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告| 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钢铁零碳之路


落基山研究所(RMI)与能源转型委员会 (ETC)联合发布的报告《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钢铁零碳之路》显示, 中国钢铁产量和消费量均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17%,钢铁行业是中国第二大碳排放部门(行业)。

《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钢铁零碳之路》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PDF全文,或关注CWEA公众号,后台回复“11月报告”下载报告全文、执行摘要和相关图片。

报告初步分析了在全经济领域脱碳下,中国钢铁行业相应实现脱碳的图景,本报告在这一基础上对钢铁行业如何实现上述图景进行了具体路线图的分析和搭建。我们的分析表明,在双碳目标之下,中国钢铁需求将加速达峰并快速下降,产品结构、能耗结构和生产工艺将发生巨大变化;再生钢将取代初级钢i成为中国钢铁产能的主力;化石燃料和原料基本退出钢铁生产过程,基于氢的钢铁生产工艺将在初级钢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将为剩下的高转炉长流程钢相关碳排放进行脱碳的末端处理。

值得强调的是,作为最大排放部门之一,钢铁行业脱碳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于全经济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在时间表上,我们认为,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决定了下游产业是否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脱碳,钢铁行业需要比全国提前实现完全脱碳。而相比深入地研究和确定脱碳时间表,本研究更聚焦于在假设时间框架下中国钢铁行业的零碳转型趋势、短中长期安排和技术经济路线图。

零碳情景下,中国钢铁生产将于2024年加速达峰,随后年产量持续下降,至2050年达到6.21亿吨。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变革,将为钢铁行业带来巨大变革。国内下游行业对钢铁的需求将很快达峰。另外到2050年,随着废钢回收率提高,再生钢产量占比将从15%增长到60%,与此同时,初级钢产量将下降至2050年的40%。
 
钢铁行业零碳转型发展的第一步是降低粗钢产量,只有产量尽快达峰,钢铁行业碳排放才有望尽早达峰。粗钢产量与下游行业需求量显著相关,也受进出口量及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由于中国粗钢产量目前主要受国内需求拉动,且未来30年内钢材进出口量受多重因素影响,较难预测,因此本报告认为未来中国粗钢产量依旧主要受国内需求影响。根据RMI模型测算,中国钢铁产量将于2024年达到11亿吨的峰值,在2050年零碳情景下,总产量降至6.21亿吨,为2020年的58%左右(如图表ES-1)。结果与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可持续发展情景(Sustainable DevelopmentScenario)及麦肯锡等机构的预测近似,主要也是由未来30年内中国钢铁需求量下降导致。在更为激进的情景下,中国钢铁产量将在2050年降至4.75亿吨,为2020年水平的45%,这一结果与国际能源署低于2度情景(Beyond 2-Degree Scenario)近似。


 
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新阶段是中国钢铁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加入碳减排这一新的约束条件后,钢铁需求达峰和下降的进程进一步加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城市增长速度放缓,对钢铁需求降低。另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以及碳减排等目标及理念的推广,钢铁需求将加速达峰并下降。
 
主要用钢行业需求达峰时间和路线不同,2030年以后所有行业用钢量都将下降。用钢行业需求下降的原因有三方面:高质量发展和零碳转型导致整体新增需求降低,使用年限增加和循环利用率提高进一步降低对新钢材产品的需求,技术发展、新材料使用减少单位产品用钢量。分行业看,占一半以上需求的建筑行业达峰带动整体用钢需求达峰,汽车和能源行业需求短期持续增长,晚于钢材需求总量达峰时间,但长期都呈下降趋势。

废钢资源保障和成本利好双重驱动下,中国再生钢生产将完成从配角到主力的角色转变,到2050年占总钢铁产量比例将高达60%
 

随着技术加速成熟和成本急剧下降,基于颠覆性技术的零碳初级钢产能从无到有,规模达到近2.4亿吨。

中国的钢铁生产仍然需要一部分初级钢生产来满足需求,初级钢的最终零碳化有多种技术路线选择:氢气直接还原铁、碳捕集与封存、熔融还原等。在零碳情景下,2030年零碳初级钢将贡献5000万吨产量,2050年将贡献近2.4亿吨。在这样的生产结构下,钢铁行业每年碳排放将下降到190亿吨,较2019年水平下降90%
 
