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 丨《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4-02-02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中文教学与研究》第1期




目    录






摘    要



从中文学习者到中文教师: 

本土非母语教师身份认同框架

王丹萍  孙 莹  Claudia Mason

摘   要:随着国际中文教育在海外的快速发展和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推进本土非母语师资培养,尤其是如何协助非母语教师构建专业身份认同并有效指导其教学实践,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新问题。本文采用身份三角模型作为分析框架,通过为期12周的教学实践,跟踪调查了一位中文专业毕业的白人大学生在初次从事中文教学时如何将其中文学习者的身份转化为中文教师身份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本土非母语教师对中文教育的职业认知不具备强烈的工具性动机和融合性动机,反而是中文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以及新机遇与新挑战所激发的冒险精神,是其成为中文教师的主要原因。本文最后针对如何指导本土非母语教师首次教学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本土教师;非母语教师;身份认同;新手教师;教学实践


VR 技术应用于国际中文文化教学的效果研究

——兼谈具身认知情境的构建

吴勇毅  王婍璇

摘   要:本研究以《中国研习》系列教材为蓝本,借助VR技术,自主开发VR文化教学资源,同时,基于具身认知、情境认知理论与沉浸式认知模型,提出VR具身认知情境构建中的技术创新方式及其融入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VR的融入能改善学习者的文化学习兴趣、情感与态度,有利于提升文化学习效果与文化接受度,情境环境质量、学习者对技术设备的接受度会影响VR作用的发挥。基于研究结果,文章对VR的沉浸性、互动性优势进行了分析,探究其对文化教学的影响路径,并结合使用者/学习者的反馈,为VR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发展提出建议。VR、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开发与应用,是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术改革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VR技术;国际中文文化教学;具身情境;体验;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中高级视听说教材中国形象呈现研究

史金生  陈子君

摘   要:教材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媒介,是建构和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本文以四部中高级视听说教材为对象,运用对比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研究汉语视听说教材中国形象呈现问题。文章首先比较分析了《中国微镜头》《中国城市名片》《看电影学汉语》《秦淮人家》四套教材所包含的中国形象要素,继而以《中国微镜头》为例,从视听素材、词汇、注释、图片四个方面详细讨论了教材中国形象的呈现方式,然后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了教材选取中国形象要素和具体呈现方式的优点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材中国形象呈现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视听说教材;中国形象;呈现


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能力表现的现状与问题

——基于2018年HSKK大数据的分析

丁安琪  程海婷

摘   要:本文基于2018年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数据对韩国HSKK考生口语能力表现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韩国考生主要在韩国境内参加考试,但中国境内参加考试的考生成绩更为优异。韩国HSKK(中级)的人数最多。考生以成年人为主,年龄与考试成绩呈负相关。女性考生多于男性考生,但女性只在HSKK(初级)考试占优势。韩国考生参加考试的方式主要为网络考试,考试方式对HSKK(初级)成绩有影响。建议考试主办方继续推进HSKK与韩国当地主流口语考试的对接研发工作,普及网络考试方式以适应当地考试需求;将HSKK考试成绩纳入留学生毕业要求,引起留学生对HSKK考试成绩的重视;教师在日常口语教学过程中将HSKK考试题型纳入教学评估体系,针对年龄较大的学习者采取形式与意义结合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性别的学习者侧重于不同类型的话题训练。

关键词:口语能力;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考生结构;成绩表现;考试组织方式


反向设计教学:培养初中级学生的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张永芳

摘   要:汉语教学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已经把教学目标逐步确定为培养学生的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形成被汉语母语者接受的、符合汉语文化情境的话语,从而得体、恰当、有效地和汉语母语者交流并完成交际任务。本文指出了目前汉语教学中偏离这一教学目标的一些误区,提出把汉语跨文化交际反向设计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考虑学生的汉语习得过程和认知过程,使语言输入理解过程和操练内化过程都包括某一交际功能中学生与汉语母语者交流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常用情境,帮助学生识别文化情境、体会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使用,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反复操练,以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化和自动化。文章最后以具体语言功能为例,详细展示了如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化情境中的交际练习。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反向设计;习得;文化情境


