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年丨田力:“马背上的摇篮”,我的母校育才学校

新三届 2021-04-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田老师开始说 Author 田田

 

作者档案
田力


田力,50后人,文革时曾在集成电路工厂做芯片光刻工七年,1977年考入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一直在国家机关做经济管理工作。2002年读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研究生班。现为国家发改委退休干部。


原题 

我们的育才学校




作者:田力


 
罗荣桓与夫人林月琴
 
看到这张照片时,每一个心灵都会被带向遥远的历史。然而,对我们东北(沈阳)育才学校的同学们来说,我们的心却与照片中的这一对夫妻贴得很近很近,因为他们是我们学校的创始人与第一位校长。四野政委罗荣桓与夫人林月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终生感激的育才学校。

这是我从一位曾经受益于育才学校的作者那里抄录的历史资料:

“1947年,第四野战军的军官奔赴前线。他们的孩子们留在后方无暇管教。四野政委、后來的建国功勋元帥之一罗荣桓,決定成立哈尔滨“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第一任校长是罗荣桓夫人林月琴。1948年底,辽沈战役結束,四野进关。为了减轻干部的后顾之忧,罗帅決定把由“南岗干部子弟学校”演变的“四野随军小学”留在沈阳。按照最高首长夫人任校长的惯例,由时任东北局主席高岗的夫人李立群担任小学校长。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为躲避美国飞机轰炸,李立群率领学校迁回哈尔滨,当地的干部子弟也进入该校上学。1951年朝鮮战争缓和,学校再度迁回沈阳,更名为“东北育才学校。”



至今依然留存的东北育才学校教学楼
 
这是一段仅仅数言的历史记载,对今天的人而言,遥远而陌生。为什么只为军官的孩子们建子弟小学?又为什么一定要让最高首长的夫人担当小学的校长?

对于我,这仅仅数言的历史,背后却是艰难卓绝的家史。

因为我爸,就是这开赴东北解放战争前线的野战军先遣队员之一,而我的姐姐们,则是跟着我妈,同步转战解放战争疆场,九死一生地奔向新中国的那些将士们的孩子们之一。同命运的,还有我身边相熟的兄弟姐妹,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我们育才学校这段无与伦比的创建史。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了,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终于获得了胜利。中央命令在延安的三五九旅抽派30人组成先遣队,由袁任远率领先遣队骑马先行,日夜兼程,向东北进发。”这是一段与国民党抢占东北的历史。而我爸,就是在这被派遣的30人队伍里。

1945年,那是我二姐出生的年份。小的时候记得我爸说过,军令如山,一旦下达,军人的开拔刻不容缓。我爸那时一定是根本无暇顾及刚出生的小女儿,心心念念都是,一定抢在国民党之前到达东北,尽可能多地为我党占领东北的土地。他走得坚决而急促,留下年青的我妈,带着三岁的大姐与出生不久的二姐,还有她所要承担的各种革命工作。

我爸他们的先遣队离开数月后,1946年初,我妈他们这些妈妈们,加上在延安出生的幼小的孩子们,才随着后勤部队,开始向东北进发。长长的旅途,众多的妇孺,贫穷的军队,根本无法提供任何行军装备,没有车;没有充足的粮食;更别提专为幼儿们提供的任何保障!那时,给予我妈以及两个一到三岁女儿的特殊照顾,是一头小毛驴加两个大筐,我妈分别把我大姐和二姐装在两个大筐里,驮在毛驴背上,就这样,跟着许许多多同样的母亲与孩子们,开始用脚丈量横越陕北到东北的漫长旅程。

其实,如果仅仅是用脚走完那旅程,那还是幸福的。可那是在与国民党抢与争。一路走,一路战,时不时会遭遇敌机轰炸;被敌人的部队追击。最常见的是,明明预定好到一个原来已经由我军占领的地区去宿营,可临走到那里,才发现,宿营地已经被敌人占领,妈妈们不得不带着孩子们连夜转移。

