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学人 | 梅嘉妮:寻常一样故宫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人大研会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 2022-07-02

我一直觉得成为“故宫人”是我和故宫的缘分,有幸来到这里,希望能够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让所有人看到更美好的故宫。


人物介绍



梅嘉妮,1995年生,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2016级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曾任党支部书记、清风学社外联部部长,曾赴丹麦奥尔堡大学交流访学半年,获历史学院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毕业后进入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工作。



01从人大人到故宫人


梅嘉妮从本科开始学习的就是历史专业,而且对清史尤为感兴趣。“人大的清史研究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最好的,在人大学习的三年让我收获颇多。”梅嘉妮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她逐渐发现了历史的魅力所在,也希望自己以后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比较紧密的联系。每个学历史的人都对故宫有着一种情怀,梅嘉妮也不例外,她一直向往着在故宫里工作,于她而言,故宫吸引着她的不仅仅是故宫恢弘的建筑和它所承办的全国最顶尖的展览,还有它承载着的无可比拟的历史意义。


问:进入故宫工作后,主要负责什么方面的工作?

我在故宫工作的部门主要是负责故宫的展览,包括在故宫里举办的中外历史文化展和文物展,以及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故宫文物展。我选择并且热爱这份工作是因为我能够发挥我所学专业的价值。展览是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渠道,我们希望每个观众都能有好的观展体验,在观展的过程中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问:作为新入职的故宫工作者,是如何适应工作或者克服困难的呢?

故宫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就是会对所有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一个全面的岗前培训,让新人对故宫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轮岗实习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故宫的运作,从不同的展厅和岗位和观众直接的接触,了解了观众的期求。适应工作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

首先我在开始工作之前就要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经历轮岗实习后也逐渐适应了工作的节奏。

其次,保持学习的心态很重要。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相比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讲,因为缺乏操作建模软件的技术,会在展览部的工作中上手更慢,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自己本专业的运用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对新事物的潜心学习,多向有资历的老师和前辈请教。

另外,正是因为自己真心热爱和珍惜这一份工作,非常想要把它做好,因而也不会把遇到的事情当做困难来看待。



问:工作中哪些经历让你印象深刻?

由于入职时间较短,很多工作我还没有深入了解。在轮岗的过程中参与的消防演习让我印象很深刻,故宫的消防演习是非常严格的,因为安全对于故宫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从故宫的博物馆性质来讲,保护文物是非常重要的,那次消防演习并不是走过场,而是非常正式、真实而严肃的,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故宫安保工作的重要性。




02中西文化求同存异 以和为美


问:在策划展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考虑的问题呢?

故宫的展览其实并非只有一个部门在参与,它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

比如说,宫廷部挑选了一系列有脉络的文物,他们会首先有一个展览大纲,然后和我们展览部进行沟通,我们便会协助宫廷部进行展厅的设计、灯光的投放、背景的设置、多媒体素材的运用等等,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工作范围。

我们的工作是需要大家协作来完成的,不同专业领域的人会负责相应的事务,由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背景的工作者来做展览的内容,还有学过室内设计、美工方面的工作者来进行展览的视觉设计等等,展厅呈现出的所有东西都是需要考虑的。

虽然故宫的展品是以明清时期的为主,但是展出涉及的面还是很广的。比如我们现在正在筹备的是一个有关藏传佛教的展览,我之前接触这方面的并不多,所以我会自己去了解有关藏传佛教的知识以及展品相关的信息。

在合作办展的过程中,双方的观点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想要呈现的内容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因此需要双方的不断沟通和协商来得出一个能令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问:与外国合作办展的过程有些什么不同吗?

故宫与国外合作办展首先由两国的外事进行较为正式的沟通,引进外展需要我们这边来负责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凸显对方的文化特色,这与故宫的展有很大区别,故宫的展更多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展现外来文化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文化之间本身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我们对外来文化的了解也有一定的限度,要尽量去贴合对方的文化,但也要规避一些难以表达呈现的内容,关键是体现“和”的文化理念,求同存异。



03弘扬传统文化 做新时代文化工作者

   

问:如何通过展览进行传统文化的推广?

大家在看到故宫中精美的文物时,都能最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美”,展厅里会经常听到观众对古人技艺精巧的赞叹。

我们不仅想让大家欣赏文物之美,还希望大家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通过文物来领略文化的魅力。以故宫最近做的一个展《万紫千红》为例,它是以花卉为主题的展览,观众在进入展厅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二月令花卉的展板,大家以前可能知道花神的存在,但通过这个展就能系统地了解每个月份的花神和代表人物,这就是一个细小的传统文化知识,具有传承的意味。

通过视觉上的设计能够将传统文化当中的内容从枯燥的文字记载变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让观众们不需要刻意地记忆也能把它留印象里面,我觉得这个是最好的。同时,展览不能只停留在“美”的这个层面上,更要让人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留下更多的文化感悟。



问:怎么理解新时代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魅力和竞争力的有力体现。新时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肯定是有选择性的,博物馆是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

我们在设计呈现给观众的展览时不仅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也希望能运用多种形式让观众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只有热爱我们的文化,发现我们的文化的价值,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现在的好处是我们不仅仅可以通过文物本身,更可以使用数字建模、VR等科技手段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实现更良性的交互式体验。



问:现在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些怎样的感悟和期待呢?

我很喜欢我工作的部门的原因就在于,大家都对自己的工作有很高的要求,都希望能够把展览做得更好,希望它能够表达和传递更多的东西。虽然我接触这份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很享受并且沉浸在这份工作里,它能给我带来的收获很多。

在每一个展览布置完成时,当听到观众的赞叹的时候,就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将所学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运用到工作中,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想多学习视觉设计方面的知识,通过更多创新的方式让人们熟悉历史。



从人大到故宫,梅嘉妮始终带着她的热忱和理想在青春的路上前行着。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学习而使自己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她深知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意义所在,因而用心地做好在故宫的展览工作,她始终相信努力呈现的细微之处也会成为别人记忆中的一份,成为深刻的印象。


文案撰写 |办公室 吴纤尘 何天成

图片来源 | 办公室 梅嘉妮

图文排版 | 新媒体部 邹翰姝

图文审核 | 魏嘉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