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定要小心那些喊“通胀”的人

Jason不跪 新西兰漫游记 2023-12-29


我们从出口和A股说起——

 

11月份的出口数据,看起来是同比正增长,但如果撇去去年特殊的基数水分,两年平均增速是-5%,相比10月是更弱的。

而且我这两天逛reddit的基金区,发现很多老外基金经理在看待中国的出口时,会把与俄罗斯的增速部分拿掉,逻辑1是——他们看重的是美元资产模式下的全球美元潮汐(牙买加体系),以前中日欧都是美元的离岸扩张分部,但中俄这两年的贸易之间很多是以非美元、甚至非欧元结算,这样就脱离了美元潮汐的覆盖。

相比之下,他们愿意继续吹印度的一个事实是-印度拒绝了俄罗斯出售石油的非美货币结算要求。

逻辑2是美财政在援助乌的背景下,中俄之间的贸易间接延长和扩大了美财政支出.....(而印度更多是负责倒卖给欧洲,性质不同,印度暂时也没这个能力),这是房间里的大象。

从数据来看,如果把对俄的出口增长拿掉,整体出口肯定是更难看的——

 

这其实能折射出除了中美利差之外的,今年A股走势的一个因素。

但机构们 现在比较热衷的,还是在散布几个错误的叙事(并卓有成效),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对他们来说,是另有所图。

哪几个叙事?

A股不好是因为房地产不好、地产风险已出清、需要设立更高的GDP、有化债能力就不怕举债、黄金万能。

我们一个个来把它掰直了。

首先,房地产为什么不好?

之前的文章已经详细解释了这个问题,根据日本的劳动人口vs房地产销售面积经验,国内在2015-2016年应该是房地产的拐点——

 

但实际上,由于当时国内采取了棚改QE的对冲方式,人为往后延缓了拐点的时间。(代价是债务率飙升+生育率骤降)

如果把2021年定位拐点元年,那么2016-2021年间的经济增速,其实是泡在水里的。

水=债务,相当于用信用卡支撑了短期的家庭收入。

所以很多人现在对房地产中枢误判,认为底大不了回到2015-2016年的原始拐点,但问题是现在还有很多信用卡要还(在未来30年会逐渐兑现-分期还款),我们还是拿20-54岁主力劳动/消费人口来看——

 

高情商:2024年几乎和2000年的规模相同。

低情商:房地产销售面积还将进一步下滑。

有人说,这两年突然房价/销售这么陡的下滑,有点接受不了。那是因为拐点延后效应导致,本来是在12楼,延后变成了20楼,你现在看到的是从20楼下来回归均衡,幅度自然不一样。

然后他们话风一转,说20楼下来是要死人的,最好是继续往上,甚至有大佬说地产风险已经出清了,不用继续搞金融供给侧紧缩了。

这话真的能把人说懵。

这么说吧,如果地产能继续“自然而然”的卖,那就不存在风险,但问题是得有人买,而压制需求的紧箍咒呢,这两年并没有下滑——

 

为什么?

确实,居民对房贷的债务增速下来了,但同时,居民的收入增速也下来了。

也就是说,现在居民收入需要提高,它提高了之后,压制房地产销售的债务收入比就会缓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假设有100个年轻人,他们找到工作后,每个人拿6000元的月薪,然后3000元支付房租+2000元消费+1000元储蓄,分别进入了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但如果现在青年失业率30%,意味着只有70个年轻人找到了工作,并且只有5500元月薪,那么进入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的总金额就打折扣了,没找到工作的暂时也不租房。如果市场出租房充分,那么房东为了避免空档期损失,也会选择降价。如果还是找不到,说不定就会想要挂牌出售,市场上的二手房供给就增加了,房价开始重心下移,由于年轻人工作不稳定,无法确保未来长期还款的收入信心,需求进一步减少。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债务收入比的停滞,更多是因为居民收入停滞了,债务增速停滞只是它的结果。

所以机构如果把这种停滞,当作是一种风险出清过程,真是荒了大谬。

更确切的说,这不是风险出清,而恰恰是风险积累的过程。

为了掩盖这种风险积累,他们要再唱一台戏——抬高明年的GDP目标。

我之前解释过,过剩的GDP目标,更多是为了保护老路径的利益,却要所有人背上债务。

这个时候,他们会竭力告知大家缩表的危害,企图让所有人同意“再通胀”。

巧了,日本当年也是如此。见大前研一《M型社会》——

 

这个是关于经济的解释权之争,谁获得了解释权,就获得了资源的分配权。

如果让他们获得了分配权,那么他们所做的策略,将会加剧未来的经济问题,也会让大家的购买力更低。

日本深受其害——核心就是搞错了需求不足vs有效需求不足的区别。

应付前者的货币政策,我们看到了流动性陷阱,居民部门不为所动,不能说不为所动,实际还更加躺平,因为大家看到宏观债务在飙升,下一代如何偿还?

应付后者,就要拉起有效需求,就要摸索到问题的源头——人口结构弱化,然后制定出更利于普通人、年轻人、弱势群体的财政政策,而这些钱哪里来?资产税、直接税。

显然,随着时间和知识的普及,这些大佬的忽悠已经遭受到了一些质疑,所以他们利用制造外部紧张叙事,来让大家被迫必须接受无效GDP的所谓意义,但心里的主意是,正是有这些GDP数字,才能方便进一步举借债务。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像一个人做一张假的工资流水,一个企业做一张假的财务报表,然后去拿更多的贷款。

而贷款之后的路径怎么样?受益者是谁?货币直达居民部门了吗?

这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小故事,也可以参考我之前推荐彭文生的书——

 

当然,面对举债的质疑,他们会说:你看,我们还能化债啊。

但实际上看到更多的是债务的转移(再融资债+国债+专项债,几万亿啊),以前向居民部门、私营部门,现在只能向上(本质还是全民承担)。

这不算是真正化债......

最后说说黄金万能论。

在对冲美元信用流失和大炮一响(内核也是美国掌控全球能力下降才会出现更多的战争)上面,黄金确实有一定的叙事基础,所以我也是配置了一点,但如果要靠它作为本币信用的背书,是想太多了。

唯一能支撑本币信用的,是税收能力,因为纸币=债,债需要锚定收入来源,宏观的收入来源就是税收。

即使在02-08年的出口高速模式下,以美元等外币资产为本币锚,内核也是因为人口红利支撑了出口-外汇的结构,所以也是人口税的一种体现。

近十年,央妈的资产负债表上外币资产下降,也是因为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现,后面用了一段所谓的中房支撑经济,也是我所说的人口债务红利(就是预支未来的人口空间),这个只能短期用,美日韩都已经清楚的显现了副作用。

为了避开正确的路,现在这些大神,正在协作发力,希望宏观这次选择彻底打开QE之路。这将为他们再创造几年的分配权,以使得经济完全进入日本模式,这样就能安心的继续做美元离岸分部,他们也能继续坐享分成,然后你就会看到G2名义上的缓和。

实质经济却进一步下滑。


年轻人的问题,比想象得严重

对高善文最新文章的一点思考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