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瑞东 赵格格:加息转入小步慢跑,美联储警惕未松

高瑞东 赵格格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3-04-29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核心观点


事件:美联储召开12月FOMC会议,宣布12月加息50bp至4.25%-4.50%,美股先涨后跌,盘中道琼斯指数一度跳水近700点,尾盘跌幅有所收窄。

核心观点:

12月FOMC会议显然令乐观的市场有所失望。通胀数据连续两月快速走低,催化市场释放2023年下半年降息的乐观预期。但是,12月点阵图在落实“更高”的加息终点之余,显示降息时点会滞后到2024年开启,鲍威尔本人也未对降息时点“松口”。这预示着明年3月或5月加息结束后,美联储会继续耐心观察通胀和经济降温趋势,市场也需忍受更久的高利率环境。

美联储保持谨慎的原因在于,超额储蓄尚未耗尽,就业供需缺口依然存在,家庭杠杆率居于历史低位,三大因素赋予美国消费韧性。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调高对明年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测,表明其认为在高利率环境下,美国经济也将实现“更软”的“软着陆”。然而CME数据显示,议息会议后市场对2023年降息依然抱有期待。美联储与市场预期的分歧,也将使得明年二季度市场对于降息预期的博弈更为激烈。

12月加息幅度如期放缓,迈入加息“第二阶段”,明年3月或5月加息将结束。

考虑到10月和11月通胀快速回落,美联储将加息幅度,从非常态化的75bp,下调至50bp,符合市场预期。点阵图落实此前调高加息终点的指引,2023年利率中枢上行至5.1%,预示还有75bp加息空间。鲍威尔暗示未来加息幅度会考虑调整至25bp,指向2023年2月、3月、5月各有一次加息25bp的操作,而后加息停止。

美联储对降息时点表态强硬,市场需要忍受长期的高利率环境。

点阵图显示2024年有望进入降息周期,利率中值为4.1%(比9月调高20bp),降息时点比市场此前预期的2023年下半年,更为滞后。鲍威尔本人在答记者会上发出强硬表态“在对通胀回落至2%有信心之前,美联储不会降息。”这意味着即使明年加息动作结束,美联储也难以快速走入降息周期,而是要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利率环境,直到确认通胀的实质性回落。

消费韧性和薪资粘性让美联储保持谨慎,加息尾声将出现激烈博弈。

美联储调低2022年经济预测,调高2023年经济预测,表明其认为经济有望实现“更软”的“软着陆”。美联储对经济保持信心的原因在于,1.7万亿美元超额储蓄,家庭杠杆率居于历史低位,劳动就业供需缺口依然存在,三大因素支撑私人消费保持韧性,薪资增速具备粘性。

因此,面对市场的热烈期待,美联储保持谨慎,尚未释放宽松预期,导致美股高开低走。预计明年上半年,美联储等待连续多月的数据验证后,才会谨慎释放宽松预期,经济也要忍受相当长的高利率环境。届时,尤其在明年二季度,随着失业率逐步上行,市场对于美联储何时进入降息窗口的博弈也将更为激烈。

风险提示:四季度俄乌局势进一步升级,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期选举后拜登政府财政开支计划存在不确定性,经济硬着陆风险提升。


一、加息速度放缓,但加息终点“更高”

事件:

北京时间12月15日凌晨3点,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会后宣布,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3.75%至4.00%,上调到4.25%至4.50%,加息幅度50个基点。美联储将在2023年2月1日(北京时间2月2日凌晨)召开下一次议息会议。

市场反应:

美股先涨后跌。盘中,道琼斯指数一度跳水近700点,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亦迅速转跌,跌幅一度超1%。截至收盘,美股三大指数的跌幅有所收窄,道指、纳指、标普500指数分别下跌0.42%、0.76%和0.61%。

核心观点:

12月FOMC会议显然令乐观的市场有所失望。通胀数据连续两月快速走低,令市场加大对2023年下半年降息的乐观预期。但是,12月点阵图在落实“更高”的加息终点之余,显示降息时点会滞后到2024年开启,鲍威尔本人也未对降息时点“松口”。这预示着明年3月或5月加息结束后,美联储会继续耐心观察通胀和经济降温趋势,市场也需忍受更久的高利率环境。

美联储保持谨慎的原因在于,超额储蓄尚未耗尽,就业供需缺口依然存在,家庭杠杆率居于历史低位,三大因素赋予美国消费韧性。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调高对明年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测,表明其认为在高利率环境下,美国经济也将实现“更软”的“软着陆”。美联储与市场就经济衰退的分歧,也将使得明年二季度市场对于降息预期的博弈更为激烈。


二、加息小幅放缓,美联储警惕未松

会议之前,市场对于12月放缓加息幅度至50bp已有充分预期,核心关切在于加息终点,和终点高利率维持的时间。12月4日发布的11月非农就业数据,显示了就业市场进一步降温的趋势;12月14日发布的11月CPI环比及同比数据均大幅走低,加速了市场乐观预期释放。市场预计12月加息50bp概率在8成左右,对2023年加息终点的预测在5%至5.25%区间内波动。对于降息,市场则预期有望最早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进入降息周期。

然而,美联储虽然如期下调12月加息幅度,迈入了加息“第二阶段”,但是对于何时进入降息周期,美联储却依然保持警惕和谨慎

一是,点阵图显示,2023年利率中枢达到5.1%,预示还有75bp加息空间。

整体来看,12月FOMC会议点阵图落实了鲍威尔此前就“调高终点”的表态,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点阵图显示,2022年末联邦基金利率中值达4.4%(与9月一致),2023年继续小幅攀升至5.1%(比9月调高50bp),意味着未来还有75bp加息空间。如果考虑鲍威尔在发布会上所言,“美联储考虑下次加息幅度调整到25个基点”指向2023年2月、3月、5月各有一次加息25bp的操作,而后加息停止。

二是,关于降息时点,美联储体现出更为鹰派立场。

一方面,点阵图显示,2024年才会进入降息周期,利率中值为4.1%(比9月调高20bp),2025年利率中值进一步降至3.1%(比9月调高20bp),预示着2024年及2025年,各有100bp的降息空间。这一降息时点比市场此前预期的2023年下半年,要更为滞后。

另一方面,在答记者会上,当被问及到降息问题时,鲍威尔表示经济预测摘要里面没有显示降息,并发出强硬表态“在对通胀回落至2%有信心之前,美联储不会降息。”此番言论,继续表达了美联储对于抗击通胀的坚定信心。这也意味着,即使是明年3月或5月,加息动作结束,美联储也难以快速走入降息周期,而是要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利率环境,直到确认通胀的实质性回落。

The war and related events are contributing to upward pressure on inflation and are weighing on global economic activity. The Committee is highly attentive to inflation risks. … The Committee is strongly committed to returning inflation to its 2 percent objective.

                                                                                                           ——12月FOMC声明

然而,CME数据显示,即使在会议之后,市场对于2023年降息依然抱有期待。CME fed watch工具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5日,市场预计2023年3月加息至4.75%-5.0%之后,加息将停止,且最快于11月和12月可以连续两次小幅降息。显然,市场当前并未完全相信美联储的强硬表态。

三、美联储为何依然保持谨慎?

从美联储所关切的通胀和就业两个核心指标来看,11月非农就业和通胀数据都显示了明确降温趋势,从而满足了放缓加息的条件。正如美联储11月声明所言,需要考虑 “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通胀的滞后性,以及经济和金融发展”——也即在观察到数据降温后,可以从非正常化的75bp加息幅度,过度到正常化的50bp加息幅度,让前期的高利率“再飞一会”。

11月美国CPI明显回落,环比及同比数据均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其中,能源和二手车价格回落是主因,但住宅、餐饮、交通等服务价格涨幅也出现普遍性放缓,表明服务价格带来的通胀高粘性问题已出现边际松动,11月CPI住房价格环比增速已出现放缓迹象。详情参考2022年12月14日外发报告《美国通胀粘性收敛,未来或将超预期下行》)。

