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门罗:难以忍受的并非生活的现状,而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 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七维空间 2024-04-26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作者门罗


编者按:空间新书栏目推介最新上市好书,本期推荐诺奖作家门罗短篇小说集《公开的秘密》。小说打破了短篇小说的常规写法,以八个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故事来挑战长篇,写尽了女性半个世纪在婚姻和爱情中的挣扎和秘密,她们的梦想与自欺,逃离与回归,独立与依附。

《公开的秘密》之《真正的生活》节选


门罗


一个男人出现在多莉·贝克的生活里并爱上了她。至少,他想跟她结婚。这是真的。


“要是她哥哥还在的话,她一辈子都不需要跟人结婚。”米利森特说。她在暗示什么呢?不是什么有伤风化的事,也不是指钱。她想说的是,爱确实存在过,温情营造了舒适。在多莉和阿尔伯特那贫穷和得过且过的生活中,孤独从来不是一个威胁。米利森特在某些方面精明实际,在另一些事上却不可救药地多愁善感。她相信不掺杂性成分的甜蜜情感。


她认为是多莉拿刀叉的方式捕获了那个男人的心。没错,跟他的拿法一模一样。多莉用左手拿叉,右手只用来拿刀切菜。她没有不停地把叉子换到右手去叉菜的习惯。她年轻时上过惠特比女子学院,那是贝克家花掉的最后一笔钱。她在那儿还学得了一手好字,可能这也是原因之一。据说初次见面以后,俩人的交往就全靠通信了。米利森特非常喜爱惠特比女子学院的发音,她计划——她还没跟别人说过——日后把女儿也送到那里去上学。


米利森特不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她在学校教过书。在嫁给比她大十九岁的波特以前,她拒绝过两个认真的男友。他们一个有让她受不了的母亲,另一个想把舌头伸进她的嘴里。波特有三个农场,许诺在一年之内给她造一间厕所、一套餐厅家具、一条长沙发和几把椅子。在他们的新婚之夜,他对她说:“现在,你要准备好承受命运了。”她知道他的话并没有恶意。



那是一九三三年的事。


她很快生了三个孩子。老三出生后,她的身体出现了一些毛病。波特是个正派男人—大多数时候。打那以后,他就不去烦她了。


贝克家的房子就在波特的领地上,不过他不是房子的第一手买主。他是从收购贝克家房产的另一个男人手上买过这栋房子的。因此严格说来,阿尔伯特和多莉是从波特手里租回自家的老房子。但中间没有涉及金钱交易。阿尔伯特还活着的时候,他会在有重要农活的时候现身——比如给谷仓浇水泥地面或垛干草堆,干上一两天活。多莉会跟着一起干,她也会在米利森特生孩子或打扫房子的时候帮忙。她力气大得惊人,搬得动笨重的家具,可以干男人的活儿,像装防风窗之类的。开始干一桩重活以前——比如撕掉整间房的墙纸——她会往后缩一下肩,快活地深吸一口气,全身上下洋溢着心意已决的光芒。她是个高大结实的女人,腿很粗,头发是棕栗色的,羞怯的宽脸上点缀着深色雀斑,如同天鹅绒上的斑点。当地一个男人用她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一匹马。


多莉虽然喜欢打扫房间,对自己家却不怎么上心。以前她和阿尔伯特一起住的房子(现在是她一个人住)很大,布局也很漂亮,但是几乎没什么家具。多莉聊天时会提到家具,比如橡木家具柜、母亲的衣橱、线轴床等,不过之后总会附上那句“最后去了拍卖行”。拍卖听上去像一场自然灾害,跟洪水风暴一样,抱怨它是没有意义的。地毯没了,照片也没了,剩下的只有纳恩杂货店的挂历,阿尔伯特曾经在那儿工作过。房间里缺了那些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却多了另外一些东西,例如多莉的捕兽夹、猎枪和用来绷紧兔皮和麝鼠皮的木板。房屋设计者的本意因此而流失,打扫房间的想法也随之变得微不足道起来。在某一个夏日,米利森特在楼梯口看见一泡狗屎。她看到的虽然不是刚拉的狗屎,不过也新鲜得足以让人觉得恶心。之后整个夏天,狗屎由棕色慢慢变成了灰色,变得如石头一般坚硬而有尊严。奇怪的是,米利森特发现自己越来越认同它的存在,好像它天生就该在那个地方。


