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崔希亮:汉语语气词“~嘛”的情态意义(二)

崔希亮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12-22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集”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策划、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套丛书,分为教学卷、数据资源卷、语法卷、词语与文字卷、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卷。北京语言大学的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使之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其研究成果反映了当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达到的水平。这套丛书对于作者们来说是汗水的结晶、经验的总结,对于新一辈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人员来说又何尝不是一场新鲜可口、令人向往的精神盛宴呢?

今日向读者推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集·语法卷》。本卷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授崔希亮主编,作者们从各个角度对语法进行研究,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具有较好的开阔视野和教学指导意义。

书中收录了崔希亮教授的《汉语语气词“~嘛”的情态意义》一文。我们将此文分为两期刊发。今刊第二期,以飨读者。

【往期可戳崔希亮:汉语语气词“~嘛”的情态意义(一)

汉语课堂语法教学容易出现的失误有哪些?(一)

汉语课堂语法教学容易出现的失误有哪些?(二)

李宇明:中国语言资源的理念与实践(一)

李宇明:中国语言资源的理念与实践(二)

李宇明:中国语言资源的理念与实践(三)



汉语语气词“~嘛”的情态意义*

文丨崔希亮

预设意义  

预设是话语交际中的附带信息,它是双方共同认可的背景知识,这个背景知识在说话人看来是无可争议的。对于言者来说,(a)言者相信命题Pi;(b)言者认定听者知道Pi并相信Pi;(c)言者认定听者知道言者认定听者知道Pi并相信Pi。言者的认识可能是公众的共同认识,也可能是自己的主观认识(崔希亮,1993)。我们先来看方梅(1994)的例子:

(12)这就对喽。男人[嘛],就是得靠自己。

在这里言者对“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有明确的预设,而且言者认为这个认识是为大众普遍接受的。“~嘛”表达了这样的信念。类似的例子如:

(13)所以我觉得说这个,人[嘛],啊,毕竟你走哪路必不是笔直的,啊,得遇见这样儿那样儿的,啊。(北京话口语语料库)

(14)我那个时候儿,是哇。因为什么你穿一个大褂儿按说规矩呀,买卖人[嘛],戴个帽儿头。你瞧那大褂儿帽儿头啊,那是最规矩。(北京话口语语料库)

这里提到的“人嘛”“买卖人嘛”都隐含着言者对“人”“买卖人”的主观认识,例(14)的下文还明确表明了听者对言者观念的批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年轻人嘛”“首都嘛”“老外嘛”“国产的嘛”“炎黄子孙嘛”“老人家嘛”“小孩子嘛”等等,它们都有言外之意,含有“毕竟——嘛”的预设意义。有的时候“毕竟”直接出现:

(15)毛仁风无论怎么威风八面,[毕竟]也是个男人[嘛],怎么能逃得了这个法则。(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16)[毕竟]是改革开放之初[嘛]!在这之前,很少与外国人打交道,更不要说向他们征税了。(1998年《人民日报》)

(17)[毕竟]大家都是小朋友[嘛],需要磨炼一段时间。(电视访谈《鲁豫有约·红伶》)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不仅仅是“男人”“女人”这样的名词加“嘛”可以表达这样的预设,还可以是比较复杂的形式。例如:

(18)在她的观念里,[当歌手嘛],就是要让别人出钱来捧。(《作家文摘》)

(19)[为人父母嘛],自我牺牲是无条件的。(自拟)

言者对“当歌手”和“为人父母”都有先入为主的看法,这种看法是由“~嘛”传达出来的。

(20)她也拉了一下李槐英的裙子,“人生——[逢场作戏嘛],我们和那些太太们一起玩玩去。”(杨沫《青春之歌》)

这个例子中的“~嘛”表达的是言者对命题的强势肯定态度,这种不容置疑的意义来自于言者表达的预设意义。言者认为这个预设意义是大家都认可的。“古语说”“老话说”“俗话说”等等都表达这样的预设意义。


语气意义  

“~嘛”是句末语气词,当然表达某种语气。什么是语气?语气是在具体的话语中用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言者态度。表达语气的手段可以是语气助词、语气词、语气副词。以前我们讨论语气的时候主要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那么,“~嘛”表达的是什么语气呢?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嘛”可以表达祈使语气,如例(7)、(9)—(11)。我们再看下面的例子:

