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就是这样奇妙无穷!——《变化无穷的语言:认知、大脑与演化》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4-02-02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近日,《变化无穷的语言:认知、大脑与演化》(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探讨了语言、演化、大脑等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多学科视角探讨语言的丰富面貌,包括语言的涌现和演变、与语言相关的大脑机制、语言的习得与消退、语言相对论等,为读者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交叉学科学术前沿信息。

今刊“新版前言”和“原版前言”,以飨读者。



新版前言


这本书的旅程始于2009年,当时我应邀到北大做了一系列的讲座。能有此殊荣,要特别感谢王洪君、陈保亚、孔江平、汪锋几位教授的款待,也谢谢他们的讨论和鼓励。这些演讲稿后来集结成书,先是2011年由北京的商务印书馆出版,接着2014年又由台北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了繁体字版。当我开始为商务印书馆准备此书的增订版时,发现相关领域近年来已有了许多新进展,因此书的内容也该与时俱进地做出必要的更动。结果差不多是一本新书了,也该有个新名字。

新的书名出自蔡元培先生的一段话,那是1928年他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大会上的致辞。他的深刻洞见,把人类的独特性归因于变化无穷的语言,即便当时对人类语言或其他动物的沟通系统几乎还一无所知。其实早在1836年,德国学者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 1972:21)就已经有类似的想法,他曾写道,语言必须“对有限的资源做无限的运用(infinite use of finite media)”。那也正是我这本书的主旨所在,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奠基于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诸多学科的贡献,尤其是语言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遗传学,而这一切都要从演化论的观点出发。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在顶尖学者如赵元任和李方桂卓越学术成就的带领下,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端。中国语言学现在就站在他们宽阔的肩膀上!

香港理工大学为我提供了温暖舒适且全力支持的学术家园。理大近年来刚成立了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RCLCN)、智龄研究院(Research Institute for Smart Ageing, RISA),以及配备齐全的神经科学中心实验室(University Research Facility for Behavioral and System Neuroscience, UBSN)。每周的实验室例会,我可以和年轻进取的学生及学者,一起探索与认知的习得和退化相关的议题,使我获益良多。这是个令人称羡的多学科环境,我非常荣幸可以在此教学,并从事国际性的前沿研究工作。

当初《语言、演化与大脑》的整理工作,就多半是蔡雅菁的贡献,如今这本书的增订工作,也主要得归功于她的投入与付出。再多言语都不足以表达我对她的感谢!


王士元

2023年1月



原版前言


1979年夏天,我到北京大学作了一系列的报告,多亏林焘、王福堂、王理嘉三位老师鼎力相助,编成了《语言学论丛》第十一辑,于1983年出版。

后来这本小书又投了一次胎,彭刚博士加了一百多页的新材料,把近三十年所发展的一些最新方法增补了进去,包括隐马尔科夫模型、支持向量机以及Praat的简介,我相信这种把新进展建立在旧知识上的趋势,是个好方法,让语音学的发展脉络更连贯,学问本来就应该有累积性。

近几年来语音学在国内陆续有一流的专书问世,例如孔江平的声带振动研究,已经获得国际专家的肯定。又如石锋对音系学的探索、朱晓农的语音学教科书,都表示中国语音学已经发展成熟、开花结果了。

很庆幸2009年我又有机会到北京大学,作了四次演讲。事隔三十年,整个语言学的学门当然都有了很多变化与进展。由于三十多年来主要受了风靡一时的生成语法学派的负面影响,很多语言学家疏于跟别的学科交流,不共同研究一些关于语言的大问题,这种闭关自守的心态相当不健康,因为像语言这样极其复杂的现象,绝对不是坐在书房里凭空诌出几条规律就能成事的。要有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我们必须到人群中去作实地田野调查,或者到实验室里去用仪器测量,靠数据的搜集逐步累积知识,朝着科学实证的研究目标前进

