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泳铭身兼阿里三个 CEO 职位,年轻一代将上位

晚点团队 晚点LatePost 2023-12-22

阿里集团层面的大调整已经暂告一段落。

文丨管艺雯 祝颖丽

编辑丨管艺雯

吴泳铭成为了互联网大公司里最忙的 CEO。


他从 6 月开始交接、9 月正式担任阿里巴巴集团 CEO,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团 CEO,到了今天,12 月 20 日,又接替戴珊兼任淘天集团 CEO —— 吴泳铭同时担任了三项 CEO 职务。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1 个月前,吴泳铭召开管理者大会,明确表示他会继续担任云智能集团 CEO,暂时不会再找新的 CEO。


云和国内电商,阿里最核心的两大业务,它们自 2021 年底阿里分设大总裁之后,分别交由两位管理者独立掌管,以更快得响应业务变化,这种状态延续了两年。


现在两大业务又重新交回到一个人手里,一位阿里人士强调,“这不是倒退。” 在阿里对外的叙事里,这样安排的目的是确保集团对电商和云两个核心业务的统一指挥和高强度投入。


此前已经有一些迹象。11 月 16 日阿里的三季报电话会上,吴泳铭描绘阿里战略重点时,已经表示对核心业务将保持高强度的资源和研发投入,这里的 “核心业务” 就是云和电商。


作为十八罗汉之一,戴珊在阿里的二十多年一直在公司业务一线,如今她离开接管了两年的淘天集团 CEO 一职,投入到新设立的阿里巴巴集团资产管理公司,协助筹建和组建团队。


这是戴珊的优势所在,她熟悉整个阿里的人脉,在组建团队中可以发挥作用。多位淘天员工认为,这或许是戴珊逐渐淡出业务一线的一种方式。


阿里过去版图扩张太大,有很多资产急需分拆、盘活、梳理,新的资产管理公司最主要的目标是优化资本回报率,提升股东价值。


2023 年是阿里混乱的一年。以前的阿里热衷拥抱变化,但频率还只是一年一次。今年的阿里,变化的频繁和剧烈程度,在全世界都鲜有 —— 基本几个月就有一次核弹级的调整。


「1+6+N」大变革,各业务集团公布独立融资和上市计划,集团 CEO 岗位的交接,阿里云放弃完全分拆、盒马暂缓上市,再到今天淘天集团 CEO 一职的易主。


多位阿里员工表示,过去几个月,内部议论很多,他们总是在等待着下一轮的变化。


据了解,吴泳铭接任淘天集团 CEO 后,还会开展大范围的人事调整,调整将涉及淘天的核心管理层。不过,阿里集团层面的大调整已经告一段落。


大象难转身,但今天的阿里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变化本身就代表着新的可能性。变化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它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庞大组织思路和习惯的转变、需要管理者坚定的改革决心、更需要员工们的信任。


很多年后我们回看阿里的 2023 年,希望这混乱的一年,对阿里来说是值得的一年。

为什么是吴泳铭?

今年 9 月开始,多位阿里人士就向我们表示,内部一直有淘天集团要更换 CEO 的传闻,接替人选可能是谁?大部分员工的猜测都指向蒋凡。


他现在是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 CEO,负责阿里电商业务在海外的开疆拓土,是阿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员工们的评价中,蒋凡足够聪明、产品能力强、做事简单直接。


蒋凡有战功,他在淘宝天猫任职超过 7 年,其中有 4 年直接管理淘宝,主导参与了淘宝 “All in 无线” 的移动转型,手淘的千人千面、内容化都由他牵头。接手阿里国际数字商业后,他迅速到海外调研并梳理业务,形成 2 个国内跨境业务(速卖通、国际站)+ 4 个海外本土业务(Lazada、Miravia、Trendyol、Daraz)的格局,并推出全托管、半托管、自营模式。


但目前海外电商的竞争如火如荼,Temu、SHEIN、TikTok 电商都在疯狂扩张,一位阿里人士说,海外战场非常重要,对现阶段的蒋凡来说,迅速扩大阿里在海外的电商业务、站稳脚跟并找到自己的优势,是他更紧要的任务。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对于接任戴珊的人选,阿里的合伙人们自 11 月以来讨论多次,“但其实没有太多选择。”