黛利拉要对这泡狗屎负责。她是一条杂交的黑色拉布拉多,喜欢追逐汽车,最终也因此送了命。阿尔伯特死后,她和多莉可能都有些失去常态。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即觉察到这些变化的。起初是没人回家了,晚饭时间开始变化不定。然后是没有男人的衣服可洗了,洗衣服也变得不规律了。家里没人说话了,多莉跟米利森特或者波特两人的话便多了起来。她聊阿尔伯特和他的工作,先是给纳恩杂货店驾马车,然后是开卡车,跑遍了整个乡野。他上过大学,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然而自打他从一战中归来后,他的精神状态便没有那么好了。他觉得户外工作对他最为有利,于是接过那份给纳恩杂货店开车的活计,一直干到他去世。他乐于社交,从不疲倦,做的事远不止简单的送货。他让人搭便车,从医院带病人回家。


在他送货的客户中有一个疯女人。一次他从卡车上给她卸货时,突然有一种转身的冲动。她就站在那里,举着一把斧头朝他的脑袋劈来。实际上她那一斧子已经挥了过来,在他避开后她也没能停下,斧头不偏不倚地砍向一箱杂货,将一磅黄油一劈为二。他仍然给她送货,不忍心将她交给警察局,他们一定会把她送进疯人院。那以后她再没有向他挥过斧头,但常给他吃一些小蛋糕,上面撒了可疑的种子。每次他都把它们扔到小路尽头的草丛里。还有其他女人——不止一个——在他面前赤身裸体。其中一个在他送货时,从放在厨房中间的一缸洗澡水中站起身来。阿尔伯特弯腰把货品放在她的脚边。“有些人是不是让人叹为观止?”多莉说。接着她又讲了一个单身汉的故事。这人的房子里老鼠泛滥成灾,他不得不把食物放进一个布袋里,吊到厨房的梁柱上。结果老鼠沿着梁柱跳下来,用爪子把布袋挠开,最后这位老兄不得不带着所有的食物上床睡觉。


“阿尔伯特总是说一个人住很可怜。”多莉说,好像没有意识到自己现在也是一个人住了。阿尔伯特死于心脏衰竭—他只来得及把车开到路边,关掉引擎。他死去的地方很美丽:河谷里长着黑色的橡树,路边流过一条甘甜清澈的小溪。


门罗《公开的秘密》译后记


张洪凌


2014年,南京译林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在微博上给我私信,问我是否有兴趣翻译加拿大作家艾丽丝 • 门罗的重磅作品《公开的秘密》。他们在2013年已经出版过这部短篇小说集,由几位译者合译,现在想找一位语感更好的译者重译,而且希望由一位译者独立完成。彼时我已经在为上海的99读书人翻译以色列作家耶霍舒亚的中短篇小说集《诗人继续沉默》。


一年之内译两本书,外加全职教书匠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兼顾。但谁能对门罗说不呢?这位被誉为“加拿大的契科夫”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致力于描写小镇女性貌似平淡实则激流暗涌的丰富生活,从女孩写到女人,从年轻写到年老。特别是这本出版于1994年的《公开的秘密》,刚面世便获加拿大总督奖提名,并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好书,翌年还斩获了W.H.史密斯文学奖,为门罗的写作赢得国际关注。小说打破了短篇小说的常规写法,以八个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故事来挑战长篇,写尽了女性半个世纪在婚姻和爱情中的挣扎和秘密,她们的梦想与自欺,逃离与回归,独立与依附。无论是作为女性还是作为写作者,我都无法拒绝这次和门罗亲密接触的机会。因此,我硬着头皮接下了在一年之内拿下两本书的任务。


