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瑞东 查惠俐:从七大视角看买方观点如何变化?

高瑞东 查惠俐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3-09-13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观点


核心观点:宏观经济:复苏信心明显增强,政府工作报告整体符合预期

买方机构关于国内宏观经济的讨论聚焦于两会、经济复苏、地产和财政货币政策四个方面。关于两会:两会前期待不高,政府工作报告整体符合预期。关于经济复苏:2月PMI数据公布前,市场总体认为经济复苏偏弱或偏慢,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明显增强。关于地产:看法总体偏积极。关于财政货币政策:两会窗口期,对货币财政政策关注度提升,总体认为货币政策转向概率不大。

A股:轮动行情有望收敛,中长期趋势向上

近期买方机构关于A股市场的讨论,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经济修复:大多数机构认为,随着更多的数据验证经济复苏,尤其是复苏斜率可能高于预期,对市场行情是一种向上拉动;二是关于两会政策预期:政府工作报告整体符合预期,GDP增速目标落在了市场预期范围的偏低水平。

港股:短期或有波动,但长期依然向好

对港股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聚焦于国内经济修复和国外流动性改善。具体而言,对于港股近期的波动走势,买方机构普遍认为是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波动造成美元指数反弹导致,展望看,国内经济修复叠加美联储加息节奏趋势性向好,港股中长期趋势向上。

债市:经济复苏背景下,多数认为债市整体承压

多数买方机构认为,随着经济复苏逐步兑现,债券收益率存在上行风险,但也有机构提到,“受潜在增速和杠杆限制,中枢抬升的高度或有限”,还需要观察基本面修复速率或可持续性。在配置上,多家机构建议以息票策略为主。

海外宏观:衰退难免,对通胀回落节奏和加息终点存在一定分歧

美国宏观经济的讨论热点包括通胀、衰退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关于通胀:出现大幅回落和通胀顽固两种声音。关于衰退:普遍认为难以避免。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加息终点有一定分歧,但普遍认为最迟将在6月停止加息,降息预期延迟到2024年。

美股:对美股持谨慎或中性态度,风格选择上价值或优于成长

多数买方机构表示对美股持谨慎态度,理由主要包括经济下行使企业盈利承压以及美股性价比不高;部分机构表示对美股持中性态度,具体考量包括当前企业利润接近历史高位、下降也不会达到过低水平,以及数据表现较好可能提振短期风险偏好。

美债:宏观经济走势决定美债利率向上有顶

美国2月制造业指数出现反弹迹象,10年期美债收益率短暂突破4%,但买方机构普遍认为,通胀趋势向下、经济增速放缓和加息周期结束,决定了美债利率向上有顶。配置方向上,多家机构建议配置短期投资级债券。

风险提示:海外通胀超预期,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一、经济:复苏信心明显增强,政府工作报告整体符合预期

最近两周,买方机构关于宏观经济的讨论变得更加热烈,从我们搜集的观点数量看,本期(2月20日-3月13日)搜集到的有效讨论是上一期(2月5日-2月19日)的3倍,原因可能是期间发生了两件重磅事件——超预期的PMI数据和两会召开。总结来说,买方机构关于国内宏观经济的讨论聚焦于两会、经济复苏、地产和财政货币政策四个方面。

关于两会:两会前期待不高,政府工作报告整体符合预期。在两会召开前夕,买方机构对于两会期间出台超预期政策的期待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复苏压力较小,另一方面是从以往经验看,换届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政策转向。在两会召开后,买方机构普遍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整体符合预期,但由于GDP增速目标落在了市场预期范围的偏低水平,博时基金(3月6日)认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弱化经济强复苏预期。”这与上一期报告中部分买方机构对于稳增长政策加码的期待有所不同。

关于经济复苏:2月PMI数据公布前,市场总体认为经济复苏偏弱或者偏慢,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明显增强。可以明显发现,以PMI数据发布时间为分割点,买方机构前后观点发生显著变化——在数据发布前,多数买方机构认为经济复苏偏弱或者偏慢,这也与我们上一期报告中观察到的一致;而在数据发布后,超预期的PMI数据使市场对于经济复苏势头的信心明显增强,比较乐观的如上投摩根在3月6日表示,“强劲且大超预期的制造业PMI,或意味着经济复苏开始从‘强预期’走向‘强现实’”。

关于地产:看法总体偏积极。在上一期报告中,富国基金在2月12日表示,“今年经济复苏最大的预期差在地产复苏”。随着更多的高频数据出炉,本次搜集的买方机构关于地产的表态显得更为乐观,汇丰中国(2月23日)和诺德基金(2月28日)均表示看好2023年的房地产投资。

关于财政货币政策:两会窗口期,对货币财政政策关注度提升,总体认为货币政策转向概率不大。在两会召开前,市场对于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所期待,对于货币政策则认为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不高,总体认为政策会延续之前温和刺激的基调。



二、A股:轮动行情有望收敛,中长期趋势向上

随着更多数据逐渐披露、两会正式召开、主要股指走出震荡行情,关于A股的讨论重点有所转移。我们发现,近期买方机构关于A股市场的讨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问题:一是,经济修复进程如何影响股市,究竟是修复行情告一段落还是市场将逐步回暖;二是,稳增长政策能否进一步发力,两会预期落脚何处;三是,指数震荡、板块轮动的行情如何演变。

关于经济修复,大多数机构认为,随着更多的数据验证经济复苏,尤其是复苏斜率可能高于预期,对市场行情是一种向上拉动,这可能也是在推测市场长期走势时,多数机构认为中长期仍有向上空间的原因。

