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三届丨陈剑:命运多舛老三届,特殊年代特殊产物

陈剑观察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陈剑,1957年出生,安徽芜湖人。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大学经济系,1986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先后在安徽省铜陵市委、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浙江省温岭市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委等部门工作。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会长。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健康中国50人论坛执行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著名的现代化研究专家。 


原题

命运多舛老三届





作者:陈剑

原载微信公号常态发展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在共和国历史上,有三个特殊群体,就是老五届、老三届和新三届。共和国诸多的风云人物来自这三个群体。了解这三个群体,就大体了解了共和国72年历史。但对这三个群体,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本文就此作一个疏理,作一个界定。今天刊出第二部分。

一. 老三届含义

老三届是指1966年至1968级在校三级高中学生。这一群体对应的年龄区间是1946-1950年。主体是1947-1949年出生的在校高中生。2021年这一群体最小者,也已经71岁了。由此可以作一个判定,2021年,年龄低于71岁者,与老三届无关。

本文分析的老三届,就是指的这一年龄段的群体。

从各地串联而来的红卫兵,都有这样一张留影


与老五届和新三届相比,这一群体命运多舛,经历磨难最多。

为什么会有老三届一说,是因为“文革”的爆发,直接影响了1966至1968级在校高中学生这一群体正常入大学路径。这三届同学因而统称“老三届”。特别是其中的66届同学,1947年前后出生,1963年进高中,已读完高中三年,他们是老三届里年纪最大,读书最多的一届。他们已经做好高考准备,人人摩拳擦掌,个个踌躇满志,全面进入高考临战状态。但历史在这时转了一个弯。

红卫兵在开批斗会


1966年6月6日,北京第一女子中学高三(4)班学生,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要求废除高考制度,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当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6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废止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招生考试戛然而止!使他们的正常入学、就业路径完全打破。以后的历史说明,大学恢复招生推迟了5年,直至1971年才通过推荐录取新生;而通过考试入学,推迟了整整11年。

大串联的火车上,人丛中的女主角端然而坐,若有所思


笔者作为77级,与我睡上下铺的就是一位1947年出生的老三届。他回忆当时已经进入高考前的临战阶段,正踌躇满志志在必得报考自己满意的高校和专业,但突如其来的政治运动打乱了美好的理想。成千上万的老高三同学自此被挡在大学门外,成了他们一生的心痛。这三届同学中的很少一部分(大体是这一群体的2%左右),直至12年后才入学,成为77级78级中坚。每个人的经历都让人唏嘘不已。

二.老三届包含三届初中生吗?

对老三届上述界定是有争议的。网上盛传的观点是,老三届还应当包括1966年、1967年、1968年在校的初中生。因为他们也受“文革”影响。笔者以为,这一说法成立与否,需要看理由是否成立。

大门封条前的女红卫兵


(一)不包含的三个理由

一是“文革”期间,中小学任何一个年级也都不同程度受影响,不能因为受影响,就把这一群体也纳入。如果把他们纳入,1966年至1968年在校的小学生也应称为老三届,把他们纳入也有丰富的理由。

二是老三届说法应当名符其实,只应包括三届同学。如同老五届只包括五届同学一样,新三届只包括三届同学一样。如果也包括初中三届,那就不是老三届,而是老六届,为何不直接称老六届,没有必要弄出两个老三届。


三是最重要的理由,老三届的界定,实际是政策制定者为弥补这一群体过多机会缺失而提出的。而这一群体,指的只是高中三级同学。

改革开放后,政策制定者在制定诸多政策时,尽可能照顾和考虑到这一群体。包括恢复高考,招工等。特别是大学招生最为明显。1977年的招生文件原来规定:“考生年龄在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未婚。”这个规定对老三届高中学生.无异于把他们堵在了校门外。因为此时他们大多已30岁左右,而且很多人都有了家室。

女知青沉思:未来在何方?


对于这一批特定年代形成的特殊群体,邓小平十分重视。1977年5月24日,他在同王震、邓力群的谈话中就明确提出,要采取特殊政策通过严格考试从1966、1967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学生上大学。在邓小平关怀下,高考破例为他们开了绿灯。1977年的招生文件因而重新规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1966、1967两届高中毕业生)。”

为什么特别强调1966年、1967年2届高中生,因为他们在过去的十年失去了很多机会。这两届高中生主体是1947年和1948年出生,还有少量1946年出,此时他们的年龄已经30岁了,甚至还有一点超出。正因为这一特殊政策,在恢复高考后,一批学习基础厚实的老三届高中生才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多少弥补了全国11年停止高考的缺憾。

已经扎根农村的男女知青


由于老三届高中同学的融入,7778级同学年龄跨度从1946年到1962年,前后相差16岁。这在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同学经历差别很大,夫妻同校、两代人同读的现象并不鲜见,而这一现象正体现了政策制定者的良苦用心:为老三届高中生存留上学的机会。

