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彦钧:自幼孤寡寄人篱下,年少浪荡“作”瞎双眼,代表作《二泉映月》竟成一道“催命符”

老路 老路如是观 2023-10-14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老路
提起二胡作品,相信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曲子,莫过于那首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

然而,对于他的创作者“瞎子阿炳”,以及他在世时的悲惨经历,知道的人也许并不多。

阿炳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复杂的家庭。

父亲华清和,是无锡一所香火甚旺的道观“雷尊殿”的道长,母亲则是一户有钱人家的小姐。

这样的家境,虽算不得大富大贵,却也实在不至于缺衣少食。

那么,为何阿炳最终会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呢?


也许细心的你已经发现了,关键点在于,阿炳的父亲,是一位道士。

传统的全真道教,并不允许道士结婚生子,因此阿炳的降生并不光彩。

由于委身给了道士,母亲不仅不能得到名分,还常被周围的人指指点点,总是抬不起头。

在阿炳还不满3岁时,她就因为受不了世俗的唾弃,选择了结束生命。

年幼丧母,阿炳只能被送到亲戚家寄养。

一个幼小的孩子,顶着一个无法被认可的身份寄人篱下,生活过得相当悲惨。


因为华清和身份特殊,不能与儿子相认,直到阿炳8岁时,才终于把他接回道观抚养。

不过,二人依然只能以师徒相称,以致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炳并不知道自己的师父就是亲生父亲。

他还一直感恩师父,收留了自己这个无家可归的孤儿。

很快,华清和发现了儿子在音乐上具有出众的天赋。

加上自己内心对孩子的愧疚,他开始悉心教导阿炳学习乐器。

从最简单的敲击乐开始教,再到笛子唢呐,二胡和琵琶,阿炳入门都极快。


阿炳练习乐器异常刻苦,甚至在学习二胡和琵琶时,练到手指血肉模糊。

琴弦绷好,便一年四季如一日,从不松懈。

17岁时,阿炳就已经娴熟地掌握了吹拉弹唱等各种技能。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跟着师父一起做法事,当时被大家誉为“小天师”。

直到父亲去世的前一年,才把阿炳叫到床前,告诉他真实的身世。

并且,他也将这所香火旺盛的道观的道长位置,传给了阿炳。

父亲去世后,21岁的阿炳难以消解悲伤情绪,终日以酒肉麻醉自己,就此走上了一条可怕的不归路。

经过了一段极度放纵的日子,阿炳不幸得了花柳病,最终导致了双目失明。


失明以后,他的道长之位也被他人夺走,甚至把他赶出了道观。

落魄到极点的瞎子阿炳,在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沿街开始卖艺讨生活。

在过了一段非常凄惨的日子以后,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名叫董催弟的寡妇。

此后,夫妻二人相依为命,继续过起了贫困潦倒的生活。


也许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汲取了世间难遇的苦涩,阿炳最终创作出了千古绝响《二泉映月》,曲调缠绵哀婉,极尽凄凉。

好在,苍天似乎不愿埋没这位天才。

当时,正在搜集各地民乐的中国音乐学泰斗杨荫浏教授,辗转回到了故乡无锡。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阿炳的曲子,大赞其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绝妙之处。

于是,杨教授赶紧带着设备找到了阿炳,请求他录音。

1951年,这首二胡名曲刚走出它的故乡江苏无锡,就引起了轰动。

凄切哀怨的曲调,瞬间便抓住了听众们的耳朵,也让大家注意到了这位身世传奇的“南国琴王”。


然而,就在《二泉映月》引发轰动的前一年,阿炳已然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享年57岁。

据当地人介绍,阿炳生前在无锡街头演奏过的曲目相当繁多,或许有上百首。

除了这首被杨教授录音保存的《二泉映月》外,其余所有作品,都随着阿炳的离世,再也无法传世,令人扼腕叹息。

点亮【赞】+【在看】,阿炳这一生,咀嚼了世间所有痛苦,才把琴曲的芬芳留了下来。这一生浓重的苦难,辜负了他,却也成就了他。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梁宗岱:胡适旧友,豪掷千金为情人赎身,妻子怒携子女远赴台湾,儿子一生不肯见他
|  沈从文:苦追4年方才娶回张兆和,却在婚后两度出轨女学生,二十三年未获妻子原谅
你的「赞」+「在看」,老路都看得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