念张首晟:下一个硅谷,将诞生在摩尔定律危机之上|奖学金报名启动

高小山说张首晟,高山书院创始校董,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是“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天使粒子”的发现者,也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学生。杨振宁曾预测,张首晟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在2018年12月1日,张首晟教授不幸逝世。在与凡尘的抗争中,最终身归星尘,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也戛然而止。为继承和发扬教授在科学事业上的探索精神,把“科学复兴”的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经与教授家属商议后,高山书院决定从2019年开始,设立“张首晟奖学金”,以此怀念张首晟教授,致敬科学。在高山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少同学也自发参与到了奖学金捐赠的行列,目前高山书院已经聚集了7位优秀的张首晟奖学金的获得者。2022年“张首晟奖学金”也于今日正式启动(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回顾高山保存的课程资料,在2016年高山书院硅谷站的课程中,张教授对自己的科研工作进行了部分介绍,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翻开这份珍贵的资料,沐浴在张首晟教授的科学之光下。或许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某些知识会“过时”,但科学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逻辑,以及科学家本身的魅力,是永恒不变的,也永远熠熠生辉、闪闪发光的。2016年张首晟教授在高山书院硅谷站授课摩尔定律危机今天我们整个人类文明处在一个非常神奇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有一个根本的规律,叫摩尔定律,摩尔定律说的其实是信息处理的能力,即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这是一种爆发性的指数增长率。如果打开一台计算机,我们会发现里面的中央处理器CPU的芯片面积,在过去五六十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一直都像邮票那么大,但其中包含的三极管的数量则是飞速增长的。三极管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从图上可以看到,芯片从最初只有几千个三极管,到后来慢慢增长到1万、10万、100万......到2016年已经是100亿的量级了。指数增长的规律,在过去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当中是非常罕见的。我们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经验告诉我们,增长一般都只是线性的。但在过去五六十年,我们发现了这个特殊的指数级增长规律,并且也对这个规律有着深深的信念,认为这种增长是天经地义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摩尔定律会永无止境地走下去吗?60年代以前,物理学家们发明了量子力学,这是摩尔定律的根本科学原理。过去五六十年,从根本原理来讲,摩尔定律没有任何改变,所有的进步都是靠工程技术来推进的。所以如果按照这个路径往下走,绝大部分的人都相信,摩尔定律已经走到尽头了。很多计算机和半导体领域的老大,不管是英特尔、IBM、德州仪器或者华为,基本上都是这么相信的。于是大家就陷入了一个迷茫的状态,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摩尔定律走到尽头,这对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来说都是非常重大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摩尔定律有可能会走到尽头呢?这个体验其实大家都已经有过,比如我们把笔记本电脑放在大腿上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到热,手机长时间打电话或者看视频也会发烫。这是因为在芯片的最底层,电子的运动方式是完全杂乱无章的。如果把电子比作是优秀的跑车,加上电压之后,芯片上的电子就像是在人满为患的集市里运动,彼此之间互相碰撞,同时也与周围环境进行各种碰撞,这样一来,绝大部分的电能都在碰撞中耗散了,也就出现了我们所体验到的发热发烫现象。由于科学原理没有改变,过去五六十年,每个单位的三极管所耗散的热量基本是不变的,但在芯片上的总三极管数量每18个月就会翻倍,这样一来,当三极管集成密度越高,芯片运转越快的时候,散发的热量也会成倍增加,到一定程度,整个芯片就烧掉了。所以,今天我们的信息社会其实就是碰到了这样一个大的阻碍,芯片内的电子就像是遇到了交通阻塞,卡在一起无法动弹。因此,我们就需要用科学的办法和科学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类比就是一种很好的科学思维。我们都知道高速公路的原理就是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如果能同样制造一个“高速公路”,让电子这个精致跑车在高速公路上畅行无阻,那就能解决问题了。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的追求和梦想。也许这将会是摩尔定律危机下的一个全新的机会。复制硅谷的可能性今天很多人尤其是企业家,都喜欢到硅谷来学习,自然而然大家心里就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硅谷能不能被成功复制?下一个硅谷会出现在哪里?对比来看,如果问今天的中国缺什么,很显然肯定是不缺钱的,大家现在手里有很多钱,一旦看到好的机会,都愿意投下去。关键是硅谷的发展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历史性机会问题,就是当时硅技术的发展。这种历史性机会,在人类历史上,可能要100年左右才会出现一次。如果摩尔定律一直发展得好好的,那我们今天很难再有一个取代硅谷的机会。但既然今天摩尔定律碰到了危机,必然也会造成一个新的机会。中国古老的语言里藏着极大的智慧,所谓“危机”,其实是“危”也是“机”。摩尔定律危机的出现让企业家们头疼和彷徨,但对于我们科学家而言,这是一件让人非常兴奋的事情。现在这个情况与五六十年前量子力学发明出来的时候极其相似。这五六十年间,电子在芯片层面上的工作原理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在工艺上把这个东西越做越好,于是就变成了工程师的天下,没有科学家们什么事儿。但现在,很可能机会又要来了!那么,怎样才能使电子在芯片里畅通无阻呢?就像高速公路那样。我们知道,在导线中电子的运动方向至少有正反两个,并且只要遇到一点点杂质,都可能导致电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产生电阻,哪怕是再细的纳米导线也不行。那究竟该怎么办呢?