由于连续两年对老三届(高中)网开一面,能够考试进入高校学习的也都差不多了,因而到1979年后,高校招生规定考生年龄又恢复到25岁。确切表述是,“一般不超过25周岁,但鉴于被林彪、‘四人帮’剥夺了上大学权利的青年,很多人已经超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入学要求又很迫切。为了不埋没人才,又同时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未婚青年,经单位证明年龄可放宽到28周岁。”

乡村,一切都归于平静,除了手上还有红宝书


请注意,初中三级,特别是老初三和一些老初二,到了1979年,此时他们年龄已经超过了28周岁。说明政策的制定者并没有给他们特殊照顾。而到了1980年后,高校招生规定考生年龄严格控制在25周岁以内。直至2001年教育部才规定,报考普通高校考生,可以放宽至25岁以上年龄,且婚否不限。

为写这篇短文,笔者查阅了诸多资料,没有看到任何官方文件对老三届的界定包含三届老初中。

原来这就是生活


(二)包含的一个理由

这三届初中生,或许比老三届高中生更不容易,值得同情。这是包含的最重要理由。因而在非严格意义上,把1966年、1967年、1968年在校的初中生也纳入老三届,十分必要,完全可以理解。

“文革”十年,失去学习机会最多的是这一群体。高中同学,或多或少上了高中,也读了几年;在他们之后的小学同学,还有机会升初中,高中。特别是这一群体中老初一同学,即1952年前后出生,1965年考入初中,读了初中一年,再加上停课2年多时间,初中阶段共在校三年多。但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以后这个年级同学很难有机会再读高中。

繁重劳动


恢复高考后,这三届初中生,如果没有机会上中专、技校,由于只有初中水平,其实力很难能够与读完高中的同学相比。因而,恢复高考后这三届初中生,被大学录取比例相对较低。在77,78同学中不容易找到这一群体的同学。

把三届初中生也归入老三届,既没有增加政府就业压力,更不增添社会负担,何乐而不为。况且,几十年来,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属于老三届,笔者的这篇短文,确实没有资格也不应当把他们排除出老三届行列。因此,如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争论(即使严格意义又怎样?),1966年初中三个年级都属于老三届。

这三届初中生,对应的年龄区间是1949 -1953年,主要是1950—1952年。

回不去的故园


三. 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

老三届群体经历了共和国艰难时代。老三届命运多舛,还在于他们是共和国重大历史的参与者。这种参与,反映了他们曾经的盲从到觉醒,而这是这一群体值得人们尊敬之处。

(一)红卫兵运动参与者

从1966年6月开始的停学直至走出校门,其中有两年多时间,他们既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这一期间他们在干什么呢?这一期间,或许是老三届最为意气风发、整个群体受到社会最为关注的时期。

红卫兵出征


他们满腔热情,积极响应领袖号召,投入到震惊世界的红卫兵运动中,并且是这一运动的绝对主力。他们参加了全国大串联,一路宣传伟人的思想;参与了对文化名人、对地富反坏右,对修正主义分子的抄家,参与了对自己尊敬的老师的批斗,甚至对自己家人的批斗;参与了对中国大地诸多“封资修”文物的清理。中国在此期间一些历史文物的损坏,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文化大革命,即“大革文化命”,正是这一阶段真实写照。

而上述这些行动都是在神圣旗帜下进行的。

大串联的红卫兵


这是共和国灰暗时代,而老三届则是受极左意识形态毒害最深的一代。被时代裹胁,盲从,个人完全被动卷入其中,都是领导人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这是没有“我”只有“我们”的时代,既然是“我们”,那么所有的过失甚至罪孽,都只都由“我们”一起承担。

这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指的集体无意识时代。

红卫兵武斗的惨烈场景


笔者的这篇短文,如果提出反思,或许会受到臭骂,你算什么东西?为什么需要我们反思,别人反思了吗?

但如果真是这样,没有反思,只有歌功颂德,只有豪情万丈,只有砸烂一个旧世界的冲动,中华民族又如何能够有所前进?老三届这一群体之所以伟大,还真有反思,真有道歉。而且还不是个案。我认识的、接触几次值得尊敬朋友陈小鲁先生,就是其中一员。这是1946年出生1966年北京八中的老高三,共和国元帅的儿子。

2013年10月7日,陈小鲁带领其他校友向老师鞠躬道歉,他说“‘文革’之后,老师对我们的冒犯宽容大度,我想代表八中当年伤害过你们的校友,向你们真挚地道歉!” “文革”初期,北京市各中学爆发了对校领导和部分老师的批斗。在这场浩劫中,北京八中党支部书记华锦自杀身亡,教师高家旺自杀身亡,党支部副书记韩玖芳被打致残。陈小鲁那时是北京八中革委会主任。此外,2014年1月12日,北师大附中的老三届宋彬彬在北师大附中的“老三届校友与老师见面会”上,向当年的老师、同学以及老师的后人道歉。陈小鲁、宋彬彬的道歉行动为老三届这一群体增添了亮色,在全社会引发了积极反响。


