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所慢学校不催你毕业,上到头发花白还可能获个“终身成就奖”

SlowSchool 2023-06-0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BottleDream Author 短脖鹿

慢学校是一个自主学习社群,学员在这里可以通过自主的社群学习和实践,创造出个性化的知识、身份和人生。目前这里已经聚集了超过100名的终身学习者,他们相互之间共同学习,同时也会用各自的经验为对方提供支持。


最近,专注于社会创新领域的媒体BottleDream采访了慢学校创始人安猪,并与他畅聊了慢学校的前世今生以及对终身学习的看法,以下就是作者根据采访内容整理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你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吗:
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我在二十年后依然想去做的吗?
2017年前后,因为母亲病重,安猪搁下了当时的工作,和家人轮流陪护母亲。因为这个人生的重大变故,也因为由此和工作隔开了一段距离,安猪说,他反而有了机会去思考自己更长远的未来。
反反复复地,他问自己这个问题。


跳出「盒子」以后


当时的安猪在教育创新圈里已颇有盛名—— 
在 2004年,他就发起了「多背一公斤」的活动,将公益和旅行结合,提倡驴友在旅行时多背一公斤的文具、图书等物资,带到乡村小学去。 
后来他针对农村学校教学内容缺乏、师资紧缺等情况,设计出易于操作的课程及相应的工具材料「一公斤盒子」,让乡村老师和志愿者在 10 分钟内就能应用在课堂教学上。
2016 年,「一公斤盒子」还入选了年度WISE教育项目奖,被认定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 15 个教育案例之一。在当时,「一公斤盒子」已累计覆盖超过 2000 所学校,受益学生达25万人次。
但他心里总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
母亲离世后,他把「一公斤盒子」交了出去,完全退出了已有的公司和项目。他决定停下来一段时间,四处走走、看看书,思考自己的未来。
安猪中止工作,四处游荡时的记录
而那个时候,「得到」在罗辑思维团队的运作下走进大众视野,「知识付费」、「碎片化学习」、「拆书」、「社群」等概念慢慢火了起来。
仿佛一夜间,「学习」成了人人都愿意挂在嘴边的词,大量创业者开始将「学习」做成一门生意,提供五花八门的「知识服务」,期盼着能戳中人们的痛点,能够将「知识」转化为金钱。
但任凭知识付费领域的旋风刮得再猛烈,安猪反而慢了下来。
他说,以前自己做公益、做教育,都是为他人而做,觉得有意义,但心未能完全安定
过去安猪常被认为是教育创新的观察者、践行者、创变者,但他自己更愿意给自己贴上「学习者」的标签。对于学习者而言,无论是过往学校提供的教育,还是流行的知识付费,更多关注外在的东西,如知识、学习方法等,但很少关注学习者的内在,如动机、认知、和知识结构等。
从自身出发,安猪重新钻研起「学习」这档子事——相比起外在因素的刺激,他相信,真正的学习是一个内在驱动的、自内而外创造改变的过程。


世界上最慢的一所学校


安猪把自己的新创造命名为「慢学校」。他说,这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的社群,一所终身学习者的学校。
在他看来,「慢」颇能代表终身学习的气质。一个真正进行终身学习的社群,必然是由一群不那么焦虑的人组成,共同进行一些不那么匆忙的学习,去追求那些更根本、更长远的知识。
慢学校的雏形建立时
慢学校成立之初,他试图这样向好奇的人解释它:
「当我们只关注短期、外在的目标时,我们的心是焦虑的。
世界太匆忙,我们反而需要慢慢学习。
慢学校是世界上最慢的一所学校,在我们对它的预期中,它的学制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它基于三个理念创造:慢知识、慢学习、慢生长……」
看起来,乌托邦气质颇为浓重,也让人更好奇甚至困惑:慢学校里到底都会发生什么,人们在里面到底都会怎样学习,学了都有什么用?