国际中文师生对“格局+碎片化”语法编排模式需求的调查分析

刘振平  戴一绚  常理

摘   要:当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语法点,围绕语法点来编写课文,难以充分保障课文内容的实用性、交际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学习者对当前教材的语法编排和课文内容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满,而对先呈现汉语语法框架再依据实用性、常用性来编写课文内容和呈现语法点的“格局+碎片化”编排模式,则持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期望值。绝大多数国际中文教师也认为,“格局+碎片化”语法编排能够进一步增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语法内容和课文内容的实用性,先呈现语法格局再依据交际需要来编排碎片化语法,这种做法符合成人学习者的思维特征和学习需求。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格局+碎片化;语法编排模式;师生需求


也说动宾式离合词的宾语前移

杨德峰

摘   要:本文考察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动宾式离合词能够前移和不能前移的宾语的语义格,发现宾语前移可充当主谓句、主谓谓语句的主语以及“把”的宾语,指出动词是否自由是影响宾语能否前移的主要因素,宾语前移构成的句子可以独立成句,其功能并非只起着强调作用。

关键词:动宾式;离合词;宾语;前移;功能


汉字习得中形符辨识能力的调查分析

李禄兴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初级、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对形声字形符的辨别情况,分析其对具体形符的掌握程度,提出相应教学策略。调查结果表明,形符自身的表义度、学习者对形符义的了解度、对形声字字形的熟悉度等,都会影响汉语学习者对形声字字义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培养形符意识、对比形近形符、分析形声字结构等方式加强学习者的形符认知能力,加深其对形符义的理解,最终提高他们利用形符识记形声字的能力。

关键词:形声字;形符;辨识力;辨识度;汉字习得


从反预期情态看语义积淀对“竟然”“偏偏”个性差异的影响

童小娥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语义积淀对反预期标记“竟然”“偏偏”个性差异的影响,认为“竟然”重在终竟结果的出乎意料,这种出乎意料既可以是反预期的,也可以是无预期的;“偏偏”重在偏离,既可以是预期的偏离,也可以是祈愿或期望的偏离。这种不同的语义积淀使得二者评注功能存在差异,“竟然”重在突出惊奇和不可接受,“偏偏”重在表达主观故意及惊奇不解、责备和遗憾的主观情感。

关键词:“竟然”;“偏偏”;反预期;语义积淀;主观评注


传信与情态范畴视角下的“横竖”功能研究

——兼论“横竖”与“反正”的区别

袁中慧  常娜

摘   要:本文基于BCC和CCL语料库中的有效语料,对反素副词“横竖”的传信功能和情态功能展开了细致分析。“横竖”的传信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阐明因果关系,二是表排他性总结。就其情态功能而言,现实情态功能主要在于强调已然事实的已然性、凸显背离结果的稳定性,非现实情态功能主要在于强调未然事件的必然性、肯定惯常命题的正确性以及凸显主观意愿的坚决性。除此之外,针对各大词典用“反正”简单释义“横竖”的不合理现象,本文还通过最小对比对分析总结出“横竖”和“反正”的区别,即“横竖”在凸显背离结果的稳定性及主观意愿的坚决性时,不可用“反正”替换,由此认为应当利用这两点区别对“横竖”的释义加以完善。

关键词:“横竖”;反素副词;传信范畴;情态范畴;非现实范畴


国际中文教材中的话语标记考察与分析

——以《博雅汉语》《发展汉语》为对象

潘先军

摘   要:话语标记是重要的话语现象,是构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研究还很不够。本文以话语标记学习难度体系的核心因素汉语话语标记主观性为观测点,对两套影响较大且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的汉语教材《博雅汉语》《发展汉语》所出现的话语标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与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对话语标记教学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话语标记;教学;教材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服务“一带一路”: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李宝贵  李辉

摘   要:六大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柱,细化探究各大经济走廊建设的行业人才需求对研究中文教育精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六大经济走廊标志性项目建设涉及主要行业领域特点的研究,提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稳步推进内涵化发展;研发专业标准体系,引领教育教学规范化发展;重视区域国别调研,精准施策推动本土化发展;搭建合作创新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科技引领数字赋能,提质增效助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价值意蕴;实现路径


来华留学生汉语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

高增霞

摘   要:高层次、高端专业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增加,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术汉语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术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汉语学术写作能力应包括学术语言表达能力、学术篇章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汉语学术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汉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必须是基于学生思辨能力或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术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包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汉语学术写作能力课程体系和相应的教材体系。

