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芳华丨张志鸿:40年前那场战争的硝烟与回声

青山自牧 新三届 2019-06-17

原题

硝烟与回声


作者 | 张志鸿




南疆烽火十一年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是可忍,孰不可忍》。当天凌晨,解放军20万大军越过边境,对越作战。


3月5日,新华社发表声明,宣布自卫反击的目标已经实现,中国边防部队开始撤军。3月15日夜,最后一支部队撤回国内。


大军回撤,标志着这场战争第一阶段的结束。接下来的第二阶段边境轮战,又持续了10年。


1980年10月起,我军发起收复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的战斗;1984年4月起,发起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战斗。零星战斗持续至1990年2月13日。除沈阳军区未参战外,其他六大军区均派野战军上阵轮战。


这场战争的第一阶段史称“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一般称为“边境轮战”。为叙述方便,本文统称为“中越边境战争”。

       

战争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梳理的,是反映这场战争的文学、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佳作纷呈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期刊众多,群众基础雄厚。开战之后,佳作纷呈。


先声夺人的是老作家徐怀中的短篇小说《西线轶事》,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烈士刘毛妹既有英勇献身的一面,也有消极颓废的一面,其个性折射了文革的影响。《西线轶事》的姊妹篇《阮氏丁香》没有把被俘的越南女兵妖魔化,而是写出了她的美丽善良和勇敢坚定。这种对人性的深度刻画明显超越了此前战争题材小说的水准,也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较高的标杆。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海报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发表于1982年第1期《十月》杂志,获得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排名第一)。小说深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有一连串的痛点和泪点,如高干子弟通过关系可以临阵逃离前线,烈士靳开来因违纪(砍越方甘蔗)无法立功,梁三喜牺牲后家属为其还债,梁母在战争年代抚养过赵蒙生,智勇双全的战士“小北京”因文革时期生产的臭弹而死,“小北京”竟然是雷军长的儿子……让人荡气回肠。


长篇小说《亚细亚瀑布》初具史诗的特质,作者朱春雨,发表于1985年第4期《十月》杂志,1986年获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小说以“某部六连”1984年参战为主线,把壮阔的战争画面与细致的人物刻画融为一体。小说采用了立体、多维的结构方式,将军营生活与社会生活相互交织,奔腾如瀑,又如一曲雄浑的交响乐。


影响较大的文学作品还有张天民的短篇小说《战士通过雷区》(1979),宋学武的短篇小说《山上山下》(1985),韩静霆的长篇小说《凯旋在子夜》(1985)、中篇小说《战争让女人走开》(1986),何继青的中篇小说《横槊捣G城》,朱秀海的长篇小说《痴情》(1989),周涛的长诗《山岳山岳,丛林丛林》(1986)等。

 

影视作品:震撼人心


电影、电视剧是受众广泛的现代媒体。自1980年至1989年,我国出品的中越边境战争题材故事片有19部(名单附后)。 


影响最大的电影当数《高山下的花环》,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1984年出品,由谢晋执导,吕晓禾、唐国强、盖克、王玉梅、斯琴高娃等明星出演,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物形象。电影公映后轰动一时,曾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8项大奖。


《凯旋在子夜》剧照


影响最大的电视连续剧应该是《凯旋在子夜》,韩静霆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共11集,尤小刚导演,1986年10月出品,获得1987年“飞天奖”、“金鹰奖”,主演石兆琪、朱琳分获“金鹰奖”最佳男、女演员奖。剧情涵盖了1979年自卫反击战和80年代中期的边境作战,穿插了童川、江蔓、林大林3人的情感纠葛,抒发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情怀。其中,大军“凯旋在子夜”的镜头是实景拍摄,由刚刚撤离战场的第67军某炮团深夜通过边境小城(文山市)实景出演,震撼人心。


电视连续剧《黑豹突击队》也很有特色。此剧共4集,1987年出品,讲述了某侦察连深入虎穴打击敌军的故事,特色就是主要演员均由真正的前线功臣扮演,无一名专业演员。


反映那场战争的电视连续剧还有《高山下的花环》(1984)《军魂》(1987)《当代士兵》(1988)《汉家女》(1988)等。

 

音乐作品:传唱久远


比影视作品影响更广泛、更长久的是流行歌曲。与那场战争有关的歌曲很多,试举几例:


《再见吧妈妈》于1979年率先推出,陈克正作词,张乃诚作曲,李双江首唱,1980年2月入选“听众最喜爱的15首歌”。


《十五的月亮》,由石祥作词,石铁源、徐锡宜作曲,原本是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姊妹篇,1985年由蒋大为首唱(一说由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董振厚首唱)。石祥后来回忆,他创作这首歌词只用了10分钟,但积淀用了20年。


《十五的月亮》的姊妹篇则是《望星空》,仍由石祥作词,石铁源作曲,董文华首唱,特别是当她一身戎装在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后,此曲风靡一时。