怎样的思考模式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国内最近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叫“降维打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模式。如果不只是考虑一个一维的导体,而是考虑二维空间的话,我们就会有一个神奇的办法——让上面的电子往前走,下面的电子往后走,而中间是完全绝缘的。这种运动模式就和高速公路是完全一致的。但新的问题是,什么情况下电子才会按照这种规律来运转呢?所以这里面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非常强的外加磁场。电子在强磁场上的运动模式是非常奇怪的,它只是绕着磁场打转。就像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就是让质子在一个27公里的环形轨道中加速的。在外加的磁场下,导线中间位置的电子的运动是独自打转,但在导线的边缘区域,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原本要打转的电子打了半转后碰到边缘,会停止原来的打转,转而重新开始打一个新的半转。整体来看,电子是顺着导线移动的,所以导线的边缘是可以导电的,并且上下电流是相反的方向,但里面却是绝缘的。即便是电子在边缘处遇到杂质,它只会简单地绕过去而不是改变运动方向。这就是量子霍尔效应。现在回过来想想,原理很简单,高中物理就能理解,但在当时也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的,这个现象在历史上曾获得2次诺贝尔奖的青睐。这是一个神奇的效应,但是它却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奖并不是一定要颁给有用的知识,有时候只是一个基本现象的发现就行。这个外加磁场的强度大概有多大呢?就是大家平时去做体检做核磁共振的时候,会进入到一个很大的机器里面,那个机器就是产生强磁场的。基本上就需要那样的一个强磁场环境。所以如果应用到我们现在的电脑、手机上,这显然是不可实现的。科学的发现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后人的研究和发现都是基于前人的发现和发明上。对于这个问题而言,这个后人里就有我。要解决实际使用问题,可能还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我的工作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非常好奇,我想的是,能不能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的情况下,就能有这种电子的神奇运动模式?这样一来,在科学上能既有伟大的发现,也能够用实用来造福人类。我的想法是通过再一次的类比。电子绕着原子核的运动,基本上与地球绕着太阳的运动很相似。我们知道地球会自转,同时也会绕着太阳公转,这样我们就有了一天24小时和一年365天。电子就像地球一样,既有自转也有公转,电子的自转就好像是电子内置的指南针,它会告诉电子需要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而不需要外加的磁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之间没有特殊的耦合。但爱好天文的同学们就知道,月亮的情况则不一样。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因为月亮自转周期是一个月,公转周期也是一个月,所以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所以对月球来讲,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种明确的耦合关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预言了电子的自转和它的公转必然有一种耦合,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个非常奇妙的预言。这个预言在别的场合下也都已经被验证过。基于此,我的想法就变得非常简单,在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可以想办法利用起电子的自旋特点。如果我们再回到导线的话题,其实电子在最细的导线里面并不只是有两种运动模式,它其实应该有4种,因为电子的自旋可以向上或者向下,它的公转的运动可以往前或者往后,所以一共来讲有4种不同的运转的模式。但是这4种情况可以拆成2+2,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黑色箭头向上的是电子绕着芯片顺时针运动,黑色箭头向下的是电子绕着芯片逆时针运动。所以等于是电子的自旋相当于起到了外加磁场的作用。这种来自于电子自旋和轨道耦合的神奇效应,我们叫它“量子自旋霍尔效应”。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是对量子霍尔效应的一种新的发现和推广,这种理论发现被公布后,很多人都说想来看看我的实验室,但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我根本没有实验室。但我也为此觉得非常骄傲,我的实验室就是一张纸和一支笔,伟大的科学家像爱因斯坦和牛顿,他们的实验室也是只有一张纸和一支笔。所以有时候科学发现并不一定要一个很大的实验室,仅仅通过一张纸和一只笔也能产生美妙的思想。在这个理论被公布后,我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预测,也就是在什么材料中会发现电子的这种神奇的运行模式。这种材料非常先进,当时整个世界只有德国的一个实验室在研究它,叫碲化汞(HgTe)。然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也就是2007年,通过与我的合作,他们在这种材料上验证了我的理论预言。这在当时非常轰动,大家认为这是当年整个科学上十大发现之一。某种程度上我比爱因斯坦要幸运,爱因斯坦1915年发明了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过了整整101年才被验证。我的预言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被验证了,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时代。这种材料就叫拓扑绝缘体,在这种材料中,电子的自旋霍尔效应只能在低温下才能够发生,所以我的工作还没有停止,还需要进一步地做类比。大家都知道石墨烯,它的发现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石墨烯的结构有点类似于六角形的单层蜂窝的状态,我的工作就是在石墨烯结构的基础上做了一次新的推广,将这种蜂窝结构中的碳原子更换成锡原子,我给这种材料命名为“锡烯”。所以我的预言就是,在这种材料中,既不需要低温也不需要外加磁场,就可以发生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如果真的能够实现,摩尔定律就能够继续向前推进了。几乎每一个人类大的历史的时代,都是以一种材料来命名的。譬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硅器时代等等,所以我相信,这个拓扑绝缘材料的发现,对整个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整理
2021年12月1日
其他