氢能、碳捕集等零碳炼钢技术在2050年前将大幅实现成本下降,并有望实现成本平价。如图表ES-3显示,目前,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炼钢相比,零碳钢铁路线有40-100%的成本溢价。但是未来,随着技术投资成本、氢气成本、碳捕集成本的下降和碳价的上升,零碳炼钢技术的成本竞争力将不断提高。根据RMI测算,到2050年,当氢气终端成本低于10元/千克时,基于氢气直接还原铁的新建项目粗钢成本可以低于传统长流程的成本。碳价、煤炭价格上升将进一步提高氢气直接还原铁的竞争优势。而对于改造项目来说,碳捕集路线则能够节省投资成本,在氢气的终端成本高于15元/千克时,是更具成本优势的零碳路线。

初级钢生产中,炼铁过程可以按照成本由小到大的原则,优化并逐步替代煤基还原剂和燃料,逐渐实现完全零碳。
 
中国钢铁行业的脱碳面对着机组平均寿命较短、转型投资体量大等挑战,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但是需要从短期内开始采取行动,按照成本由小到大、技术改进性到颠覆性的方向,逐步实现完全零碳。
 
帮助初级钢实现零碳的关键在于,改变炼铁的还原剂,减少焦炭使用以降低过程的碳强度,并改变过程的供能方式,更多地与电炉炼钢过程相匹配,各种改进性和颠覆性的零碳初级钢技术即是在不断帮助实现这个目标(图表ES-4)。高炉喷吹氢气、纯氧高炉等改进性低碳炼钢技术,仍然利用高炉-转炉流程,减小零碳转型的投资压力,但进一步减碳仍然需要与碳捕集技术相结合。直接还原铁、熔融还原等新型炼铁方式也可以在短期内进行试点,一方面减少煤炭燃料的使用,另一方面,从煤基向氢基过渡,实现炼铁的零碳化。所有这些路线都可以被高炉炼钢企业所采用,并不断完善技术、降低成本,逐步扩大零碳初级钢技术的应用规模。

以可再生能源和碳封存容量为主的零碳资源将形成强大引力场,推动零碳钢铁产能布局重构。
碳中和目标下,零碳炼钢流程的选择将受到既有产能路线、废钢供应、可再生能源资源、碳封存容量等因素影响,产生新的生产逻辑,在地理分布上形成分化,并可能带来全新的业态。


零碳情景下,在2030年前,针对不同区域,有选择性地采取五大关键行动,向零碳钢铁进行过渡(图表ES-5左):1)废钢供应充足的沿海省份和电炉技术路线基础较好的华北、西南地区,不断扩大电炉短流程炼钢规模;2)应用高炉喷吹氢气炼钢技术以减少高炉煤炭用量;3)可再生能源成本低的中国西南和华北地区,开展以氢气为基础的直接还原铁试点;4)环渤海地区、华中地区和新疆等地,开展钢铁行业碳捕集和封存;5)在华北地区进行熔融还原试点。这些试点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技术发展,成本降低,和规模化生产。

零碳情景下,在2050年前,这些技术路线将在不同地区共同支持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图表ES-5右)。考虑到我国西南地区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短流程经验,氢气-直接还原铁技术路线将是其优先考虑的路线之一。沿海地区废钢供应充足但缺乏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重点关注废钢回收利用和短流程炼钢。华中地区的钢铁行业的零碳化将主要采用碳捕集路线。而华北地区具有多种有利条件,钢铁企业将会根据具体项目从众多技术路线中进行综合选择。

零碳情景下的钢铁市场可能会形成新的业态。一方面,西部和北部丰富的零碳资源可能吸引钢铁企业将产能转移过去,这将有利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提高零碳钢铁的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直接还原铁等技术可以帮助实现炼铁和炼钢过程的分离,在可再生能源低廉的地区炼铁,并选择在综合成本低的地区炼钢。在形成直接还原铁(或海绵铁)全球市场的情景下,从产业链安全、成本等多个维度考虑进口直接还原铁(或海绵铁)的必要性和规模。

