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母亲了解意识形态,也了解饥饿”:一名乌克兰母亲的食物储备指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辉图书 Author 玛琳娜·柳薇卡

Photo by Scott Evans on Unsplash

作者:三辉图书

转自:三辉图书(ID:sanhuibooks),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玛琳娜·柳薇卡出生于二战难民营,透过她对生活与历史的精心编织,读者所能看到的不只是隔着时空的乌克兰民族的具体苦难,更有极权体制下普通人逆境求生的细枝末节。在一个地动山摇、草菅人命的时代,活下来便是胜利。——熊培云

下文节选自柳薇卡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文中描述了饥荒时代的家庭生活,以及和平时代母亲仍遗留的“饥荒后遗症”——储藏癖,这种症状在我们自己的长辈身上或许也可以见到。我们也可能跟文中的“我”一样,曾对这些储备物资大加嘲笑。但现在跟三辉编辑部一样在上海的读者可能会反过来羡慕这样的储备,文中这位母亲的储备方法也值得上海市民们借鉴。希望我们的读者们都平安健康,可以了解意识形态,但不必了解饥饿。

————

母亲的小遗产

文/玛琳娜·柳薇卡
译/邵文实 

节选自《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标题为编者所加


我母亲在楼梯下有个储藏室,里面从地板到天花板堆满了食物:一听听的鱼、肉、西红柿、水果、蔬菜和布丁罐头,一袋袋的糖(砂糖、细砂糖、冰糖、红糖),面粉(普通粉、自发粉、全麦粉),米(布丁米和长颗粒米),通心粉(普通通心粉、短而卷曲的通心粉、细面通心粉),小扁豆,荞麦粉,干豌豆,燕麦,一瓶瓶的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腌菜(西红柿、黄瓜、甜菜根),一盒盒的麦片(主要是小麦片),一箱箱的饼干(主要是巧克力消化饼干)和一板板的巧克力。在地板上,瓶子里和坛子里的是一加仑一加仑黏稠的淡紫色液体,它们用李子、红糖和蒜瓣制成,仅仅一杯就足以让最资深的老酒鬼(这在乌克兰社区里大有人在)昏睡达三个小时。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可查看来自豆瓣“抠门男性联合会”的居家封锁储备食物清单: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3509221/?_i=48955640392a63b&dt_dapp=1


楼上床底下的滑轮箱里贮存着蜜饯(主要是李子)和成罐的自制果酱(李子、草莓、木莓、黑醋栗和柑橘的各种混合物)。在种植棚和车库里,用硬纸板制成的水果箱里装满了最新采摘的苹果,品种有布拉姆莱斯、巴斯美人和格雷威斯等,全都用报纸独立包裹,散发出芬芳的果香味儿。到了第二年春天,它们的表皮会泛白,果肉会皱缩,但用来做薄皮苹果卷和布林饼还是很不错。(被风吹落的果子和有损伤的果子在它们落下时就被挑出、切碎并煨炖了。)一网袋一网袋的胡萝卜和土豆粘着泥一起贮藏着,一捆捆的洋葱和大蒜悬挂在外屋的阴凉处。


点击图片查看来自公众号“明日之路明日之食”的文章:《除了抢菜,食物保鲜也将成为一项未来生存技能|可食用书单》



我父母于1979年购买了一台冰柜后,没过多久,里面就摞满了用塑料冰激凌桶装着的豌豆、蚕豆、芦笋和浆果,每个桶上都贴着标签,标明日期,并定时循环。就连小茴香和欧芹都用塑料纸卷成小捆贮藏备用,这样在一年中的无论什么季节,都不会再有匮乏之虞。


点击图片查看来自公众号“企鹅吃喝指南”的“冰箱使用指南”


每当我对这些储备物资大加嘲笑,说它们足够供养一支军队时,她就会冲我摆摆手指说:

“这是为了防止你的托尼·本恩成为执政者。”

我母亲了解意识形态,也了解饥饿。在她二十一岁时,斯大林发现可以把饥荒当作政治武器来对付乌克兰富农。她知道——此种知识在她在英国生活的五十年里从未被忘记,而且又从她身上渗透到了她孩子的心中——她确定无疑地知道,在乐购超市和消费合作社堆得高高的货架和存得满满的柜台后,饥饿依然在游荡徘徊,它撑着枯瘦的骨架,睁着空洞的眼睛,伺机而动,一旦你放松警惕,就将你摄入囊中。它会伺机抓住你,把你推上火车或大卡车,或是推进四处奔逃的人群中,将你送上另一次旅途,那旅途的终点通常总是死亡。


