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冰点丨许小济:​建设中美海缆,我有机会骋怀游目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4-16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许小济,1953年生于北京。1960年上北京景山学校”。1968年到山西原平县插队,197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载波专业。先后就职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等公司,主要从事国际通信、光缆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原题

中美首条海缆的兴亡

(续)




作者:许小济


上篇(中美首条海缆的兴亡)我主要介绍了中美海缆的建设过程,得到不少读者热捧,说是了解了海缆,有史料价值,功德无量。其实,我原来还写了一些出访见闻,因篇幅太长,我就删了。为了大家了解全面,我觉得还有必要把那些内容补上。就如同海缆,虽然最重要的是光纤,但如没有外面的层层保护,没有供电的铜线,海量信息也无法准确传递。

如说上篇是工作篇,则本文就是生活篇。

根据中美海缆的工程需要,我们大约每个月都要举行一次会议。时长约为一周,地点是在14个发起方之间轮流举行,美国有4家公司,所以去美最多。

开会都是东道主选一家饭店,大家都住那里。午餐是东道主免费提供。晚餐自己解决,或与朋友一起吃。

有时,我们会与AT&T进行工作晚餐,因我们双方是主导方,及时交换意见,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是谁说的,餐桌比会议桌更有效,真是这样。这类晚餐并不正式,比较随意,都是AA制,我们每人自掏腰包。

会后,东道主都会举行一个欢送晚宴,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工作完成了,心情自然放松。晚宴之后,若没聊够,就再约几个朋友去个咖啡厅,继续畅聊。各国文化,海阔天空。

一般东道主会安排去一两个景点,让大家放松一下。有时我自己也会出去走走,好不容易有了出访机会,当然是想多听听,多看看。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我选几个地方聊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说自己的感悟。可能有不少人去过这些地方,在此就不妨多个视角吧。

美国印象

大家都对美国熟悉,我就不说那些著名景点,纽约的华尔街,华盛顿的白宫等。我只说说自己感兴趣的事儿。

美国为什么能领先于世界?我一直比较好奇,对于大的方面我没有研究,体制呀,历史呀,但我对美国的教育和科技比较关注。

美国大学

美国大学没有围墙,可以随便进出。波士顿是个大学城,哈佛和麻省都在那里,中间就隔一条马路。

进了哈佛,首先看到哈佛的铜像,我也未能免俗地摸了摸他那锃光发亮的左脚,希望可以带来好运。看到哈佛院内的莘莘学子,不同人种,匆匆而过。

哈佛大学汇集了多国人才,移民就达40-50%之多,大多都是各国学霸。中国学霸去美,可以理解。但是否可有什么办法,让这些人也能为祖国效力呢?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为什么中国学霸都要去美国学习呢?我认为,近代科学多是用英文描述,只有阅读原著,向高手学,才能学到真本领,仅靠阅读中国译文是学不好的。比如中国古诗,若译成外文,怎么也是翻译不出其中的韵味。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就不好翻),留学就是个先得月的捷径。

走进哈佛艺术学院的一个毕业设计大厅,一眼就看到一幅很大的毛泽东画像,细看,每个黑点又是大大小小的毛泽东,挺有创意。在美看到毛的画像,感觉异样。
哈佛艺术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

斯坦福大学,是勇于创新的典范。在其周边,就产生出了很多像苹果、谷歌那样的创新公司。斯坦福的艺术博物馆,展品丰富,居然还藏有许多罗丹的雕塑。图书馆藏书甚多,不少中国名人的日记(包括蒋介石的)都存放在那里。如果研究中国历史,还不得不去美国查阅,我们情何以堪?

我看美国大学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图书广博,资料完整,可以看到世界最前沿的知识。能不先进吗?借还图书手续简单,还书时我看有人把书扔进图书馆楼外的一个口子,顺着管道就滑了下去,真方便!

贝尔实验室

AT&T安排我们参观了贝尔实验室,对我们搞通信的人来说那里就是圣殿。晶体管、激光器、通信卫星、计算机等耳熟能详的发明,均诞生于此。实验室有许多专利,15人获诺贝尔奖。可以说,这是一个改变过人类命运的实验室!