更为艰难的还有:有的妈妈在行军途中面临腹中孩子降生,特别是生产时正遇开战,那真正是千难万险中生下孩子,于是,那位孩子会取名“战生”。

就这样,妇孺的队伍在东北大地上不停地躲避、转移,兜着圈子与敌人斗智斗勇,坚定地向着孩子们的爸爸那里追寻。原来只需要走几个月的路途,竟然转了近一年的时间。

1946年末,我妈终于带着我大姐与二姐与我爸汇合。那种死别之后的重逢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动?我根本无法用笔描述。在我爸,那一定是长久与死神搏斗的至暗时刻,忽见至亲的生命天使从天降下!在我妈与我姐姐们,那一定是多少次饥饿、艰难、危险到濒死之时,支撑她们的信念忽然就活生生站在眼前!我看过我爸与两位姐姐小时候唯一的合影,如我爸那样严肃而沉默的人,拥着两个幼小女儿时,笑容灿烂似艳阳。

妇孺队伍大会师,就是四野干部子弟们集合到了东北的部队中的时期。

面对着这样一群与父辈同样经历了艰苦征程与战争洗礼的孩子们,罗荣桓政委,这位代表着全军将士的理想、信念与情感的军魂之将,他的心怎么能不疼?怎么能在不为了这样一群英雄的子孙后代的成长而付出心血!还有,以他的远大目光,又怎么能不看到我党我军的未来所需,要为新中国的建设早画蓝图。

于是,就在那战事繁忙戎马倥偬中,罗将军义无反顾地抽出时间与精力,为孩子们建立起接受教育的小学!

这所小学,不再是普通意义的学校,而是祭奠逝去的鲜血与牺牲;寄托着继承与希望所耸立的圣堂。

一如以色列历史上唯一存留的学校那样,公元70年,罗马军队将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围得似铁桶,破城指日可待。城中以色列的宗教领袖约哈南拉装死将自己装入棺材,让人抬到罗马军队指挥官前。他出来与罗马军队司令官谈判:“以色列把城市全部交给你们,唯一只给他们留下一所能容纳十位老师的学校,并且永远不破坏它。”此后,以色列国被灭,但学校留了下来,以色列民族的知识与传统就此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因而,二千年流浪却没被灭族,九死一生中再次建立起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强大之邦。

赋予神圣使命的学校何其荣耀。

正因如此,四野的随军小学必须由最高首长的夫人担任校长!

正因小学里的孩子们都曾有过像我姐姐们一样坐在马背上的筐里转战的经历,因此,这所学校曾经被命名:马背上的红色学校。
           
当年东北育才小学被喻为“马背上的红色学校”
 
1948年12月,当这所不平凡的小学搬入沈阳后,遵从学校建校传统,由东北局最高首长高岗主席的夫人李立群担任校长。并由著名人士张闻天将学校命名为"东北第一育才小学";由著名的教育家徐特立专门为学校挑选教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立群校长与建校初期的老教师们合影。右四手提书包者为老校长李立群
 
以后的数年中,育才学校不辱史命,保持着“红色学校”不变色,一如媒体报道所称“马背上的红色小学”。

我们的育才学校就是如此光荣,我以能够进入这样光荣的学校,一生为荣。就在2019年5月,发展壮大了的东北育才学校隆重举办了七十周年校庆。

延伸阅读
田力:父亲起伏跌宕的人生轨迹
杜凤英:毛泽东在延安时的小舞伴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童年记忆
陶洛诵:儿时的京城记忆
祖国像个大花园,花园就在清华幼儿园
刘海鸥:白石老人给我们四姐妹画了四幅画
刘海鸥画说:能折腾的小姑娘
刘海鸥:在幼儿园排排坐吃果果
夏良才:童年的二条街:那些人,那些事
 刘福泉:苏州古城吴趋坊的童年时光
卢治安:高高的红枣树下,是我童年的小兰
刘晓华:在庆祝十一游行的彩车上
王智娜:我的两位老师
郑因:洪湖岸边花家岭的运动记忆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