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学人|刘源 寄语青年学子:胸怀天下 使命担当——专访1992届计统学院博士刘源


人物介绍



刘源,中国人民大学1992届计统学院(区域所)博士,毕业后到国家计划委员会(现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工作。1996年调至国家经贸委综合司,2002~2003年挂职汉中市副市长,后在国务院国家资产委员会业绩考核局、综合局工作,现任综合局局长。

2019年8月6日,我们有幸访问了刘源师兄,亲自聆听了他对青年一代人大学子的淳淳教诲和热切期待。



(一)

人世在勤,不索何获——

“学习是一生的事业”


学习,是刘源师兄给我们谈的第一个话题。他回忆:“当年在人大念书的时候,以为只要在校努力学习打好基础,以后工作就足够用了。工作之后才发现,大学学到的知识只有一部分能用到工作中,工作所需的知识很多是在大学里面学不到的。于是我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状态,让学习成为我的一个日常习惯。曾经有一次,我开展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需要运用到很多财务与会计知识,需要制定业绩责任书等等,这些都是我的短板。但为了高质高效完成工作,每天一有时间我就去钻研相关知识,买很多书来看,一边干一边学。所幸我有经济相关的知识积累,学习起来还算容易。这是与专业有关的。还有完全无关的:我曾经负责过安全生产相关的工作,这与大学专业毫无关系,但为了工作,必须硬着头皮去学去干,很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结果自然也是令人欣慰的。”谈到这里,刘源师兄感慨良多。他与我们分享了三点最重要的学习经验:“1、大学专业知识一定要打牢,这是基础。2、培养较高的学习能力,这需要勤奋。3、要不断提高眼界,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二)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年轻人有着广阔天地”


刘源师兄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就业问题,他仔细了解了青年一代对留京、创业、考公务员、报考国企等问题的想法。刘师兄谈到:“很高兴看到咱们同学们现在就业选择具有多样性、丰富性,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作为你们的大师兄,我想切身谈谈自己的体会:首先,对于‘留京’问题,我觉得眼光大可以放得更广,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等这些城市,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都是很好的选择。也可以针对各自所学专业的特点选择城市,这不失为一条好路子。比如,你现在是学历史、哲学专业,毕业后选择去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城市,会对将来的事业发展更加好。其次,对于想考公务员、想进国企的同学,希望大家早日养成踏实做事的习惯,切不可好高骛远。相比较于民营企业,公务员机关与国企管理更为严格、工作更加流程化,但是只要做事踏实、不断培养能力,一定能够有施展的舞台。最后,关于创业,我建议师弟师妹们毕业后先去社会工作,积累能力与知识,有足够积累后再选择创业也不迟。”


(三)

天下兴亡 使命担当——

“大时代青年要有大作为”


访谈最后,刘源师兄谈到了当前中美贸易战背景下青年人的使命担当:“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只是大国博弈序曲中的一个小高潮,随着中国和美国实力差距的缩小,美国对中国认知慢慢回归常态,博弈才会真正地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当代青年,在这个中美新旧大国擦肩的关键时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投身建设祖国、发展祖国的热潮。在核心关键岗位,比如技术研发、前沿基础科研等领域,要奋力拼搏,力争全球领先,做出更大贡献;在平凡岗位上,要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好关、守好口,成为中国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铺路砖、奠基石。在当前这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时代坐标。”



结语



刘源师兄,不仅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青年奋斗的力量,更践行了何为“社会栋梁,国民表率”的人大精神——华夏今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说:“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作为新一代人大精神的传承者,新时代的建设者——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以锐意进取地姿态做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让青春之火绽放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伟大新时代!

玉液琼浆酒一樽  哪堪独酌意沉沉

尽倾黄河千秋水  举杯邀饮天下人



文案撰写│杨幸何 刘育辰 牛顺

图片来源│刘源 刘育辰

图文排版│周君泽

图文审核│魏嘉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