肥胖治疗、大脑疾病,这次我们聊这个丨北京思享课预告

Daily3肥胖元凶找到了吗?糖、脂肪、碳水……4鲁白: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5高山书院2021级学员名单公布点击阅读原文,报名高山课程,入选后将第一时间收到高山书院的邀请。
2021年11月30日
其他

抢救正在消失的植物,我们做了这些事

2019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至少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速度快数十至数百倍”。报告称,约一百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其中许多物种可能在几十年内灭绝,这将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2021年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开幕。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参会,备受全球瞩目。COP15大会将全面总结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制定未来十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迎接COP15大会在昆明的召开,共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出切实行动,2020年云南课程期间,高山科学促进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合作,发起了科学公益项目——“COP15种子采集计划”。高山书院校董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神经科学家鲁白教授说:“在做一件事时,我们需要想明白三个问题:为什么重要?为什么是我来做?为什么一定要现在来做?”针对该项目的这三个问题,鲁白提出:首先,COP15大会在我国昆明召开,这是一个影响世界的大事。我们在做的一些事情可能会影响全球,而不仅是影响云南,影响中国。第二,我们需要大家贡献时间和智慧,正如高山书院所提倡的“让影响影响影响”,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做这件事。第三,让正在消失的得到保护,让已经消失的恢复,在较短的时间里抢救濒危植物种子,使中国的种子库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种子库。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植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其中的喀斯特天坑孕育了许多特有的植物类群。但这里生态系统既特殊又脆弱,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该区域影响巨大,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遭遇严重的考验,加强该区域重要野生植物物种资源的收集更是势在必行。这也是高山书院参与支持这个项目的初衷。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李德铢教授为该项目提出了八个字——“百年难遇,高山之巅”。项目选定了云南东南部的罗平和蒙自,进行重点采集,开展珍稀濒危物种采集保存和DNA条形码分析工作。在各方的努力下,目前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喜人的成绩!今年6月,科研人员连续在红河州蒙自市周边天坑开展种质资源调查和采集,不仅发现了“消失百年”的极度濒危物种大花石蝴蝶、竹生羊奶子等,还采集到了天坑内的报春花属、秋海棠属和球兰属等多种珍稀物种的种质资源。左:大花石蝴蝶,右:竹生羊奶子今年11月,科考队徒步6天,走马帮老路,翻越高黎贡山,从秋天穿越到冬天,攀登中国迄今实测最高(72m)的云南省一级重点保护古树名木——秃杉王,采集其种子进行长期保存,留存秃杉“资深”结果母株的遗传资源。另外科研人员还在独龙江乡采集另一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贡山三尖杉的种子。在今年12月份的高山年会期间,我们将带来更多“COP15种子采集计划”的最新进展,敬请期待!敬畏自然,相信生命的力量。未来还将会有更多濒危物种被发现、被抢救、被保留下来。为科学公益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高山在行动。关于高山科学促进中心高山科学促进中心,成立于2021年初,是以“科学复兴”为愿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号召,致力于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前沿科学交流与技术推广合作的民间非营利组织。高山取自《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科学研究亦如攀登高山,坚毅笃行,探索未知之境。2021年12月11日,三亚蜈支洲岛,高山书院第二届年会,在这里“岛演”我们的科学生活。注:年会仅对高山书院学员开放,课程学习请联系班主任或登录高山书院小程序报名。整理丨李嘉编辑丨朱珍热爱科学的人都在这里!添加高小山微信:GASA2017,与科学做朋友投稿/内容合作:info@gasauniversity.org推荐阅读1消失百年的它们,回来了!2李德铢:种子库如何捍卫地球生态文明?3“高山科学促进中心”公益链溯源平台正式上线!4高山书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5高山书院2021-2022年课程表发布!丨招生启动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书院,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禁锢霍金50多年的渐冻症,真的无药可医吗?