参观贝尔实验室,从外表看不出什么,主要是听他们介绍。他们说,那里的科学家都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进行研究,对他们没有具体任务,也没有业绩考核。他们在那里自由交谈,互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他们容忍失败,鼓励尝试。我问“谁出钱呢?”“AT&T”。过去AT&T财大气粗,投资不少。后来听说资金也捉襟见肘,看来创新也还是要敢于砸钱。不管怎样,贝尔实验室曾是科研人才的乐园,创新成果的沃土。

参观贝尔实验室,右五是我

夏威夷风光

美国人喜欢到夏威夷开会,说那里位于中美之间,方便我们。其实他们也愿去那里,一边工作一边休闲。夏威夷是个好地方,我那时觉得夏威夷就是退休后最理想的居住地。气候舒适,不冷不热。

夏威夷有四个通航的岛屿,我去过三个。瓦胡岛(Oahu)最大,好玩的地方最多。朋友介绍了一个华语导游,拉我们去环岛游。

在珍珠港,看到亚利桑那号战舰静静地躺在海底,白色的大理石上,密密麻麻地刻着1177名海军将士的名字。鱼雷、火炮展示完好,二战时期的战火扑面而来。

导游说有个叫怀基基(Waikiki)的海滩非常有名,我问为什么,他还卖个关子,说到那里就知道了。到了海滩,我看沙子很粗,不怎么样呀?再往里走,看到许多美女穿着三点式,也有不穿的,裸体躺在沙滩上。导游说都是日本小妞,她们喜欢到这里来游泳晒太阳。原来是这样啊。沙滩、海水、阳光、美女,的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岛上地理环境多样,既有海湾,也有高山。海湾海水平静,可以观鱼,悠闲自在。也有的地方风高浪急,一排排的海浪涌向岸边,不少爱好者站在滑板上,与浪搏击。印第安人围着火堆跳舞,也是一景。有趣的是去时路过一片沼泽,居然是乘坐一辆废弃的军用坦克,横穿而过。美国人玩儿的点子真多!

太平洋游泳

游泳是我最喜欢的运动之一。有一次在考爱岛(kauai)开会,美国午餐简单,吃个汉堡一杯可乐,吃完我就跑去游泳。开会费脑,游一会儿泳,可放松神经。

那天风大,刚游几米,又被海浪冲了回来。于是我就从浪的底下钻过去,游到很远,浪就小了许多。我很为自己的创意而得意。海水是咸的,容易漂浮。躺在水上,随浪飘荡,晴空万里,浮想联翩。

游回后我去开会,一个美国人说,许先生,你真了不起,插着红旗还敢下海呀!我说什么意思?他说红旗不能下水,蓝旗才行。我不知道呀,我是觉得今天风浪挺大的。其他人不知为何一起给我鼓掌。我那时才知道海滩上插有红旗,表示风大,不能下水,蓝旗才可。无知者无畏啊!

一个人在太平洋的风浪中游泳,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不过,人是需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的!我很怀念那个酒店,背靠小山,环抱大海。一层只是空空的走廊和大堂,房间都在二层。我很享受那次漂浮在大海中的感觉,以后作诗一首。

太平洋游泳

夏威夷岛波涛涌,
嬉水潜游化作龙。
云卷云舒收眼底,
潮高潮落任西东。

日韩一瞥

日韩都是亚洲近邻,隔水相望。既熟悉,又陌生。

日本人服务至上

日本的许多建筑,都有中国的影子,但小一号,特别是京都奈良等地。商店标识,许多汉字,大体都可认出。大城市里,男士西装革履,女士衣着素雅。地铁很挤,没有喧哗。街道各地,都很干净。

初次住店,我在大堂办好手续,向电梯走去,只见一位服务员一溜烟地快步从我身后跑到前面,帮我按下按钮。我进到电梯里面,他还在向我鞠躬。太客气了!

我的眼镜腿掉了,日本主人带我去修,眼镜店的人非常热情,不仅配上螺丝,还把里里外外擦得干干净净,全是免费。服务真周到!