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的面世如此漫长艰难。开始是编辑催我早日交稿,然后是我催编辑早日出书。实际上,在出版的事宜上编辑的话语权也有限,更不用说一直跟我联系的编辑又被调离了文学组。拖着拖着,门罗在译林的七年版权到期,我两年的心血眼看要付诸东流。朋友们出谋划策,建议我先摸清哪家出版社接手了门罗版权,然后再联系。此时已是2021年,距我最初接下这个项目已过去了八年。同年七月,我终于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了解到拿下新版权的出版社是新经典,并跟负责门罗的新编辑联系上了。这位编辑有个很少见的姓:第五,据说还是汉高祖刘邦的赐姓。新经典的编辑们读了我的译文后表示十分满意,说译文用心出色。接下来的事非常顺利,不过到最后出版也还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不能不说,写书,译书和出书就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急不得。


门罗的语言素以清晰和精准著称,但在平坦的大道下却暗藏着无数幽深的沼泽和曲折的小径,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或陷入泥淖。八个短篇讲述了八位女性的婚恋故事,每一篇故事都暗藏了一个由女人心中的隐痛酿成的秘密。故事的情节往往被门罗用娴熟的时空转换打碎揉合,因此有读者说这本书不是悬疑,胜似悬疑。不过,门罗显然意不在解开谜团,她对编织谜团的兴趣要大得多。读者往往直到放下全书,也不能声称自己明白了究竟什么是公开的秘密。其中的《荒野驿站》更是被读者称为“荒野罗生门”,西蒙的死因是意外还是被妻子和兄弟谋杀,答案到故事结尾也不明朗。


书出版不到两个月,豆瓣和小红书上好评如潮,豆瓣上的评分更是高达9.3分,并连续数周进入小说一周热门榜前十。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那些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理解并打磨的段落,被读者作为金句挑出反复玩味。新经典则声称这个全新译本完美还原了门罗的凌厉与温柔。


荣耀属于门罗,但译者和编辑确实能从成书过程得到莫大的欣慰。


内容简介


忘情于书信欢爱的图书管理员,在等待士兵恋人归乡时,却在报纸上读到了他的婚讯;一个女人远渡重洋,飞到另一片大陆,只为看看从前的恋人及其新欢所共同居住的爱巢;被卷进一桩凶杀案的孤女,为了保护自己,撒谎认罪入狱,囚禁对她来说意味着安全;随性生活的女猎人被众人劝婚,“婚姻会让你走出自我,过上真正的生活”……


八个故事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书写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女性所共有的心事和“秘密”。她们在记忆与时间中穿梭,在生活的急流中顿悟和成长。改变、抗争、逃离、妥协,她们怀揣秘密,仿佛随时会挣脱既定的轨道,奔向未知的生活。



作者简介


艾丽丝·门罗 Alice Munro,  加拿大作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1931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迄今出版十余部短篇小说集,将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吉勒文学奖、英联邦作家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等收入囊中。2009年获第3届布克国际奖。20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张洪凌,旅美双语作家和译者,华盛顿大学小说创作硕士。英文译著有王小波的《王二的爱与枷锁》和铁凝的《大浴女》。中文译著有耶霍舒亚的《诗人不再沉默》和门罗的《公开的秘密》。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野心之作,首获国际性奖项W.H.史密斯文学奖,《纽约时报》年度好书:

叙事艺术的万花筒:嵌套、不确定叙事、书信、多线叙事等编织秘密


糅合现实与幻想:书写生活,但更写生活的可能


门罗的“系列故事”:打破短篇小说的常规写法,搭建独一无二的门罗宇宙。


8个短篇,彼此相连,以人物的不断复现编织交错分岔的命运之网:人生随时可以走上岔路,我与世界的关系岌岌可危


彻底打破线性叙事,在时间的跳跃往复中,将众人的生与死、追求与遗憾收束于卡斯泰尔斯小镇


以绝对的锋利划破伪装与自欺,面对生活,我们始终不愿意承认那个公开的秘密: 我们只是在忍受。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始终在引诱我们。


