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玉龄:为张灵甫守寡75年不改嫁,孤身赴美闯事业,一生抵制日货,遗愿唯有“和平统一”

老路 老路如是观 2023-10-14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老路
去年10月9日,一位传奇满身的妇人在上海安详去世,享年94岁。

她叫王玉龄,曾经是美国航空公司时任职位最高的华人员工。

而她更广为人知的一个身份,是抗战名将张灵甫的遗孀。

她17岁出嫁,19岁就守了寡,往后余生再未改嫁,却将此后近80年的人生活成了一部传奇。


1945年,年仅17岁的王玉龄嫁给了国民党军官张灵甫。


结婚后,夫妻俩虽然恩爱,但因国民党政府挑起的内战,二人一直聚少离多。
 
1947年中秋节前夕,王玉龄正在家中照顾刚出生几个月的儿子。

忽然,从门口冲进来一个乞丐般的人,“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撕开衣服,递给她一封信,哭着喊道:

“夫人,张司令没了!”
 
王玉龄如遭雷击。

缓了半晌,她才颤颤巍巍打开那封血迹斑斑的信,果然是张灵甫的绝笔信。

看着这熟悉的字迹,王玉龄泪眼朦胧,心如刀割,甚至想过要殉情。
 
可看到身旁襁褓里睡得正香的儿子,想到亡夫绝笔信中“幼子望养育之”这句话,又强压下了轻生的念头。

她知道,今后自己只能坚强地把悲伤收起,以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
 


1948年,王玉龄携幼子和母亲一起来到台湾,而高层发放的抚恤金,只够她们母子俩勉强度日。

经济拮据的王玉龄看到别人投资挣钱,也跟着投资,谁知遇到了骗子,血本无归。
 
那笔钱,是王玉龄自己和老母亲多年来的全部积蓄。

再加上丈夫去世之后处处受委屈,王玉龄的负面情绪顿时爆发,绝望地喝下了DDT自杀,还好被邻居及时送去医院,艰难地抢救了过来。

看着床前苍老的母亲和稚嫩的儿子,王玉龄痛恨自己先前的不理智,更是万分庆幸自己还活着。

她暗下决心:不管生活有多难,以后绝不会再做傻事。
 

1953年,王玉龄25岁,手中却无甚积蓄。

眼看儿子越长越大,为了一家人的生存,也为了给儿子赚更多的钱,读更好的学校,王玉龄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去美国淘金。

经母亲同意后,她在亲戚的帮助下,含泪舍下母亲和幼子,独自一人远渡重洋,去了美国打拼。
 
到了美国这片陌生的土地,往后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只能依靠自己,这对于从小家境优越,从未离开过亲人的王玉龄来说,绝非易事。
 
可此时的王玉龄也算遍历沧桑,早已为自己曾经柔软的内心镀上了一层铠甲。


往后数年里,不管生活和工作中再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她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在工作中仿佛杀红了眼一般,拼尽全力开拓事业,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


在美国站稳脚跟之后,她把母亲和儿子接到了美国,弥补许久未陪伴至亲的缺憾。
 

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王玉龄一家已离开祖国大陆几十年,她们在美国的生活也已经稳定。

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王玉龄心中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却越来越深。
 

1973年秋,总理从海外爱国华人口中,得知了王玉龄一家人在美国的情况,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向王玉龄发出了回大陆观光的邀请。

要知道,曾拥有过如此高规格礼遇的海外华人,除杨振宁外,便只有王玉龄一人。

也正是借着这次契机,王玉龄再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大陆。

走下飞机舷桥的那一刻,已至不惑之年的王玉龄感慨万千。

她辗转来到山东,在亡夫张灵甫战死的孟良崮战役遗址前,写下了“和平统一”的四个大字,表达自己对亡夫的怀念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此后几十年,王玉龄不停地往返于祖国大陆、台湾和美国之间,为两岸关系的破冰和中美关系的升温做工作。
 
王玉龄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也做到了身体力行。

上世纪80年代,她花费巨额私有资金,从日本人手中,帮祖国找回了台湾的“光华寮”和“清华寮”两幢大厦的产权证。

这两个产权证,原本是日本律师委托她转交蒋经国,而王玉龄拿到手之后,却选择直接交给了大陆政府。
 
后来有人采访她,问起这个事,她笑着说:

“在我心里,就只有一个中国,不交给共产党交给谁呢?”

值得一提的是,王玉龄女士这一生中,从未购买过任何日本产品,将国家曾经历的屈辱史牢牢铭记在心。
 

2005年,王玉龄随儿子一起回到祖国大陆定居,在上海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6年,实现了落叶归根的夙愿。

她临终前的遗愿,依旧是当年在丈夫灵前写下的那四个字:和平统一。
 
点亮【赞】+【在看】,王玉龄女士这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凭借自己的努力,活出了绚烂的人生,她的深明大义、坚韧勇敢,更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王凤玲:“弘一法师”生母,17岁嫁做人妾,至死未得名分,儿子为何在其葬礼上抚琴弹唱?
|  王淑贞:富家千金寡居54年,独自培养出13个博士子女,获克林顿盛赞,106岁安详离世
你的「赞」+「在看」,老路都看得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