1963年,21岁的史蒂芬·霍金被诊断出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失调疾病。渐渐地,他失去了双手双脚行动的能力,甚至是移动面部和吞咽的能力。但自始至终,他一直保留着他那不可思议的智慧,在之后的50多年中,霍金成为了历史上最有才华和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然而他的病情并未好转,2018年3月14日,76岁的霍金与世长辞,回归星辰宇宙。霍金的情况已经算是医学奇迹了,对于大多数患有该病的人来讲,确诊后基本上只能存活几年时间。有患者形容,得这个病,是“一天天看着自己慢慢枯萎”——四肢开始一点点变得僵硬萎缩,生活不能自理,但最残忍的是,大多数患者的意识在整个病程中是完全清醒的,能清楚感知到自己身体的每一点变化。渐冻症患者Kevin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全球首个!鲁白教授团队开发出全面模拟人类阿尔兹海默症的大鼠模型 | 科学Weekly

「科学Weekly」关注每周前沿科学资讯,和科学家一起探索未来世界,让科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01鲁白教授团队开发出全球首个全面模拟人类阿尔兹海默症的大鼠模型图自网络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400多项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临床试验,但迄今为止尚无一个可以阻止疾病进程的药物。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AD动物模型不能模拟人类AD病人的真实情况。在过去的25年,科学家们相继建立了200多个AD动物模型,但这些模型或者没有神经细胞的死亡,或者缺乏完整的病理特征。近日,由著名神经科学家、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高山书院校董会主席鲁白教授领导的团队,在该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了能够全面模拟阿尔兹海默症的基因敲入大鼠模型,相关成果日前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于
2021年11月19日
其他