近年来,这样宏观的语言学家越来越多,已经成为我们学科里的主流,大家都体会到语言的涌现显然建立在很多古代人类已经具备的能力上,包括发音、听觉、记忆,以及多种认知技巧。要了解语言发展的来龙去脉,我们一定要借助演化论的光芒,一方面分析大量的个别语言,一方面也探索婴儿的语言习得和其他动物的沟通模式,并与人类学、心理学、神经学、遗传学等一起合作,从事跨学科的研究

古希腊的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就已经体会到,人类的所有思想、感觉、情绪,都由大脑主宰。可是研究语言跟大脑的关系,却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Broca才正式开始,主要的原因正是没有适当的工具研究大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7世纪由于透镜技术而发明的望远镜、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察到了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新现象,也促成了人类科学日新月异的进展。这二三十年来,随着众多观察大脑的先进工具一一发明,我们也迈进了研究大脑的黄金时代。就像Kandel及Squire两位大师所说的,在这新时代里,我们必须跨越学科间的隔阂。他们在文章里附了一个很有启发的图表,列出了历年来研究大脑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大脑里有将近一千亿个神经元在不断地交流,当它们传达语言信息时,脑中不同的区域就会有变动,反映出电压或磁力的差别,所以当我们听到或读到名词或动词、合语法或不合语法的句子时,神经元就会传达不同的信息,而这些大脑内的电磁变动,就能用EEG、MRI等先进的工具及时测量并为我们显示出来。

神经科学近年来有几个突破性的发现。本来我们以为成年人的大脑不可能再产生新的神经元,但现在我们知道,大脑没有这样的限制,在适当的环境里,有些区域总是可能产生新的神经元或形成新的神经网络。

本来我们以为大脑里的信息全部都是由神经元传达的,可是大脑里的细胞,绝大部分不是神经元,而是胶质细胞(glia cells)。近几年来,我们开始了解到胶质细胞也能经由一些化学手段传达信息。

还有一个发现可能跟人的行为(包括语言学习)有更密切的关系,就是镜像神经系统。目前还有很多研究者热烈地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另外有一个新发现是,大型的梭形神经元(spindle neurons),只有在跟人类较接近的灵长类大脑中才有,而且这种细胞不是一出生时就有,以人类为例,要等婴儿满四个月大了,才会在大脑扣带回里出现。婴儿在这段时期开始注意事物,认知发展的速度也在增加。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理论,可以解释脑皮层的脑回与脑沟。这些皱褶是胎儿六七个月时才开始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组一组的轴突渐渐长成,它们共同的弹性逐步把较远的脑皮层拉近,才形成这样的皱褶。这么看来,脑回与脑沟的结构,与神经元间的距离是有关的。

总而言之,神经科学在这个黄金时代里发展日新月异,Nature、Science这类学报里,几乎每个月都载有这些领域中或大或小的突破。

我能在北大发表一系列的演说,特别要感谢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尤其是王洪君、陈保亚、孔江平、汪锋几位教授。他们的邀请以及热情招待,给了我一个绝佳的机会,把一些杂乱无章的材料组织起来,并跟很多同行们切磋交流。汪锋老师为了这本书的出版,也费了许多心思,非常感谢他帮助我与出版社联系、沟通。2010年年底,我又到内地作了几场演讲,一是应顾文涛教授的邀请,到南京师范大学;二是应蒲慕明教授之邀,到上海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这两次访问都给了我宝贵的机会,让我得以与两地的师生交流此书里提到的许多研究,所以也要谢谢顾教授和蒲教授的安排。

我也要谢谢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工程实验室那些成员,我们一小组人经常在一起讨论,相互学习、研究,尤其是龚涛、彭刚、郑洪英及James Minett,他们的好学勤勉也让我学到不少东西。这几年来,我们的研究一直获得电子工程学系的支持,以及信兴高等工程研究所和香港研资局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也要感谢彭刚、郑洪英、王瑞晶、张偲偲、尚春峰、杨若晓等人细心阅读这本书的草稿,提供了不少改正意见。