日本人对前门和后门,都很讲究。菜的种类很多,每样一小碟,吃得健康。宾馆的马桶,可冲下身,我初次用到,感觉真好,冲完浑身舒服。

我与新加坡和台湾的几个华人朋友,经常一起吃饭,说话方便。一次路过一家餐馆,店主介绍,牛排很好,牛是听着音乐按摩长大,进来试试吧?每人约100美元。我们觉得贵,他说这是在京都,便宜,在东京要200美元呢。我们进店,脱下鞋子,盘腿而坐,好在无腿椅子有个靠背。牛排真嫩,确实好!餐后,店主鞠躬致谢,每人送了一个小手绢,上面印有地址和一个穿着和服的女人画像。手绢至今还在,心想有机会时再吃上一顿。

在京都餐馆,左3是我

花开花落

1998年4月初我去日本,住在东京的京王饭店,前面是日本政府大楼,再前面是一个公园。我去散步,正值樱花季节,游人如织。满园的樱花盛开,犹如一片片粉色的云,煞是好看。几天后我又去,可惜花已凋零。然而,我发现花谢之后,满地花瓣,更有情调!龚自珍诗云“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好有哲理。人生何尝不是这样?花开花落终无悔!

签证限制

尽管日本有许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待人礼貌,工作敬业等,但还有一件事,我是绝对不会忘记!

1999年4月11日,我从夏威夷飞到东京,准备转机到大阪开另一个会,可到了机场,移民局不让我进,说我无签证。我说你们规定有美国签证,可在日逗留72小时。我去年曾这样走过。可他们说现在只限你们中国人在东京周围的100公里之内。岂有此理?我让他拿出文件,他翻出一份,果然是有这项规定,其中注明,只对中国人和韩国人有此限制!把我气得够呛,与他们大吵一架。但终究还是不让进,没有办法,只好回国。

受此大辱,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记住这一天!

韩国人的民族心

韩国人最恨日本人,为什么?我不知道。日本汽车性能不错,在全世界到处可见,唯独在韩国你是绝对看不到!

我在汉城(现在叫首尔),主人带我们看了青瓦台,现总统府。昌德宫,原来皇帝住的地方,比故宫差远了。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参观奥林匹克体育馆,馆内有许多照片和录像。他们的红魔球迷,身穿红衣,头缠红带,一边敲着鼓点,咚咚咚,一边喊着口号,非常团结,疯狂爱国,是个了不得的民族!

朝韩关系

出访期间,我总是愿意去看看国内看不到的东西,看看他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

一天,我去参观他们称之为韩战的博物馆。按照馆内说法,战争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北韩军队,与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展开,他们特别强调联合国军是经过联合国的决议授权,展厅挂有16国的国旗。

展览详述了战争的全过程。其中有一幅画相当抢眼,是一个韩军士兵拿着水壶在鸭绿江舀水,题目是饮马鸭绿江。那是在战争初期,联合国军曾经短暂地打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后,很快又把他们打过三八线以南。反复拉锯,经过3年的战争和谈判,战争终于结束。

板门店位于三八线上,离汉城不远,当天就可往返。那里可用望远镜观看北韩(他们对朝鲜的叫法),那边静悄悄的,树很多,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大树之上有大喇叭对着韩国这边。旁边是汉江,挺宽的,讲解小姐指着汉江说,河水中间设有铁丝网,防止北韩人游过来。北韩人还挖过三个地道,被他们发现,予以封死。我们当年也是有人从深圳跑去香港,国家强大了,就再没有人偷逃出去。

在韩国板门店瞭望朝鲜方向


参鸡汤

我与韩国电信国际部的总裁郑先生(B.S.Zheng)经常一起开会,他做事认真,是个比较严肃的人。一次好像是在澳大利亚的悉尼聊天,说起美食,我口无遮拦,说了一句,韩国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辣白菜。没有注意到他也在场,他说你来韩国,我带你去吃。