关键词:汉语学术写作能力;学术汉语;汉语写作教学


融媒体时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蔡永强

摘   要:融媒体汉语学习词典面临很多超越传统纸质词典的重要机遇,可以突破篇幅限制实现内容扩容,通过文字、图片、符号、音频、视频、动画等多模态输入使得传统纸质词典的内涵得到延伸、外延得到拓展,超越时空限制进行词表及内容的动态更新,通过超链接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以及不同工具书之间信息互通和共享。虽然也面临与传统纸质词典相同的挑战、语料库建设的紧迫性以及信息来源准确性及适切性等挑战,但长远看来机遇大于挑战,编纂出理想的融媒体汉语学习词典即将成为现实。

关键词:融媒体;汉语学习词典;机遇;挑战;模态


汉语学习词典称呼语语用信息编纂模式考察与分析

章欣

摘   要:语用信息是学习词典应收录的重要信息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提高。文章通过考察三部汉语学习词典对常用称呼语的编纂情况,分析了现行汉语学习词典呈现语用信息的特点,并借鉴英语学习词典的编纂理念与方法,就如何丰富汉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称呼语




《中文教学与研究》征稿启事



《中文教学与研究》(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ies)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办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年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每年一期。本刊以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为宗旨,主要刊发面向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竭诚欢迎海内外业界同行、研究生以及相关学科的学界同人惠赐佳作。

(一)主要栏目

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中文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汉语言文字本体与教学研究;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研究;文化教学与传播研究;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等。

(二)稿件要求

1.论文字数:以8000—10000字为宜,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

2.交稿内容依次包括: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以200—300字、关键词以3—5个为宜)、正文、注释(当页脚注用①②③……编号,每页重新编码)、参考文献、作者单位(学校院系)及电子邮箱。

3.例句:全部用五号仿宋体,用(1)(2)(3)……编号,全文统一编码,并在例句后面用括号注明出处(括注文字用宋体)。

4.正文引文格式为:吕叔湘(1979:60)……,括注格式为:(吕叔湘,1979:60)。

5.参考文献格式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不同文种分列。例如:

蔡永强(2017)《任务与过程:汉语读写教学一体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陈天琦(2021)《互动视角下现代汉语叹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高增霞(2005)从非句化角度看汉语的小句整合,《中国语文》第1期。

李禄兴(2006)单语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设例,载郑定欧、李禄兴、蔡永强主编《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Dowty,D.(1991) Thematic proto-roles and argument selection. Language 67(3):547–619.

Wilkins,D.A.(1976) Notional Syllabu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投稿要求:来稿请以word. doc和pdf两种格式以附件的方式发送至本刊编辑部邮箱,插图请单独发送原图,图片文件名与文中图题一致。详细格式、体例请参看本刊近期文献。

7.来稿时请在邮件正文写明:作者信息(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及邮编、移动电话、电子邮箱)。

8.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评审结果在3个月内通知作者,请勿一稿多投。稿件刊用后,赠送样刊两册,并付稿酬。

9.稿件接收电子信箱:zwjxyyy@ruc.edu.cn。


《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集刊信息



《中文教学与研究》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主办 

《中文教学与研究》编委会  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主办方简介



《中文教学与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是全国最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科发展成就斐然,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于2019年6月,是中国人民大学下属的二级教学研究型学院,主要负责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国际汉语教师及其他国际汉语人才的培养培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等工作。学院下设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为跨院系研究机构,承担着我国汉语国际推广主要研究基地、“孔子新汉学计划”专家委员会秘书处以及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秘书处的职能,为全球顶尖汉学家及“新汉学计划”博士生提供学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学院学科带头人李泉教授主编的《发展汉语》(第二版)系列配套教材系“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来华留学生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之一。

《中文教学与研究》由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资深专家、学院学科带头人李泉教授担任主编,特邀赵金铭、吴勇毅、崔希亮三位专家担任学术顾问,集结国内外一流专家组建编委会,为海内外中文教育搭建学术平台。


往期回顾

语言学名家崔希亮解读什么是语言学

新书 丨《百年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面世

央视力作《中国话》今日全网上线!

新书 丨《姜夔诗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面世

2023年“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开始报名!

新书 丨《国际中文教育十三讲》面世(下)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刊讯 丨《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