有一段时间,流行把《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合起来联唱,女声、男声依次轮唱,内容呼应,效果更佳。其中,以董文华、阎维文合作的版本最受欢迎。


《两地书,母子情》,由向彤作词,王祖皆、张卓娅作曲,原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为自卫反击战创作的合唱套曲《南方有这样一片森林》中的核心唱段,《南方有这样一片森林》1986年获得全国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一等奖。


      

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级战斗英雄、伤残军人徐良坐在轮椅中被推着上场,与女歌手王虹合唱了一曲《血染的风采》,词曲悲壮,令人动容。此后,这首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的歌曲红遍全国,连香港的梅艳芳也唱过。不过,据说有些前线战士觉得这首歌不太吉利,更喜欢唱当时另一首流行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

 

徐良和大学生们在一起


美术、摄影作品:别具魅力


1979年,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批画家去前线采风,为英模、烈士画像。不久,战士出版社结集出版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美术作品选》。




《战斗英雄山达》是收入此书的一幅油画,作者艾轩是艾青的儿子,现在已成为著名画家。


此外,还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面世,笔者试举一例:



油画《对越自卫战青年军官》(61×40cm),是青年画家陈丹青1979年3月随中央慰问团赴广西边防时画的。2007年6月,在“中国油画及雕塑作品华辰春季拍卖会”上,该画以33万元成交。


摄影作品特别是纪实摄影往往具有真实、震撼的魅力。


出征拔点誓师大会


传为“老山硬骨头排”的排长





摄影作品《死吻》,作者王红


题为《死吻》的这两幅摄影来源于一起真实事件。多年后,女护士张茹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小战士触雷受伤后严重感染,抢救了7天7夜,她也护理了3天3夜。小战士意识到命在旦夕,就说:护士姐姐,我对不起你们,你们很辛苦,为了表示感谢,我能不能拥抱你一下?张茹刚俯下身把他抱起来,小战士就倒在她的怀里牺牲了。


小战士叫赵维军,甘肃榆中人,是141师421团5连的副班长,1986年7月24日牺牲,荣立一等功,安葬于榆中县兴隆山烈士陵园。张茹则是139师416团的卫生员,参与救护过包括徐良、赵维军在内的多名重伤员,火线入党并荣立三等功,其所在的战地女子救护队荣立集体二等功。


当时没有拍摄条件,后来由47军摄影干事王红补拍了这两张照片;虽是摆拍,仍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坚强的战士


这张照片来自越方,这个解放军战士受伤被俘,仍单膝立地想站起来,不久即遭越军杀害。曾有人说这个战士名叫周秋波,是138师的侦察兵,但这个说法被周秋波烈士的战友否定了。虽然无从知道这名战士是谁,但他的遭遇令人揪心,他那坚强不屈的眼神和动作令人肃然起敬。

   

已解密的成都会谈


到了1980年代后期,发生了几件大事:


1986年7月,亲苏反华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黎笋病逝;同年12月,阮文灵在越共六大上当选为越共中央总书记。


80年代后期,东欧、苏联发生社会动荡。1988年,自顾不暇的苏联停止对越南援助。越南经济凋敝,赤字严重,同时在柬埔寨、中越边境两个方向用兵已经力不从心。这年7月,越南单方面宣布从柬埔寨撤军,1990年8月完成了全面撤军。


1980年代末,由于那场风波,西方对中国实施全面制裁,已持续10余年的中美联手抗衡苏联集团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


鉴于上述形势,以阮文灵、杜梅为首的越共务实派审时度势,做出了重大战略调整。从1989年10月起,多次主动要求与中共举行最高级别的会谈。


1990年9月3日,江泽民、李鹏在成都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越南部长会议主席(总理)杜梅、越共中央顾问范文同举行了秘密会谈。之所以把会谈地点放在成都,是为了保密,因为北京将于9月22日举办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


图为江泽民、李鹏与阮文灵(右三)、杜梅(右二)、范文同(右一)在一起


关于成都会谈的来龙去脉,时任中国驻越南大使张德维、中国驻越南临时代办李家忠已发表详尽回忆。


1991年11月,新任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和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正式访华,两国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公报,宣布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正式结束长达13年的对立状态。


此后,和平的阳光重新照耀山水相连的中越边境。两国组织了大规模排雷,边境贸易渐趋红火,人员往来日益频繁,越南游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游的热点之一。


广西德天瀑布附近的中越边境市场

 

悠长的回声


成都会谈后,以中越边境战争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从两国的主流媒体上淡出,一些著名的影视作品也没有重映、重播。


此后,也有少数文艺作品涉及那场战争,偏重于侧面反映。


故事影片《大冲撞》,西安电影制片厂1992年出品,反映两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军人回到北京后的命运,由张晓敏导演,杰瑞、张晓敏主演。


长篇小说《穿越死亡》,作者朱秀海,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出版,表现了前线官兵战胜恐惧、直面死亡的心路历程。


