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START | 教育论坛议题亮点抢先看!(文末有福利)

麓湖A4美术馆 麓湖A4美术馆 2022-11-24


上一期中,各位已经领略了本届iSTART教育论坛的重量级嘉宾们的非凡风采,基于他们多年以来在艺术教育、公教宣传领域的研究、实验和努力成功,我们将能够在本届论坛上站在更高更新锐的角度,围绕 “空间新行动” 展开的实验性探讨,实现理念思维的碰撞。本届论坛中,两大议题将如何被讨论?又有哪些极具价值的亮眼案例即将被分享?——本期就为大家提前揭晓论坛议题


*购票通道已开启,以防错过,点击报名

/论坛嘉宾/


13日教育论坛嘉宾


/主题演讲/


相比传统的展览场所,现代博物馆、美术馆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半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将公共教育的重要性放在了更显著的位置,公共教育实体空间的扩建也提上了日程。随着博物馆、美术馆的转型,其功能与机也发生变化,如何在其展示与收藏的功能之上,丰富传统空间的教育职能,成为了机构空间设计者,运营者以及研究者的共同议题。同时,教育空间的扩展必然伴随着更细化的公共教育活动类型,如何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强关联性的公共教育活动,使之形成有机的可延续的整体行为模式,这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再者,博物馆、美术馆提供的公共教育兼具了理论性、学术性、感知性以及艺术性等特点,如何将艺术与社会对话扩延至更广阔的外部空间,以消解艺术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沟通壁垒,给予艺术创作在地性滋养的同时,和社会公共领域形成双向良性互动,都是亟待讨论的问题。

 


主题演讲:空间设计中的静与动

李道德将结合dEEP一系列的设计实践,从一个3平米的空间互动装置延伸到麓湖·A4美术馆的儿童馆空间,最后以dEEP刚刚完成的山顶艺术馆收尾,讲述如何运用数字化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以体现空间的生命力、建筑与人与自然的共生。



主题演讲: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育儿环境

在当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但是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难以辨别哪些是真是的,哪些是正确的。并且,受到媒体和广告的影响,更是容易让人们失去自己的判断。日比野拓将以他多年的幼儿空间设计经验为基础来探讨幼儿环境创设中最真正应该被重视的几个问题。



主题演讲:美术馆中的童年——作为创造者与连接者的学习空间

如果一个美术馆通过空间改造与项目更新赋予孩子们更大的社会责任与想象空间,我们将获得什么?在这些空间中存在的富有活力的项目是否给予儿童与成人更有建设性的思考?我希望通过对美术馆儿童项目策划的思考,穿插世界儿童博物馆的实践案例来回应这些问题。同时探讨在今天,儿童如何通过主动策划并参与美术馆项目,从被动的受保护和受教育者成为社会的创造者与连接人。



主题演讲:全民课堂:如何做一场观众“看得懂、记得住”的展览

以《现代之路》展览为例,围绕“全民美育课”的展览定位,通过解读展览线索、展览语汇、展陈设计、多媒体设置、全方位宣传、讲解文创等手法,讲述如何做一场观众“看得懂、记得住”的展览。同时利用媒体传播平台、“分众化”服务、丰富多彩的社教、特色配套活动、VR等方式,打破物理局限,突破空间壁垒。观众不仅作为“接收端”能够汲取文化滋养,也能作为“中转站”进一步丰富展览的内涵,延伸展览的影响。



主题演讲:相关性 共鸣度 同理心——博物馆企及观众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博物许多展览和教育项目距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仍然相距甚远。事实上,“保持与当代社会的相关性”理应成为博物馆的发展要义。展览、教育等惟有搭建在“相关性”的基础之上,吸引观众关注,才有可能进一步引发他们共鸣,促使其感动、铭记,并最终激励他们的同理心,影响其思维和行为的改变。这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一体化进程,以达求博物馆传播的善循环,真正企及观众。




儿童及其童年的社会学概念直到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才逐步被提出与正视。与之相关的儿童成长规律、教育模式以及社会权益的研究与争论也从未停歇。面对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于儿童教育的高度关注和资本投入,儿童已然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的核心群体。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围绕着儿童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展开,是儿童认识自己,认识他者,被接纳为社会成员的重要阶段。儿童公共教育作为其社会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对其生活、成长和经验的全方位改造,所以如何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空间,策划以儿童为主体、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的公共教育项目,并有效实践,避免博物馆、美术馆展示空间沦为儿童乐园的窘境,将成为本次论坛第二项讨论的议题。

 

主题演讲: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如何在家庭参与的公共项目中创造性地运用它的三万件藏品?