(21)哎,我也能扛,我就是不,他疼他的,不就是疼[嘛]。哎,反正是吃药呗!(北京话口语语料库)

这里的“不就是疼嘛”表达了言者无所谓的态度,但这是“不就是~嘛”整体表达的。我们在BCC语料库中找到很多这个格式。“不就是一点钱嘛”“不就是撒泼嘛”“不就是失恋嘛”“不就是疗养嘛”“不就是过年嘛”“不就是矮点嘛”“不就是演习嘛”等等,都是一种无所谓的口气。口气跟语气是一回事吗?“语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1601)中有两个义项:(1)说话的口气。(2)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可见在日常语言中我们对语气和口气是不加区分的。在话语交际中,口气是言语行为的组成部分,指的是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言者的语势和表达方式,例如亲昵的口气、轻蔑的口气、不屑一顾的口气、傲慢的口气、无所谓的口气等。行文至此,我们看到“口气”其实也是言者态度的外在表现形式,“~嘛”与某种特定的语言形式结合起来可以表达无所谓的口气。徐晶凝(2000)指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语气,是一种语法范畴,作为语法意义的类,它是语言语义功能的体现,英文译作Mood。交际时,说话者根据交际需要选择适当的Mood,同时,往往还要附加表达自己对交际内容的某种感情、态度或意向,这种语气,是一种情态(Modality)。Mood是语气得以实现的场,即Mood中可以采取不同的语气表达方式表达不同的语气。”我想这段话是不太容易理解的,但有一点很清楚,徐晶凝认为语气是一种情态意义,它是情态表达的附带意义。也就是说,言者会选择某一种口气来表现某种态度。而这种口气往往与某个语气词共现,甚至与其他的相应语言形式共现。例如由无所谓的态度可以推衍出对某事物的轻视或者小看,形式上可以用无所谓的口气,话语形式表现为“~而已嘛”:

(22)呦,对不起老大,爆点小料而已[嘛]!(BCC语料库)

(23)一面之缘而已[嘛]!(BCC语料库)

有的时候“~嘛”给人一种“打官腔”的感觉,例如电视剧《我爱我家》里边的爷爷傅老说话就是这样的:

(24)怎么能比六零年呢?六零年我好歹还有烟抽[嘛]!当然香烟质量是差一点,人称“紧嘬牌”,必须“背着风,就着灯,儿子叫爸不敢应”——可也聊胜于无[嘛]!(《我爱我家》)

“打官腔”本身是一种说话的方式,给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有点傲慢,这也是一种言者态度。


提示功能  

有的时候“~嘛”并不能表达言者态度,只是说话人用来提醒听话人这是一个已知信息。例如:

(25)因为什么闹过意见呢,我刚才不是说[嘛],我这人好说直话。(北京话口语语料库)

(26)那阵儿净搞阶级斗争不是[嘛],就说是,他结婚就是晚,多少次自己也不想这事儿,那。(北京话口语语料库)

“我刚才说过”和“那阵儿净搞阶级斗争”都是已知信息,言者用“~嘛”来提示听者。有的时候言者并未真的说过前面的话,但是也可以这么用:

(27)不单说交通警负责,而且在这个,走路这方面儿,没告儿您说[嘛],作为我们来说,居委会同志们呢也都是,每天都要值班,巡逻,嗯。(北京话口语语料库)

有的时候“~嘛”并非用来提示听话人,而是言者自我提示:

(28)是在香山中学呀,教数学的一个老师,是个女孩子。这个岁数儿[嘛],也就二十六七岁。(北京话口语语料库)

(29)一下儿住了多半年,这是八零八零年,八一年。我七九年[嘛],三月二十回来的嘛。这不是,在家里就这么呆着。(北京话口语语料库)