去了韩国,郑先生真的请我去吃饭。其实我对我曾说过的话早就忘了,他却记得。韩国人干事执着,有时好像一根筋。不过,信守承诺。

郑先生带我们去了一个小院,门前挂着一个三角旗,上面写着“参鸡汤”。上菜只有一道,每人一罐,里面是一只乌鸡,肚子里面塞有糯米,一整根高丽参,还加有枣和栗子等。那么大的一根参,我问能吃吗?在中国吃这么大一根人参,非七窍流血不可。他们说高丽参很温和,没那么厉害。味道鲜美,微微出汗,吃得痛快!饭后我对郑说,看来韩国除了辣白菜,还有参鸡汤!他很高兴,说还有烤肉、石锅饭。是啊是啊,这些我都忘了,他终于大笑起来。

台湾情结

我虽然去过不少国家,但最想去的地方还不是国外,而是台湾。台湾不是外国,可最难去!对于台湾,我一直有着深深的情结。我们从小就喊要解放台湾!后来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经济了得!台湾,你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台湾我去过四次,三次是为中美海缆,一次是为在台建立POP点(网络连接点)。都是20多年以前的事儿了,不代表现在。

在台北郊外合影,后排左6是我

文化异同

那时去台湾可真费劲,两岸没有通航,必须到香港转机,而且要在香港办一个通行证才可去台,原因是两岸都对对方护照不予承认。

我们在台北下机,满眼都是中文,只不过都是繁体。在台北机场,有人来接。我们内急,就问洗手间在哪儿。“男生这边,女生那边”。怎么我们都成了男生女生啦?原来他们不管你是多大,男人统称男生,女人统称女生。哈,有点儿意思!

台湾人讲的都是普通话,他们自称是“国语”,讲话文绉绉的。与他们交流比在香港舒服多了,那时在港只能说英语。台湾人对有些词汇,与我们叫法不同,他们把地铁叫捷运,激光称镭射,煤气是瓦斯……

吃饭时,他们爱说“祝你生日快乐!”起初我以为是谁过生日,他们解释我才知道,是祝大家有生之年快乐!有时开会,他们上来就说“报告长官!”吓我一跳!赶忙说“不敢,不敢。” 不过,我心里还挺美,好像过了一把国民党五星上将的瘾。后来才知,他们喜欢这样说,无论对谁。好像是有一点点开玩笑的意思,大概是把战时语言沿用到了现在吧?

在台湾的饭馆,办公室,到处可见对联,牌匾。我与他们同龄人聊天,发现他们非常熟悉中国历史,中文底蕴也相当深厚。后来我与他们互通贺年卡时,他们写的都是“台鉴,颂琪,大安”之类,字也漂亮。

一天晚上10点多了,我看捷运站口还有许多人来来往往。一问,他们都是参加夜校的年轻人,他们说要找好的职业,就要学习。注重教育,崇尚学习,似乎是印在我们华人骨子里的观念。

到了台湾,我才发现宝岛真小。我们去登陆站,从台北开车出发,屁股还没坐热就到了海边。台北附近有一个叫“小人国”的公园,他们说是世界名胜的微缩景观,我以为就像深圳那样的世界公园。结果到那儿一看,就是一堆小玩具摆在地上,让人哭笑不得。

台北街景

台北的街道整齐,我看与南京相像。坐车路过一个大楼,看到标有“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几个大字,他们说任何人均可随便进去。

若论建筑,最气派的要数圆山大饭店了,据说是宋美龄的得意之作。饭店建在一个小山之上,气势不凡。外观是宫殿式样,飞檐翘角。他们说只有高级政要访台时才可下榻于此。中华电信的欢送晚宴就在那里举行。走道宽阔,房顶很高,像是人大会堂的宴会厅。菜肴精美,价格不菲。

逛街时总能看到街角有一透明房子,是卖槟榔的。里面有一姑娘,穿着暴露,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当地人称她们为槟榔西施,年轻人喜欢与那些西施搭讪。

中正纪念堂

中正纪念堂的门口是个牌楼,里面有纪念堂,公园等。纪念堂楼顶是蓝色的,楼内展示了蒋的不少遗物,主要是称赞他在抗战时的功绩。

看到里面的文字,感觉两岸文化,同宗同源,用词相近。我们称毛主席“永垂不朽”,他们谓蒋中正“日月同辉”。毛电报手稿,大气磅礴。蒋的手令原件,工整挺拔。

时光倒流,恍如隔世!