政策建议
推动中国钢铁行业全面脱碳涉及钢铁生产和消费。在钢铁生产方面,政策的制定既要重点关注脱碳领域,也要兼顾协同产业其他政策目标,并从行业脱碳的视角重新定义中国钢铁对外贸易和投资策略;从钢铁消费的角度,应该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形成一定规模的绿色零碳钢铁的需求市场,为拉动零碳钢铁生产创造可持续动力。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 以终为始,量化定义碳中和目标,倒逼高质量达峰,定期动态调整后达峰时期的碳中和实施路线。

  • 在碳达峰前和达峰后的5-10年,可持续挖掘基于传统高碳炼钢工艺的能效提升潜力。

  • 在碳达峰前和达峰后的5-10年,应推动再生钢产能快速替代,并在全行业实现完全脱碳前,合理分配政策资源,更多关注短流程钢与零碳长流程钢的协调发展。

  • 按照燃料/原料和工艺设备替代成本由小到大的原则,循序渐进推动初级钢生产的脱碳。

  • 注重碳达峰和中和目标与其他产业发展目标的协同,将碳减排全面纳入到产业政策制定过程。

  • 积极应对全球碳关税形势带来的相关风险,把握好钢铁行业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节奏,助力全球钢铁脱碳。

  • 建立绿色零碳钢铁产品标准认证体系,培育绿色零碳钢铁的消费市场。制定国家级钢铁产品碳排放核算认证体系,并基于此体系率先在重大公共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引入用钢的碳排放强制标准,逐步广大标准的应用范围,鼓励各级政府和央国企在更多的工程建设项目中采用标准,在适当时机将绿钢消费与地方和企业的碳减排考核指标挂钩,最大限度的培育绿钢消费市场。CWEA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PDF全文,或关注CWEA公众号,后台回复“11月报告”下载报告全文、执行摘要和相关图片。

来源:落基山研究所(RMI)
https://www.rmi-china.com/index.php/news/download?filename=202109290934514586.pdf

相关阅读

报告 |  《中国2050:一个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零碳图景》,国内最早的“碳中和”研究报告之一

报告|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大型煤电、水泥和钢铁企业如何响应国家脱碳承诺

气候雄心:SBTi 将标准提高到 1.5°C,不再接受2°C温控目标

再生资源利用对中国2050年碳中和贡献超过31%,《中国零碳图景下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机遇报告》

“碳达峰、碳中和”要避免突击冒进和一刀切

报告|氢能源行业前景分析与洞察:借鉴欧洲经验,打造低碳氢经济

全球最大钢企中国宝武:力争2023年“碳达峰” 2050年实现“碳中和”

图说|国内首家完成设立科学碳目标(SBTi)的企业如何实现零碳?

IEA发布重磅报告《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

最新报告 | 全球十大车企低碳转型表现无一家及格

报告|普华永道:2060碳中和将为中国经济贡献几何?

重磅报告 | 六大关键行动,《保持 1.5°C 温升的良机——在 2030 年前缩小排放差距》

IEA发布“50年来最重要的报告之一”,绘制2050年碳中和路线图

分享 | 这个报告把“碳中和”说透了:大重构与六大碳减排路线(附下载)

北理工魏一鸣教授: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对策与建议


碳中和相关参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一图读懂  | 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全文
全文发布!碳达峰碳中和中央层面总体部署亮相!
一图读懂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中央层面的系统谋划、总体部署——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访国家发改委负责人


习近平: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
视频丨习近平同法国德国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习近平主席关于“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七次重要讲话
中央定调!重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
报告 | 联合国:与自然共存将成为人类发展下一个前沿(附下载)
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中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将说到做到

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人类和地球采取气候行动刻不容缓

资料 | 29家中央企业“碳中和”计划汇总
一文读懂2020气候雄心峰会!
可再生能源将迎跨越式发展,有望打破“不可能三角”
报告 | IRENA:可再生能源和气候承诺:《巴黎协定》签署五年数据(附下载)
国外41位学者澄清“碳中和”的10个认识误区,特别不能以“抵消”技术代替减排!!
清华大学齐晔教授团队: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至25%的科学依据
汪文斌:中国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和实干家
解振华:纪念《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
数据 |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也搞“KPI”?美国倒数第一!中国表现尚可
欧盟同意55%减排目标,但“还远远不够!”

