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王赤:为了考上大学,常常一夜看书到天亮

王赤 新三届 2018-11-16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级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本文作者



原题

那年,

一个小学毕业生考上大学



作者:王赤




今年2018年,是恢复全国统一高考40周年纪念(1977年高考是各省自己分别出题自己确定考试时间)。出生于1953年的我,作为参加高考的一份子,对四十年前经历的许许多多,至今,仍然记忆清晰,久难忘怀。



那是1977年国庆节早上,当我还在床上没有起来时,父亲就坐到了床边,和我说,国家决定要恢复高考的消息。冷丁听到这个信息,根本没有往心里去,总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多年来,都是保送工农兵上大学,怎么可能让个人考试上大学呢。


但是,父亲又说了,这次恢复高考,就是和多年前一样,统一考试,按成绩录取上大学。听到父亲这么说,心里不由得有了些触动。这时父亲再说,你们可能面临一次高考机会,但是你们基础太差,考大学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时,我也在思考着。1960年我上小学,1966年离开小学后,基本就没有再正规地在学校里上过课。从1966年6月(文革)开始停课到1968年10月,离开学校两年多,都是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过去的。1968年秋名义上是上了中学,实际上根本没有上过课。


1968年到1969年几乎是在大批判,工厂劳动,下乡劳动不断交替中度过,因为当时号称教育革命,打破旧的教育制度,但新的教育制度是什么谁都不知道,连课本都没有。因而,在所谓中学里除了学语录就是学报刊社论,搞大批判,军训,到工厂,农村劳动等,到1970年9月,我们就稀里糊涂地“毕业”了。其实就是离开学校,给后来人腾地方。


可怜,我们这些1966年小学毕业水平的一批人,被扔到社会,成了“知青”。我是1970年9月下乡,直到1976年的12月份才抽调回城当工人,下乡时长,达七个年头。想到这些,面对着需要真才实学的高考,内心是隐隐发痛的,一个高中生应该有的基础知识在我头脑里是空白。


最后,父亲说,如果想参加高考,就得从头来,老老实实一点一滴地学习初高中的所有课程。那时,许多参加高考的人,是1966年以前的初高中生,他们是在复习高考,而我所面临的是全部都要从头开始学习,思来想去,困难重重,但是,想上大学的信念此刻在强烈地支撑着我,一切都需要咬紧牙关迎难而上。


当时,我是炼钢工人,每天三班倒,只能边工作,边学习。文化课的掌握只有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开始时,扑面而来的困难很多,第一是身体不适应,多年的劳动以后,拿起书本一看就困,一会就昏昏欲睡。第二是不知道学习什么,怎样去学习。第三最困难的是没有教材。十多年的文革和“文化扫荡”,旧的教育制度下的那些东西全都作为垃圾扫地出门,根本找不到书和教材。而且,家里已经是多年没有中学生了,根本不知道当时中学里教的是什么和学的是什么。


无奈之下,只能是把亲友、同事、朋友们家中所有与初高中数理化沾边的书、课本、刊物等借来或抄来,一点一点学习。1977年10月之前,我的文化基础是:连数学符号sin、cos都不认识,物理公式,化学符号根本不知道。就在如此困境当中,我开始了高考的起步学习。那时,除了上班,工余时间就是看书、背诵、做题,忙得昏天暗地,累得身心皆疲。


国庆节后,天气渐凉。不久,就传来了辽宁省1977年高考在12月1号到2号举行的消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我这样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要去面对高考,时间紧,任务重。只能是杂乱无章地去学习,无法正规化和系统化。数学,物理,化学,全面突击,茫茫然的是尽量做到能多学一点是一点,能找到什么教材,就按什么教材学,尽量争取把要考的都看一遍,但是,那些东西根本看不完,也记不住。


唯一聊以自慰的是,语文,政治不用太下功夫,因为七年的下乡和二年的工人,还是很喜欢看报纸文章,经常动笔写点东西的。所以,全部时间都用在了数理化上。就这样,很快就到了12月1号。



记得,那是已经下了很大雪后的一天,我们是站在雪地里按考号排队,进入铁西88中考场教室。由于紧张,匆忙,我第一天的考试,就把准考证忘带了,好在监考和组织人员都很通情达理,让我第二天带来即可。这次考试,除了语文政治可以答一部分外,数理化的卷子,打开后,许多题目都看不懂。虽然现在看,当时的考题仅是初中毕业水平,但是,对于那时参与的考生来说,并不是简单事。两天高考过去了,这两天对于我这个小学生水平的人来说,就像运动员般只是在运动场露个脸。


而后,根本就没有再想过那次高考的事,如同翻过一页书,由此也真正理解,参加高考必须认真系统的学习。尽管没有教材,课本,这时还是继续发动“群众”撒网去找,只要是与初高中数理化方面有联系的书刊都尽量搜集。数理化,语文政治每个科目都要科学合理的循序学习。


1977年高考后,不长时间,又传来教育部1978年继续高考的消息。1978年的高考时间确定在当年7月20日进行,全国统一出题,统一考试,按省录取,考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66、67届高中生除外,我这年整整是25周岁。