中正纪念堂内蒋的办公室模型

两岸政治生态不同,评价各异,可以理解。我曾问当地人对蒋公的看法,他们大多评价不高。然而对蒋经国,则是赞誉有加,认为他知道百姓疾苦,开放党禁,修建十大建筑,促使经济起飞,功不可没。

蒋介石是1975年去世,他的遗体临时放在桃园慈湖,希望将来还能葬在大陆,毕竟还是炎黄子孙啊!

湖光山色日月潭

日月潭湖水清澈,树木苍翠。晚餐吃的总统鱼,我不知为啥叫总统鱼,味道鲜美。我们住在中华电信位于日月潭的招待所。没人,就我们几个,大家高兴,唱起卡拉OK。晚上很凉,盖上厚被,睡得很舒服。

清晨,窗外望去,湖光山色,心旷神怡。在湖畔的一个半山腰,有一个叫玄奘寺的地方。进到里面,有个老和尚介绍说玄奘是唐朝高僧,是中国最伟大的学者。他说寺内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引导我们前去观看。

舍利子很小,像红砂砾。老和尚说中国只有两颗,一颗是在这里,一颗是在西安的法门寺。能在日月潭看到佛祖的舍利子,三生有幸啊!

阳明山上度中秋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巧合的是我有两次中秋节都在台湾度过。2000年的中秋节,我们上午还在高雄,下午就飞到台北。中华电信的朋友说今天过节,就把我们几个大陆人直接从机场拉到阳明山上。

阳明山原叫草山,蒋介石改名为阳明山。王阳明是蒋特别推崇的明代思想家,他把王的心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作为修身之道。山上建有蒋的行宫,他常住那里。

我们去的是在阳明山上的中国大饭店,山上很凉,确是避暑胜地。饭店外面有一露台,可惜那天有云,月亮时隐时现,大家边吃边聊。

台湾朋友告知,他们在中秋节通常都是一大家子开车出去,自己弄烧烤,吃月饼。他们说,今天能和大陆朋友一起赏月,非常高兴!

我说,中秋节在大陆也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两岸文化同宗同族,本是同根生,就是一家子。将来两岸如能自由往来,该有多好哇!不由忆起苏轼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在台湾结识了不少朋友,他们大多温文尔雅。现在我还经常想念他们。同胞情谊,挥之不去!

建设中美海缆,使我有机会走了不少地方,尽管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骋怀游目,开阔视野。

再见,中美首条海缆!旧的海缆已经消失,新的海缆正在涌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2年11月

许小济专列
许小济:中美首条海缆的兴亡
启功先生书法在大会堂不翼而飞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中美关系
王新民:美国人首次航拍长城揭秘
郑永年:中美关系不再“黑白分明”,
不轻视也不亲视
郑永年:我对中美关系的四点判断
中国该如何回应美国的打压?
中美都是别人打不倒,
只能自己把自己打倒的国家
时殷弘朱锋:中美关系为何降到低点
洪朝辉:弄丢的中美友好关系能否找回
中美关系”新常态“析论
 基于竞争对手关系的中美新时期开始了
大脱钩:美国对华新战略的深度分析
牛军: 中美战略"底线共识"会否打破?
佐利克:中国的改变遇到了新的挑战
美国学者:中美相互适应过程充满曲折
史蒂芬·罗奇:如何重塑中美经济关系?
中国将成为怎样的全球性大国?
特朗普高级谋士班农日本演讲,
美国民粹主义视野中的中国崛起
余永定谈中美贸易冲突:
抛售美国债券是一个坏主意
杨小凯:贸易战的三种结果
孙立平:特朗普对政治正确的冲击
周其仁:停止改革中国将面临三大麻烦
周其仁: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理论基础
陈志武:制度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黄奇帆:中国"零关税"会发生什么变化?
姚洋:中国创新不必走美国老路,
也可以学学日本和德国
周力:拜登将如何对待中国?
新三届学者评点美国大选,
预测中美关系趋势
时殷弘:拜登上台中美关系趋势

可以由中国影响或者塑造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