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苡:富家小姐邂逅巴金兄长,奈何情深缘浅,擦肩而过,103岁安详离世

老路 老路如是观 2023-10-14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老路
二十几日之前,一位眉目温柔的老妇人在南京悄然离世,享年103岁。

这位被视作“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小姐”的女子,名叫杨苡。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杨苡也许是近代以来最为成功的中国女性翻译家之一。


其本人是《呼啸山庄》、《伟大的时刻》等欧洲著作的中文译者,与兄长杨宪益合译的英文诗集同样传播度极高。

在103年的漫长人生中,杨苡亲历了新旧社会的更迭交替,也遍尝世间人情冷暖。

巴金曾调侃:“长寿也是种惩罚”。

杨苡却说:“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但杨苡显然不是在和巴金作对。

恰恰相反,二人之间曾保持书信来往长达69年,感情如同家人。

甚至,他们距离成为真正的家人,只差了一点缘分。


1919年,杨苡出生在天津一个旧式大家庭,祖父辈“一门五进士”,父亲杨毓璋则是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

如此看来,杨苡的家世背景算得上显赫,但她本人却并非嫡出。

杨毓璋与原配夫人结婚多年,迟迟没生下儿子,只好买回了一个15岁的女孩当姨太太,将“传宗接代”的希望寄托于她。

这位姨太太,就是杨苡的母亲。


1915年,如杨毓璋所愿,姨太太头胎便生下了男孩,一出生就被大夫人抱走抚养,这便是未来的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可杨苡就没那么幸运了。

出生仅仅两个月后,杨苡连杨毓璋的脸都还没记住,父亲就意外去世了。

顶梁柱虽然倒了,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家人仍然住在租界大宅,生活极优渥。

成长在重男轻女的大家族里,哥哥杨宪益自然更加受宠,就连逛街都有佣人跟在身后,负责付钱拎包。

因此,每当杨苡看上新的洋娃娃,只要拉拉哥哥的袖子,马上就能如愿。


自8岁起,杨苡进入天津中西女校,接受了近10年淑女式教育。

人到晚年,杨苡曾亲自表示,她最爱回忆的一段时光,就是在中西女校的日子。

她认为,是从8岁到18岁的人生,教会了她该如何做一个诚实、有抱负和爱国的人。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杨苡遇到了即将影响自己一生的偶像,著名作家巴金。

17岁这年,杨苡偶然读到了巴金的小说《家》,顿觉遇到了知音。

她马上给巴金写信,希望能像《家》里的觉慧一样,摆脱旧式大家庭。


读完这封小读者的来信,巴金竟回信劝她:

“你小小年纪,得先读书。不要动不动就说离开家。

你要懂得向前看,保持乐观,多读书,相信未来总是美丽的。”

据杨苡回忆,收到巴金回信的那几天,她狂喜得恨不得拥抱遇到的每一个人。

一来二去,书信不断,巴金不仅给了杨苡许多鼓励,还给自己在天津工作的三哥李尧林写信,将其介绍给了杨苡做朋友。

彼时,李尧林正在南开中学做英语老师,杨苡称他为“大李先生”。

不料第一次见面之后,两人竟互相生出好感。

短短半年间,李尧林给杨苡寄去了40多封信,杨苡的回信则更多。

每天下午,她会打开对着街的窗户,把留声机开到最大。

杨苡此举,没人知道意义何在。

其实,是因为杨苡了解李尧林,深知他热爱音乐。

每天下午,李尧林必定会从此处经过,驻足静听一曲,便是二人之间的独特暗号。

直到1938年,随着东部局势日益紧张,杨苡不得不离开天津,远赴昆明读大学。


动身前,杨苡特地抽空去见李尧林。

李尧林拿出一只盒子赠与杨苡,里面是6条刺绣手帕。

平日里,李尧林素来生活节俭,愈发显得这份礼物珍贵。

临走时,杨苡向李尧林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二人能在昆明再见。

可当杨苡抵达昆明后,李尧林却没有来。

巴金兄弟,居左为李尧林

尽管如此,杨苡还是坚持给李尧林写信,如写日记一般,倾诉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入学不久,杨苡参加了校内的高原文学社,不料竟意外吸引了年轻诗人赵瑞蕻的猛烈追求。

在给李尧林的信中,杨苡聊起了赵瑞蕻做的傻事儿,不料李尧林却回信道:

“如此重情之人,若他人品优良,为什么不接受?”

收到这封回信,杨苡自知李尧林已然放手,便也似赌气一般回信:

“你让我嫁,那我便嫁了。”

自此之后,杨苡便与李尧林断了联系,甚至因结婚生子暂时中断了学业。


直到1945年,身在重庆杨苡突然收到巴金妻子萧珊的信:

“三哥走了。”

此时,杨苡才迟迟得知,李尧林当初之所以放弃追随她来昆明,实乃生活所迫。

为了守护弟弟巴金的事业,李尧林一直承担着养家的责任,把绝大部分收入都寄回了老家。

要养家糊口的人,是很难放下稳定的生活,跑去昆明过动荡日子的。

而这一点,彼时身为富家女的杨苡,大概难以理解。

人到晚年,杨苡仍然保持着少女心性。

她家中的柜子里摆满各式各样的猫头鹰,还有最时兴的芭比娃娃。

墙上也挂满了照片,浅浅一抬眼,就能看到“大李先生”。


回想杨苡的一生,不到一岁便失去父爱,最宠她的哥哥杨宪益早早出国,相信她对李尧林应该有一种如父如兄的情感。

她曾在《梦李林》这篇文章中写道:

“好像曾有个人走进我的心里,点亮了一盏灯。

但没多久,又把它吹熄,掉头走开了…”

有人说,这就是爱,但杨苡不认。

可这种依赖和信任,跟她与巴金之间的又不同。

在给兄弟俩的信中,杨苡常向巴金倾诉苦闷,与李尧林分享的却都是生活琐事,明显要更亲近。

不过,无论是哪种感情,如今也都尘归尘,土归土,再辩无益。

跟随杨苡的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回望她的百年传奇人生,每一帧回忆都充满感动,每一段往事都写满深情。

点亮【赞】+【在看】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徐来:从当红影星到卧底特工,故意输掉一场麻将,却赢回了新四军30万人的性命
|  戴宪玉:张作霖三姨太,婚后却与儿时竹马通信密切,胞弟死于丈夫枪下,34岁早早离世
你的「赞」+「在看」,老路都看得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