谁来担任淘天集团的一号位,是一个复杂问题,背后不仅要考虑接任者的业务能力、战略眼光;是否有战功、资历是否足够、能否充分调动集团资源同样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综合考虑下来,吴泳铭可能是现阶段最合适的人选。


“18 个创始团队成员之一” 的身份保证了吴泳铭短时间内重新执掌阿里的正当性。在现有的合伙人池子里,他是同时懂产品、技术、运营,并能统筹全局的少数人物。


更重要的,或许是他深受创始人马云信任。1997 年,阿里巴巴成立前一年,吴泳铭就追随马云创业;2015 年淡出管理层后,他继续担任了马云的特别助理;一位知情人士说,2015 年后吴泳铭会在阿里内部如组织部、合伙人会议、风清扬班等多个场合发表关键意见并影响马云。


吴泳铭在 2015 年就退出了阿里巴巴的一线经营;9 个月前,他的身份还是一名投资人。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先后成为阿里集团 CEO、阿里云智能集团 CEO、淘天集团董事长兼 CEO,他还是阿里本地生活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董事,几乎是阿里巴巴历史上最短时间回到业务核心的人物了。


接任阿里集团 CEO 后,吴泳铭多次强调 AI 的重要性,整个阿里也在短时间内集中发力 AI,此外,他主张的团队年轻化已经开始有动作。


但除了这些,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不到半年的吴泳铭,这位阿里的新领军人物,带给员工的印象仍然是模糊的。更多的时间里,吴泳铭还在了解业务,他频繁与潜力业务负责人沟通、与业务高管开会。


一个月前,吴泳铭召开管理者大会,明确表示他会继续担任云智能集团 CEO,短期不会再找新的 CEO。一位与会者回忆,当时全场响起掌声。


11 月底,吴泳铭对内梳理了阿里云的战略方向,确定未来五年阿里云将实施 AI 驱动、公共云优先的策略,并对业务管理团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包括成立基础设施事业部、产品架构与稳定性部,公共云业务事业部、混合云业务事业部等,集团层面还成立了基础设施委员会,由吴泳铭统筹管理负责,重点协调全集团底层技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以保障集团各业务与阿里云的密切联动。


电商和云是阿里最大、最复杂的两个业务,一位淘天员工认为新任 CEO 如何分配精力、兼顾业务是一个难点,“哪怕张勇都没有直接管过两大业务。”

戴珊,以及她接管淘天的这两年

“协助筹建集团资产管理公司” 被阿里员工视为集团让戴珊淡出业务一线的一种方式。


作为阿里 18 个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戴珊在一线业务已经 20 多年了,她做过销售、也管理过职能部门;领导 B2B 事业群时,在不受关注的角落,两年间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翻番。


员工形容她 “像个姐姐”,待人春风化雨、亲和细腻,有女性领导者的温度;下属认为,她在用人上会给决策空间,相信专业;更多的人相信她作为创始团队成员的忠诚、初心,以及改革淘宝天猫的决心和魄力。


上任仅 6 天,戴珊就将淘宝、天猫这两个最核心的事业群打散融合为 “大淘宝”,形成了用户、产业和平台三个中心;随后又叫停了以 GMV 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统一了 “第一客户” 是消费者而非商家的共识,日活跃用户指标也成为用户中心的第一目标。


她要求融合后的大淘宝要变得更简单,砍掉种类繁多的营销 IP,将复杂的满减活动改为价格直降 —— 一切都是为了消费者体验,这无可厚非,用户体验是淘宝必然要做的事情、要补的功课。


但 “用户体验” 可能不是一个能让阿里继续赢的策略。一个好战略的基本原则是 “扬长避短”,即设计的战略要放大优势,同时让劣势变得不那么重要。


在接任淘宝天猫的两年里,戴珊面临的竞争绝无仅有地激烈,期间阿里的市值被拼多多反超。


5 月的内部会议上,马云谈及了淘天的战略格局,他认为阿里不该在经营思路上只顾盯着拼多多和抖音。


也是在这场内部会议上,马云认为淘宝天猫竞争环境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而在互联网行业这个速度可能会更快。他也为淘宝天猫提出了 “回归用户、回归淘宝、回归互联网” 的三个方向。