王贻芳:掌握这关键的3点,就能很好地欣赏科学

*以下根据王贻芳于2020年5月15日在高山夜话的部分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经老师审核后公开发布。全文字数丨4298字授课老师: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其实就像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一样,科学也是可以鉴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科学”这个词来源于日文,原意是分科之学,但并不那么准确。它描述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研究活动,并且科学本身应该是形而上、非功利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科学和技术混在一起,说科技是生产力,其实并非如此,技术是生产力,科学并不是。科学实际上是人类最高水平的智力活动,是用来欣赏的。科学和音乐、美术、艺术、文学等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很好的音乐、美术和文学,要说它的文明发展程度很高,大概所有人都不太同意。那么同样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的程度不高,却说它的文明水平很高,大概也很难让人信服。但非常不幸的是,中华文明最大的缺憾,就是我们只有技术,没有科学。我们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实际上是技术,不是科学。比如说火药,我们没有从火药中发展出一整套化学的学科体系,它最终只是单纯的发展成了零星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在中国,科学是舶来品,并不是生长在我们自己的血液当中的,因此要让科学在中国生根是非常困难的。此外,科学和人文是密不可分。我们都知道欧美的很多大学设有人文与科学学院,但在中国,更多的是科学技术学院或者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在里面占的成分很少。每一个进入哈佛的人,不论是学文还是学理,或者学医等等,都必须要完成一套核心课程,其中包括文学、历史、社会、外国文化、道德科学、定量分析等等。中国真正对科学的文明属性以及人文属性的研究和理解是不够深刻的。所以说,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掌握关于科学的基础的核心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为什么要鉴赏科学?为什么要鉴赏科学?很多人可能会说,连最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知道的话,生活会不方便,也会显得自己学识浅薄。但实际上,我觉得还有更深刻的需求在里面。掌握科学方法网络上各种各样的科普文章、视频,都会给你很多知识和结论,但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道结论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对科学的过程和逻辑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接受科普知识点。科学知识无限,但是科学方法是有限的,如果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不管有多少知识,我们都可以有好的方法去认知和了解。所以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要重要得多。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时候,有一个核心的精髓值得一提,那就是要具备怀疑和批判精神,怀疑你见到任何结论。对于你接收到任何知识和表达,都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反问: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会这样?依据是什么?我觉得这也是科学家和普通人某些时候最大的不同。鉴别赝科学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那就是可以帮助你鉴别什么是真科学,什么是伪科学,还有所谓的赝科学。赝科学,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和理论,甚至是书籍。我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邮件和书籍,说他们有一个新的科学发现,或是新的理论、新的思想等等。这些东西不是科学,但也很难说它是伪科学,所以我们圈子里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赝科学。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或者骗局,什么专家呀、大师呀,满街都是。但基本上这些东西涉及的都是高中水平,但凡掌握了些科学方法,都不那么容易被骗。理解科学成果和科学家如果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你也能更好地理解科学成果。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媒体对一些科学家们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行宣传报道,很多人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并不能真正的明白到底是什么。但如果你掌握了科学方法,即便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你也能很好地理解他们的科学成果,并对成果的可靠性有自己的分析,也会问出正确的问题。一般来说,基础性的成果,当然就会是比较好的;通用型的成果也会是好的,它影响到的方向多。还有一些是出乎意料,大家从来没想到过的科学成果,要么是方法巧妙,要么是技术非常复杂困难,别人做不了,只有我能做,那也一定是好的。有了科学鉴赏能力之后,我们就能轻易的分辨出来什么是假的,是媒体炒作的。对于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说,拥有这种能力也非常重要,因为你需要去分辨哪些信息或项目可靠或不可靠,所以,这应该是每个人都要掌握的技能。享受科学再高一个层次,是去享受科学。就像你喜欢音乐、美术和文学一样,把科学当成一种单纯的喜好。在西方,有很多私人支持科学研究的传统,尤其是早期的时候,很多科学研究都是靠私人尤其是贵族的支持才得以开展的。实际上,美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有1/3都是靠社会捐助的,包括个人和基金会。而在中国,社会捐助基础研究的大概接近于0,也不能说没有,但是非常少。中国的慈善家愿意捐建校舍的很多,但热爱基础研究的几乎没有过。如何欣赏科学?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欣赏科学,又欣赏些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欣赏美与技术首先是欣赏科学的美。这是一个蟹状星云的图片,几乎看过的人都会觉得非常美,这个照片是靠现在的科学技术合成还原成出来的。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都有很好的美学素养。这是另外一个照片,这张照片非常漂亮,它是根据金原子核与金原子核对撞后,产生出来的高能粒子飞行的路径绘制而成的。如果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重建这个过程,你很难想象这一场景。这个重建其实很复杂,它需要把每一个粒子的性质比如它的质量、动量都测量出来,然后高精度地重建它们的路径。这个照片很有名,李政道先生非常喜欢,他用苏州的丝织工艺按照这个图做了一个艺术品。这样一个艺术品挂在家里,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高级的享受。再说说技术。大家可能听说过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粒子是粒子物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粒子,它给了整个物质世界“质量”。如果没有它,我们完全不知道电子、质子等所有这些基本粒子的质量从哪来的。这个粒子是利用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一个大型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于2012年发现的,耗费了全球上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30多年的努力。当时全球有上千家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影响非常大,并且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我们今天互联网技术如此之发达,可以在网上买东西、沟通信息、发文件、视频会议,这些都是起源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那个时候,科学家们为了准备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意识到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的重要性,因此当时欧洲核子中心的一名英国工程师蒂姆·伯纳斯—李(Tim
2021年11月18日
其他

重视原始创新,从跟跑转向领跑 | 深圳思享课回顾

高小山说11月12日,高山书院的同学们来到了深圳科创学院,历时7小时,同学们不仅参观了深圳科创学院,聆听了鲁白教授、李泽湘教授的课程,还参与了李可佳、贾凡、孙立林同学精彩的创业主题圆桌对谈。晚上,高山书院的同学们和深圳科创学院的师生们共进晚餐,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参观深圳科创学院感受全新的创业者培养理念在深圳科创学院创始合伙人、副院长于盈的带领下,高山的同学们从科创学院一楼产品展示大厅开始参观,很多在此展示的B端、C端产品,都是来自李泽湘教授科创体系里的原创制造,有些已经相对成熟并经过了市场考验。除此之外,高山的同学们还近距离感受了科创学院的四大创新中心:智能驾驶、智慧健康、智能建造、智慧生活,以及三大支撑实验室:柔性制造中心、电子实验室和电机实验室。高山师生参观科创学院通过参观,高山的同学们深刻了解了深圳科创学院的全新创业者培养理念。20多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经验积累下,李泽湘教授于今年创办了深圳科创学院,为学生提供为期一年的基于真实场景的创业教育,从技术支撑、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等全方位赋能,致力于打造人才培养、项目孵化、科技创业的创新生态系统。于盈说:“
2021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