关于两会预期,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机构对两会政策预期总体落在了偏低水平,此前期待稳增长进一步加码的政策预期并未落地。

结合以上两点,在股指走势偏震荡、市场主线不清晰、行业轮动加速的背景下,总体上看,买方机构对于市场后市走势的看法是:短期并无很强的上行动力,可能延续震荡走势或震荡向上,但随着市场预期逐步形成共识,轮动行情有望收敛,或转为结构性行情;从中长期看,市场更为乐观,认为在流动性充裕和经济复苏背景下,股市或步入上行趋势。




三、港股:短期或有波动,但长期依然向好

本次报告撰写中,我们发现,买方机构关于港股的看法和逻辑并未发生较大变化。目前,市场普遍关注国内经济修复和国外流动性改善,而近期港股波动有所加剧的原因,买方机构普遍认为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波动造成美元指数反弹导致。展望看,买方机构仍然认为,国内经济修复叠加美联储加息节奏趋势性向好,港股中长期趋势向上,此外,汇丰晋信(2月27日)表示,“随年报季到来,市场核心矛盾有望由长端利率主导转向盈利主导”。





四、债市:经济复苏背景下,多数认为债市整体承压

近期债市观点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因素还是经济复苏的宏观环境,多数机构认为,随着经济复苏逐步兑现,债券收益率存在上行风险,但也有机构提到,“受潜在增速和杠杆限制,中枢抬升的高度或有限”,安信资管在3月7日表示,“后续还需要观察基本面修复速率或可持续性”。

在配置上,多家机构表示建议以息票策略为主,广发资管(3月6日)还表示,“性价比高的银行资本债或可考虑”。





五、海外宏观:衰退难免,对通胀回落节奏和加息终点存在一定分歧

美国宏观经济的讨论热点与上次相同——通胀、衰退和美联储加息节奏,但是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关于通胀:出现大幅回落和通胀顽固两种声音。从本次搜集到的内容看,通胀回落节奏存在一定预期差——上一次的搜集到的内容只讨论趋势甚至没有讨论节奏,这可能是由于摩根士丹利(2月27日)所说的“市场预期变动非常剧烈,从担心通货紧缩和美联储过度收紧流动性,到担心通货膨胀太高而美联储收紧力度不足”,同时,摩根士丹利认为,“通胀可能在2023年上半年大幅下降,甚至可能持续到2023年下半年初”。但先锋(2月28日)和黑石(3月1日)则表态认为,通胀可能是顽固的,“下行的道路可能比预期得更加崎岖不平”。

关于衰退:普遍认为难以避免。虽然美国1月经济数据势头较好,2月PMI结束7个月的萎缩趋势,再次升至扩张区间,但买方机构仍然普遍认为,衰退难以避免,渣打银行(3月6日)表示,“一年之内美国进入经济衰退的概率为75%”。

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加息终点有一定分歧,降息预期延迟到2024年。近期关于美联储加息终点的预期出现一定分歧,分歧点在于6月是否会再次加息,但普遍认为最迟将在6月停止加息。预期降息的时点普遍推迟到了2024年,这与之前有所不同,例如,Amudi在2月8日表示预计在今年12月降息,但2月24日的观点中认为会推迟到2024年1月。


六、美股:持谨慎或中性态度,风格上价值或优于成长

买方机构对美股的看法与之前一期相比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多数机构表示对美股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包括经济下行使企业盈利承压,以及美股性价比不高;部分机构表示对美股持中性态度,理由包括:摩根大通(2月21日)表示当前企业利润接近历史高位、下降也不会达到过低水平,以及渣打银行(3月6日)表示如果数据表现较好可能提振短期风险偏好。

在风格选择上,贝莱德(2月27日)和Amudi(2月24日)均表示,价值型股票可能受益于收益率的上升,相比成长型股票是更好的选择。





七、美债:宏观经济走势决定美债利率向上有顶

美国2月制造业指数出现反弹迹象,10年期美债收益率短暂突破4%,但买方机构普遍认为,通胀趋势向下、经济增速放缓和加息周期结束,决定了美债利率向上有顶,摩根大通在3月6日表示,“债券在当前估值下看起来很有吸引力”。

在配置方向上,买方机构建议配置短期投资级债券,并且对久期的态度更加积极。




八、风险提示

海外政策超预期,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疫情反复情况超预期。





End

相关阅读

高瑞东 赵格格:非农传递的三大边际信号


高瑞东 刘文豪:强信贷弱通胀,内需究竟如何?


高瑞东 杨康:居民资产转移浪潮开启,A股估值中枢有望重塑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



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赵格格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刘文豪

复旦大学理学硕士,聚焦海内外流动性以及大类资产配置。在校期间曾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数学类竞赛国际、国家级奖项,毕业后前后任职于公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投资、研究部门,曾覆盖宏观经济、利率策略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等研究领域。

刘星辰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4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等主题。本硕期间均荣获国家奖学金,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杨  康
CPA,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上海财经大学硕博,聚焦中观行业以及生产法GDP分析。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据分析能力强,财务功底扎实,CPA六门考试一次通过,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顾皓阳
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硕,辅修经济学,注册会计师,具备多年新能源领域科研经验,曾获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聚焦中观行业和产业政策,致力于结合宏观视野与产业认知,把握经济规律,挖掘产业机会。査惠俐
上海财经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聚焦资产配置方向,致力于从数据中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资产配置研究。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