这次演讲将深度回顾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如何在家庭参与的公共项目中创造性地运用它的三万件藏品。分享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藏品与公众进行直接互动,如何让公众更好地与藏品接触,如何让家庭和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以藏品为基础开展的项目中动手操作以及如何增强博物馆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主题演讲:让孩子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横滨美术馆的两个案例

将通过讲述横滨美术馆的中学生项目和志愿者观览项目两个实践案例,讲述教育项目在美术馆里与学校截然不同的意义。在中学生项目中,中学生完成了由听课者到授课者的转变,观览项目则促进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主题演讲:戏剧、空间和想象

戏剧的发生并不需要华丽的舞台,而是始于一个空间。我们的创作和教育中,往往忽略戏剧对空间的定义,以及空间对孩子的影响。当我们把空间填的过满,往往是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空间给的太多,又无法给予足够的信息和支持去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一个好的儿童剧作品和课程,都是需要足够的“空间”去激发孩子的想象。那如何确保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呢?以及在什么空间里去进行戏剧。这将是我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圆桌讨论/


当下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建筑或者空间可以说是完全独立的,都需要与内部的人以及外部的环境(城市或自然)发生关系。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同样需要多元的、复合型的空间,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我会分享一些项目策划过程中的好方法,例如如何更好地实现物件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如何促进孩子和项目之间的互动,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和家长的对话。对于动手操作的项目中使用的物件,我们还应考虑伦理的问题,当公众和藏品亲密接触时,他们可能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偏见。大家的反馈也是圆桌对话的一部分。我希望这次圆桌对话可以成为一次交流的机会,大家可以就共通的经历,不同的方法以及博物馆实践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传统美术馆里的职员和专家以物品(作品、资料)的保存、传承、展览为己任。私以为,今后美术馆可能会在此基础上,着重提高来馆参观者、项目参与者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为此,专家不能仅仅站在教学的立场,而应展开参观者、活动参与者、周边居民都可以互相学习的互动性活动,并将这种成果实际运用到美术馆的工作中。具体而言,专家们的课题是,如何把以志愿者活动为首的多样的市民活动与美术馆的工作关联到一起。

今天的美术馆人应该走出自身艺术与教育优越感的误区,通过参与式展览与公共项目策划赋予美术馆空间新的生命,让儿童和家庭从参与者成为持续的提问者与创造者。同时,在美术馆的白盒子空间以外,我们也越发认同持续的社区家庭交流,儿童对话与青少年自主实践艺术项目,来扩延美术馆的教育维度的重要性。这将弥补我们美术馆作为学习和成长空间,其主体性不足的遗憾。

时下,一些机构已开始就其教育空间与相应活动进行“分众化”规划,首开先河的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等。也即,根据不同的目标观众,进行分层的、有的放矢地实施,以“因人施教”且“空间尽其用”。本人将对博物馆内的分众化教育空间与活动实践展开研讨,包括馆内的主要教育空间、分众化活动规划、以及规划原则等。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让戏剧发生在任何空间,戏剧使我们去探索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固定在舞台演出而已。


/论坛议程/



/报名方式/


论坛主题

2018第四届iSTART教育论坛:空间新行动

2018 iSTART Education Forum:Space Action

时间

2018年10月13日

October 13th, 2018

地点

成都天府新区麓湖生态EOD总部办公一期郎酒总部办公基地2栋3楼多功能厅

Multi-Function Hall, Floor 3, Building 2, Langjiu Group HQ at Luxelake, The Luxelake Eco Town, Chengdu

报名参会

人数:250名

价格:300元(含午餐)

报名方式:点击报名

*现场安排同声传译


/志愿者招募/


论坛期间,我们招募志愿者12人,参与论坛服务,近距离聆听和接触重量级嘉宾的知识碰撞。志愿者培训时间为10月12日(周五)14:00,地点在麓湖·A4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点此报名



/文末福利/


深知每年论坛票务紧张,小编特地申请了两张门票,机会难得哦,现场聆听数十位专家的观点碰撞,请在以话题“我心中优秀的儿童空间”留言,我们将选出2个优秀留言送出门票(截止时间为10月9日晚间21:00)。


注意!注意!

主题展 “童年疗养院” 和平行展“Little Bang”将展至10月14日(延展一日);再不来A4看展就没有了哈~~~

购票通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