乌克兰大饥荒


战胜饥饿的唯一方法是贮存和积蓄,这样就总有东西可以让你吃喝,有些小东小西来打点贿赂它。我母亲拥有非比常人之节俭的激情与门道。她为了买袋糖,会沿着商业街走上半英里,就为了能便宜一个便士。她从来不买自己能动手做的东西。我姐姐和我都曾因穿着用买来的零布头自己缝制的裙子而觉得羞惭不已。我们渴望吃垃圾食品和白切片面包,却被迫忍受传统食谱和自制面包。她没法自己做的东西,就只准买二手货。鞋子、外套、家居用品——总是别人先拥有过它们,他们先选择了它们,使用过它们,然后再丢弃它们。假如你不得不买新东西,那东西必得是用最便宜的价格能买到的,最好是减价的或特价的。水果是快变质的,罐头是有凹痕的,式样是过时的,是去年的风格。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不会妄自尊大,我们不是那种傻头傻脑的人,将钱浪费在表面文章上,母亲说,因为每个有教养的人都知道,内在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我父亲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是唐卡斯特(Doncaster)一家拖拉机厂的绘图员,每天都去上班。他挣工资,购买其他有工作的男人都会买的东西——新衣服(那件衬衣怎么了?我可以补补嘛),照相机(谁需要照相机?),电唱机和黑胶唱片(真是挥霍无度!),书籍(图书馆里有那么多好书),DIY工具(为了在家里制作些疯狂的东西),家具(在消费合作社用更便宜的价钱能买到一模一样的东西),新摩托车(开起来像个疯子)。每周他会给母亲一笔固定的、不能说吝啬的钱以供家用,然后花掉剩下的部分。

于是,经过五十年的节俭、储藏、焙烤和制作,母亲从父亲每周给她的钱中积下了一笔几千元的小存款。这是她刺向饥饿之眼的武器,是她在黑夜里聊以自慰的安全感,是她留给孩子们的安全的礼物,以防饥饿竟致找上我们。可是,当一份礼物变成一个诅咒时该怎么办呢?因为,让我们惭愧的是,我姐姐和我为了如何分配她这笔小小的遗产而吵得不可开交。

经过在葬礼上的暂且隐忍之后,姐姐和我用充满怨恨的信件彼此狂轰滥炸,在电话里恶言相向,毒液横飞。事情一旦开始,就再无停歇之时。


本文作者 玛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英国作家。“二战”结束时出生在德国基尔难民营,父母均为乌克兰人。她在英国长大,居住在谢菲尔德,曾任教于哈姆勒大学。她的写作始终关注移民的心态、遭遇和处境。58岁时柳薇卡凭借《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一举成名,赢得2005年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喜剧小说奖和机智小说奖。2007年出版《英国农民工小像》,延续其黑色喜剧的风格,该书于2008年入围乔治·奥威尔奖。



[英] 玛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著 邵文实 译
 三辉图书 | 中信出版社


◆英国售出逾1,000,000册,畅销35国的杰出黑色喜剧 

◆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喜剧小说奖、机智小说奖、英国威弗敦好读奖 获奖作品 

◆布克奖、橘子图书奖 入围作品

◆《纽约客》《卫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独立报》赞誉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大胸、勃起障碍和拖拉机的故事 

也是一个关于饥饿、战争和人类精神的故事 

一场移民婚姻的荒诞闹剧,一个英国家庭的乌克兰家族史 

以幽默对抗荒诞 令无数读者笑到落泪 


84岁的老父亲要与36岁的“波提切利的出水维纳斯”——乌克兰尤物瓦伦蒂娜结婚了。为了拯救老爸可预知的人生大难,两个女儿薇拉和娜杰日达决定搁置长期的感情不和,联手把移民工程师父亲从体态丰满、风骚妖艳的淘金者瓦伦蒂娜手中解救出来。而这位火辣的新娘也不是省油的灯!不料,这场两姐妹驱逐瓦伦蒂娜的战争,却逐步掀开家族的秘密以及一连串悲喜交加的不堪往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