重磅!国家能源局官方首次全面解读“新型电力系统” 


李鹏:助力碳中和,风电产业如何行稳致远?
曾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技术领域需跨界“融合”
图说 | 世界银行:已实施碳定价机制地区的碳价
数据 | 46.1GW地方煤电在“十四五”前抢闸冲锋
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将揭开面纱
北理工魏一鸣教授: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对策与建议
两家大型央企联手助力革命圣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陈新华:建立基于科学、符合国情、体现东方智慧的碳中和理论体系
IEA报告:中国碳交易市场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碳关税将来!欧洲议会通过“碳边界调整机制”议案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谈绿氢、碳边境调节机制、气候立法修改
拜登政府酝酿推出“碳边境税”,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战
报告 | 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发展绿色低碳数字新基建
IEA旗舰报告| 转型中的电力系统——电力安全2021年版
BCG报告 | 欧盟碳边境税将对世界贸易带来重大影响

生态环境部:中国如何管控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附报告下载)

数据图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按行业分布情况(附下载)

报告 | 《氢能脱碳途径》:大规模氢能可行,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英国《金融时报》:中央银行需更进一步拥抱绿色转型

英国新能源政策:带动绿色复苏,迎来投资利好

新华社:日本通过2050年碳中和法案

日本取消最后一个燃煤电厂项目,海上风电加快退煤速度

美国如何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附普林斯顿零碳美国报告(345页)

美国海上风电大跃进!拜登正式批准美国首个大型海风项目

数据|2020年德国陆上风电报告(附下载)

报告 | 《2020年德国能源转型政策和新闻回顾》

德勤报告|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再造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力

实现碳中和,我国新能源开发需占用多少土地?


全球风电加速布局,实现碳中和承诺任重道远
COP26全球风能联盟正式启动,标志着风电新时代的到来
贺克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碳达峰、碳中和”要避免突击冒进和一刀切
我国正式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
图说|一图读懂大唐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要
陈新华:碳中和的融资需求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商业模式的构建


仇保兴:智慧城市都应是“生成”与“构成”的有机结合

收藏 | “碳中和”目标下技术路线图

以六大系统举措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梅德文 | 完善中国碳市场定价机制,破解发展和碳中和的两难
国内首个省级碳中和行动方案发布!《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
《风能》专栏|构建面向碳中和的新型电力系统:厘清挑战,加速转型
拥抱碳中和的六种姿势——开篇
碳中和之路,中国互联网与高科技企业注定要躬身入局
《企业碳中和路径图》| 联合国首份面向企业界的碳中和目标指南(附下载)
碳达峰、碳中和首次纳入中央环保督察:“两高”成今后督察重点,八省被批管控不力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或需投入136万亿

3949页!IPCC 正式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
【视频】鲁健对话丁仲礼,再谈“碳中和”
章建华: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收藏 | “碳中和”目标下技术路线图
欧盟之后加拿大拟启动“碳边境调节机制”,或对中国商品征碳税
国家发改委:纠正运动式“减碳”及遏制“两高”,压减拟上马“两高”项目350多个

投稿与联合研究欢迎风能行业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产业分析师向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赐稿,或进行联合风能产业研究。CWEA投稿邮箱:
cwea40@cwea.org.cn,或请公众号后台留言
产业研究服务:
hejy@cwea.org.cn,何老师,
电话:010-59796665-3612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PDF全文,或关注CWEA公众号,后台回复“11月报告”下载报告全文、执行摘要和相关图片。

更多能源和风电行业专业报告,请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文章列表页右上角搜索“报告”,即可获取最新最全的报告。也欢迎您将CWEA公众号转发给朋友参考。

如果觉得好,不妨动动手指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