这两个例子中的“~嘛”似乎并不传达什么语气意义,也不表示言者态度或者预设等等,这是言者在回忆往事的时候用以自我提示的停顿。


结    语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本文开头的那个例子,第一个“~嘛”可以看作是主位标记,或者话题标记,这取决于看问题的视角;第二个“~嘛”可以看作是句子信息结构与主位相配的述位,或者看作与话题相对应的评论,但是这个评论具有强烈的言者主观性,我们说它具有情态意义;最后一个表示劝说,言者主观意味很明显。这两个“~嘛”都可以概括为“~嘛”的情态意义。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我们分析了“~嘛”出现的语言环境,发现“~嘛”可以表达言者情绪、言者态度、言者语气,而情绪、态度和语气通常是共生的关系,它们虽然隶属于不同的认知范畴,但是在言语行为中常常纠结在一起,因此会给分析者带来困扰。我们也发现,“~嘛”有的时候也可以不表达言者情绪、态度和语气,只有提示功能。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

1.语气词“~嘛”有两种功能:一种表达情态意义,一种只是作为话语标记,标示话语的主位/话题,或者仅仅具有一种提示功能。

2.“~嘛”的情态意义包括言者强烈的不满情绪、对某一命题不容置疑的态度、无所谓的态度和对某一预设的认同,包括与此伴生的口气,这些都可以概括为言者态度。

3.前贤文中提到的“应知未知”“不言而喻”“显而易见”“怨愤不平”等等考语都可以归入言者态度这个范畴;他们没有提到的祈使意义也可以归入言者态度这个范畴。

4.情态意义是一个句法语义范畴,在句法上有形式标记,语气词就是一类重要的形式标记,在语义上体现言者主观性。语气词表达情态意义时往往与某种情绪、某种口气形成伴生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从情感类型上去研究它的原因。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嘛”所显现的各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属于不同的认知范畴:情志范畴、语义范畴、语用范畴、功能范畴。因为无法把情绪、口气、态度这些不同范畴的东西完全从语气意义中剥离出去,所以我们承认情绪、口气、态度是作为语气词情态意义的伴生意义而存在的。

参考文献

[1]崔希亮(1993)汉语“连”字句的语用分析,《中国语文》第2期。

[2]崔希亮(2003)事件的情态和汉语的表态系统,见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北京:商务印书馆。

[3]方梅(1994)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中国语文》第2期。

[4]郭红(2012)汉语传信语气词“嘛”和“呗”,《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5]吕叔湘(1982)《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

[6]齐沪扬(2002a)论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建立,《汉语学习》第2期。

[7]齐沪扬(2002b)《语气词与语气系统》,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8]强星娜(2008)知情状态与直陈语气词“嘛”,《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9]强星娜(2010)话题标记“嘛”与语气词“嘛”,《汉语学习》第4期。

[10]王力(1985)《中国现代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11]徐晶凝(2000)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12]杨曙(2018)情态的多维度研究,《外国语文》第1期。

[13]赵春利、杨才英(2016)句末助词“嘛”的认知与情感的关联性研究,《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第5期。

[14]赵元任(1926)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期。

[15]郑曼娟(2018)所言预期与所含预期—“我说呢、我说嘛、我说吧”的用法分析,《中国语文》第5期。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201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17]Chu,Chauncey C.(1998)A Discourse Grammar of Mandarin Chinese.NewYork and Bern:Peter Lang Publishing.

[18]Palmer,Frank R.(2001)Mood and Modality,2nd ed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原文发表于《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4期。

延伸阅读



图书信息 ✦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集·语法卷》

崔希亮    主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语法在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汉语语言学界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大力开展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语法研究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认知语法、构式语法、韵律语法、语篇语法等语法理论和流派正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汉语语法研究向纵深发展,把这些理论自觉运用到汉语国际教育语法研究中的文章越来越多,学者们表现出明显的理论意识。本书上编是汉语语法教学研究,主要涉及理论语法的教学转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及研究框架的建设、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及模式等问题;本书的下编是汉语语法本体研究,从词到短语再到句式进行了全面探讨,具体包括实词研究、虚词研究、构式研究、特殊句式研究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等等。


作者简介 ✦

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授。曾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2005-2017),现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著有《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语言理解与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导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80余篇。


目  录 ✦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往期回顾

五四青年节丨温儒敏:为青年朋友介绍我喜欢的书

献给您,亲爱的祖国!——《汉语成语小词典》珍藏本序

你用过的这本小词典,背后有个浪漫故事

四大名著中的歇后语

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在京成立

引导儿童阅读,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丨今晚八点准时收看欧秀娟老师的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