11月非农数据显示就业市场持续降温趋势。11月新增非农就业超预期,主因卡塔尔世界杯和圣诞感恩双节到来,餐饮饮酒活动旺盛,以及冬季医疗需求的释放。与就业和商业活动有关的就业需求,则大幅回落,构成拖累。假日效应和就医需求,预计会在冬季持续、在春季回落。

虽然劳动参与率与疫情前相比存在缺口,就业缺口也高于疫情之前,但随7月职业空缺率见顶回落,劳动力市场需求持续降温,失业率也止住跌势,在底部震荡。明年一季度天气转暖,部分劳动力将重回就业市场,失业率有望开启上行趋势。(详情参考2022年12月4日外发报告《非农超预期,为何美股反应温和?》)。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1.7万亿美元超额储蓄和就业供需缺口,所赋予美国消费和通胀的内在韧性,是美联储不得忽视的指标。一则,超额储蓄对于消费的支撑因素犹在,美国居民持有的超额储蓄额度从去年年末的2.33万亿美元高点回落至今年9月末的1.72万亿美元,虽然其边际拉动效用逐步减弱,但对消费依然有支撑效应。

二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合意的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是每个月10万人左右,而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26.3万人,依然是高于合意水平。较高的就业需求,却面对了受限的劳动供给,从而使得薪资上涨有粘性,进一步会支撑服务消费需求。

所以,美联储就降息时点和高利率持续时长的问题,保持相对谨慎态度,表明要进一步参考通胀的实质性回落和经济表现。

当前,美联储认为2023年经济有望实现“更软”的“软着陆”。会议纪要显示,委员会预计2023年经济增速0.5%,相比于9月份预期的1.2%大幅下调,且大幅上调了2022年经济增速至0.5%。从而我们可以理解,美联储依然认为在更高的利率水平上,2023年经济尚未衰退,还能保持正增长,且经济下滑的斜率进一步放缓,也即实现“更软”的“软着陆”,这也是美联储维持明年全年高利率水平的信心所在。

美联储所期待的“软着陆”能否实现?从美国家庭的低杠杆率、劳动力供需缺口带来薪资粘性、1.7万亿美元超额储蓄尚未耗尽这三个方面因素来看,美国消费确实存在韧性。当前,主要国际组织对于2023年美国经济的预期,反而普遍高于美联储,如IMF、WTO均认为明年美国经济有望增长1%。

因此,美国经济和通胀向下趋势虽已确认,但考虑到消费的韧性和薪资的粘性,美联储会耐心观察数据,甚至会等待连续多月的数据验证,才会谨慎释放宽松预期,经济也要忍受相当长的高利率环境。届时,尤其在明年二季度,随着失业率逐步上行,市场对于美联储何时进入降息窗口的博弈也将更为激烈。


四、风险提示

深冬季节,俄乌局势升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中期选举后拜登政府财政开支计划存在不确定性,经济硬着陆风险提升。



End

相关阅读

20221214-美国通胀粘性收敛,未来或将超预期下行


20221204-非农超预期,为何美股反应温和?


20221103-比鹰派更可怕的是不确定性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


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赵格格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刘文豪

复旦大学理学硕士,聚焦海内外流动性以及大类资产配置。在校期间曾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数学类竞赛国际、国家级奖项,毕业后前后任职于公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投资、研究部门,曾覆盖宏观经济、利率策略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等研究领域。

刘星辰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4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等主题。本硕期间均荣获国家奖学金,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杨  康
CPA,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上海财经大学硕博,聚焦中观行业以及生产法GDP分析。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据分析能力强,财务功底扎实,CPA六门考试一次通过,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顾皓阳
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硕,辅修经济学,注册会计师,具备多年新能源领域科研经验,曾获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聚焦中观行业和产业政策,致力于结合宏观视野与产业认知,把握经济规律,挖掘产业机会。査惠俐
上海财经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聚焦资产配置方向,致力于从数据中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资产配置研究。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