作为一个产品,慢学校的定位人群并非知识付费常见的受众,如学生、刚毕业的白领、宝妈等,而是那些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自主学习的经历,并在内心依然有较强学习欲望的人。
慢学校希望能为这样一群人构建起终身学习的社群,提供工具等支持,创造对话式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观察自己和他人思考的过程,拓宽思维的维度。
实际上,随着知识付费的流行,很多人都喜欢称自己是「终身学习者」,但如果你追问「终身学习是什么」,往往只能得到「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之类的空泛回答。到底学什么、怎么学,少有人能给出更具体的描述。
这也是为什么在信息洪流下,所谓「终身学习」成了一系列随意学习的组合,「就像是把三十块形状各异的木板堆积起来期望它们就自动变成桌子一样,」安猪说,「学习者不单无法构建起自己的终身学习体系,反而会因为面对一大堆琐碎、肤浅且互不关联的知识碎片而陷入深深的焦虑中。」

慢学校想改变这一现状,但这并不容易。
成立至今一年多,慢学校主要以线上社群的形式存在,不规定具体学习内容,只提供学习流程,由学习者自行挑选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学习研究,例如发起一次共读活动,或者一起设计一个项目。
在如此大的学习自主度中,学习者明显有不适应的情况:愿意参加活动,但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学习;虽然认可慢学校「慢慢来」的理念,但会为进步感不明显而着急。
就像一艘艘决心要航海远行的船,进入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舵还并不稳固——因为过去塑造我们的教育体系并不鼓励这样的自由。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曾分析说,传统的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送模式,它基于一些机械化的假设,如真理是纯洁的、不变的,专家是权威,而被教育者是无知和无能的。结果是,我们被塑造成一个容器而非管道,我们变成了一块顽石而非雕刻顽石的艺术家 
结合学员学习情况,慢学校进行调整和迭代: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一门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学习的原理》;搭建「终身学习目标体系」,帮助学习者梳理、划分自己的终身目标、未来 5-10 年的中期目标,再细化出当下 1-3 个月的短期目标;还推出了「知谱」工具,帮助学习者自主梳理知识体系。 

慢学校「知谱」工具示意图


慢学校在自己的生长节奏中慢慢成长着,如今拥有 100 多位学员,人数不多,但都是在各自行业有相当积累的知识创造者。慢学校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发展需求,在社群中发起了不少有意思的项目:
  • 把西餐厅设计成一个让孩子进行项目式学习的空间;
  • 用生命叙事的方法研究教师的成长;
  • 为社群运营者提供诊断服务的实践社团研究院;
  • 帮助人更好地探索职业转型的转行实验室……

慢慢成长着的慢学校,和它的学员一样,在努力实现一个个短期目标的学习和创造中,向中期目标迈进着,朝着终身目标前行。
最近几个月,安猪辗转在惠州、长沙、成都等地举办社群学习共创工作坊;也准备开一门名为《教育创变课》的线上课,希望帮助有情怀、有热情的创变者构建对教育的系统理解、做产品的方法论,以及激发团队共同学习的方式;他还准备搭建助力教师成长的学习社群。 
曾经,安猪一手创造的教育产品「一公斤盒子」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还曾入围 2016 年度的 WISE 教育项目奖。3年后,他说,他如今的困惑不在知识,而在人生。
他进行了自我总结:没有知识,不会解决问题,是为笨;没有视野,活不出自己的人生,是为蠢。所以,以前是笨,现在是蠢。
他在一篇随笔里,自问自答「我长进了吗?」
「视野是什么?是看过更美好或更绝望的人生,愉快地选择了那条你应该走的路(哪怕是绝路)。视野需要把『人』放在心上,对人深刻的理解,深刻的同情,最后带来深刻的通透。透彻的乐观和透彻的悲观都是大视野,能看穿上下两千年。我的视野看不穿十年,十年以上都是瞎蒙的,道行远远不够……
什么是水准?水准就是知识加视野,知识代表能力,视野代表品味。
知识让你聪明,视野让你自由。」 

推荐阅读


点击扫码 加入慢学校

一所面向终身学习者的在线大学

点击阅读原文,进一步了解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