很快,戴珊正式对外宣布淘天集团的战略调整为 “用户为先、生态繁荣、科技驱动”,这与马云提到的 “三个回归” 内核一致。


比如 “生态繁荣” 对应 “回归淘宝” —— 重视中小商家,重视引入新商家,将淘宝作为一个生生不息的基座;“科技驱动” 与淘宝的 “互联网平台” 定位相关,也涉及 AI 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创新。


今年双 11,戴珊宣布这届双 11 取得了商家数、买家数、订单量和成交额的全面增长。与 2022 年的紧绷相比,戴珊显而易见地变得更轻松了。她不仅参加了天猫双 11 晚会,还在 11 月 11 日晚上接近 12 点的时候为媒体抽出了价值 5 万元的清空购物车大奖。


这场最难打的仗,仅仅靠戴珊已经不够了,在蔡崇信宣布戴珊卸任的全员信中,肯定了她的辛苦,称她 “为公司的创立和成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更换一号位只是开始,年轻一代将上位

据《晚点 LatePost》了解,淘天集团很快会围绕 CEO-1 的层级进行新一轮调整。


仅仅更换一号位显然已经不够。


在任何一家成立多年、层级臃肿的大公司,组织的熵增都在所难免。


一些中高层管理者的实际角色更像是一个 KPI 的兑现者,不做真正的长期主义思考。管理者升到高层后,逐渐会离一线业务越来越远,需要依赖中层的汇报进行业务判断;中层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很容易倾向报喜不报忧,最后从上到下就陷入了 “从胜利走向胜利” 的氛围。


一位阿里人士表示,“与其寄希望于 AI 颠覆电商,对现阶段的阿里来说,集中精简低水平的高 P 可能效果更显著。”


在阿里,高 P 通常代指职级在 P9 及以上的管理者。他们擅长组团队、攒资源,在业务上升期可以开疆拓土;到了业务守成期,其中不少人就容易陷入内卷、争地盘的境地,他们的职能是上传下达,既不做重要决策、也不做一线业务,常被员工调侃为 “周报汇总” 者。


年轻人被视为阿里的希望和接下来调整的关键。吴泳铭成为淘天集团新 CEO,也为接下来更彻底地开启年轻化拉开序幕。


在正式成为阿里集团 CEO 的第一封全员信里,吴泳铭就强调他要在 4 年内让 85 后、90 后作为主力管理者,刷新业务管理团队。今天,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的全员信里也明确表示,将 “全面启用在基层得到锻炼,崭露头角的年轻管理团队”。


淘天的中层管理者在过去一年已经被大量更换。技术团队,测试岗位和前端岗位的 P9 几乎全部离开;职能部门里,CCO(首席客户官)体系里的 P10 (资深总监)多数都已离开,P9(总监)也走了不少;具体行业里,任职多年的中层管理者不少也被替换,比如宠物行业、服饰行业负责人都换成了 90 后新人。


商家平台负责人梁宏亮(花名:向秋)、逛逛负责人汪庭祥(花名:少游)、用户运营负责人徐海鹏(花名:九鼎)被提升权限,直接向 CEO 汇报,这也被不少员工视为提拔年轻管理者的表现。


“年轻化” 在招聘端也被更严格地执行。一位正在为团队招聘新人的阿里员工称,招聘 P7 他们会更关注 30 岁以下的候选人,P6 则更关注 27 岁以下的候选人。


但 “年轻化” 的另一面,是给组织内年纪稍大的老员工带来无形压力,他们担心被替换的命运有一天降临到自己身上。当年龄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其他的标准又是什么?一位老员工称,“到底什么标准的老人是公司不要的,做了贡献的老人怎么处理,需要交代清楚。”


淘天集团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业务,吴泳铭要解决的问题、要平衡的利益关系可能远比想象中更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  FIN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