(二)“四五”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老三届这一群体值得人们尊敬更在于,他们有过盲从,更有思考。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他们震动很大。特别是1971年9月13日,副主席在蒙古境内的温都尔汗机毁人亡,宣告了现代迷信神话的破产,促使老三届从狂热转入思考。1976年清明首都百万群众在北京天门广场纪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老三届成了这场运动重要参与者。并使这场运动最终演变成为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结束文革,为两年之后的11届3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我的一位参加这场运动的朋友告诉笔者,相当多的老三届参与了“四五”运动。

从曾经的盲从到有思考,并行动,这是这一群体优秀之所在。

淡然的邓小平站在批邓的大字报前


1976的10月“四人帮”被粉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改变,为多数已近而立之年的老三届的人生带来了伟大的转折,许多人抓住了机会,勤奋努力,最终成为国家有用之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老三届一些成员成为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积极推动者,他们所做贡献已经写入历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老三届这一群体产生了诸多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思想者,也走出一些共和国部长,甚至副国级、正国级领导人。反映了这一群体的实力和不懈努力。

小站,知青


四. 老三届命运多舛,经历坎坷

老五届虽然被折腾,在大学学习经历不完整,基础不很扎实,但只要入学,即使到了基层,无论是工厂,农场,或是农村学校,毕业后也就有了一分工作,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改革开放后也普遍得到了使用和安排。一些人更是得到了重用。而老三届,却是起伏不定,落差很大。这也是这一群体命运多舛的反映。

1968年9月5日,《人民日报》先行刊登《红旗》杂志第3期(9月10日出版)发表的上海市的调查报告《从 上海机械学院两条路线斗争看理工科大学的教育革命》,并刊发了毛泽东为它写的编者按。毛泽东写道:“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过去大量的高等及中等学校毕业生早已从事工作及现在正从事工作 的人们,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再教育,使他们与工农结合起来。”9月12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评论员的《关于知识分子再教育问题》,对毛泽东为《红旗》杂志写的编者按 作了阐明,指出中心问题是由工农兵给知识分子以再教育。编者按指出大中学毕业生必须接受“再教育”。


自此,“再教育”这一概念就变成了上山下乡运动动员令。伟人一声号令,到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去农村乡村,去生产兵团,去农场,老三届成为2000多万知识青年重要组成部分。

曾经激扬文字,评点江山的老三届,现在要到艰苦的农村战天斗地,这是一个巨大反差,对老三届的心理成长是一个重要环节。这批人历经磨难和艰辛,在广阔天确实也有一些作为。但毕竟舞台不大,空间狭小,以后的十年期间陆续返城,或是进入部队,或是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学校,或是招工进入工厂,机关。到了1978年后,还在农村插队,在兵团,在农场的老三届已经不多了。


属于农村户口的老三届则返乡劳动,虽然他们也是货真价实的知青,但却没有人说他们是知青,也享受不到知青待遇(1970年代中后期,知青可以领取一点经费补助等)。在农村的老三届,由于有知识,以后陆续流入城市,或作为工农兵学员,或招工进城,但仍然还有一部分留在农村。这部分老三届很少得到关注。

无论是城市,或是农村的老三届,这一群体部分成员,通过1977年和1978年高考,通过融入市场经济大潮经商下海,有些人成为科研骨干,富商大款和高层公务员,甚至成为共和国领导人。也有一些移民海外或退休后去海外与子女一起生活,他们为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做出了贡献。

春暖花开


笔者2017年主编的《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研究》一书中,把中国各个阶层分为九等,老三届在一至五个层级都有一定比例(这五个层级人数占比不足中国人口的10%),多数位居整个中国社会的中低层。即六七八层级。从社会阶层中位数划分,老三届一些成员或许有些不堪,但整体生活水准应当位居中位数附近,整体社会地位属于中间阶层居多。

“老三届”是特殊年代里的特殊产物,也是知识结构有缺陷的群体。经历了55年的风风雨雨,往事可回首,青春也言悔!他们曾经的盲从,缺失和历史局限,他们的反思和为中国现代化所做的贡献,都已经写入历史。现在老三届全部进入古稀之年,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或许也还有他们的努力。

笔者真诚祝福他们健康长寿,祝福他们及家人一切都好!

路在何方?


延伸阅读

陈剑:国之骄子老五届,

被时代折腾的一代 


文章获作者许可分享,插图油画选自网络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老三届之殇

何求:美女如云,孤鸾若星,

这一代人的“鸳鸯谱“被谁乱点?

孟永华:1969年赴北大荒上海知青陈鸿仪:金训华"牺牲"是一场事故匡亚明女儿李军:长眠在黑土地的生命芳华外交官父亲到北大荒给女儿扫墓,像给女儿梳头一样田晟:有一朵花儿无枝可依张抗抗:红卫兵,说原谅还太早周其仁:从完达山到朗润园陈鸿仪:与死神擦肩而过施和平:有一种心碎,是一次又一次的撕裂与别离
叶凯蒂:一个中美混血儿的阴差阳错
徐晓:“小平头”刘迪,大相隐于世
陶洛诵:天涯海角的女附中老三届
曹一凡:抗拒上山下乡的“老泡”们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