      1997年8月6日,《人民日报》第十一版发表了纪实文学《烟坟》。作者是刘亚洲将军(时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根据当年采访经历重新撰写,通过对王仁先烈士情感传奇的挖掘,不仅赞颂了英雄主义,更讴歌了人道主义,感人至深。近年来通过网络,该文产生了广泛影响。


刘亚洲上将祭奠王仁先烈士


      2013年,长达40集的电视连续剧《战雷》播出,歌颂了拆弹部队官兵的奉献精神。从内容看,背景应该是中越边境或中缅边境。


       2017年7月28日,在纪念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上,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缩影,经典老歌《再见吧妈妈》被重新唱起。


2017年12月,八一厂牵头摄制的电影《芳华》热映。其一大看点,就是20年来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反映那场战争及老兵遭遇,虽然篇幅有限。


我相信,今后还会有反映那场战争的文学、艺术作品。


说起经典的战争题材影视,我比较推崇2001年出品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兄弟连》。该剧只有10集,反映了美军101空降师506团E连在二战期间的参战经历。每一集的开头,是那些参战老兵本人的回忆;全剧结尾,是对主要人物原型生平的追踪。即便今日重看,感觉仍未过时。


我们国家已经不缺资金、技术,什么时候也能拍出这样经典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


离我们最近的那场战争已过去40年,终战也快30年了。也许是考虑到新的国际形势,官方没有举办大型纪念活动,但对烈士家属、参战老兵的优抚标准正在提升,复转军人的社会地位也在提高。与此同时,民间的纪念活动一直没有停歇。


湘北某镇的“参战老兵之家” 


在那场战争中牺牲的大多数军人出生于1960年代。如果他们还活着,也已是六十左右了。


兄弟们,我们没有忘记你们。


未来也会有更好的作品纪念你们。

                       

2019年3月2日


长沙老兵朱豫刚祭奠战友已坚持32年

 

附:中越边境战争题材电影:


     《自豪吧,母亲》,长春厂1980年出品;

     《花枝俏》,八一厂1980年出品;

     《铁甲008》,八一厂1980年出品;

     《长排山之战》,八一厂1981年出品;

     《新兵马强》,北京厂1981年出品;

     《不该凋谢的玫瑰》,1981年出品;

     《年轻的朋友》,峨嵋厂1981年出品;

     《高山下的花环》,上海厂1984年出品;

     《他们正年轻》,西安厂1986年出品;

     《雷场相思树》,八一厂1986年出品;

     《十五的月亮》,北京厂、河南厂联合摄制,1986年出品;

     《女兵圆舞曲》,长春厂1986年出品;

     《绿色的网》,云南民族电影厂1986年出品;

     《闪电行动》,由银都公司和八一厂联合摄制,1987年出品;

     《陆军见习官》,长春厂1987年出品;

     《战争,让女人走开》,上海海燕厂1987年出品;

     《我只流三次泪》,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

     《蛇谷奇兵》,八一厂1989年出品;

     《无影侦察队》,八一厂1989年出品。


(作者张志鸿,华中师院78级,网名青山自牧,现居湖南长沙)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延伸阅读

烈士英魂回家




2019年3月14日,民政部广西民政厅在龙州隆重举行了50军150师448团300多位为掩护41军,42军撤离越南时遭遇伏击包围失踪战友纪念墙落成仪式。这300多位干部战士一直都作为失踪人员处理,近40年未能享受烈士英名,家庭家属一直不能享受烈属待遇,时至今年,牺牲战士们的英灵终于得到公正的待遇,越方逐步将遗骸名单移交给中国。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芳华

张小雪:当文艺兵的日子

马小冈:一个北京知青的从军之路

顾晓阳:新儿女英雄传

黄健:天南地北的战友们,你们好吗?

肖星:我所经历的1979年对越作战

肖威:那年代的女军医

女兵忆越战最尴尬一幕: 身体真的忍不了

战友情怀:告别小鲁

田警惕:我在卫戍区为国庆打礼炮

吕燕群:我们是中国军人

王红:胶片中凝固的残酷与悲伤

操风琴:39年前的战争记忆

操风琴:懂你!1979年战争的母亲们

我和刘晓庆: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

"老山魂" : 麻栗坡烈士陵园纪实

电影《芳华》唤醒65式军装的珍藏回忆

严歌苓:让导演们拜倒在石榴裙下的那个女人

侯杰:从《芳华》中我看到反战情绪

钟健夫:《芳华》的精神分析

缝合人生和历史的创伤

《芳华》女神原型现身,

美得冯小刚不敢直视

朱江明:冯小刚讲的其实不是《芳华》,

而是老炮儿们的中产焦虑

冯小刚电影《芳华》55句精彩台词

冯小刚电影《芳华》海报剧照集锦

1988十年前南沙赤瓜礁海战追记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人生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澳洲100%纯羊毛围巾

时尚百搭,保暖撩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