最后要感谢蔡雅菁小姐,用无比的耐心和细心把一堆不成文的讲稿,编辑成这本小书,并且加了一个很有用的英汉词汇对照表,她的协助,极大地促成了这本书的问世。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从语言学、演化论、神经认知科学这三个领域里抽出一些相关的知识来,编成一个连贯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因此在这本小书里,我在这些领域中不断地来回穿梭,可是现在看来,此书离这个愿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只能期望后起之秀继续朝这个目标努力了。


王士元

2011-02-02 于雅典居


名家评论

语言和大脑都是演化而来的。正如作者倡导的那样,只有把遗传学、演化论和脑科学都联系起来宏观地研究语言,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科学研究。研究神秘的人类语言和大脑及其演化的必由之路,就是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说明,更多的中国学者能投身到这项富有活力、前景光明的事业中去。

——王强、龚涛

《当代跨学科的语言学研究

——评〈语言、演化与大脑〉及未来研究的若干重要方向》

《南开语言学刊》2012年第1期


在当今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使得语言变得多姿多彩,日新月异。新词新语的产生源于大脑的创造,第二语言的习得改变大脑结构,终身使用双语可能延缓阿尔斯海默症,人类语言的快速发展会使新的神经网络在大脑中涌现,从而也进一步影响人类大脑的变化发展。《语言、演化与大脑》这本书在语言和大脑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让我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索语言和大脑的奥秘。

——夏全胜

《大脑中的语言——读〈语言、演化与大脑〉》

《南开语言学刊》2018年第2期



编辑推荐

语言可以塑造大脑,蜜蜂的语言也有方言;黑猩猩为何不能学会并自如使用人类的语言和文字?女婴和男婴的语言能力为何有差异?……这些语言的奥秘你都知道吗?本书告诉你,语言就是这样奇妙无穷!


图书信息

《变化无穷的语言:认知、大脑与演化》(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美〕王士元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该书为王士元教授在北京大学所做《语言与大脑》系列讲座的演讲稿。原书《语言、演化与大脑》于2011年出版,此次增订以新书名《变化无穷的语言——认知、大脑与演化》纳入《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丛书,并对原书的部分文字和图片做了修改,增加了两个新的章节:“理性与感性: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及“高龄社会与认知退化”。人类虽有“智人”之称,行为举止却很难摆脱情绪的影响;而人口老化是当前全世界都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语言学研究也不能自外于这个重要议题。纵览全书,我们将理解语言这个强大的思想工具,如何让人类远远超越其他物种而成为地球的主宰。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王士元,台湾中研院院士、《中国语言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创刊主编、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首届会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部语言学荣休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语言与认知科学讲座教授。曾获的荣誉和奖项包括古根海姆基金会研究奖助、上海人类学会终身成就奖、芝加哥大学荣誉人文学博士、美国语言学会会士,及北京大学等校的荣誉教授。


作者其他图书信息

《王士元语言学论文集》

〔美〕王士元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该文集收录了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士元教授的语言学论文12篇,可分为四部分内容。一、词汇扩散理论的阐发与研究;二、历时语言研究与语言相互关系;三、声调的语音学和音系学分析;四、语言学其他方面的研究。文集内多篇文章均在海外发表,国内读者了解不多。文集的出版,对国内学者了解作者及海外的语言学成果,推动国内语言学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演化语言学论集》

〔美〕王士元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该书共收录24篇论文,为作者三十年来在语言涌现、演化、模拟方面的作品选集。通读全书,可理解语言由多种认知能力组成,犹如马赛克镶嵌,也可获悉近十年来脑神经科学的进展,增进对语言的结构和演化的了解。

延伸阅读


新书 丨《朱子全书廉洁章句辑要》面世

新书 丨《顶石中文——高级汉语综合教程》面世

开学在即,这份小学生工具书书单请收藏!

第二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在贵州召开

这几个成语你可能一直都读错了

侯精一先生千古!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就是这样奇妙无穷!——《变化无穷的语言:认知、大脑与演化》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