不久,考试大纲出来,1978年全国高考(理工科)是考五科,分别是: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五张卷子,每科是100分,满分500分。看着考试大纲,知道了学习的内容和方向。更看到了面对的巨大困难。


为此,制定了自我学习计划,因为参加高考全部都要靠自学,身边是没有老师教的,只能是当问题集中了,偶尔向一些上过大学的亲友们或老师请教一下。由于只有不到8个月的时间。我当时规划是:数学用3个月,因为数学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必须尽量先学,且要学好。物理用2个月,化学用1个到1个半月,而后是数理化的综合复习1个月。临考的最后半多个月,背诵政治内容,至于语文,就完全靠自身的本事了,能拿回多少分算多少。


1977年的12月到1978年的1月,雪很大,我上班是三班倒,骑行在嘎吱嘎吱的雪地上,头脑里背着几何定理,思考着证明方法,工余也在做着代数题,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等。一个多月过去了,由于这是系统的学习,是从初中的平面几何开始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初中的平面几何部分全部学完了,因为找到了文革前初中的一本平面几何课本教材(1955年版),把它从头到尾系统地看过,研习了,也把例题和课后的习题都做了,而后自己突然对初中几何课的内容有了一些熟悉的感觉,不那么畏惧了。



紧接着,代数,指数,对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都按部就班展开了学习,紧扣高考大纲。实在太忙了,常常是一夜不睡,不知不觉看书到天亮。


而后按规划,又学习物理,由易到难,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都是在拼命忘我地学,如同攀登陡峭的高山一样,一步一步地艰难行进。学习物理课时,愈发感到时间紧迫,每天上班太耽误时间,但又不能不上,直到6月10日以后,才和单位请了一个月的假,单位同意了,但是要扣工资,唉。紧接着,又学习化学,背元素周期表,无机,有机,酸碱盐氢氧氦,平衡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进入7月份,天很热了,不过,在我的头脑里,初中,高中的数理化知识也基本形成了系统概念。


最后的半个多月,我把政治课内容完整地背了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时事政治等。就这样,紧张繁忙,不知不觉而过,从1977年的10月1日以后,到1978年的7月20日,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我一边工作,一边囫囵吞枣般地,把初高中六年的数理化语文政治课程啃了一遍,迎接人生的大考。


我是在单位沈阳冶金修造厂报名,考场安排在沈阳铁西区36中学。临考的7月19日晚间,突然失眠了,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天气也热,无奈,起来,坐到院落中,数着天上的星星,午夜2点多,才有点睡意,一觉天亮。当时家在沈河,需骑车去铁西,吃过早饭,拿了几支笔,几张草纸,背心短裤,没有带任何书,就奔赴考场。到考场时,楼下已经聚集了一些考生,三三两两,有些人还拿着书本看着,我静静地坐在树荫下,头脑几乎是一片空白,可能那时社会上还没有流行“忐忑”这个词。


1978年,理工科高考安排是:7月20日上午考政治,下午考物理;7月21日上午考数学,下午考化学。7月22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外语(自我选择)。



7月20日上午考政治。进了考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铃响发卷纸,打开,从头到尾看一遍,心中窃喜,没有我不会的。就此,心情大悦,兴奋答完,等待收卷铃声。由于政治这第一门课程答得很顺利,而后的四科也信心很足,三天高考顺利而过。


再后来,体检,接到录取通知书,到了大学校报到,四年后毕业,又开始另一段人生历程。回想起来,这都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正是:往事如烟思如梦,忆似江潮滚滚来,昂扬人生苦做底,熬冬历雪梅才开。


录取通知书


呦,还有一件事情没有交代,1978年,我到底考了多少分?那年的录取情况是怎么样的?


1978年辽宁省理工科的录取情况是,体检分数线,302分。具体录取是,城市青年320分。农村青年310分。后来扩招,302分以上(参加过体检的)基本都上了大学。


我的高考分数是:政治84分,语文50分,数学54分,物理50分,化学81分。总分319分。


其实,直到现在,自己有时想想都很惊诧,在那仅仅十个月的时间里,就学完了初高中数理化和语文政治,当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呢?哇塞。


感恩国家的改革开放!






2018年7月10日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卌年:校园忆往

郭彦东:考上北大让我一生骄傲

戴伟荣:大山深处,乡邮员梦想成真

姜虹:老师夸我"明知考不上,还那么认真学习"

陈建功:妈妈反复啰嗦逼我考大学

低调的高干子弟和北大国政系77级学习经历

贾建初:一个69届初中生的大学梦

胡盛元:一个新三届大专生的不平则鸣

李友仁:当时我填报北大也许能被录取呢

吕飞飞:我们不参加改革便只能改良

马莉:解冻时期的校园爱情故事

陈甬军:从检修工成长为一带一路专家

朱永慧:那一年,我和妹妹走进同一所大学

朱正红:新疆文科状元考入华南师范学院

毕冰宾:没有冬玫瑰的1977年

他学医三月退学考研,只为追求数学梦想

赵凡:那年16岁,我跳级参加高考

孙鸿:阴差阳错,我成了高华的同班同学

王枬:我填报中文系却被政治系录取了

夏晓虹:那一年峰回路转补录北大中文系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