生活的迷惘:她的生活可能会比所有人料想的还要好。然而为什么此刻她只觉得孤独和迷惘?好像她失去了什么,而不是得到了什么,好像她正遭受排斥。被什么排斥了呢?(《宇宙飞船着陆》)

勉强的婚姻:她忘了那天自己那天痛哭流涕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真正的生活》)


国内外读者一致好评,超高口碑,解谜般的阅读快感与一针见血的刺痛


旧版《公开的秘密》豆瓣评分高达8.5 | Goodreads 评分 4.04 | 亚马逊读者 4.2


是阅读,更是解谜:“一句话带出一个谜题”“读到最后才发现故事竟然可以连在一起,真是又惊又喜”


点破生活的真相,直击人心最隐秘的思绪:“她仿佛也知晓全天下女性的心事”“无人幸免,也没有一种选择能逃脱这样的宿命”



各界


艾丽丝·门罗以一种毫不妥协的方式证明,爱很少能拯救我们,也很少能带来可靠的幸福,而且很少有事情能像我们自己的梦想一样毁灭我们。这仿佛是难以忍受的黑暗,甚至痛苦,所幸她那刺骨的清醒中还混合了其他的某种东西——因为想不到更贴切的词,我只能称之为温柔。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艾丽丝·门罗的《蓝花楹旅馆》和理查·福特的《蒙特利尔的恋人》,不管是小说还是爱情,都是面向高级读者的。经由作者凝练的手笔写下的凝练成熟的爱情故事,透着“小孩可看不懂”的氛围,不过说实话,即使是身为成人的我,理解其中某些部分也不是那么容易。

——村上春树


门罗以她独有的方式让其人物穿越时间。读者从这些人物中能找到相似之处,发现时光流逝,生活发生改变,而还来不及理解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这种罕见的能力,让门罗的短篇与其他作家的长篇一样举足轻重。

——朱利安·巴恩斯


艾丽丝·门罗刺激了我内心的那个写作者——她的每个句子都蕴含着新鲜事物,值得我们学习。……她是在世的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           

——A.S.拜厄特


阅读门罗让我静静反省自我的人生:我做过怎样的决定,我做过怎样的事,我是个怎样的人,我将怎样面对死亡。当我说“小说是我的信仰”时,门罗是我脑海里浮现出的少有的作家之一。 

——乔纳森·弗兰岑


 “解剖”一词能够接近门罗的小说的特质,尽管这个词汇有点冷冰冰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门罗的作品呢?那些令人着迷的审视、考古般的挖掘、精密而细致的追忆,那些隐藏在人性阴暗处的丑陋,那些隐秘的情欲,对于痛苦的沉溺,以及为生活的多样性和完整性的喜悦,这些元素都混杂在了一起。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自然的精准,从容的洗练。门罗是创造独特人物关系和氛围的天才,唤起那些未说出口的压力和期待。

——《卫报》


比悬疑小说更惊险,再也不随便说门罗是写普通平凡女人了。又或者,认为有所谓普通平凡这本身是一种堕落和懒惰的态度,因为堕落而让生活假装日常,假装看不见自己和别人的悲剧。

——豆瓣读者@Бu!u


生活不仅仅由实际发生的事情组成,也包括幻想中发生的事情,那是与我们所谓的真实的生活如影随形的另一种生活。也许人们觉得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逃离,或者觉得可以离开,然而他们从未能以如自己所料的方式离开。

——艾丽丝·门罗


~the end~
二湘空间书店书单

往期精粹

重庆姐弟坠亡案妈妈直播带货不是问题,问题是……

弟媳再一次离家出走,婚姻是需要练习的
战马行动升级,因为力挺莫言,胡锡进也被起诉路上的姑奶

二湘:这一次,我不同意董宇辉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